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斌
窗外秋風颯颯,我想起了綺羅香。最早知道「綺羅香」是從蔡琴演唱的《未識綺羅香》開始的:「篷門未識綺羅香,託良媒亦自傷。相依有弟妹,生小失爹娘,妝成惜嬌樣……」這段歌詞出自唐秦韜玉的《貧女》:「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生在蓬門陋戶,自幼粗衣布裳,從未有綾羅綢緞沾身。因為貧窮,雖然早已是待嫁之年,卻總不見媒人前來問津。拋開女兒家的羞怯矜持請人去作媒吧,可是每生此念頭,便不由加倍地傷感。在此,綺羅香就是綺羅的芳香。綺羅,指華貴的絲織品或絲綢衣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一回云:「勾踐命範蠡各以百金聘之,服以綺羅之衣……」
後來又聽到《兩處綺羅香》曲子:「……一種莫逆,兩處綺羅香。更沉露重,還須憶,笑靨暖日,紅顏若春芳。採桑徑裡,拂花繩上,黃蜂振羽忙。眉山愁去何妨,今宵夢魂,臨池鬢頭雙。」
夜深歲暮,催黃綠芭蕉,彼時兩處綺羅香,就像兩朵開在天涯海角的花,各自吐露芬芳,馥鬱飄香,卻心有靈犀。歌詞極為優美,有古詩詞之風,不知何人所作,卻喚起了對綺羅香的心馳神往。
之前我一直以為綺羅香是一種香,其實,綺羅香並不是什麼香。宋代的史達祖,首創《綺羅香》為詞牌名,雙調一百零四字,上下片各九句四仄韻。「做冷欺花,將煙困柳,千裡偷催春暮。盡日冥迷,愁裡欲飛還住……」
春雨挾著冷氣,欺凌早開的花朵,霧氣漫著煙縷,困疲垂拂的柳樹,千裡煙雨暗暗地催促著晚春的遲暮。整日裡昏暗迷濛,像憂愁滿腹,想要飄飛忽又停住。詞人在春雨中感受,心有所悟,將雨聲化為詞聲。春雨「偷」走了盛開的鮮花,美好的時光,情人的約會,但還有美好的回憶長存。
此後,以「綺羅香」詞牌名入詞者眾,但以「綺羅香」直接入詩者還是寡。倒是唐代李中很早就以「綺羅香」入詩:「綺羅香未歇,絲竹韻猶遲。」不過這裡的「香」是作為動詞使用的,其主要意象還是綺羅。實際上,以綺羅直接入詩的也不多。晏幾道的「綺羅叢裡勝登臨。須教月戶纖纖玉,細捧霞觴灩灩金。」張先的「綺羅能借月中春,風露細、天清似水。」舒亶的「綺羅知幾重,向人如有意。」這些都是讚美綺羅的詩句。
在以「綺羅香」為詞牌填詞的作品中,宋王沂孫的《綺羅香·紅葉》很著名:「玉杵餘丹,金刀剩彩,重染吳江孤樹。幾點朱鉛,幾度怨啼秋暮……」作者抒發對秋天楓葉的自我感受,寫得是一片憐愛哀惋情緒。詞為賞紅葉而寫,所以意在為紅葉傳神,而紅葉卻被賦予幽美而孤寂悽清的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
其後,與王祁孫同時代的張炎也以《綺羅香·紅葉》填詞:「萬裡飛霜,千林落木,寒豔不招春妒。楓冷吳江,獨客又吟愁句……」作者在詞中著力表現紅葉的特點和姿態,借詠紅葉以寫亡國遺民的飄零身世和光輝節操。全詞運用了描寫、襯託、渲染等多種手法,布局構思不離不即,遣詞造句精緻工巧,音調節奏優美和諧,悲劇色彩濃鬱強烈。
宋周邦彥在《風流子·楓林凋晚葉》中,將綺羅香寫入:「酒醒後,淚花銷鳳蠟,風幕卷金泥。砧杵韻高,喚回殘夢,綺羅香減,牽起餘悲。」一覺醒來,酒意消退。陪伴我的只有半截殘燭,一攤蠟淚。燙金的簾幕正在隨風舒捲,戶外搗衣聲驅散了最後一絲幻覺。忽然發覺她那熟悉的衣香已經消失了,禁不住悲從中來。
看起來,綺羅香確實是一種香,或許還是像瑞香花那般的奇香。瑞香又名麝囊,其香酷烈,能損群花。瑞香在《楚辭》中被稱為「露甲」。「露申辛夷,死林薄兮。」清戴震認為,露申即申椒﹐因狀若繁露﹐故名。明楊慎卻認為,露申即露甲,也就是瑞香。我姑且作瑞香。
瑞香也稱千裡香,為早春花卉,樹態婆娑、枝葉茂盛,葉色濃綠,花朵素雅,行若丁香,花白如玉,祥瑞如雪,氣盛幽蘭。宋楊萬裡的《瑞香花新開》:「外著明霞綺,中裁淡玉紗。森森於萬笥,旋旋兩三花。小霽迎風喜,輕寒索幕遮。香中真上瑞,蘭麝敢名家」。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畫出瑞香花的神韻和奇香,惹人喜愛。範成大也寫下了「一從三百朵,細細拆濃檀,簾幕護花氣,不知窗外寒」的詩句,蘇軾則讚美它「幽香結淺紫,來自孤雲岑,骨香不自知,色淺意殊深」。
或許只有這樣的綺羅香,才有歌醉瓊觴,酥手香凝 ,豆蔻雙臉嬌。然後是圓月三更,花燈千門,良宵裡團扇紗羅正好。花鈿釵頭,落梅飛絮。看著撲蝶流螢戲,想著甜夢知多少。而今秋風起,再看山高水長,那是半邊斜陽老——遇秋猶如故人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