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資料)二十四式太極拳動態教學附太極拳秘傳內功練習步驟!

2021-01-10 華夏閣

無論是養生或是技擊防身,太極拳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有多少武術拳家,習練一生,苦苦鑽研,而不得其要領,到最後功夫枉然遺嘆惜。

俗語說:「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那麼這裡的「功」就是指內功。內功到底有沒有眾說紛紜,懂得自然懂,不懂的我們可以先慢慢從外而內,到後面你自然會懂!

考大家眼力的時候到了,祁哥排版失誤請先拉下去,從下往上看,才能對應二十四式太極拳。初學者慎入!

太極拳的內功心法之秘要很少形成文字,形成文字的東西永遠表述不清身心的感覺和身心的獨特體驗。

這些感覺和體驗是內向性運用意識引起的內氣催姿勢的變化規律,這些規律,就是拳家們所說的內功心法。

周身一家。

周身一家是傳統太極拳家最為推崇的太極境界之一。周身一家就是時刻保持周身的整體性,不顧此失彼。任何動作都是有前就得有後,有左就得有右,不能光想到一個方面。如何做到周身一家呢?太極拳老前輩們留下了許多方法。

第一,身如鐘鼎。要求不管坐著還是站著,都要意念像一口鐘一樣把整個身體都罩起來,這樣周身的氣也會整起來。

第二,內外相合。傳統的養生法要求周有一動無不動,如何做到呢,主要的方法就是有內三合和外三合。內三合要求把神意氣有機地結合到一起,外三合主要是用意念把肩和胯連上,把肘和膝連上把手和腳連上。意念這樣一連,百會再一提,感覺就不一樣了。此外,內外相合的方法有3圈相摞等。

第三,一身備五弓。身備五弓」的五弓是:脊柱一張弓,上面弓梢是大椎到枕骨,下面弓梢是尾閻,弓背是脊中到陽關(這個弓背較長一點);上肢一張弓。肩到脊柱和手分別是弓梢,肘關節是弓背;下肢是張弓,胯骨到骰骼骨和腳源 分別是弓梢,膝關節是弓背。每個弓梢都不是一點,而是展開的。如何做到「一身備五弓」呢?關鍵是用五弓之意來代替軀體。

內外相合。

隨著功夫境界的提升,「外三合」和「內三合」有了基礎,還必須做到內外相合。如何做到內外相合呢?

可以用意念造型的辦法,假想自己的身體是一個大圓氣球,在球內有一個水平線和垂直線相互交叉的十字,十字交叉處在圓心,好比是自己的中心點。練拳時要求的「四梢平」就是指十字橫豎線的四個端要保持平衡。

找平的要領是:十字的橫線標誌著兩肩相平,保證人體不致傾斜;十字的堅線垂直在百會穴與尾閻之間,從而就能體現出「虛領頂頸」和「尾閻松垂」的內涵。胸椎前側的十字線交叉點即是身體的中心點,這是練習太極拳必須注意的關鍵之處。內外相合要求把身形和內勁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出太極拳的特殊功能和作用。但是,這種結合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只有通過認真鑽研和刻苦磨練才有可能實現。

內功心法的修煉主要是對神意氣形的身心錘鍊,這種錘鍊不是隨隨便便進行的,而是通過一定程序的身心調整,使精神狀態(意識狀態)和生理狀態(形體動作)從雜念紛呈的「五馬分屍」和「四分五裂」狀態,進人內心寧靜(心中一靜)、意識專一(專注一方)、氣血通暢(氣遍周身)、形體放鬆(松穩慢勻)的境界。

如何做到這這些呢?

