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迪士尼+廚神當道!數百萬外國人因她愛上中國

2021-01-09 北晚新視覺網

近日,一個叫「李子柒」的姑娘爆紅海內外網絡,但也引起巨大爭議。

李子柒,生於1990年,四川綿陽人,知名美食博主,但和其他「美食博主」不一樣的是,她拍攝的時間跨度會拉得非常大,更近本質。

比如一般人拍做菜,可能會用到醬油,然後會從「我們已經有醬油了」拍起,而李子柒會從「我們如何種出黃豆拍起」。

李子柒6歲父親去世,14歲輟學打工,後因拍攝鄉村古風生活、傳統美食、傳統文化等內容走紅。

有人讚美她拍出了令人嚮往的田園生活,讓外國人深度感知了中國傳統文化和美食的魅力,也有人質疑李子柒的視頻並不真實反映中國的鄉村生活,且加深了外國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

她為何會引發這樣大的爭議呢?沒有看過她的視頻的朋友可以先感受一下:

1

截至2019年12月5日,李子柒在某境外視頻平臺上的粉絲數是735萬,而且這個數字還在飛速增長中。

735萬是什麼概念呢?要知道美國影響力最大媒體之一,可能也是全球影響力最大媒體之一的CNN,在該視頻平臺上也只有792萬粉絲。

和李子柒差不多。

然而李子柒達到735萬粉絲只發了104個視頻,而cnn卻發了14萬條視頻,兩個帳號的粉絲粘度也完全沒辦法比。

比如李子柒幾乎每一個視頻,播放量都在500萬以上。

而CNN,就差得多了:

作為對比的,我們還可以看到BBC:

FOX:

NBC:

都遠遠不如李子柒。

看到這,你可能會不屑一顧,會覺得這只不過是因為中國人多,在外網關注李子柒的應該大多數都是中國人。

還真不是,點開李子柒的粉絲去看看,會發現全世界各地什麼地方的人都有。比如七個月前李子柒用純中文寫了一條動態:

底下的人最高贊評論則是:

有伊朗的,有美國的,有俄羅斯的,有菲律賓的,有巴西的……

雖然一直到五個月前,才有中國網友把這段翻譯成了中文,但在此之前,那些看不懂中文的外國粉絲,依然不吝於在評論裡表達他們對李子柒的喜愛。

視頻底下老外,就是一邊看不懂一邊看,一邊求翻譯一邊看:

這個人說:她是我最喜歡的博主,她是一個大廚、藝術家、園藝家,我希望他們能加上英文字幕,我太想知道她在說什麼了。

這個人說:難以相信,我最喜歡的頻道,竟然是一個我完全聽不懂語言的頻道。

這些人還紛紛說還紛紛說這簡直就是童話世界,簡直就是伊甸園:

看到結尾她和她奶奶一起大笑,我看哭了,眼淚在眼眶裡打轉:

李子柒的評論區,沒有爭論,沒有質疑,沒有惡評,有的都是清一色的祝福和讚美。

比如這位網友說:

我希望她奶奶能長生不老,一直一直活下去,在那個童話世界裡。

還有網友說:

只有在看她的時候,我絕對不會跳掉廣告,因為我希望她能賺到那個錢。

這簡直像是在看國家地理+迪士尼+廚神當道!

Gordon Ramsay(當今世界上最成功的廚師之一,地獄廚房主持人):我是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好的主廚。

李子柒:幫我拿著番茄。

李子柒是自然的女神。

2

和該視頻平臺網友的一致好評相對的,是微博上許多對李子柒的質疑。

比如某博主發了這樣一條微博:

有人開始扒她的黑歷史,也有人說,她不過是為了賺錢,還整天拍農村,迎合了外國人心中,中國田園落後的刻板印象,影響不好……

還有人說中國農村人的生活並沒有這麼美好,她這是美化了農村生活,非常下作。

雖然李子柒具體展現的不是務農生活的辛苦和瑣碎,但她視頻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利用現有自然資源的自給自足的偉大創造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在李子柒的視頻中,你能看到那種田園牧歌式的美好生活,而這種理想生活,常常被古今中外的文人雅士提起。

