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嗓子」姚莉仙逝,她在香港有一段比上海更接近電影的時代

2021-01-09 電影之島

一代歌后,「銀嗓子」姚莉女士,於2019年7月19日仙逝,享年97歲

今天的主題是姚莉,但只想聊聊她1950到1960年代,為港片配唱的一段輝煌的經歷,很遺憾不會聊到更早的《玫瑰玫瑰我愛你》等曠世名曲了,不過這個時期也是姚莉的產出高峰期呢

緣起是這樣的

6月的時候,風叔去了中國最美的大學——廈門大學參加一個香港電影的學術論壇會

竟然發現廈門大學有一個非常讓人羨慕的電影博物館,也是一個老電影修復基地,廈大還有一個國內極罕見的電影修復專業(順帶向有志老電影修復的同學們推薦)

廈大的部分電影器械、拷貝收藏及修復機器

重點是,這個電影修復基地的主理人,是臺灣著名的電影教育家和電影修復專家井迎瑞先生,他曾是臺灣電影資料館館長,在臺南藝術大學任教期間,曾搶救性修復了多部珍貴的華語老電影,尤其是在苗慄鄉間尋獲失落半世紀的《薛平貴與王寶釧》老膠片,可以說是接續上了臺灣電影的斷代史

井先生現在來到廈門大學,致力於培養更多的華語電影修復人才,以及從事老電影的搶救性修復工作(我們去開會的那天之前,他剛剛從福建電影製片廠原址「搶救」回了很多珍貴寶貝)

井先生為我們做了一個報告,名字叫《冷戰脈絡與新華影業:以<桃花江>(1955)為例講述我參與的一段電影史》

井先生為我們放映了1955年香港新華影業出品的《桃花江》的兩個片段,都是唱的著名的《月下對口》

《桃花江》的導演是王晶的父親王天林,編劇是著名詞人陳蝶衣,這部電影是著名的電影事業家張善琨先生的遺作之一

主演則是至今仍健在的著名女演員鍾情

以喜劇見長,無奈去世太早的著名男演員陳厚

香港著名的跟風大師(和後來的王晶有一拼)的著名導演羅維

另外還有李翰祥大師的夫人張翠英、後來成為著名導演的吳家驤、著名演員陳又新等

《桃花江》是一部音樂電影,它的音樂全部是由中國流行音樂的先驅姚敏所作

《桃花江》的歌曲包括主題曲《桃花江》,插曲《龍燈與風箏》、《採花歌》、《月下對口》、《花兒比姐兒》、《野貓》、《我睡在雲霧裡》、《擦鞋歌》、《布穀之歌》、《春天不見了》、《我說東來你說西》、《為什麼》等十三首

而電影中的主唱就是姚敏的妹妹姚莉

我們來聽一下這首《桃花江》裡的著名插曲《月下對口》,風趣俏皮,堪稱最經典的華語電影男女對唱歌曲,只是因為歷史的緣故,它在大陸的知名度要低很多,但當年是風靡港臺東南亞的

《月下對口》這個男聲叫潘正義,但是他在坊間的資料幾乎是空白。《月下對口》的港臺翻唱版本對很多,不過風叔更喜歡字正腔圓的馬來西亞歌王莊學忠的這個版本

《桃花江》裡還有一首姚莉唱的《採花歌》也很有名,粗聽來有一點像她的名曲《春風吻上我的臉》的調調

《桃花江》的主題曲就叫《桃花江》,但其實可以稱作《新桃花江》,因為早在1928年,中國流行音樂之父黎錦暉在東南亞的時候,為換取路費寫了好多首家庭愛情歌曲,這首《桃花江》是他思念家鄉湖南桃江而寫,最早演唱著名影星王人美和黎莉莉。1935年,周璇為勝利唱片(百代在中國最早的名字)和嚴華一起錄了《桃花江》,很多地方這首歌被叫做《桃花江是美人窩》

所以1955年電影《桃花江》中的《桃花江》可以被稱為《新桃花江》,姚莉唱出了和偶像周璇不一樣的韻致,甚至已經有了藝術歌曲的感覺。再仔細聽,你會覺得姚莉的中音乃至於咬字都很像臺灣女歌手蔡琴,蔡琴早期也曾被認為是有模仿學習姚莉的唱腔呢

把姚莉奉為偶像的不止蔡琴,還有鄧麗君,鄧麗君早在1968年在宇宙唱片出的專輯《鄧麗君之歌第九集》中,唱過《新桃花江》(不過是黎錦暉版本),但這張裡有電影《桃花江》由姚莉演唱的插曲《擦鞋歌》

