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出土趙匡胤子孫墓,專家研究後:十萬軍民殉國,恐怕不是傳說

2020-12-23 妙讀歷史

2016年5月,浙江台州市的一位村民,在自家宅基地挖出一座古墓。經過考古人員的研究確認,這座古墓屬於南宋時期,其主人名叫趙伯澐。宋朝、姓趙,難道……?

沒錯,這位趙伯澐正是宋朝的皇室宗親,而且身份非同一般,是趙匡胤的第七代孫子。大家都知道,趙匡胤的皇位兄終弟及,傳給了趙光義。然後趙光義違反當初的約定,沒有再傳給兄弟,而是傳給自己的兒子。

也就是說,北宋皇位一直由趙光義的血脈把持,直到北宋滅亡。趙構建立南宋後,由於沒有直系繼承人,可能再加上對靖康國恥的愧疚,便把皇位又傳回給趙匡胤的後人趙昚,即宋孝宗。

而這位墓主人趙伯澐與宋孝宗趙昚是同輩,生卒年月是1155—1216年,享年62歲。曾經出任長洲縣丞,贈通議大夫,卸任後回到黃巖,主持重修了孝友橋。這座五洞古橋直到今天仍然保留完好,是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對象。

在中國的考古或者盜墓歷史上,皇室古墓向來是塊香餑餑,打開一座便意味著無數金銀和價值連城的寶物。但是趙伯澐的墓肯定會讓盜墓者深感失望,因為除了玉璧和水晶璧各一枚外,幾乎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陪葬品只有一些主人的生活用具,根本看不出墓主人是尊貴的趙氏宗親。

正當大家為陪葬品稀少而感到遺憾時,有專家卻指出,這種現象恰恰折射出了宋朝的獨特性。北南兩宋皆因外敵而亡,尤其是南宋,陸秀夫背著幼帝跳海自盡後,相傳有十多萬宋朝軍民寧可跟隨皇帝跳海,也不願投降元朝。

無論後人認為宋朝有多少缺點,但大宋官民對皇帝和王朝的眷戀,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對比明末,闖軍和清軍一進北京,大臣們爭相效忠。而孤零零的崇禎皇帝上吊時,只有一個太監願意陪著他,人心向背由此可見一斑。

明朝滅亡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朝廷太窮,到最後連發軍餉的銀子都拿不出。而造成國庫空虛的一個大項開支便是供養宗室。明朝末年,朱氏子孫的數量至少有幾十萬,供養他們的支出甚至超出了國家的財政收入。

朱元璋當年定下優待朱家人的規矩,經過200多年的繁衍,朱家人已經變成一群只會吃米,沒有任何貢獻的蛀蟲,拖垮老朱家江山倒有他們一份。這個鍋一大半要由朱元璋來背。

當然,朝廷也不完全是傻瓜。到了後期,不光經常拖欠宗室的俸祿,還不給新生兒登記玉牒,也就是上戶口。沒有戶口便沒有俸祿,有的宗室直到成年都沒有正式的名字。

更奇葩的是,朱元璋規定「宗室之內不得預四民之業,仕宦永絕,農商莫通」,也就是除了混吃等死,啥工作也不能幹。有一些旁支遠親實在窮得揭不開鍋,也會去種地、做點小生意,一般不會有人來管。不過,大宗室佔著最好的田地,仍然可以窮奢極欲。

兩宋加起來有319年,按理說宗室人數比明朝只會更多,但他們並沒有給朝廷造成很大負擔,這跟宋朝的管理模式有很大的關係。一開始,宋朝宗室和明朝差不多,也是只養不用。到了後期,財政吃不消了,便放寬禁令,宗室可以參加科舉入仕,具備了自力更生的能力。

確實有很多宗室憑著自己的實力入朝為官,其中以趙汝愚為典型代表。趙汝愚是趙光義的八世孫,比趙伯澐低一輩。他不但參加科舉,還考中了狀元,在宗室中也算是獨一份,為老趙家爭了光。

