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中木偶:「掌中戲」,乾坤大

2020-11-20 澎湃新聞

掌中木偶:「掌中戲」,乾坤大

2020-09-06 11: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

——2014年3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重要講話

2006年5月20日

木偶戲被列入第一批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輝煌絢麗的奧運舞臺上

它們展現了中國古老的戲曲藝術

在鄉村的民俗節日裡

它們是老少皆看的「社戲」

千百年來

在八閩大地上

手藝人們將木偶執掌於方寸間

演繹百態人生

圖片來源:漳州市木偶劇團

1

指掌乾坤 布袋木偶

布袋木偶戲又名「掌中戲」

演員用指掌直接操縱木偶

食指支撐木偶頭

其餘四指支撐木偶雙臂

技藝高超的藝人可以雙手表演兩個

性格、感情各異的偶人

圖片來源:漳州市木偶劇團

傳統的布袋木偶戲

根據表演的樂調、詞調與戲路特點

分為南、北兩種不同的流派

它們之間主要的區別

在於音樂唱腔和表演風格上

晉江布袋戲經典劇目《施公斷案》片段

南派盛行於泉州等地區

唱的是傀儡調

表演上採用梨園戲做派

更精於「隔簾講古」

以說唱形式來講故事

圖片來源:泉州市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泉州檔案

漳州的布袋戲則歸屬於北派

唱的是北調

打擊樂也一直保持京劇風格

表演上主要依循京戲套路

更注重武戲表演

節奏明快、活潑

郭沫若曾作詞讚嘆道

「飛禽走獸有表情

何況旦生醜淨」

漳州布袋戲經典劇目《大名府》片段

古木為身,布袋為裳

一口說盡千古事

雙手舞動百萬兵

這就是布袋木偶戲的魅力

2

牽絲而動 提線木偶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片段

2008年8月8日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盛大舞臺上

4個木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激越高亢的鑼鼓聲中

四大將在絲線的牽引下

舞刀、劈叉、抬腿、耍甲旗

凱旋的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

圖片來源:泉州市木偶劇團

《四將開臺》是泉州提線木偶戲的代表作

泉州提線木偶戲

又稱懸絲傀儡、「嘉禮戲」

源於秦漢,傳承千年不輟

形成了完整的演出規制和700餘出傳統劇目

木偶重要關節位置都要裝上線

一般系16條左右

有的多達30餘條纖細懸絲

藝人通過勾牌與懸絲的熟練操作

表現木偶人物的喜怒哀樂

圖片來源:泉州市木偶劇團

在全國各類木偶戲中

泉州提線木偶是唯一擁有

自己劇種音樂的木偶戲種

「傀儡調」聲腔剛健質樸、粗獷高亢

至今仍保留著三百多個曲牌的旋律曲調

泉州提線木偶戲代表作《元宵樂》

除了泉州外

我省莆田、屏南、連城等地也有提線木偶戲

雖然技藝有所不同

但都是匠人靈活的雙手

將情感通過若隱若現的細線

賦予木偶新的生命

一揮袖,一抬足,一轉身

宛如真人,妙趣橫生

3

微型潮劇 鐵枝木偶

鐵枝木偶又稱鐵線木偶或陽窗紙影戲

元代皮影戲由中原傳入

粵東、閩南詔安等地區

往後數百年間

在一代代藝人的不斷改造下

它完成了華麗的蛻變

形成獨具地方風情的木偶戲種

——鐵枝木偶戲

圖片來源:時光記錄號、福建老年報

詔安縣與廣東接壤

被稱為「福建南大門」

所以詔安鐵枝木偶戲

劇目、表演動作、音樂唱腔

與潮劇相同

但結構和操縱方式

又保留了皮影戲痕跡

「鐵枝」即木偶的操縱杆

詔安鐵枝木偶

有一根主扦,兩根側扦

主扦與木偶後背連接

可使木偶活動轉向

側扦連接木偶雙手

雖然只靠三支鐵枝

但木偶卻能模仿出真人戲曲的動作

甚至能將一些雜技技巧展現得活靈活現

一些劇團的保留項目就是

轉盤花、開合扇、提瓶等絕活兒

三根鐵枝,三尺紅臺

妙手生花,執掌乾坤

木偶雖小

卻保留匠心精神

戲臺雖簡

卻唱盡善惡美醜

星辰更迭,千年傳承

傳統藝術的百戲之首

依舊在現代舞臺上大放光彩

供稿 | 漳州市紀委監委

素材來源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世界遺產網,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泉州市木偶劇團網站,漳州市木偶劇團,「泉州檔案」「偶說偶」「福建老年報」等微信公眾號