作為超級迷妹,鄧麗君和蔡琴都唱過姚莉的一首歌叫《人生就是戲》

鄧麗君是1967年,也就是只有14歲剛進唱片界的時候的第二張唱片《心疼的小寶寶》的第一首,唱了《人生就是戲》

蔡琴則是1987年在臺灣飛碟唱片出了一張電影音樂概念專輯,名字就叫《人生就是戲》,這首歌也是放在第一首

而姚莉呢,是在1960年《桃花江》原班人馬的《入室佳人》中,唱了這首《人生就是戲》,不信你來聽,姚莉的「有的時候悲,有的時候喜」,和蔡琴的聲音幾乎很難分辨出來

自從《桃花江》大紅之後,這種喜劇愛情歌舞片開始大行其道,姚莉幾乎成為女演員鍾情的幕後代唱人,鍾情主演的多部電影,新華影業出品+王天林導演+陳蝶衣編劇+鍾情主演+姚敏作曲+姚莉演唱的固定班底,《入室佳人》就是其中的一部

這個時候張善琨先生的遺孀童月娟女士成為了監製

《人生就是戲》的場景,是鍾情扮演的女主角在家裡穿著睡衣恰恰恰的自言自語

另外這部電影還有《對窗歌唱》、《窗外好風光》等插曲,都是陳蝶衣填詞,姚敏作曲,姚莉演唱的模式

1956年的《那個不多情》,女主照樣是鍾情,男主角是彼時剛出道的曾江

《那個不多情》也是音樂題材電影,其中最最有名的一首歌,就是久唱不衰的《春風吻上我的臉》了,這首歌可以說是姚莉女士的代表作之一,翻唱者無數

同一年的《葡萄仙子》,是緊接著《桃花江》的電影,電影主題曲就叫《葡萄仙子》,但其中有一首姚莉演唱的《一家八口一張床》也是蠻有名的

1958年同樣班底的《百花公主》,姚敏寫了九首歌,其中《百花開放好風採》和《雞尾恰恰》是比較紅的

而更早的《阿里山之鶯》(1957),講述的鐘情扮演的山地女子與金峰扮演的漢族男子之間的純真愛情,這部電影裡最有名的一首歌,便是姚莉首唱的《站在高崗上》了,作詞司徒明,作曲姚敏

和鍾情合作多次的男星金峰(下圖右),曾是1960年代很紅的男演員,只是1980年代就消失不見了

而《站在高崗上》這首歌,多年來被翻唱了一次又一次,很多人誤以為這是臺灣的一首山地民歌。當然,這首歌最被廣為人知,是阿妹21年前為自己首個演唱會出的一張叫《妹力四射》的「提前先聽版」,是風叔年輕時候小夥伴們喝酒吃肉肥宅的士高的必放曲目

1960年的《多情的野貓》,也是一首歌曲非常多的電影,主題曲就叫《多情的野貓》

不過呢,姚莉和江宏合唱的插曲《送郎曲》更加有名一些

這個江宏大牌又神秘,他是知名歌星崔萍(《今宵多珍重》、《南屏晚鐘》、《心戀》原唱)的老公,是兼職唱歌,曾和1960年代港臺多位天后歌手合作,包括姚莉和葛蘭

江宏和靜婷配唱過極為著名的《江山美人》

姚莉在香港新華影業差不多五年左右為鍾情的幕後配唱,是她繼上海時期之後的又一次歌唱高峰,很可惜的是1967年她哥哥姚敏突然離世,她太過悲痛而離開歌壇再不發片

難得的是,姚莉和新華影業合作的電影,後來幾乎都出過音像製品,不過畫質音質都不算太好。井迎瑞先生這次報告中曾經提到,童月娟女士早期的多部電影拷貝,臺灣已經完全找不到或保存不佳,沒想到多年前被法國影人帶走的拷貝卻保護完好

電影修復是畫質與聲音合體修復的工作,不知道在不遠的將來,會不會有《桃花江》或者《入室佳人》的4K修復版出現呢?明年的上影節如果要紀念這位上海的「銀嗓子」,應該選哪部電影來修復呢?

風叔就推薦在華語影壇非常傳奇新華影業的這幾部電影作參考了

姚莉女士走好!