1166年,趙汝愚狀元及第,然後一路升到右相,成為宋寧宗的輔政大臣。趙汝愚能夠位極人臣,除了因為宗室身份,可能受到一些照顧外,真才實學也絕對是不差的。

而台州這座古墓的主人趙伯澐,擔任的縣丞比縣令還要低一級。如果是朝廷照顧他的宗室身份,應該不會只安排這麼低的官位。而且墓葬的陪葬品與縣丞身份還是比較符合的。

由此可見,至少在南宋年間,自謀生路的宗室越來越多,他們也在為國家做出貢獻。在這個最接近以民為本的朝代裡,百姓享受著安祥富足的生活,難怪到了亡國那一刻,會有十萬軍民願意為國而殉。

【參考文獻:《嘉定赤城志》、《宋史》】

相關焦點

  • 陝西韓城發現周朝大墓,出土5000年玉豬龍,專家:掌握王權的女人
    而在周文王姬昌拜請姜子牙在民間還流傳一個傳說:有天晚上周文王夢見飛熊入懷,第二天夢醒就派人尋找飛熊,而在渭水河邊找到了釣魚的姜子牙(姜子牙號飛熊)。姜子牙要求周文王親自拉輦,當時周文王拉了873步,保了周朝子孫坐了873年的天下,而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在陝西韓城發現了姜子牙後代的墓。
  • 【網絡謠言粉碎機】血渭一號墓出土大量文物 專家:非「九層妖塔...
    【網絡謠言粉碎機】血渭一號墓出土大量文物 專家:非「九層妖塔」原型 2020-12-03 2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北發現地下水墓,墓中出土一件逆天神器,專家:鎮國之寶
    我國為了能夠真正地去了解一段歷史,於是就出現了考古專家這一行業,考古專家們會去挖取許多被破壞過的古墓,因為我們國家有規定,凡是沒有受到破壞的古墓都不能去進行挖掘,而且挖掘也是有保護性的挖掘的。因為在古墓中的每一件文物都代表了我國的一段時間中的歷史,古墓中所出土的文物價值都是非常昂貴的,對我們國家去更好的研究歷史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23年前浙江出土梁山伯墓,梁祝化蝶是否能驗證?專家:並非同一人
    02專家經考證後認為,其中大部分讀書處是受梁祝傳說影響而命名,不能證明該地為梁祝故事之源。而在這些古蹟中,浙江的一座千年古廟:梁山伯廟引起了專家特別的關注,不知道能否驗證梁祝化蝶的傳說。23年前,位於浙江寧波的梁山伯廟出土了一座晉代墓葬,該墓葬的位置、隨葬器物與志書記載的梁山伯身份基本吻合,被專家們判定是可信的實物資料。
  • 河北發掘出漢墓,墓中出土一跽坐式玉人,專家:它不是漢朝東西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在河北定州發掘出一批漢朝中山王的墓葬;其中第一代中山王劉勝,以及王后竇綰的墓葬,共出土文物一萬餘件;尤其是大量的玉器讓考古工作者感到震撼;在墓主人身旁,有一件精緻小巧、跽坐式的玉人擺件引起了專家的注意;經過研究分析,專家得出結論:它並非漢朝時期的物件;這是怎麼回事呢
  • 趙匡胤篡位後周,為何留下柴榮子孫?看他託孤給誰就懂了
    縱觀歷史,一個政權的滅亡,一定會伴隨其皇族的覆滅,古往今來從不例外,但趙匡胤卻是個奇蹟。他不但沒有殺了後周柴榮的子孫,還給他們找了「寄養家庭」,讓他們在北宋繁衍生息。常說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趙匡胤不會不懂這個道理,他為什麼敢留下柴榮的子孫,就不怕他們報復嗎?其實趙匡胤不傻,看他所託付的人就知道了。
  • 01年西安唐墓出土「外星人頭骨」,修復後驚豔世界,專家:哪來的
