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這裡呲花就是那裡冒煙,外出旅個遊都有感染新冠的危險,哪也不去了,在家反景(鼓搗的意思)老膠片吧。
我手中存有大量原來拍攝的膠片,好多只有膠片沒有了照片,因為當時我拍攝的照片不是送人就是投稿了,現在空留大量的膠片。
當時拍攝最多的是黑白膠捲,一是黑白膠捲便宜,二是可以自己動手衝印,三是方便快捷,拍攝新聞照片有時效性,一個小縣城一家彩擴機,開機還要看業務量,黑白膠捲就沒有那麼多的麻煩事,有緊急的圖片直接半截掐斷,連衝加洗半個小時搞定,最早使用的是英國的伊爾福和國產的樂凱,後來黑白膠捲也買更便宜的大盤膠捲。第二拍攝的就是彩色膠捲,誰家結婚生子,老人過壽,一般家庭都喜歡彩色的,黑白是我自己的愛好,彩色就是大眾的需要。後來拍攝過一陣子反轉片,一個反轉片要80元錢啊,我當時的工資雖然高一點,但也不超過一千塊錢,可惜我的反轉片大部分拍攝了風光,要是都拍攝紀錄片該多好。
那麼多的膠片讓我發狠好多年,努力想買一個底片掃描儀,因為種種原因都沒有實現,上個星期在網上買了一個翻拍架,200+,發現自己手裡還沒有微距鏡頭,只好使用原來的尼科爾35——70的小微距,可惜不能實現1:1等比翻拍,遷就吧。
等照片翻過來了一看,嚴重偏色,今天只好請教在校大學生,這個同學一直使用哈蘇拍攝膠片,他告訴我還要去色罩,「去色罩」,太專業了,下個星期再鼓搗吧,先選擇幾張翻拍的原片。
朋友家奶奶的生日,我拍攝最多的專題,民權縣這個地方有個風俗,老人的生日不能間斷,拍攝老人有特色的祝壽也是我喜歡的選題,當時我分別使用了黑白膠捲,彩色和反轉片,這個是柯達負片拍攝的
1999年計劃生育宣傳,黑白照片不存在去色罩的問題
2002年新兵連軍訓
1999,建國50周年老書法家獻藝,
農家,樹上的玉米,地排車,小狗,土牆
畫虎藝術家王建民的父親還健在,當時老人家自己在家畫畫,農閒的時候到集市上賣錢補貼家用
首先王建民跟隨父親學習畫畫,後來自己進修,現在王建民是中國美術協會會員,他畫的虎獨成一派,享譽中國和東南亞
白雲寺的理髮師
桑塔納是那個年代最好的婚車
老人過壽,請來了戲班
六一晚會
梨園春第一次來民權縣演出,由於組織方管理不力,觀眾太多,害怕出事,最終半途而廢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