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年,翻拍 180 萬張照片和底片,他們「鼓搗」出了這個神器……

2022-01-02 攝影世界

中國圖片社自主研發的翻拍儀(中國圖片集團融媒體製作)

2020 年 6 月,中國圖片社購入的那套漂亮的「文化遺產解決方案飛思 one(phase one)」,引起了「老技師」張勝利的好奇心。

他前後左右觀察一番,操作幾次,便推著一小車零件,一頭「貓」進了單位的「小二樓」——這個略顯神秘的小樓坐落在宣武門外西裡的居民樓後面,是中國圖片社傳統的暗室放大工作的地方。

此時,中國圖片社剛剛完成中國照片檔案館數位化項目的立項不久。在之後兩年間,圖片社將要完成檔案館裡約 180 萬張珍貴底片和照片的高清數位化翻拍及整理工作。這是新華社總社交給中國圖片社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工作艱巨、意義重大。新華社中國照片檔案館擁有最早拍攝於 1892 年的大量珍貴歷史底片和照片,這些照片的數位化工作是對我國歷史影像資料的搶救性修復與保護,也為新華社媒體融合發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數字圖片資源支持。

這套幾十萬元的「飛思」設備,正是為這個項目而購置。

為了完成這個宏大的項目,中國圖片社果斷抽調精兵強將,決心不僅要把中國照片檔案館的項目完成好,更要藉此趟出一條高清數位化影像服務之路,為國家各種大型展覽、各級檔案館、博物館等機構,提供珍貴照片、檔案等文物的數位化保護方案,以此打造中國圖片社的數位化產業升級的「拳頭產品」。

工作具體執行的擔子落在了器材銷售部等一眾經驗豐富的職工張志彬、王曦、張勝利等人身上。任務重,時間緊,成本高,大家熱情很高,張勝利在投入到具體工作的同時,有了「吃螃蟹」的新想法,他決定向時任中國圖片社副總裁袁滿匯報——他想再「鼓搗」出一臺「翻拍儀」。

得到領導的支持後,「小二樓」便成了他的「研發基地」。

飛思翻拍設備。

01

2 年內,翻拍完 180 萬張照片和底片

中國圖片社真正決定立項數位化項目,始於 2019 年。

何為「數位化」?顧名思義,是將原實質物體經過各種數位化手段形成計算機內的文件。數位化文件不僅保有原文件所有屬性信息,還可以被隨時讀取,從而大大減少了檔案等實體在接觸使用中遭受各種自然侵害或人為損害,同時極大提升工作效率。

對照片、底片的數位化,目前業界主要有三種技術模式:一是採用高精度的數位相機系統進行原作翻拍;二是採用大型專業平板反射掃描設備進行掃描;三是採用滾筒式掃描儀對各類圖像原件進行直接掃描,即電分。以上三類技術均可對各類圖像進行高精度的數位化。

中國圖片社經過反覆論證,考慮到因為很多底片、照片等文物的珍貴性以及原作材質的特性,決定選擇更高精度、更安全和更具性價比的數位化方式——翻拍模式:首先,翻拍模式像素(最大)可達1億,大於電分模式和掃描模式的(最大)8000 萬像素,不僅能像另兩種模式一樣處理膠片、平面紙質類原件,還可以實現大型壁畫、手稿善本等所有平面類原件的數位化;其次,翻拍模式的工作時間要遠遠短於另外兩種,「咔嚓」不到一秒,操作臺上躺著的底片,就被拍下了一張高清數位化影像,單張照片數據量達幾百兆——這個數據量,可以輕而易舉地製作出一整面牆大的照片;最後,採用翻拍數位化模式純物理隔離的翻拍,最不容易對原作產生不可控損傷,最大程度上確保了原作的安全性,可很好地滿足珍貴底片和檔案的數位化的需求。

除了翻拍這個最重要的環節,中國圖片社還設計了一整套流程,同時對底片、照片進行專業的清潔、保護、編號、分裝,製作電子縮略圖等。也就是說,要對底片整體情況進行「盤點」:約 180 萬張、在 2 年內全部翻拍、整理、結項完畢,這意味著每天至少要完成任務約 4000 張。