首先要明確,這是一個長期的身心修養過程——「修」是修正、修改、修復不符合太極拳拳理要求的身心狀態,「養」是培養、培育、滋生出符合太極拳拳理要求的身心狀態——這個過程要貫徹太極拳鍛鍊的始終,這其中,身心調整是進行內功心法修煉的前提條件。內功心法之身心調整的方略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無中生有。

許多人都知道無極生太極這句話。但是、什麼是無極,什麼是太極呢?所謂無極者即」無」,所謂太極者即「有」,無極生太極即「無中生有」之意。此外,道家所說的「無極」也有身體的意思。身體這個無極處於寂然不動的狀態就是「無」。如果這個「無」有了運動。比如,我們的心(頭腦)發出指令,所謂的「心為令」——念頭(意念)一動,這就是太極的動,也就是身體裡邊有了「有」,這個「有」是神(精神或者意念的發韌點)意(意念)氣(內氣和外氣)的變化及運動。這就是無中生有。這個「無中生有」也是指太極拳愛好者通過長期的習練和體悟而產生一種特異能量、一種新生物質的過程——太極拳老前輩所說的「身上有了東西」,或者說「功夫上身了」——通過假借修真或意念造型導引這種特異物質的產生和聚積過程,也是一個「無中生有」的過程。無中生有乃太極拳內功修煉的總綱。 神為主宰、太極拳強調神為主宰。

神是指人的精神、意念的發軔點。比如,做任何太極拳的過程必須做到鬆散通空。意念想「鬆散」、想「通空」等都是神為主宰,也就是意念在裡面起主導作用。主宰就是要發揮主導的作用——讓自己的精神氣質和意念的發軔點做主人、發指令。神為主宰,主宰誰?其中一方面就是主宰意念的運動。也就是練拳的過程中只管意念不管氣。氣是被姿勢催發出去的。一開始練太極拳就以神為主宰,養成了這樣的思維習慣,則「階及神明」的境界就有達到的一天。如果不養成「神為主宰」的習慣,而是「形體主宰」、「氣為主宰」,則就會真正的「差之毫厘,謬以千裡」了。 轉換虛實。

調節虛實的關鍵是分清虛實——重心所在為實。怎麼調節呢?主要從兩個方面努力。

第一,從形體上調整虛實。①先要把兩隻腳的重心調一調(往當中調),使身體左右平衡;②用腳來調整;根據具體情況把重心放在腳掌、腳心或腳後跟,使身體前後平衡;③通過整個身體的平衡調整虛實。不同的動作當中有不同的姿勢來互相平衡。

第二,要從意念上調整虛實。意念往哪放,氣就跟著過來往哪兒集中;這兒就是實;相反的方向氣少了,那邊就是虛。意念所在處為實,意念不在處為虛——在鍛鍊的過程中多注意這個問題。此外,在運動的時候,如果有往前的力量,則意念要向後;如果有往後的力量,則意念要往前。 圓活綿聯。

一般來說,圓有幾個方面的意思。

第一,在動作構成上,每個動作的運行過程中要有圓的內容在裡邊。

第二,形體各個部分之間要圓。若不圓就容易僵,一僵氣就停滯了,就不通了。這就是所謂的「圓空法生」。

怎樣才能做到圓的呢?按照太極拳「腋窩像夾著個熱饅頭」、「勒腰束氣把襠撐」 要求調整好身形。綿聯不斷的內涵主要有3點:

①動作的綿聯——動作綿聯有兩方面的意思。 方面姿勢無論怎麼動在運轉過程當中要綿聯不斷,也就是動作要均勻;綿聯的另一個意思就是動作間的轉換要綿聯。

②氣的綿聯——每做一個動作,不能光想著形體,還得考際。

③意的綿聯。太極拳為了把兩手的氣煉整,主要採取的方法就是兩手一合一開的同時,想著手裡邊有球,跟著脹大,,撒手就掉了,這麼連著動,意的綿聯就容易養成了

用另一種方式解讀:

練精化氣

練精化氣,是太極內功修煉的第一步。

通過腰功的訓練,溫煦腎臟功能,又可以擴展丹田氣勢。

腎壯則精足而氣充,神清而目明。練習腰功,所化之氣稱為腎氣。

只有腎氣充沛,攝納正常,才能使肺的氣道通暢,呼吸均勻。

腎精充盈,則髓海得養,腦的發育就健全。通過腰的運動,還可以調節中樞神經系統,使精神容易集中。總之,練精化氣,作為太極內功修煉的第一步,是至關重要的。

練氣化神

神,指人的精神狀態和大腦的主導意識和功能。表現為人的綜合能力和協調能力。神者,形之用。「丹田」是中國古代人體科學的重要概念之一。「丹田者,謂出生金丹造化之田也。」

