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那」一詞是如何由褒變貶,成為禁語的?

2021-01-18 國史拾遺

對於中國的其它稱呼有很多,比如華夏,神州等,但有一個稱呼在官方場合則是絕對禁用了,屬于禁語,這就是「支那」。

聽到這個詞,全球華人都會恨得牙根痒痒,這是日本人欺負中國的時候給中國人起的一個侮辱性稱呼,現在已經不可能再用,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這個詞一開始其實並不是貶義的稱呼,甚至還屬於雅稱。

那這個詞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它是源於梵語,亦作至那、脂那、摩訶支那]、摩訶至那國等,是古代印度地區對中國的稱呼,其來源可能和「秦」或「絲綢」有關,後隨著佛教的經典,這個詞傳入了中國,9世紀初,通過佛教交流傳入日本,日本和朝鮮半島的古代佛教文獻也有使用這個詞。在江戶時代後期,「支那」成為日本民間一種對中國的普遍的暱稱,而中國人反而不怎麼熟悉這個詞了。

當然, 這個時候「支那」一詞只是中國的代稱,並不含有任何的貶義成分,後來甚至相反,這個詞還有褒義的成分。

在明治維新之後,尤其是甲午戰爭後,中國的先進分子「以日本為師」,該用語由日本傳回中國,中國知識分子、革命黨人重新使用這個古典名詞,並且形成一種風氣。

為何呢?因為此時清朝政府腐敗無能,各路志士十分不滿,所以不想用「清」代表「中國」,於是他們就從日本文獻中重新將「支那」一詞拿來用了。

「清」代表的是異族統治,被列強欺壓,愚昧和腐敗。

而「支那」則代表古典中華文明的輝煌,強盛與大氣。

那個時候中國很多仁人志士都喜歡用「支那」一詞代中國,比如著名的詩人,愛國革命黨人蔣智由在《有感》一詩中寫道:悽涼讀盡支那史,幾個男兒非馬牛?表示對清政府腐敗無能,賣國求榮的悲憤。

找不到蔣智由先生的圖片,這裡是章太炎和孫中山,他們也經常稱呼「支那」。

1910年,同盟會的仁人志士,效法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人斬,結合洪門等勢力,成立支那暗殺團(又稱東方暗殺團),以刺殺清朝顯貴為目標,以助革命!

很顯然,這裡的「支那」是不含任何貶義的,反而有些高雅的味道。

但是啊,後來這個詞又被小日本用壞了,因為中國國力越來越萎靡,日本開始輕蔑中國,欺負中國,「支那」一詞逐漸有歧視之意,辛亥革命後,清朝滅亡了,日本自然不能用清朝稱呼中國,但又不願改稱「中華民國」,公文書中開始使用「支那」或「支那共和國」稱呼中國。

1904年日本印製「滑稽歐亞外交地圖」以漢字和英文標明露西亞(俄羅斯)、日本、朝鮮、臺灣、支那(清朝)、西藏地區(注,日本人在這裡將藏地和清朝本土分離了,原圖如此)、土耳其

為什麼日本不願意使用中國來稱呼呢?這個問題就有些意思了,因為在古代的東亞,「中國」一詞並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代稱,而且還有非常深的政治含義——代表東亞文明的中心,東亞的主宰,天地之中。

日本人看著中國國運不振,自己反而強大起來了,覺得自己才是「東亞主宰」,「天選之子」,也就是,自己才是「中國」,所以不願稱呼咱們是中國,就把「支那」當成了一個矮化中國的詞彙。好好的一個詞,就這麼被日本人給用壞了。而中國人也反應過來了,以前支那是雅稱,現在日本人矮化咱們,咱們再用也不合適了。

1871年,中國和日本籤訂《中日修好條約》,日本便堅決反對清朝以中國自稱,其理由是中國並非國號,「中國系對己邦邊疆荒服而言」,而實際上自《尼布楚條約》後,中外正式條約中一般都使用「中國」代表清朝,已成國際慣例

1913年7月,日本政府明文規定:今後不論中國的國號如何變化,日本均以「支那」稱呼中國。日本將中華民國稱為「支那共和國」,也始於此時。

1914年日本印製「滑稽時局世界地圖」亦標明支那

中國政府當然不能容忍日本人如此放肆,1913年到1946年間,中國政府和民間多次要求日方廢除支那一稱,1913年10月16日,中國駐日代理公使奉中國北洋政府訓令向日方要求廢除「支那共和國」稱呼,改稱「中華民國」,但被日方拒絕。在《二十一條要求》交涉、巴黎和會及五四運動時,中方對日方堅持使用支那一詞進行抗議,亦未獲理會。

