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傳承千年的越南國粹——水上木偶戲

2021-02-22 中國舞臺美術學會

圖:越南水上木偶戲的戲臺


就像中國的國粹京劇,越南也有傳承千年的國粹,而且世界獨有,那就是水上木偶戲。水上木偶戲大約有一千年的歷史了。越南居住水上的人家多,水上娛樂不同於陸地,藝人在水池上搭起戲臺於是就有了水上木偶戲!


在水上搭起戲臺,水大約1米深,要注意的是水不能清澈見底,而是需要的混濁不透明,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遮蔽住表演木偶戲藝人們的水下操作,看到水上精湛的木偶戲。


觀眾最好奇者是那些木偶依靠甚麼控制,我們左右窺看,懷疑工作人員是在帳幕內,以伸至水中的長竹來控制;有人猜度大木臺下躲了人,暗中遙控;甚至有人認為有人潛在水內移動木偶。表演完畢,三名工作人員從後臺爬出來,三人一身溼透,答案揭盅了,原來工作人員是在幕後的水中,以長竹子控制木偶活動的,由於臺上的水甚為混濁,所以將他們的長竹掩飾了。

木偶在水面上演出是越南獨有的一種藝術形式,它起源於900多年前越南的李朝。越南北部的紅河平原地區流行水木偶戲,後來逐漸傳遍全國。

這種藝術形式的產生與紅河平原地區的地形和當地人的生活密切相關。紅河平原多湖泊,有村莊的地方必有池塘,老百姓的生活和水息息相關,而且,越南的民間流傳很多有關水的神話故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在水面上體現老百姓生活、反映歷史事件或演繹神話傳說的表演形式。


水木偶戲的表演內容豐富多彩,一出長約兩小時的水木偶戲能實地刻畫越南人民的生活和歷史。有的戲描寫越南人民在面臨自然災害或敵人的威脅時如何保家衛國,有的描寫農民辛勤耕耘和豐收後享受農閒的情景,有的則描寫學子衣錦還鄉的故事……


水木偶戲一般在年節廟會時或村裡有喜事時上演。演出時,先要在池塘附近立一座用磚瓦或竹子搭成的建築,一般稱為「水亭」。從水亭的屋簷上垂下一片竹簾,操縱木偶的演員就站在竹簾後面的水裡,通過連接在木偶身上的竹竿操縱木偶進行表演。


除了操縱木偶的演員,樂團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大鼓是主要樂器,鼓點的緩急與劇情發展密切相關,演出的高潮往往是鼓點最密集的時候,鼓聲也是演出開始和結束的信號。其他樂器有銅鑼、笛子、簫、揚琴、胡琴等。水木偶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品。木偶用木頭製成,外面繪上漆。木偶色彩鮮豔,形象生動,不同的人物造型特點鮮明。為了適應水上演出的需要,木偶的製作工藝要求比較高。


水木偶戲是越南古老的表演藝術,直到今天仍然深受老百姓喜愛。原來僅限於在水邊進行的表演已經實現舞臺化,只要把舞臺布置好,水木偶戲可以在任何地方演出。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水木偶戲相對單調的內容和形式不能引起觀眾的興趣。有志於這門藝術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水木偶戲陷入後繼乏人的窘境。