原標題:《掌中木偶:「掌中戲」,乾坤大》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掌中有乾坤 木偶演人生
    記得小時候每逢佳節,總能在村裡的戲臺前看到木偶戲,所謂掌中有乾坤,木偶戲人生。隨著時代變化,傳統木偶戲鮮少被傳承,然而從父親到女兒、兒子再到孫子,他們指尖一動就是近百年。學木偶戲要長期練習演繹完木偶,黃老先生便邀大家坐下,講起了關於木偶的歷史傳說。相傳在古時候,一位秀才進京趕考但在途中不慎遺失了包裹,身上的盤纏也所剩無幾。
  • 掌中舞乾坤,臺灣布袋戲
    中國地方木偶戲的一種。
  • 指出風雲動 掌中弄乾坤——閩南布袋戲藝術
    中國的木偶藝術起於周,承於漢,興於唐,盛於宋。「作偶人以戲,善歌舞,本喪樂也,漢末始用之於嘉會。」(圖 1)從歷史記載和現存情況來看主要有四種:提線木偶、杖頭木偶、鐵枝木偶和掌中木偶。布袋戲是掌中木偶戲的俗稱,又稱掌中木偶、手套木偶等。「布袋戲」一詞從何而來呢?
  • 心靈手巧的中國人,如何練就「掌中乾坤」?
    心靈手巧的中國人,如何練就「掌中乾坤本期節目,君浩就帶你了解中國人的「掌中乾坤」! 特別聲明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掌中木偶表演走進詩山中心小學
    12月22日下午,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掌中木偶表演在詩鐘校區舉行,南安詩山藝聲掌中班的葉謀生老師為同學們演示了精彩的掌中木偶表演技巧。葉老師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向孩子們介紹了布袋戲的由來、布袋戲的簡單動作、傳統布袋戲表演的特點。
  • 潮汕人物 | 潮汕紙影「掌門人」:掌中乾坤 我希望更多年輕人知曉
    許端傑在表演木偶戲木偶戲的表演全憑一雙手,掌中有乾坤。許端傑是汕頭澄海隆都鎮的老玉春香劇團的第三代掌門人,4歲學藝、6歲登臺,至今已表演了整整30年。出身於劇團世家的許端傑很小便接觸了木偶戲,耳濡目染下學會了木偶表演,後來在父親的要求下學習木偶製作。父親從未強制他從事木偶戲,但要求他一定要學會這門技藝,不能失傳。
  • 掌中江湖——金光布袋戲
    今天小編將帶你們走進布袋戲的世界領略掌中江湖的風光。什麼是布袋戲      布袋戲(閩南語讀音:boo dei hi)又稱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手袋傀儡戲、掌中戲、小籠、指花戲,是一種起源於17世紀中國福建泉州或漳州;主要在福建泉州、漳州(閩南地區)、廣東潮汕與臺灣等地區流傳的用布偶來表演的傳統地方戲劇劇種。
  • 從掌中曲到布袋戲,霹靂布袋戲都經歷了什麼?
    (原標題:從掌中曲到布袋戲,霹靂布袋戲都經歷了什麼?) 17世紀手掌中的戲曲:霹靂布袋戲的起源17世紀福建泉州的民間流行著一種用木刻人頭,以人手作為偶的軀幹跟四肢進行演繹,並以布料作為偶的衣著進行表演的戲曲。
  • 臺灣布袋戲藝師角逐2019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
    2019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頒獎典禮。華夏經緯網10月14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10月13日2019雲林國際偶戲節金掌獎頒獎典禮,除了邀請知名歌手荒山亮、李千那演繹布袋戲經典歌曲之外,還有來自島內外優秀的表演團隊,一同為盛典喝採。
  • 線上教育 | 教育不打烊——掌上木偶戲
    2019年,《指掌乾坤——「閩臺木偶藝術」展》在雲南文山州博物館展出。說起木偶戲的種類,泉州人會脫口而出「嘉禮」和「布袋」。提線木偶又稱「嘉禮」。「嘉禮」的意思是在隆重的殯婚嘉會中的大禮。古代泉州,每逢婚嫁、壽辰、嬰兒周歲、新建房屋奠基上梁或落成、迎神賽會、謝天酬願,都必須演提線木偶戲以示大禮,所以提線木偶戲被稱為「嘉禮」戲。
  • 掌中論古今,金光布袋戲,牆裂推薦!