相關焦點

  • 「銀嗓子」姚莉和大銀幕最有緣分的香港五年
    一代歌后,「銀嗓子」姚莉女士,於2019年7月19日仙逝,享年97歲
  • 「銀嗓子」姚莉的玫瑰人生
    玫瑰玫瑰最嬌美  玫瑰玫瑰最豔麗  長夏開在枝頭上  玫瑰玫瑰我愛你  ……  玫瑰玫瑰我愛你  心的誓約,心的情意  聖潔的光輝照大地  ……  聽著這首動聽的歌曲《玫瑰玫瑰我愛你》,仿佛穿越到上世紀40年代的揚子飯店,在樂隊的伴奏聲中傳來風華正茂、活潑可愛的「銀嗓子
  • 《玫瑰玫瑰我愛你》原唱、銀嗓子姚莉辭世
    7月19日凌晨,上海時代曲最後的名伶——「銀嗓子」姚莉在香港謝世。她生於1921年(以身份證上寫的1922年7月19日計算年齡)。曾得貴人青眼扶搖而上,也遭遇了時亂、生離、死別,幾乎親證了一個世紀的風雨。最當紅時,這位歌星紅到什麼程度?張愛玲在散文《草爐餅》中寫道,鄰家無線電臺傳出周璇、姚莉的歌聲,是弄堂生活的「背景音樂」。
  • 「銀嗓子」姚莉 | 從此再無「歌后」,而玫瑰永遠盛放
    姚莉走紅時的照片2019年7月19日凌晨,上海時代曲最後的名伶——「銀嗓子」姚莉在香港謝世。她生於1921年,曾得貴人青睞扶搖而上,也遭遇了時亂、生離、死別,幾乎親證了一個世紀的風雨。姚莉因模仿周璇被上海的娛樂行業發掘,入行之後也在不同時期有過「小周璇」、「銀嗓子」等別稱。但她在百代的眾多女歌星中,很早就展現出自身的靈氣與特質,能自然地運用「以情帶聲」的唱法。
  • 「銀嗓子」歌星姚莉去世 曾以一曲《玫瑰玫瑰我愛你》名動全國
    「銀嗓子」歌星姚莉去世 曾以一曲《玫瑰玫瑰我愛你》名動全國時間:2019-07-19 18:57   來源:環球速讀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銀嗓子歌星姚莉去世 曾以一曲《玫瑰玫瑰我愛你》名動全國 日前,歌手姚莉去世消息曝光,姚莉曾是上海灘的七大歌后之一,揭露姚莉去世原因令不少粉絲紛紛表示心痛。
  • 樂壇「銀嗓子」姚莉葬禮舉行 徐小鳳瞻仰儀容落淚
    據香港媒體報導,樂壇「銀嗓子」、《玫瑰玫瑰我愛你》原唱者姚莉上月離世,享年97歲。今天早於灣仔循道衛管香港堂進行安息禮拜,一眾老牌歌手青山、靜婷、葛蘭、崔萍、金蜀漢、凌波及麥韻等均送上花籃。而禮堂門外設招待處,旁邊擺放姚莉臉帶微笑的彩色遺照,約9時40分,該靈柩由靈車送至禮堂,徐小鳳、拄拐杖的潘迪華、莫旭秋等均到場。
  • 我有一段情&鼻音歌后吳鶯音
    弄堂問茶藏品,吳鶯音唱片《我有一段情》1922年,吳鶯音出生於上海,原名吳劍秋。爸爸是工程師,媽媽是醫生,是一個似乎與演藝無關的知識分子家庭。吳鶯音從小就愛音樂、愛唱歌。她經常跟著電臺學唱,學得有模有樣。還經常跑到大街小巷聽流浪的藝人賣唱,只是沒有錢給人家,聽完後便溜之大吉。「我最初的音樂啟蒙是來自上海弄堂裡賣唱的藝人。
  • 香港電影:一個經典的時代
    那是一群了不起的人,他們抒寫了一個輝煌的時代,同時他們也是見證了一個時代的歷史的人。香港電影雖不復當年那般繁榮,但港片已經深深的融進了一代人的血肉裡,因為那是一個讓人無比懷念的時代。林正英的殭屍道長。小馬哥的風衣墨鏡。聶小倩的空靈哀怨。令狐衝的慷慨豪邁。《龍門客棧》的快意恩仇。
  • 懷念姚莉丨那個說著吳儂軟語的民國女伶走了,可她依舊是嬌俏爛漫的玫瑰情人啊
    2019年7月19日民國時代最後一位歌后姚莉以96歲高齡在香港謝世一個時代悄然落幕時光依稀又回到那年《可凡傾聽》遠赴香港採訪姚莉女士彼時的她年近九旬,說著一口上海話早早地就到達採訪場地,讓人感動我一輩子都不遲到寧願我等別人,不可以讓別人等我
  • 陳木勝,香港電影工業接近最後一批的「紅褲子」
    接近最後一批的「紅褲子」導演陳木勝的早逝忽然讓我想起,這或許是香港電影工業接近最後一批的「紅褲子」導演(論最後一批,應算鄭寶瑞這代)。他們承接著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從片場打滾多年,什麼都做,在90年代成為導演。
  • 王家衛電影中的御用「上海太太」----潘迪華
    事實上,出生上海的潘迪華,早在拍電影前就已成名,她是第一位籤約英國EMI的香港歌手,也是香港第一位有歌友會的歌星,更難能可貴的是,快80歲的她,仍懷揣著一顆年輕的心:「其實,我很感謝王家衛,演了他的電影後,很多年輕人知道了我,開始聽我的歌,很多老歌,他們當新歌來聽,因為沒聽過。」
  • 美國制裁影響香港金融穩定?銀保監會回應:香港金融市場運行平穩
