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說重陽 作者:雲旭桂

2021-01-18 天馬競輝文社

九月九日說重陽

作者:雲旭桂

早上,送小孩去英語學習班,小孩子和早晨的陽光一樣,燦爛明媚,一路上有說不完的開心話兒。蹦蹦跳跳嘰嘰喳喳的,到了英語學校,連進門都是一路小跑蹦跳著去了。孩子進了班級,大人手裡頓時空了下來,沒有牽在手心裡的暖乎乎的小手,四顧看看,真是秋涼了,原本綠樹成蔭的人行道,一排槐樹已經變得一片的金黃,半壁紅豔了。

信步走進公園,最美不過秋天的園林了,綠的松柏,黃的楊樹,紅的槐葉,色彩斑斕的葉子小花在秋風中起舞搖擺。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優有傲霜枝。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時百花殺。秋來誰為韶華主,總領群芳是菊花。到了深秋的天氣,不看菊花是不可能的。公園裡,處處花壇草坪,沿那短短長長的曲折小徑向公園深處走去,處處的樹枝花朵。大多經著秋風一掃,開的都已經有點稀疏。那幾樹玫瑰花雖然還有花朵在綻放,卻也凸露出了受虐的枯敗之態,枝頭還留的幾朵都趁著秋陽高照時努力地掙扎著再開的鮮豔長久一點,倒是也像極了已至中老年的女人們,儘管眼角額頭的魚尾紋已經如蛛網般爬滿了,那光潔的臉頰也已發福松垮下來,但卻仍然努力地塗抹著化妝品,頑強的力圖掩飾或挽留那青春的嬌顏。花叢中一些細枝末葉的細碎花朵,經受不了夜晚秋霜的蕭殺,有的已經枯敗萎黃了下去,留下風乾的花枝妝點公園。

唯有那許多的菊花,仿佛是終於盼到了它們的好日子,一個個卯足了的勁頭,一朵一朵賽著躺兒開放。公園的菊花,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小花蕊的菊花,雖並沒有專業花店苗圃的那種手掌大的雍容華貴的大花苞。但就是這無數的小小的普通的小菊花,也是赤橙黃綠青藍紫各樣的顏色,各樣的品格,小巧而清秀,一支支花莖如織如縷般有序綻放。黃的瓣,白的蕊,綠的莖。火紅的、金色的、深紫的、鵝黃的、淡綠的、粉紅的、雪白的……一枝枝露出高傲的活潑的生氣,在這乍冷的蕭瑟秋風裡無懼無畏地搖曳著,怒放著,美麗著!宛如每一個欣賞它們的凡人一樣,也在各自生命軌跡裡努力的活著自己普通平凡的日子。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這首五言,果然是說盡菊花與重陽節千絲萬縷的聯繫。看了菊花,必說重陽。

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雖然在眾多傳統佳節中,重陽節不是一個特別隆重的節日,沒有像春節、中秋節那樣另國人重視。但它為何又叫重陽節呢?翻閱查詢其祥,原來如此。順便科普一下:因為我國古代對數字有講究:一、三、五、七、九等奇數稱陽數;二、四、六、八、十等偶數叫陰數。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故稱為「重九」。日月並陽,兩陽相重,故名重陽。

重陽節讓我們許多北方人為之熟悉起來的,估計還是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那篇《九月秋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每讀起這首詩,難免忍不住也像王維一樣,面對著秋風黃葉,心底裡油然而生出許多思鄉懷親之情。

重陽節受人們重視的原因,另一方面因為它又叫老人節。「九」字意味深長,尋常百姓總喜歡寓意喜慶的數字。「九」和「久」字諧音。於是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勞動人民,把「九」當作「天長地久」的象徵。在這一天有的地方人們有要給老人贈送糕點的習俗,因「糕」、「高」諧音,體現對老人高壽的慶賀,也是祝福他們活得更長久的意思。

眼看重陽節又要到來了,今年沒得空陪老人登高,懷想起去年重陽節陪同母親遊玩焉支山的一幕,仿佛還歷歷在目。去年農曆九月,一家人剛好都有空,母親又剛好來城裡吃喜宴也在身邊。於是打算利用短短兩天的休息,帶全家和老母親出去走走。打算開車去張掖,沿途經過焉支山。女兒說聽說焉支山山上風景不錯。隨即停車上山。