它有以下幾種含義:

(1)指人體一定的部位,有三丹田之說。上丹田,位於人頭部兩眉中間;中丹田,位於人的胸窩部;下丹田,位於腹部臍下。

(2)指具體穴位,如關元穴。

(3)指意念凝注之處,可以是體內,也可以是體外。

(4)指與練功過程有關的人體任何一處。所謂「處處皆丹田」,道家將一定方式的修煉稱之為「煉丹。」

(5)專指內功練習的部位。它在內功訓練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上丹田,乃藏神之府;中丹田,為藏氣之府;下丹田為藏精之府。通過意念帶領丹田旋轉,有針對性的形體運動,來逐漸積蓄丹田的能量,並帶動丹田的開合,啟發生機,使體內的氣充盈,會使人的精神倍增,兩目明亮,完整一氣。

練神還虛

即用意念帶動神經,促使內氣的氣勢更進一步的擴展,進而用神經來帶動形體運動。內氣的氣勢越來越大,在體內形成的能量越來越強。到此時的輕靈,猶如虛無之感。

祁哥還是那句話,有沒有你練了才知道!

相關焦點

  • 話說太極拳(13)|太極拳在香港的普及和發展,離不開他們……(連載)
    1980年,78歲的吳公藻來到香港,訂正出版金書《吳式太極拳》,附楊班侯傳《太極法說》拳書手抄本,極為珍貴。吳公儀之子、吳公藻之子、吳大揆之子女,以及鍾嶽平、蔡乃標、蕭維隆、馮天錫、黃漢榮、陳昌立、龔夏輝等均在香港傳授吳式太極拳。1954 年,53歲的吳公儀與 33歲的白鶴派陳克夫於澳門新花園比武,轟動武林。
  • 道技兼修話太極 ——專訪臺灣楊家秘傳太極拳傳人林景泰先生
    在他13歲的時候開始練習少林拳,當時是臺灣警官學校總教練韓慶堂先生和他的弟子們在教。可以由於自己身體的先天條件不好,每天拳打腳踢倍感吃力,再加上有氣喘的毛病,身體虛弱的情況始終未能改善。在他15歲的時候,也許是機緣巧合,當時王延年老師就在他家隔壁的迪化街第一銀行教授太極拳。通過父親的鼓勵和侯仙助師兄的介紹,林先生便跟隨王老師學起了太極拳。回想起當時好像對打太極拳有一種無形的動力。
  • 道技兼修話太極——專訪臺灣楊家秘傳太極拳傳人林景泰先生
    在他13歲的時候開始練習少林拳,當時是臺灣警官學校總教練韓慶堂先生和他的弟子們在教。可是由於自己身體的先天條件不好,每天拳打腳踢倍感吃力,再加上有氣喘的毛病,身體虛弱的情況始終未能改善。在他15歲的時候,也許是機緣巧合,當時王延年老師就在他家隔壁的迪化街第一銀行教授太極拳。通過父親的鼓勵和侯仙助師兄的介紹,林先生便跟隨王老師學起了太極拳。回想起當時好像對打太極拳有一種無形的動力。
  • 玉氏太極拳養生內功九勢演練風格之一!
    玉氏太極拳養生內功九勢演練風格之一(2016年國慶柳州第十期玉氏太極公益班中玉奇勇老表演視頻)玉氏遊龍太極拳:總之,玉氏遊龍太極拳一系列的拳式,要求身靈、肩松、步穩、發勁松活彈抖⋯⋯外形瀟灑大方,動態優美,形有意境,力感傳神。達到情在其中,景在其中,情景交融,形神合一⋯⋯玉氏遊龍太極拳之美:不僅在於造型優美,力感傳神;還在心、在神、在韻、在意境⋯⋯做到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和諧統一!
  • 內功練起來,百病全消掉
    太多例子了,吃藥打針解決不了的問題,練功後貌似根本不是問題,所以確實許多醫生也來學習天道內勁太極拳呢!我們可以看看學員們的體會,效果很快就有了,第一次就有感覺,天道內勁太極拳內功的養生作用速度之快,不是一般人能想像得到的,也不是哪個教拳師傅能夠擁有的功法,你懂得了功法你對拳學的認知就超越了許多拳師。