    1990年,在杭州市半山鎮出土了一隻水晶杯,一般而言在中國古代的墓葬中,還沒有出現過水晶之類的用品,之前國外倒是出土過水晶頭骨,但那都是鳳毛麟角,萬裡挑一,所以有人看到這種情況就覺得很奇怪
  • 江西出土明朝益莊王墓,一套金簪驚豔考古界,專家:美的不太真實
    曾經,江西出土了明朝益莊王的古墓,就是典型的代表。從這裡出土的一套金簪,結果驚豔了考古界,甚至專家都認為,美的不太真實。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那麼,在益莊王墓中出土的髮簪,又有何精妙之處呢?三、難得的精品益莊王墓中出土的樓閣人物金簪,內容十分豐富多彩,而且還獨具一格,更是展現出了古人在髮簪技術上的精湛。據記載,閣樓人物金簪有一對,通體有17.9釐米長。
  • 黃巖宋墓考古發掘新聞發布會來啦!
    2016年5月3日開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台州市黃巖區博物館搶救性發掘了距今800年的南宋趙伯澐(趙匡胤七世孫)墓,到目前共清理出以絲綢服飾為主的五代十國至南宋文物66件。  經專家初定鑑定,認為趙伯澐墓出土的絲綢服飾形制豐富、紋飾題材多樣,織物品種齊備,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技、文化價值,堪稱「宋服之冠」,是浙江從絲綢之源走向絲綢之府的重要見證,也為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提供了新的實證。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 南京出土一父女合葬墓,內藏200顆紅色藥丸,專家化驗後破口大罵
    然而,雖然「婦隨夫葬,子女在側」的喪葬模式一直延續至今,但目前出土的,只有寥寥幾座夫妻合葬墓,父女合葬的情況,幾乎從沒有出現過。 1965年,考古專家在南京象山挖到了一座大墓,墓主是一男一女。
  • 西安出土一唐墓,專家誤以為發現「外星人頭骨」,結果卻令人意外
    二、意外發現唐墓,其內竟出土「外星人頭骨」眾所周知,自古以來西安這個地方便是眾多朝代的都城,也因此在西安的地下曾經埋葬了無數的王公貴族,所在在後來人們也經常能夠在西安發現一些極具價值的文物。而隨著研究的進行,「外星人頭骨」也被推翻了,因為頭骨那異於常人的部分其實並非畸形,而是一頂帽子!考古人員驚訝的發現,原來出土的是帶著頭飾的頭骨,並且在那頭飾上發出亮光的,竟然各種珍貴的寶石,而在經過了千年的時間之後,那頭飾已然跟頭骨緊密的黏連在了一起。
  • 宋太祖趙匡胤的後代都怎麼樣了?趙氏子孫今何在?
    趙匡胤死時,趙德昭已經25歲,但依然沒有被冊封為親王,這也使得他在突然來臨的政治鬥爭中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趙光義登基稱帝後,趙德昭才被冊封為武功郡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御駕親徵攻打幽州。一日夜裡,宋軍遭到偷襲,軍中大亂。當時許多將士都打探不到宋太宗的下落,以為其已遭遇不測,於是有人建議擁立趙德昭為皇帝。
  • 婦好墓出土的「玉跪人」玉器,專家如是說
    1976年,位於殷墟小屯西北地的一個墓室被發掘,經確認,此墓為婦好墓。墓中葬品共計有1928件,據研究人員統計,有755件玉器出土於婦好墓的隨葬品。這些玉器除儀仗用器、祭祀、工具玉器外,主要是裝飾品和一些供賞玩的動物形玉雕以及一些人形。玉器的材質多為和田玉,也有岫巖玉。