不是有重陽節要登高望遠,所以又叫登高節之說嗎?不如也帶母親爬爬山。

不想,本來看見上山有風景區的觀光巴士可以搭乘,於是扶著母親,一家人歡喜乘巴士一同上山。到了山上一處景點,觀光車停了下來,遂下車。母親一看,這裡有幾座佛堂廟宇,正中下懷。都不用我們陪同,一路快步前行。母親信佛,信的痴迷不二,皈依佛門,家裡常年供奉菩薩。當然見佛拜佛,見廟燒香。拜佛燒香完畢,聽完寺院僧人講解。誰想,出了廟門,一家人轉頭尋來,觀光巴士早已經不見蹤跡。僧人說,觀光車只能送遊客到此處,因山路陡峭,前面再無大路可走,不過這才半山,山上還有很多值得觀賞的景點,重要的是山頂有一座更大的寺院廟宇,供奉著西天如來佛祖,想去參拜請香的信徒心誠者必然就要爬山徒步上去。母親聽說,一心要爬山上山。我們都覺得不妥,母親已經七十三歲了。

然而,母親堅持,說既然已到半山了。我們知道,母親一心是向著佛祖去的,於是我們開始登山。焉支山是一座原始森林,當地政府投入資金,開發了旅遊項目,在原始森林中修葺了一條木製臺階的小路,路面倒也平坦好走,靠懸崖峭壁處修葺了扶手圍欄,沿途有幾處小亭,過一段路就有石制長椅,供遊人歇息。一頭扎進這座深山老林,各種奇樹嶙峋,黝黑挺拔的千年古樹松柏直插雲霄,綠樹如蔭如蓋,密集處遮天蔽日,各種好聽的鳥叫蟬鳴,清脆空靈,野花異草鋪滿地面,不時有幾處細流不知從何而來,流著又不知進了哪裡。難怪景點入口要沒收打火機等一切可以引火的物品。這樣的森林真是物造天設,天工開物。老母親,一路並不示弱,途經道路指示牌,小孩子們念到:此林小徑,全長四千四百八十多米,我們都大為愕然震驚,連連催促母親返回。母親並不恐慌,倒很開心,隨即在樹林裡撿了一根粗長樹枝當拐杖。和孩子們說:姥姥倒是和你們比一比,看看誰先敗下陣來。

孩子們也很會淘奶奶開心。小兒走一陣,故意慢下來等候姥姥,去偷偷的躲在花叢裡扑打蝴蝶;女兒一路就沒有好好走路,一會兒跳下了木徑小路、一會兒竄到林子裡處。在林子裡到處抓拍,拍那紅得如火如荼的葉子、拍那股從樹根底下冒出的清泉、拍那枯葉下竄出的蘑菇、拍那突然驚飛的不知名的小鳥、拍那鑽入雲霄的杉樹…….站著、蹲著、趴著、躺著,拍個沒完沒了,什麼都新奇。孩子爸爸背著大行李包一會兒追這個一會兒喊那個,操心看護著兩個孩子。倒是只有母親在認認真真低頭爬山走路。一路心無旁鷺,只管仔細看著腳下。

走走歇歇大半日,到了山頂,果然有座很大的寺廟,母親稍事休憩,用山泉水洗了手,進廟燒香。站在山頂,舉目遠眺,視野空闊,一覽無餘。陡然生出「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身臨其境之切身感悟,不遠的東面一座城市一覽無餘,高樓大廈如同小匣,人流車馬如同螻蟻,感嘆山之巍峨,人之渺小,比起這浩渺博大,我們皆是浮雲流星一般。原本高聳入雲需引頸瞭望的參天大樹也都盡在腳下。

都說上山容易下山難,果不其然啊!準備好下山,行到最崎嶇處,那羊腸小徑只有八九十公分,站在高處,看下面道路,有的地方如同垂直的雲梯一般陡峭,站在下一級臺階,脊背緊貼山壁,膝蓋微微一曲就座到上一級臺階上了。勞動人民真的很偉大。這樣的一座險峻高山原始森林,想必當時修路的石頭木梯也是靠人力才背上山來的。我緊緊抓著母親的胳臂。母親亦是扶好圍欄。走一路,坐下來。好在都是修葺好的石板小路或木質臺階,路面不陡,大山的風是清潔工,石階木梯都吹非常乾淨整潔。坐在上面並沒有塵土,只是密林深處難免寒涼,急忙給母親加上件外套。孩子爸爸兩頭忙,一看我倆坐下來就遞水瓶過來,還要時時留意前面小孩子心恐摔倒。走走停停,沿途一直聽聞有小河叮叮咚咚的流水聲,走了好久竟然沒有找到水流的地方,原來,小河就在小路隔壁山坳裡和路並行,就是這樣美麗神奇的一座森林。到了下午四點才出了深山。

