【生態】推窗見綠處處景!鄭州已建成遺址生態文化公園41處

2020-12-26 澎湃新聞

【生態】推窗見綠處處景!鄭州已建成遺址生態文化公園41處

2020-12-24 2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如何讓古老而厚重的遺址融入現代時尚的鄭州都市生活?記者今天從鄭州市文物局了解到, 「十三五」期間,鄭州大力開展遺址生態文化公園建設,目前建成公園已達到41處,綠化面積近萬畝。

鄭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它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世界文化遺產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3處89項、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23處、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46處、不可移動文物點近萬處。

一邊是古老而厚重的遺址,一邊是現代時尚的城市生活,二者如何和諧共生?

鄭州市在全國率先探索出「生態保遺」新模式,使古遺址融入現代生活,惠及民生,讓廣大百姓享受到來自中原地區的厚重文化歷史的滋養。

市文物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十三五」期間,鄭州大力開展遺址生態文化公園建設,目前建成公園已達到41處,綠化面積近萬畝。

在已建成的項目方面,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位於鄭東新區的小營點軍臺遺址生態文化公園和位於航空港區的苑陵故城遺址生態文化公園。

小營點軍臺遺址生態文化公園是城市型遺址生態文化公園的傑出代表。該園以中國傳統園林的設計手法,在展示遺址文化內涵的基礎上,以周全的服務配套、生態自然環境、具有特色的小品,更好的服務周邊於民。

作為郊野型代表的苑陵故城遺址生態文化公園則以古遺址保護為前提,以再現中原地區農耕時代生產生活內容為主線,著力打造「六圃九囿」景觀。

春夏秋冬,四季輪迴,風光如畫。近幾年,一個個融歷史文化與優美風光為一體的遺址生態公園已逐漸成為人們休閒遊樂的好去處,遊覽人數屢創新高。

不少市民告訴記者,近兩年,鄭州越來越多遺址生態公園相繼建成開放,讓大家在欣賞美麗風景的同時,領略了古都鄭州厚重的歷史文化,感受了輝煌燦爛的黃河文明。

據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鄭州市生態保遺工程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9-2021)》,目前已謀劃項目101處。下一步,鄭州市文物局將進一步創新工作機制,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引領,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重點,圍繞「東強」「西美」「南動」「北靜」「中優」「外聯」功能布局,努力推進生態保遺工程建設再上新臺階。

(記者 成燕)

小布來徵集啦☟

說出你的2020故事

左右滑動瀏覽海報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關注「鄭州發布」官方微信(微信號:zzfabu),在聊天對話框內回復關鍵詞,即可查詢以下內容:

回復【暖氣費】即可查詢暖氣繳費等相關辦理信息

回復【同名】即可查詢「河南有多少人和你同名同姓」

回復【天氣】查詢你所在地的天氣信息

回復【ETC】即可查詢有關ETC的一切詳情

回復【路況】即可看到最全面的高速路況

回復【地鐵】即可查詢地鐵的運營時間以及車票

回復【違章】即可查詢愛車的違章記錄

回復【身份證】即可在線預約辦理身份證及進度查詢

回復【公積金】即可進行公積金查詢和辦理

回復【學位】即可查詢與學位相關的信息指南

回復【婚姻登記】即可查詢婚姻登記點和詳情

若有其他想要查詢的內容,歡迎與鄭小布溝通交流!

