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約是十多年前,很多網絡名人認為中學的歷史教科書有著太多虛假的成分,和歷史事實不符合。其實客觀來說,中學歷史教材的編輯,需要考慮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人生閱歷,因此在深度方面較為淺薄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袁世凱選擇出賣光緒帝,歷史課本的說法是袁世凱是出於榮華富貴的考慮。
其實這個說法也是一種淺薄的說法,但是大方向是沒錯的:因為袁世凱確實是為了榮華富貴考慮,但是,教科書沒說的是:如果袁世凱選擇支持戊戌變法,其結局是死路一條。
1、 戊戌變法的背景
1895年,大清國遭遇了甲午戰爭的戰敗,最終,清朝被迫向日本割地賠款。說實話,《馬關條約》的籤訂,在清朝歷史上,可以用史無前例來形容。之所以這樣形容是因為:雖然清朝此前,就曾經向列強支付過大量賠款,但是,這些賠款和日本人所要的賠款比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因為其他列強的賠款,清政府拿得起,日本人的賠款,連本帶利算起來,清朝需要借高利貸才有可能支付。從這可以看出日本人的歹毒心理。
不過,甲午戰爭帶來的後遺症十分巨大。在外部,列強見大清國如此虛弱,於是開始研究如何瓜分清朝。而內部,清朝在此走在了十字路口:因為此前清朝推行洋務運動二十年,清朝自我感覺自己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但是,甲午戰爭以後,說明洋務運動已經徹底失敗了。清政府上下都意識到了一點:那就是,清朝需要再次變法。於是,有了戊戌變法的背景。
2、 康有為的不靠譜
其實客觀來說:當時的整個清朝,不論是慈禧太后還是光緒帝,都深知變法的重要性:雖然後世對慈禧太后的口碑普遍很差,但不可否認,慈禧太后確實是支持變法的。因為如果大清朝滅亡的話,最大的受害者必然是慈禧太后:新的政權,無論如何都不會讓慈禧太后繼續那麼高高在上下去。因此單就這一點來說,慈禧太后是一個最愛大清朝的人。只是變法說起來容易,但是,如何去做卻讓人感到迷茫。舉個較為簡單的例子: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有錢人。但是,如何成為有錢人?就因為找不到方法,作為我們絕大多數人,都需要依靠一個月幾千塊的工資進行生活。這雖然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情,但卻也沒有辦法否認。康有為是一個擅長炒作的人。通過炒作,沒什麼學問的康有為積攢了很高的名望。並且,光緒帝委任康有為進行變法。其實康有為不過是一個江湖騙子而已,對於西方各國的行政一點不了解。
所謂的知道變法,不過是自己的胡編亂造加上道聽途說整合而來。並且,康有為由於沒有做過官,因此對於大清國具體的行政情況,也絲毫沒有經驗可言。更為重要的是:除了四書五經之外,康有為對於近代的理工方面的知識,其了解程度幾乎為零。因此光緒帝委任康有為進行變法,本質上是一種病急亂投醫的體現。而康有為的變法到底有多麼不靠譜?先說外交方面。康有為主張"合幫理論"。
所謂合幫,指的是清朝、英國和美國以及日本這四個國家組成一個新的國家,英美日清四國政府都放棄原本的權力,而後四個國家的賢良人士,按照比例組成一個新的政府,負責新國家的運作。這個想法,相信有點現代國際關係方面常識的朋友都會意識到這一點:那就是這個想法十分的荒唐。因為一來,這件事情很不現實,二來,即便是合幫,也無非是洋人利用各種外交手段,最終把清朝變成徹底的殖民地,清朝可以用不戰自降來形容。
關鍵詭異的是:康有為告訴光緒帝:自己已經取得了英國、美國和日本的認同。從這我們可以知道:康有為再一次忽悠了光緒帝。在內政上,毫無政治基礎的康有為主張對清朝的官場進行大清洗。這就意味著,整個清朝的官僚集團在一夜間,站在了康有為的對立面,並且,康有為還對基層的公務員以及清軍進行一刀切模式的裁撤。可以說,康有為的這個改革,幾乎在一夜間得罪了大清國上上下下所有的人。
3、 譚嗣同的謬誤
譚嗣同比康有為誠實一些,但是卻也十分激進。因為康有為雖然設計出了一堆荒唐的理論,但是,這變法在很多程度上是需要金錢支持的。舉個例子:戊戌變法的內容包括基礎建設。而基建也是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才可以。比如說修建鐵路、近代化的兵工廠,幾乎到處都要錢。而新軍的建設,也需要大量的金錢支持。這時的清朝,剛剛支付了甲午戰爭的賠款,是拿不出這筆錢出來的。因此譚嗣同給光緒帝提出了一個意見:
那就是把西域和青藏高原折價賣給英國,這樣可以換來金錢,用來進行變法。甚至譚嗣同還提出:包圍慈禧太后居住的地方,而後誅殺慈禧太后,這樣可以保證變法順利實行。而根據這些表現我們可以看出來:變法是當時的客觀需要,但是我們不能不承認這一點:那就是所謂的戊戌變法,其實本質上更是一場胡鬧。
4、 袁世凱的選擇
儘管當代對袁世凱的評價並不是太好。但是有一點我們必須承認:那就是袁世凱是一個實幹家。袁世凱是一個很務實的人。因此,袁世凱當時已經意識到了,所謂的戊戌變法,其實就是一場鬧劇。而這場鬧劇註定不會成功,自己即便是選擇支持光緒帝,戊戌變法也不會實現富國強兵的目的,更何況,自己還會因此引來大禍。因此經過一番考量,袁世凱選擇出賣了光緒帝。
結語:
歸根結底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那就是袁世凱不論是出於什麼樣子的角度,都不會選擇支持戊戌變法,因為這是註定失敗的一場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