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報告】固體核磁共振、順磁共振技術與電池

2020-12-23 MBA中國網

上海交通大學MBA

名稱:固體核磁共振、順磁共振技術與電池

報告人:胡炳文,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物理系

時間:2020年12月18日,星期五,10:30-11:30

地點:霞光樓 200號 報告廳

邀請人:李林森 化工系 副教授

報告簡介

二次電池已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並且不斷在新的應用場景中發揮重要作用。進一步提升電池性能的關鍵之一在於理解其電化學反應機制及其與材料結構變化之間的內在關聯。

我們將介紹使用固體核磁共振和原位核磁技術研究LiCoO2材料。LiCoO2是第一代鋰離子電池材料,已廣泛應用於手機。

我們製備了2;採集了鈷酸鋰脫鋰的2較難在高電壓充放電。

接著,我們對鋇鈦包覆的鈷酸鋰樣品(LCO@BT)和未包覆的鈷酸鋰樣品(LCO)進行了原位

另一方面,我們聯用固體NMR和EPR研究了Na0.72Li0.24Mn0.76O2 (NLMO)和摻Ti的Na0.72Li0.24Ti0.10Mn0.66O2 (NLMTO-0.1)。NMR和EPR聯用說明,Ti的摻雜可以使得Li回歸到MnO2層,且使得氧反應變得更加可逆,從而增加了體系的穩定性。

我們還用固體核磁NMR 和順磁共振EPR研究基於正極材料Na3V2(PO4)2O1.6F1.4。

我們通過ex-situV、VVV

又使用原位in-situ

最後我們講述使用原位EPR和EPR imaging技術對NaCrO2體系進行研究,發現了Cr的歧化效應。

報告人簡介:

胡炳文,1999–2006 就讀於復旦大學,2006–2009 就讀於法國裡爾第一大學法國超高場核磁共振研究中心,從事核磁共振新方法的開發。回國後開拓了電池體系和順磁共振的開發。

現任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市磁共振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員,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副院長,獲國家自然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支持。

