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底片沒地方洗,這樣翻拍,黑白還可以變彩色

2020-12-25 41圖片老照片修復

以前,在過年過節或有重要紀念意義的日子,如果有條件,一家人就會梳洗打扮一番,到照相館拍一張照片作為留念。嚴肅正規的姿勢,帶有儀式感的行為,以及稀缺的照相資源,使每一張照片都無比珍貴。

那時拍照要等幾天才能看到拍出來的是什麼樣子,因為當時看不到照片,所以拍照的時候儘量坐端正、不眨眼,以免幾天後照片出來沒辦法補救。取照片的時候,照相館會給一個相紙袋,裡面裝著裁出花邊的照片,還有一張黑黑的底片。

洗出來的照片拿回家後基本都放相冊,或者牆壁上一個大相框裡面放很多照片,有空的時候翻翻看看。而底片作為母本小心保存方便以後再次洗出照片,平時是沒辦法看到正常影像的。

隨著時間的流逝,相冊裡的照片已經泛黃破損模糊,數碼時代,原來保存的底片有的遺失,有的老化,而且沒有地方可以再使用傳統方式洗出照片了。

相信有很多家庭還保留著以前的老照片,沒地方洗照片了怎麼辦呢?

今天,41圖片老照片修復技術服務中心就以一張老底片為例,介紹怎麼使用現代數碼技術,使一張沒法正常觀看的老底片恢復成正常照片,甚至變成彩色。

看下圖,左邊為原始底片翻拍出來的效果,右邊為轉換成正常電子照片再上色的效果:

一張反向影像底片,通過數字轉換,變成一張正常的彩色照片。

很多人認為這種操作需要很專業的人才能做到,其實原理很簡單,簡單的設備,加上一點點動手學習能力,每個人都可以把底片轉換成正常的照片。

下面一步步分解:

平時我們看到的底片是這個樣子,影像灰度是反的。如果使用數碼方式,需要先把底片掃描成電子圖片,再執行反向命令,才能得到正常的電子版照片。

而把實物底片變成電子圖片,可以通過掃描和翻拍完成。原理是通過光把底片照亮,再使用數據採集設備把照亮的底片影像記錄下來,達到數位化的目的。

掃描:使用專業底片掃描儀可以直接掃描轉換出正常的電子照片,底片掃描儀的光源在背後,照亮底片後掃描出平時對光看到的樣子,內置的軟體把掃描好的電子圖片自動轉換成正向的電子照片,普通掃描儀的光源在正面,掃描出底片是黑的,不能轉換成正向照片。只要掃描設備專業,自動化完成,效果穩定。

翻拍:同樣原理,底片被照亮後,也可以使用數位相機、單反、手機等等一切可以拍攝的設備採集底片影像。當然,轉換電子照片的質量取決於設備的使用和規範的操作,專業翻拍是單反+微距鏡頭+上架,沒有掃描儀的時代就是使用類似原理設備翻拍的。手機翻拍也可以,只是畫質差些。翻拍得到的圖片還是反向的,需要使用軟體反向才能得到正常電子版照片。

轉換後的正常照片,下圖:

這一步,轉換成了一張正常的電子版照片,這個過程需要使用軟體的反向功能,大部分圖片處理軟體都有這個功能,比如PS、美圖秀秀等,一鍵自動轉換。

我們主要以PS軟體介紹,雖然專業軟體比較複雜,但需要涉及的工具不多,有一點點動手能力,都可以完成。如果不會使用PS,可以看我們前面的文章《老照片修復教程之—— Photoshop》。

繼續:

使用裁剪工具,把照片多餘的四邊裁剪掉,得到上圖效果。其他圖片處理軟體,找類似的裁剪工具。

下一步,修補破損和髒點,下圖:

使用修補工具、汙點修復等工具,把破損的修補,髒點去掉,得到上圖效果,完成底片到數字照片的完整轉換過程。

到這一步,完整的表現了底片的原始信息。現在,可以使用這個電子版照片直接列印出一張新的照片。

如果還希望畫面的質量更好一些,接著往下看:

這一步,使用濾鏡自動把照片明顯的顆粒去掉,如果有明顯的地方,使用圖章工具稍微處理一下,得到上圖效果。

對比原圖,可以看到,細節不粗糙,也沒光滑到假的程度,符合照片的細節紋理。這裡要注意降噪的時候,不要處理的太光滑,適當保留一部分顆粒,達到自然的目的。

到這裡,我們成功的把底片轉換成數碼照片,而且還對畫質進行了優化,完全能滿足輸出照片的要求。如果願意,還可以給處理好的黑白照片上顏色,如下圖:

上色後的照片感覺煥然一新,比黑白照片更有活力。

這裡簡單說下黑白照片上色的方法,使用PS軟體,在黑白照片上新建一個空白圖層,圖層模式改成顏色,意思是在不破壞原照片紋理清晰度的情況下添加顏色,只增加顏色信息,不改變照片細節。在建好的空白圖層上,使用畫筆工具自由創作和塗抹顏色。