1915年,中國留日學生彭文祖在《盲人瞎馬之新名詞》一書,抨擊「支那」是來自日文的新名詞,呼籲國人儘快廢棄。

但是嘛,「支那」這個詞本來是不含貶義的,所以有些知識分子仍然習慣性使用支那,1925年,詩人聞一多先生在其詩歌《我是中國人》中自稱「我是中國人,我是支那人」,這裡他是很深情地表達了自己對祖國的摯愛,這裡的「支那」當然不含貶義。

1924年世界書局出版的《新式初等歷史讀本》裡有一段話:我國凡君主易姓,必要改換國號,那最著名的,有唐,虞,夏,商,周,秦,漢,晉,唐,宋,元,明,清。現在是改為中華民國了,但外人稱我國叫支那,也叫震旦。

但是後來情況又變了,因為30年代開始,隨著日本欺人太甚,中日關係全面惡化了,中國政府多次強烈抗議日本對中國稱呼「支那」。

1930年5月6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議決、並責令外交部照會日本政府:「今後稱呼中國,英文須寫National Republic of China,中文須寫大中華民國。倘若日方公文使用『支那』之類的文字,中國外交部可斷然拒絕接受。」

1932年,日本官方在中華民國政府的要求之下,改以「中華民國」代替支那在官方文書的稱呼,但民間報刊仍稱中國為「支那」。

而日本全面侵華後,問題更嚴重了,日本外務省開始追隨軍部稱呼中華民國為「支那」,此後「支那」被視為是一種嚴重的種族歧視用語,這個時候中國人即使是知識分子也不會再用支那了,因為這個風雅的詞徹底被用壞了。

1937年日本所繪製地圖(日本原圖,把臺灣劃為日本領土,而且還劃出了滿洲國)

所以這個詞成了一種忌諱,不僅是中國,其它有關支那的名詞也受到波及,1941年于右任在報章上提議將印度支那半島改稱為「中南半島」, 意為「在中國以南的半島」。

這裡現在一般國內地圖已經統一改稱「中南半島」了,不過學術領域上的地理學、地質學界和歷史研究等方面,對包含indo-china的學術名詞,仍傾向於採用音譯「印度支那」,因為這裡的「支那」和日本人沒有任何關係,而是法語的音譯。

二戰後,日本成了戰敗國,被戰勝國宰割,駐日盟軍司令部(GHQ)政治顧問團對「支那」稱謂進行了調查,確認「支那」稱謂含有蔑意,被廣泛認為是一種對中國的歧視用語,且被用於仇恨中國的演繹上,指導日本政府應予改善。

1946年,日本政府接受中華民國政府之要求,發布《關於迴避使用支那稱呼之事宜》(這個時候日本再不敢敷衍塞責了),已經不在公家單位與各類機關團體使用此一名詞,教科書的戰時作品中的「支那」均一律改為「中國」。

1947年8月,日本京都學派重鎮、京都大學支那學會的機關刊物《支那學》在創刊27年後終刊。其後「支那學」改稱「中國學」(Sinology),「支那」漸成死語。

日本漢學家實藤惠秀在其《中國人留學日本史》一書的中文版序言中寫道:「所筆者謹向已故(中國)留日學生在天之靈和現在仍健在的留日學生諸君鄭重報告,時至今日,這個非常令人厭惡的名稱(支那)已從日本語言中消失了。」

實藤惠秀

韓戰後,中國軍隊在朝鮮半島擊敗美軍,日本舉國大震,再不敢鄙視中國,「支那」一詞在日本民間也不再使用了。

現在「支那」一詞已成禁語,不過在一些特定的場合,比如研究古典文獻,佛教,地理(比如印度支那半島一詞仍然沒被完全淘汰)等,仍然要使用這一詞(但是日本的學生在寫有關近代史的正式學術論文的時候,若是需要使用「支那」一詞,嚴謹一點的話需要特別說明「支那」為特定時期的詞彙表達,不代表本人感情色彩)。

現代日本民間幾乎也不使用支那一詞,只有一些極端右翼分子,則仍然使用「支那」一次侮辱中國,但是受到廣泛批判。

日本右翼人士石原慎太郎就多次被斥責

2017年7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印發《企業名稱禁限用規則》,規定企業名稱不得含有「支那」一詞。