七十多歲的老母親也過了一把重陽節登高望遠的癮。雖然辛苦,但母親堅韌不拔的毅力讓兩個小孩大讚了。

孩子們心疼的說真是讓奶奶受累了,本來是跟我們出來玩的,倒吃了不少苦頭,母親說,這能算啥苦?一句話說的我們都有點心酸。母親一生命運多舛,中年老年都接連失去了最寶貴的兩位親人,在她心頭形成了難以彌補的徹骨傷痛。我們平時各自忙著工作,照顧小孩,只偶爾節假日,小孩子學校放假才能去鄉裡看看她。在重陽節,陪她出來走走。看她這麼開心,也是又欣慰又難過。

曾經也跟隨同事去過山丹和張掖的大佛寺,當年就萌生有如果有機會陪母親看看張掖大佛寺的念頭。看母親如此篤信佛教,精神頭還很足。那兩天,一鼓作氣,驅車陪母親還去拜了山丹的大佛寺和張掖市的臥佛。每到一處,看母親虔誠神聖的拜佛進香,對那幾尊雄偉的大佛驚嘆感慨的時候。就也不由得,跪拜下去,一遍一遍在心底裡默默禱告佛祖,保佑母親,健康平安,延年益壽。

年年有今朝,歲歲有重陽,祈願每一位老人都心中少煩憂身上多精神,都有老伴耳語關懷。願我們珍惜車馬滿,願我們懂得日月稀。期望日月靜好,健康平安,福壽延年,每一位老人都一年比一年硬朗。