掃描後的底片數字文件也需要配置容量龐大的伺服器進行儲存,最後供用戶通過無線區域網隨時調取,非常便捷。

為了完成這一系列高難度的工作,中國圖片社首先確立專班,由集團分管領導牽頭,對工作難點逐個開會探討——場地選址、保密論證、採購設備等,最終以過硬的方案得到中國照片檔案館的認可。

張勝利和他研發的二代翻拍儀。黃媛媛 攝

02

「老」技師的「新」創意

一開始,翻拍工作主要靠這套飛思設備。設備雖好,但難以滿足每日翻拍 4000 多張的工作需求。

張勝利最初摸到這臺機器時很是激動:這套設備包括可升降操作臺,所使用的翻拍相機是有效像素達到 1 億的飛思 one IXG 相機系統,操作臺是 27 英寸 Apple iMac 一體機,內置針對高精度影像的專業快速圖像處理系統 Capture One CH。

但隨著使用愈發熟練,這臺機器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也逐漸出現:翻拍桌和工作檯的高度讓人只能站著工作,時間一長工作人員難以承受;燈箱在工作檯上方左右兩側,打光的角度不便於工作;飛思工作檯上所使用的照片夾只能夾住底片的兩個邊,不利於底片的固定和平整度……

這一系列的問題都讓張勝利開始思考:圖片社是不是可以製作一臺自己的翻拍儀?張勝利以前從事擴印工作,跟照片打交道多年的他不僅練就了一雙巧手,更積攢了許多巧思。他反覆研究了眼前的翻拍機器,確定一臺翻拍儀大致可以分為這樣幾個部分:相機、橫臂、立柱、工作檯、翻拍桌、燈箱和電腦。

張勝利研發的二代翻拍儀。

想要做一臺自己的翻拍儀,當務之急是找到一臺精度足夠高、可以翻拍底片的相機。張勝利再次找到袁滿,講述了自己的想法。「袁總聽後特別支持,幫忙找人拿來一臺富士 GFX100,這臺富士相機與飛思相機都是約一億像素,效果也很好。」張勝利回憶道。

張勝利研究的二代翻拍儀採用富士 GFX100 相機。

相機有了,張勝利開始著手研發工作檯、翻拍桌、立柱等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零部件。他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想要做零部件,製作廠家好找,但需要自己提供設計圖紙。為此,張勝利花了差不多 3 個月的時間,摸索自學 CAD 製圖。就這樣,他一點一點地摸索,大到翻拍桌的厚度,小到一個照片夾的彈簧,都是自己畫圖、不斷打磨出來的。

張勝利自己製作的各種尺寸的照片夾。黃媛媛 攝

從廠家定製的零件被他用小推車一趟趟拉進「小二樓」,他在裡面一幹就是一天。功夫不負有心人,四五個月後,第一臺翻拍儀終於做好了。他管這臺機器叫「一代翻拍儀」。然而好事多磨,在測試一代翻拍儀時,張勝利他們將立柱上的橫臂升高,按下停止鍵,但橫臂沒有卡住,而是直接向下滑落。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張勝利在立柱頂端加了一個減速器,通電後減速器就可以直接把橫臂吸住,讓它留在半空中。

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飛思設備是靠皮帶來實現升降,皮帶使用時間長了會老化、變長且影響精度,張勝利在查閱大量資料以後,決定在立柱裡面改用滾珠絲槓。

張勝利在工作檯上操作機器準備翻拍照片。黃媛媛 攝

「這樣一來不僅使用壽命增加,精度也有所提高。皮帶升降的立柱精度只有 0.1 毫米,但是換成絲槓再加上減速器以後,精度已經可以達到 0.02 毫米。雖然相機有自動對焦功能,但是如果升降機比較準的話,也能起到輔助作用。」張勝利這樣解釋道。

