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傀儡戲

2021-02-07 藝術星球artplanet

仿佛回到記憶中的孩童時代。不遠處的水面上,幾個偶人上下翻飛,七八隻嫩黃的幼鴨拍水相逐;時而兩隻憤怒的水牛在田間格鬥,兩鬢斑白的漁翁跌落水中……時空定格在閃動的水光裡,濃縮在河內的水上傀儡戲傳神的表演之中。

坐在一旁的瑞典金髮女孩早已忘了手中的洋芋片,也顧不上揮打簡易摺扇驅趕腿邊的蚊子。那和著文武鑼點的越文小調,時而高亢,時而婉約,透過水波嫋嫋地傳送。



作為最具越南特色的傳統民間舞臺劇,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水上木偶表演,水上傀儡戲儼然成了越南的國粹。它稀奇的地方,就在於傀儡戲於水池面上演出;表演者必須長時間浸泡於水中,利用其強勁的臂力及嫻熟的控繩技巧,讓木偶生靈活現的演出幾個傳說故事,動靜合宜的神態令人拍案叫絕。

做為一種越南傳統的文藝表演,越南水上傀儡戲約有一千年歷史,傳說在越南北部河內附近的紅河三角洲,自古遍布湖泊、池塘、水田,是人們生活的基礎。農民趁著農閒,或在紅河水泛濫期間,在水中搭起棚架,揮動木偶以為自娛。最初編進戲中的一直都是農耕的田園生活,到後來才發展到神話傳說和民族英雄故事。

公元1121年,當時的李仁宗皇帝(Ly Nhan Tong)在壽宴上看過水上傀儡戲表演之後大為讚賞,使其成為皇家劇種.

水上傀儡戲的表演,一般會在節日或喜慶時候。演出前,先在一個約一米深的混濁水池(以隱藏水中的操作機關)築起一座水亭,上面掛有裝飾物品,亭的屋簷上垂下竹簾,兩旁有草木布景。

操縱木偶的演員們,就站在竹簾後面的水裡,利用竹竿與細線操縱木偶,使其做出跳躍、划船、翻滾等動作。演員們在演出前,會喝下魚露及用老薑按摩身體,是下半身浸在水中不會畏寒,而且穿上不透水的工作衣服。

除操縱木偶的演員外,還有樂隊參與演出。使用的樂器包括鼓、響板、嗩吶、銅鑼、笛、簫、揚琴、胡琴、單弦琴、鈴鼓、鐃鈸等等。

表演用的水木偶,造材亦相當講究,要雕出深諳水性的水上偶人,必須使用無花果木,它材質輕、纖維韌、浮力大且耐蟲蛀。」

一尊木偶製作下來,通常要花幾個月的時間。木偶一般約高四十釐米,重七公斤,最大的可高四十釐米,重四十釐米,須三人以上同時操作。操作一尊木偶有時需要十二條線,最大型的劇目可用到二百尊木偶,演員人數達五十人。