在陶淵明筆下,這是「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的桃花源。

這本來就是一個能引起全世界共鳴的話題,而這種展示,恰恰可以幫助西方普通人,從他們媒體對中國的抹黑中清醒過來,認識到中國不是洪水猛獸,中國人有著高潔的文化和淵源流長的歷史,甚至可以吸引外國人來中國旅遊,學習中國文化。

視頻中的她看起來無所不能,不論製作食物,還是田園採摘,李子柒都親力親為。一個如此嬌小,看起來柔弱的弱女子,可以牽著牛耕地,也可以在田野間收穫。她4月會釀枇杷酒,5月又能釀出櫻桃酒,7月做出七巧餅,8月做蘇式鮮肉月餅。

所以有網友甚至懷疑她活了一千年:

但李子柒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她有些視頻一拍要拍八個月,中間許多技能是她後來學的,比如她為了拍這個「活字印刷」,專門花了小半年時間去學,最後才拍出木活字的視頻:

所以她的視頻不會顯得假,很多農活一看就是真的會做農活,她的手漂亮但是放大了看很粗糙。

李子柒手上這一塊淤血,看著就是在幹活的時候被砸到了,但她也沒抱怨。

本來嘛,幹活哪有不受傷的呢?有什麼好抱怨博取同情的呢?

她切白菜就真的切白菜,種黃豆就真的用鋤頭翻地,做竹子床就真的用鋸子鋸竹子,剁羊肉就真的拿起大刀大開大合的開始剁肉:

如果我們的很多明星,為了拍一部戲能花三個月去學技能,能有這樣的精神,也不會拍出來的東西被那麼多人罵。

在李子柒講述新年的一期視頻下面,我看到美國人、法國人、猶太人、阿拉伯人、日本人、韓國人、德國人、越南人一起祝福:

「Happy chinese new year」。

在一期李子柒坐高鐵去採長白山蜂蜜的視頻下面,有很多外國人自發的給其他人介紹,這是中國的高速鐵路,很厲害。

李子柒的視頻讓這個黑人感到世界美好:

讓這些很焦慮的白人專門來這放鬆:

讓無數外國人,對像這樣的中國生活心生嚮往:

在李子柒的筆墨紙硯視頻下,外國人說:

「她正在教我們,我們不了解的中國。」

在李子柒做「古法長安紙」的視頻下,很多外國人因為這樣的造紙方法驚掉了下巴,然後又有中國人用英語給他們科普這是很早以前就有的造紙術。

讓美國人、德國人、日本人、韓國人、以色列人、俄羅斯人、沙烏地阿拉伯人等幾十個不同國家的人,用幾十種不同的語言,在她視頻下面一起誇她好,一起誇中國文化好。

3

日前,「人民日報評論」也發文表揚了李子柒:

文中亦評論了網友對於李子柒的質疑,原文中稱:

必須承認的是,作為內容行業的從業者,李子柒已經用粉絲和流量證明了自己的成功,但究竟是不是要搶佔「文化輸出」的名頭,目前來看,更多是公眾討論中賦予的意涵。每一個新媒體產品都有自身的定位,喜歡與否都是雙向選擇,只要符合法律要求和道德規範,他人無需苛責。實際上,在網際網路連接世界、中國影視作品不斷走出去的今天,某個博主的視頻走紅也存在著必然因素。網友的爭議,表面上是探討文化輸出,但更多折射出對待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不同態度:在今天這樣一個商業社會,「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牧歌是否還有時代價值?面對網際網路包裝和營銷手段,傳統文化如何自洽地走向未來、走向世界?