不僅如此,他還把燈箱設計成抽屜的樣子放在工作檯底下,讓工作變得更加便捷;製作各種尺寸的照片夾,以應對各個年代大小不同的底片……每一個零部件都在一代的基礎上做了改變或提升,最後經過進一步研發的二代翻拍儀更加實用。張勝利說:「用一臺進口的、專門掃描底片的平板掃描儀掃描一張底片,生成跟照片一樣精準的電子版需要 3 分多鐘,而使用翻拍儀來拍攝的話,從按下相機快門鍵後開始計算,電子照片出現在電腦裡的 Camera Raw 軟體中,只需要 1/25 秒。」更重要的是,這樣一臺翻拍儀更符合使用者工作習慣、更加耐用。

經過大半年的研究,張勝利研製的「翻拍儀」誕生了。依照他的翻拍臺方案,整套設備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更換不同類型的相機,應用場景相應變得更加多樣。

張勝利的腦子卻根本停不下來,他又在二代的基礎上製作出了三代翻拍儀——將工作檯和翻拍桌徹底融為了一體,三代現在還在生產中,卻可預見這將會是一臺更加美觀、便捷、高性價比的翻拍儀。

03

工匠之心 薪火相傳

「老」技師萌生的「新」點子,不僅為中國圖片社高清數位化項目降低了成本,也為這項事業的後續拓展奠定了重要的技術基礎——而這正是中國圖片社從上到下重視高質量發展所結出的碩果。

今年,中國圖片社迎來了她的 70 歲生日。回首過去,中國圖片社由石碑胡同那個簡陋的手工洗印房發展成為擁有世界一流設備和人才、影響力跨越國界的集團化運作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企業,正是因為這一代又一代中國圖片社人的「工匠之心」,鑄造了企業通向輝煌未來的發展之路——而這終將會留在中國圖片社最寶貴的基因中。

為此,《攝影世界》雜誌社總編輯助理朱一南專訪中國圖片社原副總裁、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副主任袁滿。

中國圖片社原副總裁、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副主任袁滿。陳忠歡 攝

朱一南:中國照片檔案館的數位化項目的啟動背景是怎樣的?

袁滿:中國照片檔案館是唯一的國家級照片檔案館,保存了大量黨和國家歷史上重要節點事件、重大建設成就、社會百姓生活等方方面面沿著歷史的時間線留下來的影像瞬間。早在 1999 年,新華社就啟動了最早的數位化項目,但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照片的掃描數據量都比較小,在今天看來無法滿足日常發稿和媒體融合發展的需要。因此,現在再次啟動高清數位化項目,是新華社黨組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遠見卓識。

新華社黨組將這一重要的政治任務交給了中國圖片社,任務艱巨、意義重大。中國圖片社從 2019 年開始立項,2020 年開始論證。2020 年 6 月 4 日,中國圖片社完成購買飛思設備,中國照片檔案館數位化項目正式啟動。

這些年,很多國家大型展覽,比如《輝煌「十一五」》大型圖片展、「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 40 周年大型展覽」,以及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裡的陳列內容都用到中國照片檔案館的歷史照片。所以說,這項工作的立項是基於新華社媒體融合發展的需要和國家重大主題展覽的需要。

朱一南:高清數位化項目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袁滿:中國照片檔案館保存最早的底片是 1892 年的,大量底片都具有唯一性,可以說它們屬於文物。每次調用都容易對文物造成損壞,而在高清數位化掃描之後,底片可以進行封閉管理。這樣,無論是媒體發稿使用,還是大型展覽的製作需求,我們只要調用相應的高清數據文件即可。這樣,既能將底片文物重新「盤活」,又對底片文物起到非常好的保護作用。

其實,這些年陸續有一些單位找到中國圖片社,希望將自己單位的一些照片、文件等有歷史價值的文物進行數位化掃描。我們發現,市場上數位化的需求是非常強烈的。比如全國各類各級檔案館有四千多家,還不包括各類紀念館、博物館、地方志編纂室等,他們都有相似的需求。所以說,我們這次立項以及成立相關工作團隊,是完全符合社會需要、市場需要的。在這項工作中,加大技術投入,提升科技含量也體現了中國圖片社在數位化產業升級上的決心。

朱一南:中國圖片社為此做了哪些前期準備工作?