一場完整的越南水上傀儡戲表演,大約需兩個小時,內容真實刻畫了越南人民的生活歷史。位於下龍灣皇家公園的傀儡戲劇院,是越南最著名的水上傀儡戲院之一。


點擊「閱讀原文」欣賞

全球各具特色的「文藝現場

更多精彩內容

敬請訪問


藝術情懷 | 個性旅行 | 唯美生活

* 新浪微博: artplanet藝術星球

* 投稿:hi@artvoi.com

* 商務合作:bd@artvoi.com

相關焦點

  • 傀儡戲|指掌乾坤唱歲月,方寸戲臺演江湖
    印度的梵劇早已斷了傳承,古希臘戲劇也曾在歷史長河裡消失過數百年,唯有中國的傀儡戲在兩千多年的歲月中陪伴著人們的生活娛樂,不斷傳承、創新,顯示著非凡的生命力。傀儡戲即是木偶戲,演員在幕後操縱木偶來進行表演的形式,以歌舞演義人世間的悲歡離合。「魁櫑,喪家之樂也。輓歌,執用紼相偶和之者。」這是傀儡戲最原始的功能。
  • 越南的國粹——水上木偶戲
    水上木偶戲的戲臺水上木偶戲被稱為越南「國粹」、「水中童話」,起源於10世紀的越南李朝的紅河三角洲一帶。黎王還劍水上賽龍舟水上木偶戲仙女舞木偶後面的藝人們和大家見面水上木偶戲演出場所,通常是在一個約十米見方的水池中。表演開始後,躲在幕簾後方的演員通過操縱木桿上的機關來牽動拉線、控制木偶。演出中還伴有獨唱、合唱和朗誦等。
  • 遊記 | 越南——水上木偶戲
    旅途中發生一些計劃外的事情都挺有意思的,比如在西貢的青旅發現了水上木偶戲的海報。我們正愁晚上沒事幹便決定前去感受一下,於是讓掌柜幫訂好了晚上6:30的票,5點多就慢慢悠悠晃去劇院。正如京劇、皮影戲是我大天朝的國粹,越南也有傳承了千年的國粹,那就是堪稱世上獨一無二的水上木偶戲,同時也是越南人引以為豪的民間藝術瑰寶,它起源於公元11至13世紀的李朝時代。
  • 十指懸絲舞傀儡,千年古藝戲人生
    如今村裡的戲臺已經冷寂很久了,泉州通政巷的嘉禮館卻還有傀儡調傳出。>「提線木偶」古稱「懸絲傀儡」,傀儡戲誕生於漢代,晉唐時隨中原移民一起傳入了福建,最遲在唐末五代就在泉州地區流行開來了,一直延續至今。清代晉江人蔡鴻儒曾在《晉水常談錄》中寫道:「刻木為人,外披以文繡,以絲牽引,宛然如生,謂之傀儡……泉人最工此技。」而又因為泉州人喜歡在逢年過節,喜事吉慶的時候表演提線木偶戲熱鬧熱鬧,故又叫它「嘉禮戲」。坐落在泉州通政巷的嘉禮館的名字,就是由此而來的。
  • 文化 | 越南水上木偶戲
    水上木偶戲最奇特的地方就在於整場木偶戲都在水池上演出,表演者必需長時間浸泡於水中,利用其強勁的臂力及純熟的控繩技巧,讓玩偶生靈活現的演出各個傳說故事,其動靜合宜的神態令人拍案叫絕。水上木偶戲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源於紅河三角洲,因當地遍布湖泊、池塘、水田,在農閒或河水泛濫時,農民們便在水中搭棚,揮動木偶作為娛樂。在李朝時期(公元1009年—1225年),水上木偶戲已能做出精湛、生動的表演,成為帝王的御前節目。今天,不論在越南北部還是南部,這一傳統藝術都深受人民喜愛,逢年過節時更是很多廟會必不可少的壓軸大戲。
  • 「上杭傀儡戲」歷時三十一年,重返國際舞臺
    1986年「上杭傀儡戲」劇目《借雨降妖記》曾參加泉州國際木偶節,至今已有三十一年。本次中國泉州國際木偶藝術節的概況: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福建省文化廳和泉州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三屆海上絲路國際藝術節」定於2017年12月10-15日在福建省泉州市舉辦。同時,將於12月7日至11日舉辦「第五屆中國泉州國際木偶節」,這是「第三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的系列活動。
  • 越南水上木偶戲,非常值得一看!
    就像中國的國粹京劇,越南也有傳承千年的國粹,而且世界獨有,那就是水上木偶戲。越南居住水上的人家多,水上娛樂不同於陸地,藝人在水池上搭起戲臺於是就有了水上木偶戲!在水上搭起戲臺,水大約1米深,要注意的是水不能清澈見底,而是需要的混濁不透明,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遮蔽住表演木偶戲藝人們的水下操作,看到水上精湛的木偶戲。
  • 圖集 傳承千年的越南國粹——水上木偶戲
  • 美術研究|娛樂、驅邪與佑子:宋金嬰戲圖中的傀儡圖像及含義探析
    【關鍵詞】傀儡 嬰戲 娛樂 驅邪 佑子一、宋金嬰戲圖中的傀儡圖像傀儡,指各類土木製成的擬人形物;傀儡戲則是利用傀儡進行表演的一種戲劇形式。二、娛樂:傀儡戲的繁榮與傀儡玩具的出現傀儡戲興於唐,盛於宋,唐代「歌舞戲有《大面》《撥頭》《踏搖娘》《窟礧子》等戲,窟礧子亦曰魁礧子,作偶人以戲,善歌舞」[10]。至宋代,傀儡用於表演遠超前代,無論皇家教坊、瓦市勾欄還是廣大農村,傀儡戲都極其盛行。
  • 泉州木偶傀儡戲,具有高超的表演藝術,博得國際木偶界的高度讚譽
    提線木偶在泉州俗稱「傀儡戲」,同時也通稱「嘉禮」。 「嘉禮」這一名稱,淵源甚古,曾見於《樂府雜錄》及《搜 神記》諸古籍。至於傀儡戲,則直承唐代教坊中的傀儡子, 流傳至今,可謂源遠而流長。泉州的傀儡戲,根據戲班中所奉祀的「相公爺」,以及 「相公爺」出場「踏棚」時所念的一段唱白:「相公本姓蘇, 厝住杭州鐵板橋頭。離城三裡,:」有人據此推斷泉州傀儡戲是南宋時期由杭州一帶(南宋帝都臨安)傳入閩南 的。還傳說南宋宮廷內「四美班」的耍鮑老及舞郭郎二人曾來泉州邀藝人到杭州表演木偶戲。