  • 融萬物之道,通太極之理
    因此高校太極拳教程應以融理為真,調身當先,堅持經常,學者自發產生「心定氣和、遇事不驚」和「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文化精神,正確對待自我和他人、自然和社會,培養人的責任感。太極拳教學必遵循古法,內功訓練很快可獲得強大內勁,祛病強身立竿見影。無論你在哪個城市,身邊都有越來越多的天道內勁太極拳練習者,人生有天道內勁太極拳相伴,時刻都是美好時光,處處都是樂土!
  • 把握太極拳三階段,太極越打越上手
    但是,這是培養、激發內功的重要途徑,這個途徑必須從一開始就樹立起來,否則光顧得儘快學會動作,然後去追求動作的規範與否,就會與秘傳內功太極拳神意作主宰的要求越來越遠。修煉太極拳貴在堅持,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只能徒勞無功,男女老少練習太極拳都可以各取所需。
  • 【特稿推薦】只要你會擰螺絲,就懂了怎麼練內功
    是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孕育的精華,是適合中國人自己的最高明的鍛鍊方式,不論男女老幼,不管文盲高知,不分權貴平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修煉真正的太極拳!能養生的拳一定出功夫,只有出功夫的拳才能養生。只有內家真傳太極內功修煉體系,才能幫助國人再造筋骨,強健體魄與精神,收穫人生至高無上的幸福。練拳不練基本功,竹籃打水一場空。
  • 【第556期】一百多年時間裡武式太極拳內功捷要
    ,經武式太極的門人郝月如、閻志高等前輩的不斷完善和創新,武式太極拳的理論已經成為各式各派太極拳的修煉指南。峨嵋派的功夫如此,太極拳也不能含糊。楊家太極的老規矩也要求胯要降到與膝平的程度,可是現在有幾個練家能做到?練習太極內功首先要努力做到「氣沉丹田」,因此練習拳架之前,要在太極樁和太極步(摸魚)上下功夫。有關太極樁與太極步的練法,家師的著作裡已有明示,更深一層的功夫,我以後再專門撰文披露。
  • 話說太極拳|太極拳在香港的普及和發展,離不開他們……(連載)
    1980年,78歲的吳公藻來到香港,訂正出版金書《吳式太極拳》,附楊班侯傳《太極法說》拳書手抄本,極為珍貴。吳公儀之子、吳公藻之子、吳大揆之子女,以及鍾嶽平、蔡乃標、蕭維隆、馮天錫、黃漢榮、陳昌立、龔夏輝等均在香港傳授吳式太極拳。1954 年,53歲的吳公儀與 33歲的白鶴派陳克夫於澳門新花園比武,轟動武林。
  • 話說太極拳(12)|想不到!太極拳是這樣傳到香港的?!(連載)
    王其和,幼習洪拳,並與劉瀛洲學練三皇炮捶。後又拜20裡外大北張村著名鏢師劉瀛洲為師學習三皇炮錘,歷經數年,學得12趟三皇炮錘、一趟折手拳,一套技擊法「夫子三拱手」和諸多器械套路,功夫大增。經劉瀛洲介紹,王其和到永年廣府城拜郝為真為師,跟隨郝為真學習武式太極拳達六年之久,夜以繼日地習練郝家拳術和太極內功心法,功夫日漸長進。在廣府城期間還受到楊兆林、楊兆元指教,受益匪淺。民國初年,廣府城一帶發生了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水。
  • ​[澳師講拳]什麼是太極拳的圓襠?怎樣正確練習圓襠