  • 新幹大墓出土青銅虎,缺了一枚虎齒,七年後,專家終於找到並復原
    在封建社會時期,古人極為注重喪葬儀式,生前享受什麼待遇,死後就會在墓中擺放相應的物品。對於墓中的陪葬品,盜墓者想趁機發一筆橫財,文物專家想填補歷史空白,故此,這可以看做是一場關於文物的爭奪戰。1989年,文物專家發現「新幹大墓」,在墓中出土一個青銅虎,經過研究發現,它竟缺少一顆虎齒,但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七年後,文物專家竟將這件文物完美修復,他們是如何找到已經消失不見的虎牙呢?
  • 埃及境內出土「納爾邁調色板」,專家研究後:記載了蚩尤之戰!
    從19世紀到20世紀,世界各地的考古專家紛紛進入埃及,掀起了一股轟轟烈烈的考古熱潮。英國考古專家依斯瓦·魁貝爾,在南部古城希拉康坡力,發現了一座古代法老的陵墓。在這個法老的墳墓裡,出土了一件大約5100年前的法老遺物。西方學者稱上面記載的是蚩尤之戰。
  • 奇聞異事:專家在山西挖出「八角古墓」,墓中壁畫被曝光後,網友:沒有人性
    眾所周知,中國古墓是很有歷史研究價值的。而近日考古學家挖出的古墓壁畫,網友看後卻不禁破口大罵。唐太宗李世民曾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那麼壁畫內容究竟是什麼,居然能引起如此激烈的民憤呢?此次專家在山西省的一次考古當中就發現了一座「八角古墓」,可謂是十分獨特别致。為什麼稱之為「八角」呢?因為專家挖開後發現墓室呈現木構磚砌的八角塔型。出土的鎮墓文顯示該墓修建於1324年。且專家通過初步的研究,認為這是一座平民墓。但通過對修建材料的進一步檢測,墓室主人在當時應該也是富裕人家。
  • 山西考古大發現:出土疑似穆桂英之墓,專家趕到:傳說竟是真的
    其實考古最重要的並不是那些墓室中令人驚奇的文物,而是尋找一個國家文明發展史上的那些記憶。越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考古工作就越顯得重要。穆桂英是古典小說《楊家將傳》裡面的一個人物,歷史上是否真有此人,史學界一直都眾說紛紜。上個世紀,山西考古卻有了大發現,居然發現了一座疑似穆桂英的古墓。
  • 趙匡胤奪取後周江山,卻優待柴家世代子孫,帝王謀劃被世人稱讚
    趙匡胤奪取後周江山,卻優待柴家世代子孫,帝王謀劃被世人稱讚中國古代歷代王朝更迭中,流血犧牲在所難免,而且大多數新君對前代帝王都絕不會心慈手軟,甚至斬草都唯恐不除根,就像我們之前談到過的,靖康之亂後,金國對宋徽宗及其家眷的殘害一樣。
  • 朱元璋第九代孫媳婦墓出土,著盛裝下葬,容貌復原圖卻醜出天際
    在經過一系列的挖掘和研究後,專家指出這是一座單人券頂磚石墓,墓室的中央擺著一口被塗上紅漆的楠木棺材。最令人驚奇的是,經過檢測,製造棺材的楠木全部來源於同一棵楠木樹,墓室內部有很強的密封性,地上還鋪了三分米厚的松香,這表明墓室主人的身份一定非比尋常。
  • 河南出土商朝大墓,墓中驚現兩具人骸,專家:他們自願當「祭品」
    這座墓葬群中不乏有高等級墓葬,通過夯土基址以及牲畜祭祀坑,還有墓中出土的甲骨文,提供了非常多的歷史研究價值。可這些商代遺址中有兩具人骸骨造型非常怪異,考古專家推斷:這兩人生前應該是自願當作祭品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早在商代和周代,中原大地上存在不少匪夷所思的離奇幻術。說是幻術,其實就是迷信學說,無論統治者還是王公貴族每逢大事小情,都要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