  • 傀儡戲行當的形成
    在福建各地提線傀儡戲中,保持最古老的行當角色體制的是閩北南平山區的大腔傀儡戲——金錢傀儡戲。不惟其前後臺之藝人僅二人,而且其傀儡行當亦僅有六個,正如傀儡班《請神書》中之「請神詞」說的:「拜請梨園臺上一生、二旦、三醜、四淨、五夫、六末」。B 這六個行當比宋元南戲的「七子」還少一個「貼」,可見其是屬早於元明南戲之前的角色體制的產物,並有可能是早期弋陽腔的行當體制之遺蹟。
  • 人形淨琉璃:古老的東瀛木偶戲,控制傀儡、靈魂與身體的日本藝能!
    日本四種古典舞臺藝術形式歌舞伎、能戲、狂言、木偶戲前三樣報姐都簡單介紹過了日本獨有的木偶戲但都是傀儡戲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就是木偶淨琉璃/人形淨琉璃其實這個叫法本身就包含了木偶劇的起源和實質「人形」的意思就是木偶或者傀儡「琉璃」的意思則是一種伴以三味線演奏的戲劇說唱
  • 傀儡戲鼓·蔡金閩鼓師及其他
    傀儡戲在民俗活動中備受尊崇,處於領先地位。只有傀儡鼓師「起鼓」後,參與活動的其它劇種才能隨之行動,「前棚傀儡後棚戲」,這是泉州民俗活動中必須共同遵守的規矩(但解放後已淡化以至取消)。  蔡金閩先生是近代以來閩南地區傀儡鼓師的佼佼者。蔡金閩,泉州市東嶽山(今豐澤區鳳山社區)人。清宣統二年(1910年)五月初九日生。
  • 《知否》水上的戲原來是這麼拍的,新帝不是邕王是他?
    劇組做的最大的道具,便是劇中的船了,劇中的船會出現好幾次,因為水上的戲也很多,比如小長柏和顧廷燁的打戲,還有小明蘭顧廷燁拜別,包括之後明蘭和祖母遇到水賊,可見水上的戲份很多,而這個船也十分需要。為了讓水上的戲份看起來更加逼真,除了後期的特效,還有這個船也要精美絕倫才行。
  • 胡勝:重估「南系」《西遊記》:以泉州傀儡戲《三藏取經》為切入點
    [5]然而,一部泉州傀儡戲《三藏取經》的出現,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補足了證據鏈條的缺失,使我們不得不對「福建說」重新加以審視。現今所見這部泉州傀儡戲《三藏取經》為清抄本,是民間傀儡戲班的舞臺演出腳本。這種抄本稱作「傀儡簿」,因傀儡藝人學戲是靠師父口傳心授,而非紙上功夫,其作用是供演出前演師瀏覽(俗稱「走簿」),以及演出時掛在前臺作為提示,與古今劇作家編寫的用以閱讀和排練的正規文學劇本有所區別。
  • 「人生這齣戲」——懸絲傀儡|遊學第四日
    提線木偶古稱「懸絲傀儡」、其義由操作的弦線而來,也叫做線戲。舊時,閩南人逢吉慶盛事如婚嫁、壽辰、新屋奠基、迎神賽會等常邀請木偶戲來演出慶賀,故提線木偶戲又稱為「嘉禮戲」。從清早的兩隻木偶亮相,到課上介紹提線木偶戲、木偶戲班奉祀的田公元帥雷海青、不同的木偶戲種.到上午的最後一部分——通過動手製作簡易木偶來了解木偶的運作原理。
  • 懸絲傀儡:給木頭以生命
    泰順木偶戲 已有800多年歷史季天淵出生於一個泰順手藝世家,她的父親季桂芳是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木偶頭雕刻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母親張月員是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泰順車木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泰順木偶戲已有800多年歷史,和泰順廊橋、古民居一樣,贏得了世人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和青睞,如今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浙江省重要的地方歷史文化遺產之一。
  • 《傀儡馬戲團》,讀過你也會變成它的傀儡
    好,然後小學生和女主角為了躲避這些糾紛,加入一個破敗的馬戲團,並逐漸融洽地生活了起來,期間經歷了轉學、交友、樹敵、化敵為友、打工、木偶戲等等校園漫畫的劇情——然後突然轉到巴黎!發覺男主角B沒死,而真正的敵人,「自動傀儡」出現了。所謂自動傀儡,其實就是機器人啦,像科幻小說一樣,企圖滅掉人類。好,那麼男主角B就加入了某個使用「提線傀儡」對抗「自動傀儡」的組織,開始全世界追殺它們的大本營。
  • 《我的世界》火傀儡怎麼做手機版 火傀儡雪傀儡製作方法
    導 讀 我的世界火傀儡怎麼做呢?
  • 《送給傀儡姬的一封情書》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篇內容,電影《傀儡姬》製片人劉芊慧的創作感想,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幾個月前,我的直屬領導淘夢銀河總製片人張亮亮來到我的工位旁:「現在由你來做改編自優酷「HAO」計劃的重點項目《偃師傳說》的電影《傀儡姬》,你有什麼想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