目前從事核磁共振、順磁共振的新方法新技術的開發及其在電池體系裡的應用研究。

---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全固體電池」?——5分鐘圖解搞定
    目前豐田、寶馬、日產等汽車企業都把固體電池作為EV的殺手鐧在大力開發之中。2017年12月21日本田也宣布正在開發用於汽車長距離行駛的全固體電池。日立造船開發的全固體鋰離子電池目前已經開出正極採用硫,負極採用金屬鋰的全固體鋰硫電池;還有採用FDK和富士通研究所共同開發的焦磷酸鈷鋰(Li2CoP2O7)材料作為正極,實現5V左右全固體電池的報告。
  • 哈爾濱工業大學-伊爾庫茨克國立理工大學中俄學術交流周成功舉辦
    哈工大報訊(外事 文/圖)11月29日至12月2日,哈爾濱工業大學-伊爾庫茨克國立理工大學中俄學術交流周在我校成功舉辦。來自俄羅斯國家研究型大學—伊爾庫茨克國立理工大學(以下簡稱「伊工大」)的22名專家與我校相關學院教師、博士生通過學術圓桌會、技術交流、實驗室參觀、企業調研等多種形式開展對接合作。
  • 清華大學NMRCloudQ團隊:我們的國際首個核磁共振量子計算雲平臺...
    在量子計算領域,國內外的競爭十分激烈,就在10月10日,英特爾通過其官網宣布,公司生產出一種包含17個超導量子位的全新晶片,標誌著量子計算正從學術實驗室進入半導體產業,向實用領域邁進。 與IBM不同,清華大學課題組的量子計算雲平臺是基於核磁共振量子計算機,不同的量子計算機物理體系有什麼優缺點?
  • 前沿石墨烯電池領銜六大新一代電池技術
    正如燃油車最重要的是發動機,電動汽車最重要的非電池莫屬!電動汽車行業能發展到何種程度全依賴電池技術的先進程度。  通常我們說得最多的動力電池主要包括磷酸鐵鋰電池、錳酸鋰電池以及三元鋰電池,這三種電池各有優缺點:  優點:能量密度高、振實密度高。
  • 「水去哪裡了」—核磁共振探究水泥漿體早期演變進程
    本文就是藉助低場核磁共振技術,測試了石灰-煅燒粘土複合新型水泥的水化反應過程,以期揭示複合水泥觸變性機理。01引言新一代水泥的發展更多追求使用輔助膠凝材料(SCMs)代替水泥熟料。在常用的SCMs中,石灰石和煅燒粘土的應用較廣。
  • 固體廢棄物如何處置,塗山環保
    固體廢物的有害成分,如汞(來自紅塑料、霓虹燈管、電池、朱紅印泥等)、鎘(來自印刷、墨水、纖維、搪瓷、玻璃、鎘顏料、塗料、著色陶瓷等)、鉛(來自黃色聚乙烯、鉛制自來水管、防鏽塗料等)等微量有害元素,如處理不當,能隨溶瀝水進入土壤,從而汙染地下水,同時也可能隨雨水滲入水網,流入水井、河流以至附近海域,被植物攝入,再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影響人體健康。
  • 市場亮點:偉來研發的新型固態電池 現有鋰電池格局會被改寫嗎?
    而固態鋰電池用固體電解質代替隔膜和電解質。 與液體鋰電池相比,固體鋰電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安全的優點,被業界認為是鋰電池行業的最終發展方向。 對比特斯拉Y型的594公裡、X型的605公裡、S型的704公裡,續航裡程將超過1000公裡,這將進一步打破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裡程焦慮。
  • 學術頭條:華人研發出新冠快速診斷技術,口罩也許擋不住咳出的病毒...
    納米反應器提升鋰硫電池性能近日,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劉健研究員團隊與吳忠帥研究員團隊通過分子水平的設計,開發了一種硫化物催化劑修飾的納米反應器,並將其應用於鋰硫電池正極,獲得了優異的多硫化物催化活性和循環穩定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先進能源材料》上。
  • 蓋茨、貝佐斯押注液流電池技術,這可能是鋰電池的潛在競爭對手
    11月26日發布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報告對地球構成了可怕的警告:除非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否則不久之後,地球將面臨危險且不可逆轉的高溫。該報告還批評了籤署2015年《巴黎協定》的195個國家在減少排放方面做得不夠。兩天前,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sation)報告說,溫室氣體在2018年達到了歷史新高,沒有達到峰值的跡象。
  • 國際頂級學術大師同堂研討「二維材料」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高瑩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孫海華)由西北工業大學、自然雜誌社聯合主辦的「2019年自然學術會議——二維材料:基礎研究與應用展望大會」日前在西安舉行。包括諾貝爾獎得主Kostya Novoselov在內的26位國際頂級學術大師與新銳學者,以及《自然》系列期刊編輯和500餘位二維材料領域專家學者共聚一堂,交流探討如何推動二維材料領域內的學科發展和產業化步伐。郭友軍 攝影二維材料是時下最熱門的前沿領域之一,具有十分優異的機械、熱學、光學和電學特性。
  • 電池安全是道必答題 這些技術可能都是正確選項
    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俞振華介紹,由於此前安全事故頻發,目前國內很多電化學儲能項目進展緩慢,部分項目甚至暫停進行消防安全整改。同樣,儲能電站的消防安全事故的起因也並非全部來自電池,但電池無疑是導致火災事故發生的重要推手之一。
  • 蘋果汽車汽車電池技術續航會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Apple Car或將採用自主突破性電池技術。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計劃使用一種獨特的「單體電池」設計,可通過消除容納電池材料的袋子和模塊,來增大電池中的單體電池體積,並釋放電池組內部的更多空間。蘋果的設計意味著電池內可以填充更多的活性材料,使汽車的潛在續航裡程更長。
  • 原子光譜與生物技術 「百家爭鳴」—2020分子光譜會議分會場一
    (相關報導:《院士領銜 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在成都開幕》、《前沿光譜技術分享——2020分子光譜會議首日下午乾貨不斷》)11月1日,大會進入分會報告環節,組委會精心安排了5個分會場,共8個主題的分會報告,包括:原子光譜新技術及應用、光譜生物技術及應用、拉曼光譜新技術及應用、紅外光譜技術及應用
  • 燃料電池行業深度報告:黎明將至
    9 月 21 日,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能源局等聯合下發《關於開展燃料電池汽車 示範應用的通知(財建〔2020〕394 號)》,對燃料電池汽車的購置補貼政策調整為 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支持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城市群開展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核心 技術產業化攻關和示範應用給予獎勵,形成布局合理、各有側重、協同推進的燃料電 池汽車發展新模式。
  • 關鍵技術迎來突破!傳言iPhone13電池體積更小,容量卻更大
    如今智慧型手機中,幾乎所有使用的電池都是相同的,只是容量不同。但是,對於iPhone 13系列,蘋果可能會使用其他電池技術。近日,據蘋果分析師郭明錤稱,由於採用了一種稱為軟板電池的新技術,新的iPhone 13系列將具有更小的電池。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姚霞銀團隊NASICON結構鈉離子固體電解質研究
    Rare Metals 2018年第6期固態電池專輯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姚霞銀團隊題為NASICON-structured Na3.1Zr1.95Mg0.05Si2PO12 solid electrolyte for solid-state sodium batteries的論文。
  • 【ICBC2020】學術專題介紹:代謝流技術應用&微量元素前沿進展
    【ICBC2020】學術專題介紹:代謝流技術應用&微量元素前沿進展 2020-10-12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做核磁共振可以帶隱形眼鏡嗎?做核磁共振要注意什麼?
    核磁共振,一項通過磁場掃描身體內部問題的檢查,在臨床上比較常用,它屬於無創檢查,也沒有輻射不會帶來傷害,雖說核磁共振沒有輻射,但在檢查時如果沒有做好注意事項,會導致檢查結果錯誤。而有很多人對核磁共振檢查不了解,甚至有些在檢查時會佩戴隱形眼鏡,又擔心隱形眼鏡會帶來影響,但其實帶隱形眼鏡檢查沒有什麼影響。做核磁共振可以戴隱形眼鏡嗎?
  • ...特斯拉「電池日」或宣布重大電池技術進步;臺積電考慮在高雄設廠
    1、英飛凌:中美爭端加速中國發展本土企業,半導體領域競爭日益激烈2、路透社:4天後特斯拉「電池日」或宣布重大電池技術進步3、臺積電考慮在高雄設廠,市政府回應將最高效率協助投資4、5G新布局!2、路透社:4天後特斯拉「電池日」或宣布重大電池技術進步
  • 28歲青年運用量子技術立志「為國造儀」,公司估值已近30億元
    在去年,北大核磁共振中心一臺 800 兆赫茲的核磁共振波譜儀發生 「強失超」 無法正常工作,希望儀器製造商能儘快查明原因後給出解決方案,但得到的回覆卻是敷衍的。促使賀羽下決心攻堅科學儀器源於一次分享報告。2010 年,他的導師杜江峰(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那次報告中講述了一個中國高端科學儀器被卡脖子的親身經歷。當年,杜江峰東借西湊、千辛萬苦買了一臺國外的儀器,雖然獲得了加速科研攻關、產出重大研究成果的價值,但整個買儀器過程中遇到臨時加價、維修等待半年才交貨的糟糕體驗確實令人太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