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回到記憶中的孩童時代。不遠處的水面上,幾個偶人上下翻飛,七八隻嫩黃的幼鴨拍水相逐;時而兩隻憤怒的水牛在田間格鬥,兩鬢斑白的漁翁跌落水中……時空定格在閃動的水光裡,濃縮在河內的水上傀儡戲傳神的表演之中。
坐在一旁的瑞典金髮女孩早已忘了手中的洋芋片,也顧不上揮打簡易摺扇驅趕腿邊的蚊子。那和著文武鑼點的越文小調,時而高亢,時而婉約,透過水波嫋嫋地傳送。
作為最具越南特色的傳統民間舞臺劇,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水上木偶表演,水上傀儡戲儼然成了越南的國粹。它稀奇的地方,就在於傀儡戲於水池面上演出;表演者必須長時間浸泡於水中,利用其強勁的臂力及嫻熟的控繩技巧,讓木偶生靈活現的演出幾個傳說故事,動靜合宜的神態令人拍案叫絕。
做為一種越南傳統的文藝表演,越南水上傀儡戲約有一千年歷史,傳說在越南北部河內附近的紅河三角洲,自古遍布湖泊、池塘、水田,是人們生活的基礎。農民趁著農閒,或在紅河水泛濫期間,在水中搭起棚架,揮動木偶以為自娛。最初編進戲中的一直都是農耕的田園生活,到後來才發展到神話傳說和民族英雄故事。
公元1121年,當時的李仁宗皇帝(Ly Nhan Tong)在壽宴上看過水上傀儡戲表演之後大為讚賞,使其成為皇家劇種.
水上傀儡戲的表演,一般會在節日或喜慶時候。演出前,先在一個約一米深的混濁水池(以隱藏水中的操作機關)築起一座水亭,上面掛有裝飾物品,亭的屋簷上垂下竹簾,兩旁有草木布景。
操縱木偶的演員們,就站在竹簾後面的水裡,利用竹竿與細線操縱木偶,使其做出跳躍、划船、翻滾等動作。演員們在演出前,會喝下魚露及用老薑按摩身體,是下半身浸在水中不會畏寒,而且穿上不透水的工作衣服。
除操縱木偶的演員外,還有樂隊參與演出。使用的樂器包括鼓、響板、嗩吶、銅鑼、笛、簫、揚琴、胡琴、單弦琴、鈴鼓、鐃鈸等等。
表演用的水木偶,造材亦相當講究,要雕出深諳水性的水上偶人,必須使用無花果木,它材質輕、纖維韌、浮力大且耐蟲蛀。」
一尊木偶製作下來,通常要花幾個月的時間。木偶一般約高四十釐米,重七公斤,最大的可高四十釐米,重四十釐米,須三人以上同時操作。操作一尊木偶有時需要十二條線,最大型的劇目可用到二百尊木偶,演員人數達五十人。
一場完整的越南水上傀儡戲表演,大約需兩個小時,內容真實刻畫了越南人民的生活歷史。位於下龍灣皇家公園的傀儡戲劇院,是越南最著名的水上傀儡戲院之一。
點擊「閱讀原文」欣賞
全球各具特色的「文藝現場」
更多精彩內容
敬請訪問
藝術情懷 | 個性旅行 | 唯美生活
* 新浪微博: artplanet藝術星球
* 投稿:hi@artvoi.com
* 商務合作:bd@artvo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