沿著這個視角望去,那麼在李子柒鏡頭下,傳統的筆墨紙硯、蜀繡,古法製作的蘇式鮮肉月餅、桂花酒,這些流傳於上千年歷史之中的技藝,浸潤著歲月的打磨和一代代人的匠心。傳承好這些、推動它們走出去,不僅必須,而且重要。李子柒視頻中所呈現的田園生活,雖然距離當下普通人的生活比較遙遠,但從中依然能看到中國傳統「清雋」的審美取向和「出世」價值追求,讀懂這些內涵,方能更好理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10日上午,央視新聞發布了評論文章《我也蠻自豪,因為我就是李子柒作品背景裡的一個點》,全文如下:

李子柒是誰?在我看來,她就是余光中,她就是「料理鼠王」,拍得出「鄉愁」,做得出「媽媽的味道」。李子柒的成功,在於熱愛,愛生活、愛家鄉、愛文化。而每一個喜歡她的人,也是因為愛,才懂這個叫李子柒的姑娘。

李子柒火了,我也是剛剛加入對她的討論。但看了關於她的報導後,我發現,原來是她!就是那個把平常生活、把傳統文化拍得如詩如畫的短視頻博主。其實,自己幾年前就看過她的作品,她的作品也一直時不常地進入到我的視野。之所以記不住她的名字,也許是中年人注意力的習慣偏差,能記得住內容但未必對得上具體人。但其實,她就在我的網絡生活裡,一旦進入就從未離去。

李子柒是四川綿陽人,我也曾去過一次那裡。但就那一次,自己就深深地喜歡上那裡。客觀講,綿陽確實漂亮,如果給全國的城市打分,綿陽一定位居前列,但這絕不是李子柒火的原因。我是走馬觀花,喜歡那裡的江河縱橫,喜歡晚上坐在江邊喝夜啤酒,喜歡李白故裡的文化底蘊,但我成不了李子柒,因為她愛綿陽深入到這裡城市鄉村的血脈裡。因此,我說李子柒就是余光中。詩人余光中把自己熾熱的思鄉愛國之情寫成「鄉愁四韻」,將「長江水」「海棠紅」「雪花白」「臘梅香」四組意象有機地組織在一起。給我一瓢長江水,給我一張海棠紅,給我一片雪花白,給我一朵臘梅香,用近乎白描的寫實,寫出鄉愁的滋味、鄉愁的燒痛、鄉愁的等待、鄉土的芬芳。李子柒雖年紀輕輕,又何嘗不是這樣?做菜、釀酒、造紙、納布鞋、做漢妝、編籃子、砌爐灶、蓋涼亭,哪一個不是不加修飾的寫實?對家鄉的愛,對文化的愛,都在一幀一幀的畫面裡。

出生於1990年的李子柒,6歲時父親去世,她便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生活在綿陽農村,李子柒打小就和爺爺一起做木工,陪奶奶一起做飯,莊稼成熟時,便下地幹活。後來外出打工,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如果不是奶奶病重,她放棄了城裡的工作,她也許就是千千萬萬普通打工仔、打工妹的其中一個。但回到鄉下後,為了網店的流量,自導自演的古風美食視頻意外地火了。因為她做出了家鄉的味道,做出了愛的味道。因此,我說李子柒就是「料理鼠王」。電影《美食總動員》最打動人的一個鏡頭就是,尖酸刻薄的評論家在吃到小老鼠給他做的普羅旺斯蔬菜時,手上的勺子掉到了地上,時間仿佛在那一刻停止了。鏡頭一轉,是小時候的某一天,他玩得滿頭大汗,肚子餓得咕咕叫地回到家,媽媽溫柔地摸他的頭,端給他一盤食物,對他說,餓了吧,吃吧。那就是普羅旺斯蔬菜,媽媽的味道。我們每個人都吃過很多好吃的東西,但任何一種美味的食物都無法替代的,就是媽媽的味道,家的味道,家鄉的味道。李子柒的短視頻就拍出家鄉的味道,釀醬油、蒸窩頭、曬粉條、吊柿餅,每個鏡頭都那麼細緻、親切。我看她用簸箕一次一次顛黃豆的動作,真的很親切、很感動,這樣的農活小時候我也做過。