    金光布袋戲,實際通稱為黃俊雄布袋戲。以聲音道具等奇光變景吸引觀眾的表現形態,所以被稱之為「金光戲」。
  • 「乾坤只在一掌中」,如何在掌中優雅的排卦可以裝逼?
    在奇門遁甲的綱領性著作《煙波釣叟歌》開頭,有四句話氣勢滂沱「陰陽順逆妙難窮,二至還歸一九宮,若能了達陰陽理,天地都在一掌中」簡單的話語概括了奇門遁甲的神奇之處,而深入了解了奇門遁甲之後,確實可以將天地人神盤全部排布在掌中,從而預測吉兇悔吝。當然,其實掌中排卦只是幫助計算推演,真正的佔卜格局其實還是記在腦中。
  • 舞臺小天地 掌上大乾坤——閩南布袋木偶戲
    一桌二椅,一雙手,再配合一個個形象鮮明、身材嬌小的木偶,在那一方小小的舞臺上,演繹出了精彩絕倫的戲劇~這就是今天的主角——布袋木偶戲。▲木頭做的小偶被五指操控得活靈活現布袋木偶戲既能夠體現人戲的唱、念、做、打,以及喜、怒、哀、樂的感情,又能表演一些人戲難以體現的動作。它具有技巧高超、造型精美等獨特風格。
  • 《倚天屠龍記》乾坤大挪移加九陽神功,難敵玄冥神掌加九陰真經
    而如三魚這樣抱著「即便不指望著翻拍的有多好,看看它有多糟也是一種回味」心理的人也大有人在。而新版《倚天》中的武戲部分,除了被網友吐槽的慢動作之外,也有畫蛇添足之處。比如,在張三丰「百歲壽宴摧肝腸」這場戲中,張翠山因為得知與他感情最深的三師兄俞岱巖竟是被結髮妻子殷素素所誤落得終身殘疾,再加上各大門派來師父百歲壽宴逼問義兄謝遜和屠龍刀的下落,張翠山自覺對不起三師兄又不能辜負妻子,更不能失信於義兄
  • 晉江布袋木偶戲
    南派布袋戲,指泉州地區掌中木偶戲,閩南俗稱為「掌中傀儡」、「手套式木偶」,其班社舊稱「掌中班」。1951年7月,晉江專員公署將南派布袋戲定名為掌中木偶戲(臺灣稱之為南管布袋戲),以泉腔演唱,保留「鼓笛為主,唱傀儡調」的古老傳統形式,有別於唱北調的漳州北派布袋戲(臺灣稱之為白字布袋戲),是我國木偶戲中的稀有劇種。
  • 掌中江湖,扭轉乾坤——臺灣布袋戲發展史
    布袋戲起源於明末清初的福建泉州,因演出時,將手套入戲偶的服裝中進行操偶表演而得名,又稱作布袋木偶戲、手操傀儡戲、手袋傀儡戲、掌中戲。
  • 七旬武狀元八卦掌乾坤
    2012年11月09日 02:16  稿源:中安在線-新安晚報   分享到:   昨日下午,在黃山舉辦的世界傳統武術錦標賽開始了八卦掌的比拼,在最後決賽中,八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八卦掌大師同臺競技,最終中國國家隊一位七旬老翁奪冠。
  • 天地乾坤一掌中《修仙記》宗門玩法妙趣橫生
    【陰陽順逆動五行 奇門遁甲置八歸】  奇門探險是宗門為本門弟子準備的歷練活動,在《修仙記》中,凡是加入宗門的弟子均可參與。奇門探險共三層,每一層都按照八門遁甲布置著不同的陣法,宗門弟子只有根據自己的修行能力破解了陣法,才能找到生門,而最先通過生門的弟子可獲得宗門放置在陣法中的寶物。在奇門的最後一關則是護鎮長老,護鎮長老道法高深,喜怒不定,眾弟子只有齊心協力才能擊敗他。只要掌握了尋找生門的規律,便可順利通關,該活動獎勵豐厚,建議所有宗門弟子參與。
  • 線上教育 | 教育不打烊——閩臺木偶戲種類
    福建木偶戲分布圖 | 圖片來源《指掌春秋——「閩臺木偶藝術」展》唐宋之際,木偶戲隨移民入閩,與南戲交相融合,共同發展。至明清,形式豐富、雕工精美、演藝高超、體系完備的福建木偶戲,逐漸成為南方木偶戲之首。牽絲而動的提線木偶、翻騰指尖的掌中木偶、舉杆起舞的杖頭木偶、與紙影戲相映生輝的鐵枝木偶、「千古江山一擔挑」的幔帳木偶,在八閩大地上繁盛發展,生生不息。
  • 晉江掌中木偶上央視了!再一次全國出名!
    在昨晚央視播出的2021年新年戲曲晚會中,來自全國各地優秀劇種輪番登臺上演,晉江市掌中木偶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的蔡美娜,帶著獨具閩南特色的劇目《番婆弄》登上了此次的新年戲曲晚會。《番婆弄》是一折傳統的丑旦戲,番婆是閩南民間對異國女子尤其是東南亞女子的一種俗稱。這齣戲講述的是僑居異國的青年華僑悻兄,與鄰裡一位漂亮番婆兩情相悅,悻兄借邀她出遊的機會求婚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