相關焦點

  • 「支那」一詞的由來,「支那」這詞是如何從崇敬演變成侮辱
    我們在看抗戰影視劇的時候,經常會聽到日本鬼子蔑稱我中國為「支那「,中國人為「支那人」,其軍隊則自稱為"支那派遣軍「,那麼日本為何稱中國為「支那」呢?「支那」一詞究竟由何而來?明治維新之後,「支那」一詞在日本開始普遍使用,其中所帶有的勝者對於敗者的輕侮情感也逐漸濃厚起來。中國民間也逐漸開始意識到「支那」一詞中的輕蔑,因此對這個詞語的反感也日趨強烈。就是說在清末民國時期中日關係惡化之前,日本稱中國為「支那」,當時的中國人不但不在意這個,而且還跟著這樣叫。但是中日關係惡化之後,「支那」這個稱呼就成為一個問題了。
  • 【記憶】抗美援朝勝利使「支那」一詞從日語中消失
    直至中國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國之後,「支那」一詞在日本出版物中被禁用,稱呼的變化正反映出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他們一走到日本人中間去,就經常聽到居民在抱怨中說「這個東西怎麼做得這麼糟糕,好象是支那式的」一類言語,甚至小孩子吵架也罵「你怎麼這樣笨,你父母肯定是支那人!」 當年在日本社會,「支那叭嗄」(しなばか,用漢字為「支那馬鹿」),竟成為通行的罵人話。
  • 歷史揭秘:「支那」是蔑稱嗎?
  • 支那,真的是對中國的蔑稱嗎?
    一、史料中的「支那」「支那」一詞,並非日本人首創。1、唐時比如歷史上的唐玄宗李隆基,曾經寫過一首詩,叫做《題梵書》,其中就有「支那」二字:鶴立蛇形勢未休,五天文字鬼神愁。二、「支那」的來歷以上史料可知,「支那」向來是一個地名,在一段時間內作為中國的代稱,並無褒貶之義。那麼,「支那」一詞由何而來,又指的是哪一塊地方呢?長期以來,無人能夠解答這個問題,但是運用「地形考古學」理論,我們可以輕鬆破解。
  • 二戰後,唯一敢稱呼中國「支那」的國家,2014年才正式廢除蔑稱
    「支那」一詞是對中國的蔑稱,一般我們在抗日影視劇中會看到日本人稱呼中國為「支那」,而稱呼中國人為「支那人」,但是自1945年日本投降後官方就命令媒體禁止使用「支那」一詞。印尼在1965年之後,由於反華勢力掌權,開始重新使用支那一詞,在1990年之後印尼為了改善中印關係,印尼領導人漸漸使用TiongKok和Tionghoa稱呼中國和華人,直到2014年印尼才正式廢止了支那作為對中國的稱呼。
  • 日本稱中國「支那」33年,為何突然不敢再這麼叫?
    清朝時期,日本對中華稱「清國」,到中華民國時期,日本人乾脆稱「支那」,很多地方開始洗白這一時期的屈辱史,說「支那」是China,也有地方說「支那」是「秦」,這樣根本說不通,看看小日本輕蔑的眼神,你真的相信他們充滿善意嗎?其實,支那是china的日語發音,明治維新後為了朝先進的國度看齊,語言同樣得看齊了,支那因此而來,沒有任何貶低之意。
  • 港中大前學生會長周豎峰瘋狂叫囂「支那人!滾回支那!」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視頻中,有內地學生在民主牆前質疑「港獨」海報違法,在旁的一名「港獨」學生理屈詞窮之下,惱羞成怒,連爆髒話,竟狂喊100多句「支那人」、「滾回支那」。視頻中的罵人者被網友指出為港中大學生會前會長周豎峰。周豎峰今日(8日)下午回應港媒,承認罵人者就是他,並在臉書叫囂「樂於成為在香港因罵『支那』而以言入罪第一人。」
  • 香港立法會議員罵中國f**king支那?(內附真相視頻)
    前兩天遊蕙楨宣誓的事鬧得沸沸揚揚,本帥的各種群裡都轉遍了,成功地引起了我的注意,於是扒了不少資料,閒時來和小夥伴們說一說。本帥平時不太關心政治,可敢在立法會宣誓時公然「爆粗」,也真是搞事情了。本著探究真相的心態,本帥去扒了扒現場的視頻(由於視頻沒有過審,本帥已經貼心地放在 「閱讀原文」 啦),這屆立法會宣誓儀式可真夠熱鬧的。
  • 「支那」、 「中國豬」重出江湖
    「講臺板上寫著『清除支那威權』,講者情緒激動的帶領臺下群眾喊口號,並在臺上撕毀青天白日紅旗。」會後,現場某位(被當場群眾仇視的)媒體記者欲提問,卻被在場某人含著檳榔說「你衝三小」、「要打喔」,在旁另一女士吼著「你中國豬」,最後該記者被現場人士說 「等我發現你的誠意想要問問題的時候我們再來談」,而「請出」會場。