沒有熱愛就成不了李子柒。同樣,沒有熱愛也看不懂李子柒。如果說她的作品我們中國人多多少少都會感到熟悉,那外國人呢?完全都是帶著好奇就成就了李子柒的海外傳播奇蹟嗎?不是,不是好奇,而是他們看懂了李子柒的熱愛,也觸動了他們心底裡的熱愛。這種熱愛是相通的,也解釋了為何李子柒的很多作品完全沒有翻譯卻依舊不影響這些視頻火遍全球。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李子柒的視頻,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她只是默默地在那裡幹著農活,偶爾地跟奶奶說幾句四川方言,但全世界各地的人,卻開始了解「有趣好看」的中國傳統文化,並紛紛誇讚中國人的勤奮、聰慧,進而開始喜歡中國人,喜歡這個國家。不得不說,李子柒是個奇蹟,一顆平常心做出了國際文化傳播的奇蹟。

我欽佩這位姑娘。但我也蠻自豪,因為我就是她作品背景裡的一個點。從今天起,像李子柒一樣熱愛生活,活出中國人的精彩和自信。

來源:每天晚8點 綜合自微信公眾號央視新聞客戶端、「共青團中央」、「為你寫一個故事」、「酷玩實驗室」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因為李子柒,數百萬外國人愛上中國!
    一個中國女生,在西方視頻平臺被700多萬人關注,數千萬人喜歡,美國人、俄羅斯人、澳洲人、越南人、義大利人、伊拉克人……因此愛上中國。想想都覺得自豪和開心,這個人就是我們今天介紹的:李子柒。小編看過她的視頻,自從看了第一條就覺得很厲害!太厲害了!截至2019年12月5日,李子柒在某境外視頻平臺上的粉絲數是735萬,而且這個數字還在飛速增長中。735萬是什麼概念呢?
  • 百萬外國人因她愛上中國
    一個中國傳統美食博主,在某境外視頻平臺被700多萬人關注,數千萬人喜歡,美國人、俄羅斯人、澳洲人、越南人、義大利人、伊拉克人……因此愛上中國。而另一邊,回到國內,許多人黑她罵她。有人開始扒她的黑歷史,也有人說,她不過是為了賺錢,還整天拍農村,迎合了外國人心中,中國田園落後的刻板印象,影響不好……
  • 因為李子柒,數百萬外國人愛上中國
    一個中國傳統美食博主,在某境外視頻平臺被700多萬人關注,數千萬人喜歡,美國人、俄羅斯人、澳洲人、越南人、義大利人、伊拉克人……因此愛上中國。而另一邊,回到國內,許多人黑她罵她。有人開始扒她的黑歷史,也有人說,她不過是為了賺錢,還整天拍農村,迎合了外國人心中,中國田園落後的刻板印象,影響不好……
  • 這個中國「農家女」火了!坐擁數百萬國外粉絲,卻遭受國人質疑…她到底算文化輸出嗎?
    阿拉伯語,我也看不懂,Google告訴我說這是在祈禱,用他們的神在祝福李子柒。(阿拉伯國家的人能對一個女性說這麼多讚美的話真的難得。)還有網友說:只有在看她的時候,我絕對不會跳掉廣告,因為我希望她能賺到那個錢。這簡直像是在看國家地理+迪士尼+廚神當道!
  • 誰是真正廚神?《鮮廚當道》林依輪坐鎮眾星火拼
    ­  那麼,《鮮廚當道》會成為二季度周間的一匹行業黑馬嗎?­  鮮廚嘉賓­  以「美食」為核心的陣容選擇­  從《十二道鋒味》到《星廚駕到》,從《拜託了冰箱》到《熟悉的味道》,近幾年,行業內與美食相關的節目層出不窮,市場反響不一。
  • 【中日雙語】因為李子柒,數百萬外國人愛上中國