來源:中越交流圈

責編:宋國帥

相關焦點

  • 越南的國粹——水上木偶戲
    水上木偶戲的戲臺水上木偶戲被稱為越南「國粹」、「水中童話」,起源於10世紀的越南李朝的紅河三角洲一帶。自古以來那裡遍布著湖泊、池塘、水田,因此農民趁著農閒或紅河泛濫期間,在水中搭起棚架,揮動木偶以為自娛,發展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公元1121年,相傳當時的李仁宗皇帝在壽宴上看過水上木偶戲的表演之後大為讚賞,此後逐漸成為越南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技藝。
  • 遊記 | 越南——水上木偶戲
    旅途中發生一些計劃外的事情都挺有意思的,比如在西貢的青旅發現了水上木偶戲的海報。我們正愁晚上沒事幹便決定前去感受一下,於是讓掌柜幫訂好了晚上6:30的票,5點多就慢慢悠悠晃去劇院。正如京劇、皮影戲是我大天朝的國粹,越南也有傳承了千年的國粹,那就是堪稱世上獨一無二的水上木偶戲,同時也是越南人引以為豪的民間藝術瑰寶,它起源於公元11至13世紀的李朝時代。
  • 越南水上木偶戲,非常值得一看!
  • 【越南印象之水上木偶劇】來自越南的水中童話
    最具越南特色的傳統民間舞臺戲。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世界上唯一遺存的水木偶表演.儼然成為了越南的國粹。它稀奇的地方,就在於木偶戲於水池面上演出;表演者必需長時間浸泡於水中,利用其強勁的臂力及嫻熟的控繩技巧,讓木偶生靈活現的演出幾個傳說故事,動靜合宜的神態令人拍案叫絕。
  • 文化 | 越南水上木偶戲
    水上木偶戲最奇特的地方就在於整場木偶戲都在水池上演出,表演者必需長時間浸泡於水中,利用其強勁的臂力及純熟的控繩技巧,讓玩偶生靈活現的演出各個傳說故事,其動靜合宜的神態令人拍案叫絕。水上木偶戲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源於紅河三角洲,因當地遍布湖泊、池塘、水田,在農閒或河水泛濫時,農民們便在水中搭棚,揮動木偶作為娛樂。在李朝時期(公元1009年—1225年),水上木偶戲已能做出精湛、生動的表演,成為帝王的御前節目。今天,不論在越南北部還是南部,這一傳統藝術都深受人民喜愛,逢年過節時更是很多廟會必不可少的壓軸大戲。
  • 越南越有趣,揭秘水上木偶劇丨玩樂
    吃不完的美食,看不完的美景,喝不完的咖啡,越南能做的事實在太多,小喵這次推薦他們的國粹水上木偶劇
  • 水上傀儡戲
    作為最具越南特色的傳統民間舞臺劇,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水上木偶表演,水上傀儡戲儼然成了越南的國粹。它稀奇的地方,就在於傀儡戲於水池面上演出;表演者必須長時間浸泡於水中,利用其強勁的臂力及嫻熟的控繩技巧,讓木偶生靈活現的演出幾個傳說故事,動靜合宜的神態令人拍案叫絕。
  • 霹靂布袋戲:用木偶講好霹靂故事
    舞臺上活靈活現的木偶,靈巧地做出開合扇子、斟酒、拿書、寫字等一系列動作,宛如擁有生命一般。這便是木偶戲的魅力,「木偶戲」起源於漢朝,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並憑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在全世界範圍內流行起來。捷克的提線木偶;越南的水上木偶;日本的文樂木偶;中國的霹靂布袋戲都深受喜愛。
  • 在上獨特的木偶戲不是在中國中,他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水上木偶戲是越南最具特色的傳統民間舞臺劇,世界上獨特的木偶戲,他的稀有之處在於他在泳池表面的表現。木偶表演者必須長時間地浸入水中,木偶以其強大的臂力和嫻熟的控繩技巧,將各種傳說和故事演繹得淋漓盡致,他們的態度真是太棒了。
  • 世界上最獨特的木偶戲,不在中國,在這個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
    水上木偶戲,是越南最具特色的傳統民間舞臺戲,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木偶戲,它稀奇的地方,就在於木偶戲於水池面上演出。水上木偶表演者必需長時間浸泡於水中,利用其強勁的臂力及純熟的控繩技巧,讓玩偶生靈活現的演出各項傳說故事,其動靜合宜的神態令人拍案叫絕。