相關焦點

  • 未來講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誦讀:梁言
    今天,由著名播音員梁言為大家誦讀和賞析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王維(唐) 誦讀|梁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作品賞析撰稿人|馮傾城作者王維(701-761,一說699-761),字摩詰。河東蒲州(今山西)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於唐玄宗開元年間中進士,唐肅宗乾元年間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 古詩文學習038:三年級下冊,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注釋①〔九月九日〕指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②〔山東〕此處指華山以東。③〔登高〕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④〔茱萸〕一種香氣濃鬱的植物,古人在重陽節有插戴茱萸的習俗。
  • 九月九日重陽節「尊老、敬老、愛老」我們在行動~
    重陽節帶給 我們不是登高、賞菊、吃重陽糕,而是一種信息:老年人更需要愛、需要健康、快樂。他們需要的也許並不是你的錢物,不是禮物,而是你一聲深情的問候…….創建一個愛老敬老養老助老的氛圍,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為了更好地從小培養他們尊老愛老的優良習慣,幼兒園在重陽節以班為單位開展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幼兒豐富以下經驗:①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的重陽節,又叫「老人節」。
  • 最美重陽詩詞: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作者 | 蕭蕭木下 · 攝影 | 從看見到發現 · 編輯 | 一白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正值金秋十月,搭著長假的尾巴,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來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 重陽節 | 孟嘉落帽九月九,重陽原來也風流
    大多數人對於重陽節的認知,大都集中在賞菊、登高、飲菊花酒、插茱萸等等廣為流傳的習俗方面,殊不知,重陽節還有十分高雅的典故,也因此給重陽節又多了一份高大上的文化內涵
  • 網絡中國節·重陽丨九月九日,又見重陽
    今年不知不覺又到重陽,又到一年孝老日。九九重陽數,三秋萬實成。這是個迎來三秋收穫的季節,也迎來了九九老年節。在收穫中孝老,在實成中敬老。重陽,讓老人感知收穫、感知孝心。是濃濃傳統文化的喚醒,是濃濃傳統文化的傳承。滿滿收穫,濃濃孝心,其意義喚醒社會尊老敬老、踐行孝道。重陽是一種心理思考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今日重陽」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我們迎來重陽節祝老人健康長壽願家人幸福安康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又稱重九、上九又因為「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
  • 今日重陽|芙蓉金菊鬥馨香
    陰地流泉是背陰處,曬不到陽光的泉水,所以登山最好自帶飲水,山泉水並不一定安全。芙蓉金菊鬥馨香,天氣欲重陽。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筆訴衷情》宋·晏殊 農曆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今年在公曆10月2號,恰逢十一長假,向老人打聽一下周圍有什麼不知名的山,約上家人朋友去個人少的地方,秋山氣爽,疏鬆翠筱,閒雲未歸,西風添涼,共度重陽好時光。茱萸、登高、菊花酒九日佩茱萸登高,飲菊花酒,相傳以為費長房教桓景避災之術。
  • 闢邪植物之六:遍插茱萸過重陽
    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在古代是一個祭祀的節日,與除夕、清明、中元並稱四大傳統祭祀節日。重陽之名,來源於《易經》。《易經》中,陰爻為六,陽爻為九,九月九日,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個吉祥的日子,民間在這一天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戴茱萸、敬神祭祖的習俗,傳承至今,又增添了敬老的內涵。
  • 九月九重陽節:鬥姆元君,重陽真人,豐都大帝聖誕
    重陽祖師    祖師幼好讀書,後入府學,中進士,系京兆學籍。其著作有《重陽全真集》《重陽教化集》《重陽立教十五論》《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等。全真教在元代大盛,世祖、武宗分別追尊王重陽為「重陽全真開化真君」和「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至心稱念重陽祖師寶誥:志心皈命禮:北宗後殿,仙籍名賢。輕財好施,任強恣取。感孔孟之不惑不動,四十以自方;樂煙霞之棄室棄家,三洞從之是式。自提攜得鍾呂,乃妙悟會陰陽。
  • 101首重陽節古詩詞精選
    【3】九日得新字唐代:孟浩然初九未成旬,重陽即此晨。登高聞古事,載酒訪幽人。落帽恣歡飲,授衣同試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親。【4】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唐代:盧照鄰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14】閏九月九日獨飲唐代:白居易黃花叢畔綠尊前,猶有些些舊管弦。偶遇閏秋重九日,東籬獨酌一陶然。自從九月持齋戒,不醉重陽十五年。【15】九日寄行簡唐代:白居易摘得菊花攜得酒,繞村騎馬思悠悠。
  • 2018重陽節祝福語錄大全 重陽節對老人說的話簡短句子
    原標題:2018重陽節祝福語錄大全 重陽節對老人說的話簡短句子     10月17日就是2018今年的重陽節了,在如此歡樂的金秋季節迎來了專屬於老人,屬於父母們的節日,怎麼說也要在重陽節這天給父母和家裡的老人送上濃濃的祝福話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重陽節的祝福語大全送給父母,重陽節對老人說的話簡短句子。
  • 課本裡的重陽
    【課本裡的中國】      光明日報記者 方莉  金秋送爽,今又重陽。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這是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節日,這是一個登高望遠、孝親敬老的溫馨時刻。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形成,至唐代走入民間,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 【我們的節日•重陽】重陽節習俗知多少
    農曆九月初九,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登高節,民間還有重九節、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重陽節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 重陽 登高怕人多,抄詩最相宜
    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關於重陽,歷代文人留下了很多詩詞,以下選編部分,以饗讀者。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 重陽快快樂樂!
    又是一年九月九,捨棄一毛祝福你,晴空萬裡好時節,賞菊乃是最美景,發條簡訊祝福你,願你早早回家,萬事事事順利,重陽快快樂樂!  2. 兒時的記憶已離我漸行漸遠,今天只有在異鄉獨自淺酌,飲一杯九月九的酒,體味一縷綿綿的鄉愁,再把陳少華的這首《九月九的酒》,送給所有的老人,及老人遠在天涯的兒女,思鄉的、遊子們。願你們九九順心在重陽!  3.
  • 每逢佳節倍思親,醉美重陽詩詞.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 重陽節|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九月九正值仲秋時節,秋高氣爽,登高遠望,嘯詠騁懷,活動筋骨,所以,人們於重陽登高,在時令上是最合適不過的。古人對山既敬畏又充滿崇拜,「登山祈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開來。另外,當時還有登高「辭青」的說法,這主要是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為秋節,節後天氣漸涼,草木開始凋零,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
  • 「靜夜有聲」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詩詞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本期上學俠領讀課代表倪以翔《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圖/吳建峰王維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時期就創作了不少優秀的詩篇。
  • 重陽節古詩詞大合集!你get到了幾首???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2、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盧照鄰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他鄉共酌金花酒,萬裡同悲鴻雁天。3、蜀中九日(唐)王勃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自從九月持齋戒,不醉重陽十五年。52.九日與友人登高【唐】鮑溶雲木疏黃秋滿川,茱萸風裡一尊前。幾回為客逢佳節,曾見何人再少年。霜報徵衣冷針指,雁驚幽夢淚嬋娟。古來醉樂皆難得,留取窮通付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