    在國外視頻網站上,這個四川女孩擁有幾百萬粉絲,她的視頻作品動輒收穫上百萬乃至上千萬的瀏覽量。如果點開視頻評論看看,會發現她的粉絲遍布全世界各地。比如七個月前,李子柒用純中文寫了一條動態。伊朗的、美國的、俄羅斯的、菲律賓的、巴西的……視頻裡沒有英文字幕,但那些看不懂中文、聽不懂中國方言的外國粉絲,從來不吝於表達他們對李子柒的喜愛:一邊看不懂一邊看,一邊求翻譯一邊看。
  • 《廚神當道》英名廚拍片時突然倒地不起
    曾為已故的黛安娜王妃上菜,擔任美國版《廚神當道》(Master Chef),以及《地獄廚房》(Hell's Kitchen)節目主持人的英國名廚羅茲(Gary Rhodes),在阿聯杜拜拍攝新節目時猝死。家屬發表哀痛聲明,但沒有說明羅茲的可能死因,阿聯當地新聞稱他是因「自然原因」死亡。
  • 李子柒爆紅海內外,外國人驚呼「這才是我們不了解的中國!」
    截至 2019年12月5日,李子柒在某海外視頻平臺上的粉絲數是735萬,而且這個數字還在飛速增長中。來自美國、德國、日本、韓國、以色列、俄羅斯等幾十個不同國家的人,用幾十種不同的語言,在她視頻下面一起誇她好,一起誇中國文化好。視頻底下的老外,就是一邊看不懂一邊看,一邊求翻譯一邊看。「這簡直像是在看國家地理+迪士尼+廚神當道!」
  • 「廚神」當道:誰才是演藝圈最會做飯的好男人
    ②【美食大賞 星廚擔當】 代表人物:謝霆鋒、賀軍翔等廚藝當道,美食節目自然是不甘示弱一貫在臺灣偶像劇中飾演霸道總裁的高冷男神賀軍翔雖然廚藝不如幾位爸爸,粉絲也曾笑言「嫌棄」他的廚藝,甚至在挑戰時險些被炸傷。
  • 失去雙眼的盲女,憑什麼成為廚神?
    憑藉著頑強的意志和愛的力量,她刻苦努力,戰勝了自己,最終成為了美國《廚神當道》開播以來唯一的一位「盲女廚神」。2012年6月5日,美國的《廚神當道》節目來了一位盲人廚師,她叫克莉絲汀。她用手用心,在5分鐘內做了一道越南菜「醃菜鹹魚」。這道菜打動了苛刻的評委,就連被稱為「地獄評委」的戈登·拉姆齊都盛讚她說:「你身上有值得驕傲的光芒。
  • 花樣廚神 Final Recipe
    類型: 劇情 / 喜劇製片國家/地區: 泰國 / 韓國語言: 英語 / 漢語普通話上映日期: 2016-08-26(中國大陸)片長: 97分鐘 知名的電視製作人怡珊(楊紫瓊 飾),繼挖掘了國際廚神翰偉(黃經漢 飾)後,展開下一屆新廚神的尋找工作,為此特別舉辦 「國際食神爭霸賽」。
  • 外國人用擀麵杖拍黃瓜被贊人間美味,網友:那我就是廚神!
    中國網友則展開了畫風清奇的大討論:你們對中國美食一無所知……一直以為涼拌黃瓜是拍碎的,沒想到,還有按摩的方式……黃瓜沒用菜刀一下子拍碎這也可以,那我就是廚神!美國各餐廳拍黃瓜的方法各不相同有的跟中國人學用刀面直接拍有的學日本人用木錘或擀麵杖外國人對擀麵杖也是蜜汁執著博溫的墨西哥風味餐廳在拍黃瓜裡加入味道濃鬱的芝麻醬
  • 外國人:為什麼中餐廚刀,沒有像西餐廚刀那樣廣泛使用?
    西餐一刀一用廚刀說來也有意思,曾經在網上流傳一段外國人用西餐廚刀切菜的視頻,外國人一片叫好聲,而我們則是一臉尷尬,評論這是入門級的手藝。曾經也有外國人提問:「為什麼中餐廚刀,沒有像西餐廚刀那樣廣泛使用?」
  • 男廚神當道,哪種才是你的菜?
    男神當膩了,廚神才過癮?如果你不小心點到黃磊的微博,你會以為這是《舌尖上的中國》的官微——滿屏的美食圖片啊!黃磊的廚藝之高,在圈內已經傳遍,從西點到中餐,從高大上到小吃,無所不能,據傳他最厲害的地方在於能化腐朽為神奇,在那麼偏僻的環境,他總能用最普通的食材做出最誘人的美食。
  • 818黃色主題盛筵 捉拿民間廚神 70、80、90後