  • 霹靂布袋戲,一份匠心一份木偶情
    其實木偶這一表演藝術最早起源於漢,興盛於唐朝,在中國已經流傳千年並在全世界範圍內流行發展起來。(捷克提線木偶:照片來自於網絡)捷克有提線木偶,造型精美樣式多樣的提線木偶深受捷克人民的喜愛;越南有水上木偶,演員們站在水裡,利用竹竿與細線操縱木偶,使其做出跳躍、反轉等動作;日本有文樂木偶,木偶劇團一般由5
  • 11月【¥780/人】越南四天三晚|河內、下龍灣《零自費》吃.住.遊.娛.行.全包含
    都說越南美女很多所以很多人去越南想看穿著奧黛的美女去越南旅遊,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那些湖光山色的風景名勝而是鮮活的風土人情【水上木偶戲】木偶戲為越南國粹結合音樂,舞蹈,戲曲等藝術表演形式於一身水上木偶戲特殊的舞臺和觀眾席的設計讓你能更直觀更近距離感受越南的傳統文化
  • 傳承不守舊,創新不離根!五華提線木偶傳承結碩果
    木偶是死的,可是當它被演員的手指撥弄系在身上的線表演時,便會「活」起來,達到「變無生命以生命化,無情物以有情物」的效果。這,就是五華提線木偶。五華提線木偶源遠流長,明朝初年由福建傳入。明清時期,演出興盛。20世紀初期,五華共有二十多個木偶戲班,足跡遍及五華各鎮和揭陽、陸豐、豐順、海豐、紫金、潮州、汕頭、東江等相鄰地區。
  • 中戲聘請12位京劇名師傳承國粹
    原標題:中戲聘請12位京劇名師傳承國粹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尚長榮、寇春華、孫毓敏、朱世慧、陳少雲、于魁智、李勝素、王蓉蓉等京劇名家來到中央戲劇學院昌平校區。
  • 線上教育 | 教育不打烊——閩臺木偶戲當代傳承
    · 閩 · 臺 · 木 · 偶 · 藝 · 術 · 20世紀中後期開始,閩南的木偶劇團開始組織老藝師著手整理塵封已久傳統劇目,進行搶救復排,並開班授課培養傳承人,使傳統木偶戲能夠存續至今並不斷發展。臺灣地區也開始啟動針對布袋戲團的研究課題和保護計劃。兩岸共同為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做出努力與貢獻。
  • 掌中木偶:「掌中戲」,乾坤大
    >圖片來源:漳州市木偶劇團1指掌乾坤 布袋木偶布袋木偶戲又名「掌中戲」>圖片來源:泉州市木偶劇團《四將開臺》是泉州提線木偶戲的代表作泉州提線木偶戲又稱懸絲傀儡、「嘉禮戲」源於秦漢,傳承千年不輟形成了完整的演出規制和700餘出傳統劇目木偶重要關節位置都要裝上線一般系16條左右有的多達30餘條纖細懸絲藝人通過勾牌與懸絲的熟練操作表現木偶人物的喜怒哀樂
  • 教育部發文:將中華國粹引進教育,為國粹傳承也為文化傳承
    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我們國家傳統的「四大國粹」獨特文化。國粹-中醫兩千年前,黃帝曾著有名驚世界的名著《黃帝內經》,此書奠定了中醫學的基礎,亦是現在中醫大學學子們必學書籍之一喲。國粹-武術世界三大古劇2、戲曲起源於秦漢時期,和中醫學一樣都經過了長期的沉澱和發展,途中經過了宋元南戲、元代雜劇、明清戲劇等多個時期發展和沉澱,最後形成了傳承至今的中國戲曲。
  • 傳承技藝 百戲之首《泉州提線木偶》
    說到木偶大多數人的反應除了木偶奇遇記裡的皮諾曹還有音樂之聲裡的孤獨的牧羊人那一片段但這些大多都是國外的
  • 十指懸絲舞傀儡,千年古藝戲人生
    蔡佳捷是泉州市木偶劇團的一名青年木偶演員,而泉州市木偶劇團則是泉州提線木偶戲的集體傳承單位,60多年來培養了一代代傳承人繼承和發揚這項古老的木偶藝術。劇團足跡不僅遍布全國大江南北,還曾在世界五大洲的60餘個國家和地區登臺演出。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美國甘迺迪藝術中心、聯合國總部等地方都能看到泉州提線木偶戲活躍的身影。
  • 揭西提線皮影(木偶)戲
    在揭陽,從清末時五經富庵背新村人呂德門創辦「黃竹頭木偶戲劇班」開始,提線木偶戲就活躍在揭西客家地區民間,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一開始,木偶戲是以漢劇唱腔為基礎演唱的中國地方戲曲,歷史上稱為漢腔、北調(外江戲),到了本地,部分劇目融入客家山歌演唱精華、客家方言說白,以至於「木偶戲」在揭西客家地區一枝獨秀,並有了「戲王」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