袁滿:其實在項目前期,中國圖片社已經做了大量工作,例如數據採集、場地設置等。因為中國照片檔案館的照片部分涉及不宜公開的內容,相應的場地要嚴格按照「三鐵一器」(鐵門、鐵窗、鐵櫃、報警器)的保密要求進行裝修。中國圖片社邀請了相關檔案保護的專家,一起來論證,通過了目前的場地設置、工作流程等項目方案。中國圖片社非常重視這個項目,為此採購了包括世界文化遺產解決方案飛思 one(phase one)、數字儲存伺服器、高速網線、高配置電腦等,保證了項目數位化升級的硬體基礎。

朱一南:承接這個項目,中國圖片社具有哪些優勢?

袁滿:首先,中國圖片社是一家傳承 70 年「紅色基因」、具有高度政治可靠性的企業;其次,現在全國只有中國圖片社還保存有最完整的傳統影像工藝,中國圖片社還工作著一批精通這些工藝的老技師,他們是非常寶貴的財富。因此在翻拍工作中,有些底片歷史比較長,出現反銀、手印、黴變等問題,都可以得到清洗和保護。

朱一南:剛才您提到中國圖片社正在做數位化產業升級的工作,請談談您對此的看法。

袁滿:就像剛才所說,我們目前所做的是數位化產業的上遊產品,哪裡有數位化翻拍需求,哪裡就有我們的客戶。但我在想,中國圖片社的服務是可以逐漸覆蓋整個影像數位化產業鏈,比如,我們為某個機構翻拍好歷史文物的高清影像,同時圖片社還有其他部門可以為歷史文物進行編輯分類,開設網際網路展館,建設線上、線下展覽,包括開發數字影像等下遊產品,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

編輯 / 張丹雨

(點擊圖片了解詳情)

