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點20分,
黃巖耀達大酒店,
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解放日報、浙江日報、浙江衛視、騰訊網多家國內重量級媒體齊聚黃巖
只為參加
黃巖宋墓考古發掘新聞發布會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王海明(左三)首先向媒體介紹考古發掘情況。
陳金華副區長(右二)公布了宋墓出土文物的保護情況。
中國絲綢博物館研究員周暘介紹出土絲綢服飾情況以及後續保存情況。
各路記者踴躍提問,專家一一解答,新聞發布會現場氣氛熱火朝天!
沒在現場?
不要緊,
小布把通報情況向大家匯報下。
2016年5月3日開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台州市黃巖區博物館搶救性發掘了距今800年的南宋趙伯澐(趙匡胤七世孫)墓,到目前共清理出以絲綢服飾為主的五代十國至南宋文物66件。
經專家初定鑑定,認為趙伯澐墓出土的絲綢服飾形制豐富、紋飾題材多樣,織物品種齊備,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技、文化價值,堪稱「宋服之冠」,是浙江從絲綢之源走向絲綢之府的重要見證,也為海上絲綢之路貿易提供了新的實證。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號稱「宋服之冠」的絲綢服飾到底長什麼樣,小布帶你仔細看看。
這件衣服叫做「對襟雙蝶串枝紋綾衫」,穿越了八百年的時光歲月,衣服的外觀、樣式、顏色依然保存完好。
綾是極富浙江特色的絲織物,質地輕薄、柔軟。宋朝的官服、官誥、度牒和書畫裝幀大量用綾。
把鏡頭上推,我們可以清晰得看見衣服上的「雙蝶紋」。
蝴蝶成雙成對的紋飾,使得這件衣物精美異常。
南宋時期,浙江地區的絲織技藝、提花技術已經如此高超了,不由令人嘆為觀止。
這件衣服叫「交領蓮花紋亮地紗袍」。紗是絞經素織、透出方孔的絲織物,質地輕柔透亮。
紗袍下擺部分是精美的「蓮花紋」。朵朵盛開的蓮花栩栩如生,巧奪天工,很難想像這竟是一件有著八百年歷史的古物。
這是一件「斜襟雲鶴紋羅衫」。古人以鶴為仙禽,喻意長壽。
仔細看紋飾細節,一隻只仙鶴正乘著朵朵祥雲,在天空翱翔。
這是一雙「雜寶紋羅鞋」。後跟部位繡有一個小小的「萬字紋」。
"卍"字在梵文中意為"吉祥之所集",佛教認為它是釋迦牟尼胸部所現的瑞相,有吉祥、萬福和萬壽之意。
衣、褲、襪、鞋、靴、飾品等等,形制豐富;
花卉、花鳥、雲鶴和雜寶等,紋樣多樣;
絹、羅、紗、縠、綾、綿綢、刺繡等,品種齊備;
趙伯澐墓出土衣物真不愧「宋服之冠」的稱號!
除了大量絲綢服飾,墓中還出土了少許其它隨葬品,其中不乏墓主人生前的心愛之物。
這件玉璧原是昇元四年(940)南唐開國皇帝李昪的祭天之物,上刻有銘文49字,為研究南唐歷史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和實物證據。
這水晶也是墓主人生前心愛的把玩之物。陪墓主人深埋地下長達八百年,今日得以重現人間。
這是墓主人生前使用過的銅鏡,雖然已沾上斑斑鏽跡,但仔細觀察還是能看到背面精美的紋飾。
專家表示,該墓出土的絲綢文物真實完整地體現了趙氏宗室成員的禮儀性服飾及日常穿著,以及南宋時期宗室葬俗。
結合《黃巖西橋趙氏宗譜》,此次考古為「宋室徙居」黃巖提供了實物依據。
黃巖南宋趙伯澐墓出土絲綢以其真實完整性,見證了浙江從絲綢之源走向絲綢之府的歷程,為浙江沿海地區參與海上絲綢貿易提供了重要實證。
看完這些照片,小夥伴們是不是很關心這些文物將如何處置,有沒有機會一飽眼福呢?
答案當然是:有!
我區將與浙江省文物局等部門多方協作,對出土文物進行科學保護。
修復好的文物,未來將放在黃巖博物館新館展出。
到時候小布會通知大家,親們可一定要來看哦!!!
想要了解宋墓考古發掘的整個過程,請戳下面☟
黃巖南宋古墓完整發掘!看看出土了哪些文物?
黃巖自古人文薈萃,文化底蘊深厚。一起來點Z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