    最近,美國國務院和財政部以所謂「破壞香港自治」為由,宣布制裁11名中國中央政府部門和香港特區官員,有海外媒體認為可能影響所涉相關金融服務。近日,中國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在接受《中國銀行保險報》採訪時表示,美方有關行徑粗暴幹涉中國內政,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我們對此堅決反對。
  • 不,她是香港進步電影的絕代佳人
    今天的新之說,我想和大家講一講我的女神,一位中國電影史上的絕代佳人的故事。五年前的一個初夏,我坐火車來到上海,希望借著上海電影節給她頒發終身成就獎的機會一睹芳容,那時我就隱隱感覺到,作為一個普通影迷,這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後一次有機會親眼見到她。她就是曾經在香港紅極一時,被稱為「長城大公主」的女演員夏夢。
  • 「後九七」 時代的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工業不再像其經歷過的「黃金時代」那般生機勃勃,所謂的「黃金時代」始自20 世紀80 年代,並持續至90 年代初期,香港電影在此後便喪失了對本土市場的主導權。香港在1997 年7 月1 日回歸中國不久,便趕上席捲東南亞的金融危機,其所造成的經濟衰退,有甚於1997 年之前香港電影業所面臨的經濟危機。
  • 你儂我儂,8首老上海歌曲,一秒把你拉回上海灘的繁華
    她的歌喉甜潤婉轉,有「銀嗓子」的美譽。與當時的「金嗓子」是周璇一起名列「上海十大歌星」的前兩位,並率先在電影中自演自唱,開創了影歌風氣的先河。她那溫婉純樸的歌聲吸引了不少當時的名家為她作曲。龔秋霞從事唱片錄音以來,大部分歌曲都由百代公司錄音出版,到香港後,仍跟百代保持密切關係,且與也是電影演員和歌手的陳娟娟成為搭檔,灌錄了多首二部合唱歌曲。03《夜上海》周璇運用傳統的民族聲樂發聲方法,藉助於話筒,創造出一種自然真切的演唱風格。她是現代利用話筒唱歌的鼻祖。
  • 香港三級電影的四個時代
    香港三級電影的四個時代十大導演及十大經典《玉蒲團》香港三級電影的四個時代十大導演及十大經典
  • 臺灣曾有一段重口味的電影「黑歷史」
    「臺灣黑電影」中的社會背景大多是模糊的,或者以臺灣之外的地區(中國大陸、香港等)為背景。因為,這些電影中的「社會」,都是黑暗的。還因為,那個年代的臺灣,是有「電檢」(類似於「電影審查」)制度的。這直接為1982年興起的新電影時代提供了便利。大家也都知道,新電影時代之後,楊德昌和侯孝賢成為了臺灣電影的標籤。人們越來越願意接受精緻、清新且如海風般的飛舞青春的臺灣電影了。「臺灣黑電影」中的另一部另類之作是《少女初夜權——上海社會檔案》,該片在當年是非常震撼(陸小芬的裸露以及驚人的自殘一刀)的一部作品,如今也成為知名度最高的「臺灣黑電影」。
  • 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 《寒夜》|《上海之夜》|香港電影座談・傳統與現代的磨合
    猶如日本名劇《請問芳名》(1952)的橋底定情,復有《十字街頭》(1937)與《馬路天使》(1937)的悲歡離合,在徐克的重新詮釋下,注入了港式熱鬧狂想,喻嬉笑怒罵與悲天憫人於亂世三角戀中,不但拍出極富個人風格的懷舊喜劇,更在故事裡體現頑強生命力。
  • 她是周星馳的夢中情人,是趙薇的情敵是香港電影的四大尤物之一
    ,90年代這麼多產,而且幾乎所有的香港巨星都和她有過合作,後來才知道她是上海人,去香港闖蕩。向左和郭碧婷最近的綜藝到結婚很多人都關注,向太陳嵐大家也通過綜藝更有印象,向左的父親向華強和向華勝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向華強從影,向華勝從商兩人合創了永勝影業,官場和黑道兼具,這樣的公司自然會壟斷香港影業甚至是明星的前途也受其左右。
  • 海派性格 王家衛電影中的御用「上海太太」——潘迪華
    事實上,出生上海的潘迪華,早在拍電影前就已成名,她是第一位籤約英國EMI的香港歌手,也是香港第一位有歌友會的歌星,更難能可貴的是,快80歲的她,仍懷揣著一顆年輕的心:「其實,我很感謝王家衛,演了他的電影後,很多年輕人知道了我,開始聽我的歌,很多老歌,他們當新歌來聽,因為沒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