相關焦點

  • 老底片翻拍,轉成電子照片,這樣給黑白照片上色
    我們先來看看,今天的內容是把老底片翻拍成正常電子照片,然後再給黑白的照片上色,比如下圖這個樣子:上圖左邊為我們都見過的黑白老底片,右邊為41圖片老照片修復工作室使用數碼技術翻拍修復後,使用PS軟體相當於手工上色的效果。
  • 活動回顧 |「老底片復活記」底片翻拍&校色體驗活動
    7月31日晚上,第一次「老底片復活記」底片翻拍&校色體驗Workshop中,X-SPACE講師史文斌為大家介紹了如何通過富士數位相機構建一個「底片/照片翻拍系統」。「底片翻拍的原理其實與膠片時代的底片放大機有著相同的光學原理。都是將底片透過光源進行感光,只不過在數碼時代我們使用相機來作為「感光材料」。」
  • 老照片、老底片翻拍
    老照片翻拍老照片數位化一般是通過掃描獲得正常的電子版照片,但如果沒有掃描儀,翻拍也是照片數位化不錯的方法,特別是自己有單眼相機的攝影愛好者和從業人員,設備、技術都不是問題,掌握正確的方法就可以獲得標準的電子版照片。在掃描和翻拍對比測試中發現,好的翻拍效果並不比一般平板掃描儀掃描的差。
  • 混跡潘家園的底片收藏家,用30萬張底片復原一個時代
    冊子裡裝滿排列整齊的膠捲底片,它們被置於泛黃的紙層中,外面覆有一層透明薄膜。冊子中,4張底片為一組,每頁4組,共計16張,整個冊子加起來足有上百張底片。通過後期掃描,我將這些底片轉為數字版照片,得出溫馨的家庭照片。
  • 查爾德的玻璃底片
    他在北京拍攝的照片現在博物館或收藏市場上可以找到很多,有些常見有些不常見,這幾年偶爾會有小驚喜,時不時地會冒出一兩張可以劃到他身上的作品,我沒想到的是,竟然能在有生之年得見他作品的玻璃底片!蘇富比這次拍賣會上要出現的查爾德的玻璃底片用「有生之年」這個詞並不誇張。
  • 使用手機和應用程式Snapseed翻拍底片
    以前的老相機得裝上膠捲才能拍照,拍完了又得去專門的衝洗店洗照片,拿回底片,然後照片放在相冊裡,掛在牆壁上來欣賞。照片數位化後就省事多了,展示平臺也發生了變化,像我這樣習慣傻瓜式的手機拍攝,拍N多張在手機裡,只要挑出滿意的湊夠9宮格放微信裡,拍照項目就圓滿結束啦,即使像我家老同志這樣的攝影發燒友,也很少去衝洗照片了,就是購置移動硬碟的開銷大了,想想就頭痛.對了,說回底片,有時家裡常整出些這樣的前朝老臣,也不知內容是啥,為了弄清楚還得找地方去衝洗太麻煩,最近學了個好方法,用手機將底片拍攝,然後通過處理圖片的編輯工具
  • 攝影大師和他們最負盛名的底片
    這是法國科學家阿曼德·薩巴蒂(Armand Sabattier)於1862年發現的,首次運用且最成功的是曼·雷。印這張照片時,雷只印出了模特的頭和胳膊。曼·雷(Man Ray),美國現代主義藝術家,先鋒派攝影、時裝和肖像攝影師。他為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運動作出了巨大貢獻。
  • 布列松是如何從一堆底片中選出「決定性照片」的?
    他拍下了一張,後來又湊近了兩步,捨棄了一些判定具體位置、環境、身份的元素,如地面、椅子和一部分背景,更聚焦於人的身體上。他之後更偏向選擇(下圖二)右邊那張照片。他對畫面的趣味和故事性有著特別的偏好。在「Callejón of the Valencia Arena, 1933」(下圖)這張照片裡,眼鏡片正好出現的反光構成了一個獨眼監視者的嚴肅形象,背景裡,焦外隱約探身而出的人則預示著可能的發展。SCARPBOOK 裡顯示,布列松當時連拍了很多張,連續的影像構建了敘事。
  • 翻拍底片
    和剎車的摩擦力基本平衡,還可以使用。但是用了幾天,發現相機在緩慢地升高,拍出的的底片上,大小在變,有時焦點也是虛了。於是找到癥結,還是剎車的摩擦輪有灰塵,摩擦力降低造成的,各種清洗方式用個遍,效果不明顯。找出SPEEDLITE 600EX -RT閃光燈,插在熱靴上,份量增加到將近兩公斤,關鍵和拉簧之間的力平衡了,剎車就保險不少。基本消除蠕動造成的焦點移動、對焦不實的毛病。
  • 自製底片翻拍器 ——忽然
    百微的最近對焦距離是0.3米,經測試,鏡頭前端到被攝物最近距離是0.15米,筒的長度不能小於這個數,於是把紙筒和塑料筒各鋸成13釐米長的一段,兩端用砂紙磨平。內筒和外筒套在一起,翻拍筒就完成了。 裝在相機上,把底片放入滑道,有藥膜的一面向外,用小夾子夾住,就可以對著窗外天空翻拍底片了。但是……但是……還沒完。因為白天上班,基本都是晚上才有時間翻拍,還要做一個燈箱提供照明。