    一,康康太極內功心法:什麼是太極拳的圓襠?怎麼樣練習圓襠?
  • 第680期:鄭子太極拳的拳理與運動法則
    本文的提出是將此具傳統淵源但對中國太極拳同好較陌生的拳種,通過文獻資料和邏輯分析,由源起、拳理、運動法則到對傳統太極拳的貢獻,予以客觀的梳理,並提供了一個不同視角的審視。本文旨在拋磚引玉,希冀能引發其他傳統太極拳各就其內涵的運動理法深入探討和交流。
  • 鄭子太極拳源流考
    鄭曼青文才出眾,喜作畫習醫,楊澄甫非常器重,收為弟子,單獨傳授,並指定張欽霖以兄代師,傾囊相授推手絕技。一日,楊澄甫之妻侯夫人患急病,生命垂危。鄭曼青親赴楊府為師母拿脈診病,只吃幾劑藥,侯夫人便轉危為安,身體逐漸康復。楊澄甫深為感動,視他為群徒之慧星,將楊家秘傳太極拳之口訣秘笈傾囊相授。
  • 太極巨星隕落,同道沉痛悼念:陳式太極拳國際推廣傑出貢獻者、全美陳式太極拳總會會長程進才大師逝世!
    程進才先生為陳式太極拳在美國乃至全球傳播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附:程進才先生介紹如下此外,他還出版發行了一批教學DVD,包括陳式太極拳八法;陳式太極傳統推手;陳式太極競賽推手;陳式太極拳三十八式;美國陳式太極拳競賽套路;陳式太極拳內功心法;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陳式太極拳老架二路;陳式太極拳單劍;陳式太極拳單刀;他還在不斷的繼續出版發行陳式太極拳和有關器械方面的教學DVD等。
  • 話說太極拳(15)|太極拳在中國臺灣展現崢嶸後……(連載)
    因張峻峰在臺灣形意拳和八卦掌聲名過重,掩過了其所練太極拳,弟子們大多衝著形意拳和八卦掌而來學習,故其武式太極拳的傳播範圍並不是很廣。三是吳式太極拳。衛笑堂,山東省棲霞人。臺灣吳式太極拳主要推廣者之一,吳式太極拳第二代傳人吳鑑泉弟子。約在1930年至1936年間,衛笑堂在上海山東旅滬體育會傳授八步螳螂拳,結識上海精武體育會吳鑑泉,學習了吳鑑泉傳授的108式吳式太極拳。
  • 參加」太極王子「陳思坦湘潭42式太極拳、劍提高班學員有感(續)
    沉穩、輕靈、鬆柔,綿綿不斷、節節貫穿、渾圓六面、八方支撐、觸之即發、收發隨意的內在功力,虛領頂勁、一招一式、舉手投足,簡直就是一本靈動在我眼前的教科書,給人一種「只有太極方才有」的唯美無比的享受。 老師的教學慎密嚴謹,如:在強調要重視基本功訓練時,陳思坦老師反覆告誡我們一定練習樁功。他還指出,在練僕步壓腿時,要領是屈蹲腿的膝蓋用同側的肘向外撐圧等。
  • 練混元一氣,得太極內功
    混元太極內功是陳式心意混元太極拳創始人馮志強先生集畢生研修而集大成的太極拳內練功法。馮志強先生師承於陳式太極拳大家陳發科先生、心意拳龍門派大家胡耀貞先生,對太極拳技法和內功心法都有高深的造詣。對「以意領氣」、「氣運周身」之內功法竅具有獨到悟用,將其運用在太極拳行修之中,更是事半功倍,豁然登堂。
  • 張欽霖弟子、臺灣太極拳泰鬥王延年先生談楊家秘傳太極拳
    故王氏衍派謂「楊家秘傳太極拳」。王氏乃在臺灣推展太極拳,尤其組織發展上之主要代表性人物,門徒甚多。一、太極拳漫談       一般人所說的練把式,只要會動兩下子,活動筋骨而已。實際上,練功夫由明末開始(明末以前稱武術)。當時除了學文的文官外,還有學武的武官,最高的還可當到元帥或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