這個過程稍微有點複雜,如果願意學,可以在41片老照片修復網站或者公眾號查看相關教程,老照片修復相關的技術、教程、工具、素材都有免費提供下載使用。

到這裡,完成了老底片轉數碼照片的完整過程,關注我們,後續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老底片翻拍,轉成電子照片,這樣給黑白照片上色
    我們上一篇文章《老底片沒地方洗,這樣翻拍,黑白還能變彩色》,有網友反映,步驟交代不清楚,上色太敷衍。想到這幾天準備做個自動發帖的腳本而去了解代碼,面對一堆字符號,完全看不懂,才明白隔行如隔山,對高手簡單得不值一提的問題,新人未必看得懂。
  • 翻拍底片
    看上去老物件的樣子還不錯,支起來還威風凜凜的,挺有氣派,比起國產的放大機要強很多。
  • 老照片、老底片翻拍
    老照片翻拍老照片數位化一般是通過掃描獲得正常的電子版照片,但如果沒有掃描儀,翻拍也是照片數位化不錯的方法,特別是自己有單眼相機的攝影愛好者和從業人員,設備、技術都不是問題,掌握正確的方法就可以獲得標準的電子版照片。在掃描和翻拍對比測試中發現,好的翻拍效果並不比一般平板掃描儀掃描的差。
  • 活動回顧 |「老底片復活記」底片翻拍&校色體驗活動
    7月31日晚上,第一次「老底片復活記」底片翻拍&校色體驗Workshop中,X-SPACE講師史文斌為大家介紹了如何通過富士數位相機構建一個「底片/照片翻拍系統」。「底片翻拍的原理其實與膠片時代的底片放大機有著相同的光學原理。都是將底片透過光源進行感光,只不過在數碼時代我們使用相機來作為「感光材料」。」
  • 底片除了放大掃描電分以外還可以這樣玩
    富士掃描原片在不進行100%放大的時候,翻拍輸出的片子看起來效果是不比富士掃描差的。當然不差錢的去弄一套專業的翻拍設備,或許效果會肩比甚至超過掃描,但是這樣就失去了翻拍的性價比優勢。小毒的PS水平太凹,調了半天也就這樣了😂2. 黑白負片黑白負片也會受到相機的白平衡影響,但是小毒有辦法!
  • 夢回老濟南——從黑白到彩色的濟南照相館
    在他的記憶相冊中,從黑白到彩色,再到五彩斑斕,目不暇接,處處見證著祖國的蓬勃發展,人民生活的不斷提高。作者的全家福當年照一次像包含一張底片和三張照片,如果照片不夠用可以加洗,一般是加洗五張一寸照片,價格是四毛五分錢。
  • 一招就可以將黑白照片變彩色
    從世界上第一臺照相機問世起,人們就對攝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隨之來的是人們對人物、風景、紀實等的描寫,都被記錄在一張張的照片之中,保存在一張小小的底片之中。舊照片是一種情結,舊照片是一種回憶。看到舊照片,每個人都會想起小時候的快樂童年;看到舊照片,每個人都會想起舊照片中那段日子。
  • 專業攝影的大基本功:底片掃描系統(彩色膠片版)
    – 〈專業攝影的大基本功:區域曝光系統(彩色膠片版)〉讀懂這篇文章,除了要先理解引言裡的彩色膠片版的區域曝光系統,還要先讀完〈專業攝影的大基本功:底片掃描系統(黑白膠片版)〉。也就是說,黑白攝影是彩色攝影的基礎(請見〈專業攝影的大基本功:區域曝光系統(黑白膠片版)〉),再學會掃描黑白底片,才能知道怎么正確地掃描彩色底片。
  • 翻拍舊底片
    當時拍攝最多的是黑白膠捲,一是黑白膠捲便宜,二是可以自己動手衝印,三是方便快捷,拍攝新聞照片有時效性,一個小縣城一家彩擴機,開機還要看業務量,黑白膠捲就沒有那麼多的麻煩事,有緊急的圖片直接半截掐斷,連衝加洗半個小時搞定,最早使用的是英國的伊爾福和國產的樂凱,後來黑白膠捲也買更便宜的大盤膠捲。
  • 黑白照片秒變彩色照片?太簡單了,馬上學會
    中很多朋友感興趣黑白幹版底片是如何變成彩色的,所以我整理了一下,免費黑白底片轉換彩色照片的教程。 如果有人翻過家裡存放的老相冊也許會發現,在過去黑白膠捲的時代很流行一種「偽彩色」照片,這種照片上只有幾種彩色,比如紅色的帽徽、綠色的葉子和軍裝,這種照片就是人用手工畫上去的,有些照片幾乎可以以假亂真。
  • 老底片老照片,這樣翻拍再修復