  • 老底片沒地方洗,這樣翻拍,黑白還可以變彩色
    取照片的時候,照相館會給一個相紙袋,裡面裝著裁出花邊的照片,還有一張黑黑的底片。洗出來的照片拿回家後基本都放相冊,或者牆壁上一個大相框裡面放很多照片,有空的時候翻翻看看。而底片作為母本小心保存方便以後再次洗出照片,平時是沒辦法看到正常影像的。
  • 法國小夥在北京發現了 85 萬張舊底片,誰來解讀它成了一個有趣的話題
    想必你也猜得到,小馬提供了那至少 85 萬張底片,本來他要把這些含有硝酸銀的東西泡在裝滿制銀酸的池子裡,通過化學反應提取出銀再賣給實驗室。蘇文買回整麻袋的底片,這個「搶救」計劃即是「北京銀礦」。2017 年是蘇文「北京銀礦」計劃的第 8 年,從宏觀意義上講,它們記錄了 1985 年至 2005 年間中國普通人的生活瞬間;但從蘇文的日常角度看,這座銀礦的規模仍在擴大,除了回收、購買、整理、編號存檔,如何研究和再創作這 85 萬張舊底片,對蘇文而言是個挑戰。
  • 老底片老照片,這樣翻拍再修復
    翻拍或掃描都是常見方法。不過翻拍總讓人感覺棘手,因為對非專業人員來說,卷邊和炫光都不太好處理。如果你注意以下幾點,新手,也可以做到!翻拍器材要求        照片翻拍相機1800萬像素以上的相機足夠使用。好的翻拍相機最重要的要素是傳感器和鏡頭的素質,推薦中高端單反或無反相機。
  • 他在拍賣會上買了3萬張相片底片,把一個無名女人變成了傳奇
    在一場拍賣會上,美國人約翰·馬洛夫(John Maloof)以380美元的價格,買了一個裝滿3萬張相片的合資,緊接著他把一個無名女人變成了傳奇。
  • 7年拍攝,3萬張底片,重現30年前武漢大學
    標題 7年拍攝,3萬多張底片,重現30年前武漢大學七月流火的武昌城區。剛送走無法參加畢業典禮的2020屆畢業生,位於武昌的武漢大學迎來一批30年前的中年校友。武漢大學攝影班合影 (照片講述:崔波 右二)同學是一生的財富,記憶是一生的財富,無論是好是壞,它總是存在在心靈的最深處,有時候會因為一張照片,一句話,一件事而洶湧而出,我們和王景春同學的這兩組照片,30年好多事情都不記得了,好在圖像還在,圖像證史,圖像就是我們同學最好的記憶。
  • 翻拍舊底片
    當時拍攝最多的是黑白膠捲,一是黑白膠捲便宜,二是可以自己動手衝印,三是方便快捷,拍攝新聞照片有時效性,一個小縣城一家彩擴機,開機還要看業務量,黑白膠捲就沒有那麼多的麻煩事,有緊急的圖片直接半截掐斷,連衝加洗半個小時搞定,最早使用的是英國的伊爾福和國產的樂凱,後來黑白膠捲也買更便宜的大盤膠捲。
  • 閣樓上,母親留下了三萬張底片
    在去年年末,她的女兒無意間在閣樓上發現了一個裝滿底片和未衝洗的膠片的盒子。這是第一次她的作品見諸於世,發表在這裡的照片便是驚人的3萬張照片中的一部分。為聲明所累,還是努力使自己在藝術上成名,這個問題或許對於伊瓦申索娃來說根本就不存在。畫家雷諾瓦晚年曾感慨:當我終於有錢的時候,我已經沒有牙齒可以吃牛排了。對於伊瓦申索娃來說,生前不展示攝影作品(不以此為生),或許也是出於對才能的保護吧。
  • 一次對底片掃描的竭像測試
    這些工作包括對於不同鏡頭和近攝環組合的測試,找到不同畫幅底片最佳的焦距和焦平面高度,並且讓解析度達到最大。,對於120底片,iXG在經過精調之後所能獲得的解析度要比x5高一些,但是,我在實際測試的過程中發現120膠片在5000萬像素的時候基本上就已經竭像了,也就是說無法再獲得更高的細節。
  • 俄羅斯的薇薇安·邁爾 | 她隱居莫斯科,死後17年,被發現閣樓的3萬張底片,身世更加傳奇
    和她的丈夫在俄羅斯聖彼得堡(以前是列寧格勒)附近翻修他們的房子時在閣樓上無意中發現了一個大盒子裡面是她已故母親的遺物在裡面,他們發現了一個寶藏:3萬張底片和偶爾的印刷品,裝在信封裡上面有手寫的評論和日期
  • 暑假拍大片,120張底片全送,Babyface送您親子照啦~
    2、顧客購買後,Babyface會將紙質訂單快遞送出,請務必填寫正確的收貨地址,並將訂單妥善保存。4、本套系有效期2年,到2020年4月1日。由於活動預約量較大,建議您提早預約。5、關於外景拍攝預約:由於外景需求量大,為了可以儘快滿足拍攝需求,請儘量避開周末節假日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