編輯∣王海萍 黃永東

視覺設計∣王超塵 周高虹

來源| 正觀新聞

了解最新鄭州動態

原標題:《【生態】推窗見綠處處景!鄭州已建成遺址生態文化公園41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鄭州已建成 遺址生態文化公園41處
    本報訊(鄭報全媒體記者 成燕 通訊員 王羿 宋文龍 文/圖)如何讓古老而厚重的遺址融入現代而時尚的都市生活?記者昨日從市文物局了解到,鄭州在全國率先探索出「生態保遺」新模式,「十三五」期間鄭州大力開展遺址生態文化公園建設,目前建成遺址生態公園已達41處,綠化面積達近萬畝。
  • 玉溪易門:推窗見繁花 開門見綠意 公園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近年來,玉溪市易門縣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以打造「滇中水城 菌鄉易門」為契機,依託山水生態本色優勢,將「美麗縣城」建設與「公園城市」深度融合,堅持增綠提質和市政設施配套建設同步規劃、設計、實施,在原有城市綠地的基礎上建成龍泉河景區、南屯湖生態旅遊園等8個城市公園,隨著一個個生態園林建設項目的繼續落地生根,一幅「推窗見繁花、開門見綠意
  • 邙嶺要打造森林生態文化體驗路網 春賞花、夏乘蔭、秋採果、冬觀景
    沿邙嶺主要交通道路兩側,各栽植1-2行常綠喬木和花灌木、草花地被,用「綠廊、花徑、果香」連通S312、大河文化綠道、歷史文化景點、生態民宿、觀光採摘園等,形成「春賞花、夏乘蔭、秋採果、冬觀景」的邙嶺森林生態文化體驗路網體系。圍繞「雙槐樹、虎牢關、漢霸二王城、西山」等歷史文化遺址,實施生態保遺工程,營造防護林、景觀林,打造遺址公園。
  • 打造中原生態水城 漯河又一溼地公園「亮相」
    漯河西城區水韻花溪溼地公園一景最近,經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批准,漯河市西城區水韻花溪溼地公園成功創建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為漯河市增添了一處獨具特色的旅遊網紅打卡地。水韻花溪溼地公園是漯河西城區18公裡環城水系中的重要節點之一,也是漯河市打造中原生態水城的重點工程,溼地公園內被設計成桂花段、桃花段、櫻花段、紫薇段、海棠段5個主題植物帶。東北側高崗區域為古城遺址公園,與月灣湖公園、小南湖溼地公園融為一體、互為補充,共同構築一個500餘畝的溼地水景公園,是漯河市目前最大的水生態公園。
  • 莊木弟:當生態和文化邂逅,定會「蝶化」出美麗的精彩
    截至目前,奉賢區已建成上海之魚、上海海灣國家森林公園等一批網紅景點。2020年,奉賢區帶著生態園林綠色發展的新規劃再次出發,申報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區」是這一年奉賢生態發展的目標,也是歸宿。    「國家生態園林城區」是一個城市生態文明、居民生活質量的標誌,也是一個城市的重要品牌和名片。
  • 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長啥樣?詳細規劃來啦!
    △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圖  據悉,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是鄭州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建設黃河文化主地標城市的重點項目。本次景觀工程是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的有機組成部分,後續還將建設遺址博物館和保護展示等工程。  那麼,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未來長啥樣?什麼時候建成開放?11月5日,記者進行了採訪。整體規劃:「一核」「兩節點」「三片區」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位於鄭東新區CBD西北角,北鄰連霍高速,西鄰中州大道。
  • 河南中牟:榮獲全國「最美生態文化旅遊名縣」稱號
    通過遊客認知度調查、以及組委會對全國旅遊資源的全面對照,大會評選出了一批全國優秀旅遊目的地,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榮獲「2020年最美生態文化旅遊名縣」稱號。  此次峰會由中國營銷學會、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休閒產業促進委員會、四川省旅遊商會、重慶市旅遊商會聯合主辦,大會以「打造優秀文旅品牌,大展中國旅遊之風」為主題,通過展現各地精彩紛呈的旅遊風光及獨特的生態文化,推出及旅遊創新、旅遊新項目、特色旅遊產品為一體的新型旅遊目的地。
  • 甘肅甘州:街頭「添綠塑景」 戈壁水鄉變「生態綠島」
    甘州區副區長王斌說,用以打造「一路一景」的城市道路「生態綠廊」,建設城市「立體花帶」和「生態綠島」,凸顯公園「一園一品」景觀特色,著力營造「城在林中、人在花中、景在水中、城景交融」的綠化景觀效果。目前,該區先後實施佔地2200畝的黑河灘生態修復胡楊林營造、黑河灘砂石料坑生態修復(郊野公園)、道路綠化等項目,栽植各類綠植及花卉近400萬餘株。
  • 主流融媒體聚焦鄭州惠濟:聆聽惠濟生態、產業、文化「黃河大合唱」