    翻拍或掃描都是常見方法。不過翻拍總讓人感覺棘手,因為對非專業人員來說,卷邊和炫光都不太好處理。如果你注意以下幾點,新手,也可以做到!翻拍器材要求        照片翻拍相機1800萬像素以上的相機足夠使用。好的翻拍相機最重要的要素是傳感器和鏡頭的素質,推薦中高端單反或無反相機。
  • 使用手機和應用程式Snapseed翻拍底片
    以前的老相機得裝上膠捲才能拍照,拍完了又得去專門的衝洗店洗照片,拿回底片,然後照片放在相冊裡,掛在牆壁上來欣賞。照片數位化後就省事多了,展示平臺也發生了變化,像我這樣習慣傻瓜式的手機拍攝,拍N多張在手機裡,只要挑出滿意的湊夠9宮格放微信裡,拍照項目就圓滿結束啦,即使像我家老同志這樣的攝影發燒友,也很少去衝洗照片了,就是購置移動硬碟的開銷大了,想想就頭痛.對了,說回底片,有時家裡常整出些這樣的前朝老臣,也不知內容是啥,為了弄清楚還得找地方去衝洗太麻煩,最近學了個好方法,用手機將底片拍攝,然後通過處理圖片的編輯工具
  • 梁德新‖洗黑白照片【客都推薦】
    他當時有一架重約30市斤重的進口德國座式照相機,照出的相質量很好,我現在還保存有40年前鍾兆廣先生用這架照相機給我拍的照片。據梅城一位85歲的姓黎攝影師介紹,1983年前,梅城的大小照相館有20多家,經營照相器材的商店有5間。
  • 如何衝洗135或120黑白底片
    一般來說,黑白膠片拍攝並不十分複雜,而且有黑白的基礎對彩色攝影也有很大的幫助。
  • 彩色照片轉黑白,這樣做效果更高級!
    很多人認為,彩色照片轉成黑白,都是一鍵就可以完成的,但是你想做出高質量的黑白照,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 老照片修復【案例】,120老底片轉電子版高精度精修,模擬手工上色
    很多網友在選擇老照片修復時,自然而然的就想到翻拍照片後修復,卻不知道如果還保留有底片,翻拍底片的效果比翻拍照片的效果更好。 120老底片翻拍 上圖為一張小規格的120老底片,使用焦段50mm
  • 投稿 | 黑白反轉工藝心得
    黑白反轉原理示意圖 在介紹衝洗過程之前,想先提一下,無論是黑白反轉、彩色反轉,最重要的一步都是曝光的準確性,因為反轉片衝洗的寬容度是很低的。彩色反轉例如柯達E100請嚴格按照官方數值曝光。對於黑白反轉,目前市面上只有福馬R100 和德國ADOX專門生產黑白反轉膠捲,且在產的只有135規格。因此玩家會選用一些基片比較透明的普通黑白膠捲進行反轉。筆者的經驗是,黑白反轉的曝光寧可過曝光也不要欠曝光。欠曝光會使最後的正像整體偏黑,暗部細節丟失,非常難看。因此,對於陌生的膠捲,筆者建議按照標準值,過曝半檔或1檔來拍攝,根據衝洗的效果再進行調整。
  • 2 年,翻拍 180 萬張照片和底片,他們「鼓搗」出了這個神器……
    中國圖片社經過反覆論證,考慮到因為很多底片、照片等文物的珍貴性以及原作材質的特性,決定選擇更高精度、更安全和更具性價比的數位化方式——翻拍模式:首先,翻拍模式像素(最大)可達1億,大於電分模式和掃描模式的(最大)8000 萬像素,不僅能像另兩種模式一樣處理膠片、平面紙質類原件,還可以實現大型壁畫、手稿善本等所有平面類原件的數位化;其次,翻拍模式的工作時間要遠遠短於另外兩種,「咔嚓」不到一秒
  • 過期底片筆記
    個別的過期底片售價約為新鮮底片的一半或更低,根據年份/保存質量判斷(例如長期冰凍保存可幾乎停止膠片的衰退,從而獲得與新鮮底片不相上下的效果,此類底片的價值自然與新鮮的差距不大)。然而成本只是玩家的一個選項而已,許多即便過期多年並早已絕版的底片比新鮮膠捲還要高出數倍,原因在於老型配方地道濃厚的膠片感往往是許多玩家念念不忘的,這是因為越靠近後期的底片,雖還保持著膠片黨最樂意高高掛起的:寬容度高的底牌。
  • 底片的整理與保存
    ,拿到電子件就OK,雖然這樣無損於膠捲攝影本身的樂趣,卻無異於捨本逐末,因為膠捲留給我們最重要的就是底片,這也是膠捲攝影和數碼攝影的本質不同。有的卷本來就是壓了半年才發出去洗的,本來已經有點搞不清楚什麼時候拍的了,卷拿回來不整理,那後面再想起來就真不知道了。底片要裝在底片袋裡,一般你送出去衝洗也會給你底片袋,但是如果你不是和店家說好了,一般都要自己換袋方便整理。好的底片袋也不貴,一般1.5-2塊一張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