    新晉南昌廚神你在哪裡?!「大廚當道」新聞發布會成功舉辦,引爆美食旋風   8月18號早上9點整全城飄黃,「大廚當道,食在民間「2015南昌首屆廚藝競技真人秀新聞發布會在南昌廣播電視中心隆重舉行。我們通過舉辦《大廚當道》廚藝競技烹飪大賽來發掘美食,通過線上微信人氣票選、形式多樣的主題賽制和新穎的真人秀拍攝方式以及展示民間新晉「廚神」的廚藝風採,最終選出洪城街巷裡弄的民間廚神。
  • 因為她,數百萬人愛上中國…
    李子柒是一個全網好幾千萬粉絲的視頻博主,因拍攝鄉村古風生活、傳統美食、傳統文化等內容走紅。同時,她在海外也有大批粉絲,海外社交平臺上訂閱者達741萬。作為參照,美國主流媒體CNN在其上面訂閱量是794萬。有人讚美她拍出了令人嚮往的田園生活,讓外國人深度感知了中國傳統文化和美食的魅力,也有人質疑李子柒的視頻並不真實反映中國的鄉村生活,且加深了外國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她為何會引發這樣大的爭議呢?
  • 《花樣廚神》定檔8.26 Henry變身天才廚神
    Henry銀幕首秀 挑夫弟弟變身天才廚神開啟徵婚模式    電影《花樣廚神》講述了知名的電視製作人怡珊(楊紫瓊 飾演),繼挖掘了國際廚神翰偉(黃經漢 飾演)後,展開下一屆新廚神的尋找工作,為此特別舉辦 「國際食神爭霸賽」。從小與爺爺學做家常菜的一晗(Henry 飾演)為保住自家即將倒閉的餐廳,貿然前去參賽。
  • 首個中國國家地理·營地 落戶淄博
    魯網5月12日訊(記者 劉宗堯)5月8日,中國國家地理·淄博營地項目籤約暨開工儀式活動在淄博市博山區舉行。市委書記江敦濤,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社長、總編輯李栓科,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畢榮青,中國國家地理·營地總經理郭穎謙,鄉伴文旅集團董事長朱勝萱,大聖萬合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流,《最強大腦》中國隊隊長王昱珩,淄博紅葉柿巖文旅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德福出席了籤約開工儀式。
  • 京源發業大BOSS神秘現身 助力「懸賞捉拿」民間廚神
    8月18號9時,由南昌電視臺都市頻道、江西風騰文化傳媒聯合主辦的「大廚當道,食在民間」2015南昌首屆廚藝競技真人秀新聞發布會在南昌廣播電視中心順利舉行。活動主辦方介紹,《大廚當道》活動將通過形式多樣的主題賽制和新穎的真人秀拍攝方式來展示民間新晉「廚神」的廚藝風採,並結合線上微信人氣票選等環節,最終選出洪城街巷裡弄的民間廚神。此次新聞發布會上,共有100家餐飲品牌代表、100位美食愛好者、20多家省內主流媒體記者參與。
  • 港華紫荊小廚神胡嘉譯:為了媽媽,成為獨當一面的小廚神
    第六屆港華紫荊「我給媽媽做道菜」全國小廚神烹飪大賽小廚神胡嘉譯,來自嶽池,喜歡唱歌、跳舞,是一位溫柔體貼、富有愛心的小女生。聽說,她跟媽媽的關係很好,與其說她們是母女,不如說她們是姐妹。那麼,究竟是因為原因使他們形同姐妹?今天,讓我們走近胡嘉譯小廚神,聽聽她是怎麼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