  • 從「賽裡斯」到「桃花石」 ——從前外國人都是如何稱呼中國的?
    從前外國人都是如何稱呼中國的? 自從兩千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之後,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往之門被打開了,中外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越來越頻繁。溝通交流,最起碼先要解決稱呼的問題。現在,就來扒一扒從前外國人都是如何稱呼中國的。
  • 特務一詞是如何成為貶義的
    「特務」是個舶來詞彙,由日本傳入,一開始它是中性詞,無褒貶之分。最初,這個詞只是「特殊任務」的意思,如上世紀中國軍隊中擔任警戒護衛任務的精銳部隊通常成為「特務連」、「特務團」。「紅色娘子軍」的正式番號,便是中國工農紅軍獨立第2師女子軍特務連。但在長期的國共鬥爭史中,特務逐漸演變成了反角,他們擅長陰謀詭計,暗殺投毒無所不能,對共產黨、民主進步人士兇殘狠毒。
  • 首次發現 「支那軍勇士の塚」老照片 背後有鮮為人知抗戰故事
    由於承德經古北口距離北平最近,古北口成為日軍的重點進攻方向。    古北口,是北京的東北大門,「左枕居庸,右瞰滄海,南控幽燕,北捍溯漠」, 有「京師鎖鑰」之稱,是聯繫我國東北、華北地區的重要通道,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國民政府抽調中央軍第17軍(軍長徐庭瑤)開赴古北口,馳援東北軍防守。第十七軍下屬三個師。第2師、第25師、第83師,師長分別為黃杰、關麟徵、劉戡。
  • 波多野乾一與中國京劇在日本的傳播
    二、《支那劇五百出》和《支那劇及其名優》波多野乾一的第一部關於京劇的著作是京劇劇目集《支那劇五百出》(1922),由北京支那問題社發行。1927年增訂再版,仍然由支那問題社發行。1940年在原書的基礎上,第一篇的「京劇概說」內容充實不少, 改訂為《支那劇大觀》,1943年10月由大東出版社發行。到1944年4月已經發行到第六版。此書身價驟升, 要求再版之聲不絕於耳。
  • 這梗由「叮噹貓」一詞演變而來
    這梗由「叮噹貓」一詞演變而來時間:2020-08-16 12:57   來源:西村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盯襠貓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由叮噹貓一詞演變而來 動畫片裡那個常常伸出圓手的叮噹貓是很多朋友童年最美好的記憶,今天賤百科說的這個詞就跟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它叫做-盯襠貓,關於盯襠貓是什麼梗,盯襠貓的出處在哪,一起來看看吧: 盯襠貓是什麼梗 該詞   原標題:盯襠貓什麼意思什麼梗?
  • 大陸轉發國旗、廢青在罵「支那人」
    四十年前,香港人在唱:「萬裡長城永不倒,千裡黃河水滔滔」四十年後,香港的年輕人在喊:「滾回中國去,支那人!!!」如果你不知道為什麼中國人對「支那人」有這麼強烈的反應,下面的視頻可以給你做科普。我知道,現在的你,應該很憤怒。但愛國,遠不止從軍或者暴打分裂分子而已。你聽音樂嗎?
  • 不會做詞雲圖?一分鐘教會你用手機做漂亮的詞雲圖
    什麼是詞雲圖我們經常會在網上看到這樣一種圖片:由多種顏色的文詞拼成的圖案,比如下面這張用關鍵詞「IP位址」拼成的IP字母圖案,不僅形象而且能夠突出想要表達的主要內容,非常實用,這就叫詞雲圖!那麼詞雲圖怎麼做呢?猴哥今天來告訴大家如何用手機做出各種圖案的詞雲圖。
  • 天花亂墜一詞是如何由褒入貶的?
    因為雲光法師的人生遭遇,後來佛教把他的故事反覆傳講,一為教育食肉者及時回頭,二為證明有神通者並不一定得道成聖,他成了反而教材的主人公,他講法時產生的祥瑞也成了被嘲笑的對象。天花亂墜這一殊勝的現象,終於演變成了形容說話漂亮動聽但沒有實際效果的貶義詞。所以小編感慨:人生還是多做少說,道理不求通達,但得一真理就力行不輟,也比光說不做要好得多。您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