    主流融媒體聚焦鄭州惠濟:聆聽惠濟生態、產業、文化「黃河大合唱」金羊網  作者:  2020-11-17 11月17日,"丈量五千年 蝶變黃河岸"主流融媒體沿黃看河南鄭州惠濟站大型探訪活動在黃河灘邊正式啟動!
  • ...景區:小陸家嘴風景區、廣富林文化遺址、七寶古鎮、閔行文化公園
    、七寶古鎮、閔行文化公園被評定為4A級景區。 上海小陸家嘴風景區身處陸家嘴核心地段,以觀光旅遊、商業休閒、文化休閒等多功能於一體的主客共享的城市中心公共休閒空間為特色,範圍內主要涵蓋濱江大道南段1.4公裡、濱江公園、陸家嘴中心綠地等主要區域。小陸家嘴風景區坐擁著現代高樓群的城市形象,江邊是老碼頭遺址,遠處是外灘歷史建築,新和老、歷史和未來在此處交匯。
  • 馬陵山景區力求成為郯城未來的生態綠軸
    馬陵山景區自然文化資源豐富,景點遍布:有發生在公元前341年的齊魏馬陵之戰古戰場遺址,還有清泉寺廟、沭河古道、馬陵古道等。目前景區已完成整體規劃,正在開發建設中。  馬陵古鎮效果圖。   麥坡地震遺址。   登上望海樓,可以遠眺美景。
  • 北京城市副中心:增綠添景繪生態優美畫卷
    道路兩側的牆體青磚灰瓦古色古香,胡同北段修築了幾十米長的文化牆,通過浮雕掛飾向周邊居民展示運河督運文化。新街下坡的變化只是眾多胡同的縮影。2019年,副中心將環境提升和民生實事相結合,共完成了41條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打造出了珺芳苑胡同、喬莊后街等精品街巷。
  • 淄博又添一處大型公園!位置就在……
    項目亮點:項目以花山城市綜合公園為核心,六座山體呈環抱之勢,一山一特色,一礦一景,完善礦山生態修復並提升景觀環境,打造特色鮮明的礦坑公園群。項目主要建設包括牧龍山、四寶山、玉皇山、柳毅山等山體工程的生態恢復、山體綠化、公共配套設施、提水泵站、水生態工程及苗木種植等。建成後能有效地改善山體環境,保護山體生態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山體公園的生態服務功能。
  • 福州這處公園將添遺址博物館、70米長浮雕景牆!
    ……佔地17810平方米的冶山春秋園二期工程已啟動建成後,將展示冶山在漢、唐、宋、明、清、民國等不同時期的文化風貌冶山公園。觀海亭是冶山二十九景之一。福建省文史研究館原館長盧美松介紹,如今冶山「六曲」處,是唐代觀海亭遺址。此亭久已傾圮,1936年由著名華僑胡文虎捐資重建,後來又遭毀壞。
  • 尋韻濱江生態公園
    若是在春雨綿綿的日子走進濱江生態公園,這份雋永就更加的悠遠。雨點滴落水中,江面悄然綻放一朵朵綠瑩瑩的小梅花。在青原山、螺子山、神崗山的綠色掩映下,濱江的水、草、花、樹,公園的亭、臺、樓、榭似乎都被雨水激活,像一群風情萬種、裙裾飄飄的女子翩翩起舞。如此輕盈,又是如此晶瑩,濱江生態公園註定被水浸染。
  • 金牛又一公園即將呈現!預計竣工時間
    作為錦江公園九裡春曉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後將成為金牛又一地標性公園!項目位於金牛區錦江九裡段兩側成彭立交和三環路交叉口西南側府河北側項目一期佔地面積約8.3萬平方米據了解,臨水雅苑與攝影主題特色街區、新橋國際化社區、諸葛廟、青創島、九裡堤遺址公園等多個產業載體構成錦江公園九裡春曉段, 該片區將按照「九裡春曉」新IP
  • 生態原鄉,這裡是大美銅梁
    目前,全區完成見縫插綠、裸露地面整治20多萬平方米,中心城區新增綠地面積約342萬平方米,已建成30個公園、廣場,市民出門500米以內就有公園廣場。銅梁建成區綠地面積達到1701.8公頃,綠化覆蓋率達4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7平方米。        有山皆園、有房皆蔭、有土皆綠、有河皆景、有路皆林,已成為銅梁城市品質提升的新亮點與得意之筆。
  • 河北石家莊:推窗可見,家門口的文化「微景觀」
    「別看就是地鐵口的帶狀街旁遊園,可其中有造型油松和奇石景觀,還有反映松柏文化的詩詞,有風景更有韻味。」住在石家莊金正締景城小區的張寧說,離家門口10分鐘就有這麼有趣的遊園,別說放學的孩子們喜歡,就連大人也捨不得走。越來越多的石家莊市民,也有和張寧一樣的感受。近年來,石家莊市不遺餘力推進「口袋公園」建設,還綠於民。
  • 復興區:生態修復 精彩「蝶變」
    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景更美。生態復興,已變身城市「後花園」和旅遊目的地。 如今,走在復興區精心為旅發大會打造的旅遊環線上,你可以看到戶村的汙水溝變成了防洪溝溼地公園,曾經有大小煤礦100餘座的觀嶺山正在恢復舊有地貌並開始建設玫瑰園、山地車越野賽道、客棧民宿等項目,昔日塵灰滿村、垃圾遍地的石坡村成了假日休閒打卡地,沁河郊野公園處處綠樹掩映、清水潺潺…… 品味綠色轉型的「果實」 秋日黃昏,走進康湖生態文明示範區,但見秋風吹過
  • 豐臺這個地區建設五大城市公園群,今年開建兩個!豐臺這處生態修復也有消息了
    「多點」是指依託麗澤深厚歷史文化內涵和戲曲傳統特色,重點建設金中都博物館、麗澤文化匯、兩河生態源等重要城市節點,提供多元社交平臺,引領豐富城市體驗,打造獨具文化魅力和場所精神的「創新人文地標」。「一心、三帶、多點」的空間布局中,將呈現五大城市公園群,分別是中央公園、三環城市運動休閒公園、豐草河生態公園、金中都城遺蹟公園及蓮花河濱水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