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真人秀+紀錄片是綜藝節目的新嘗試

2021-01-09 新京報

【今日看片】

在各種真人秀節目充斥螢屏的當下,各家都在想方設法通過規則、嘉賓陣容和眼花繚亂的後期剪輯製作,讓節目吸引更多觀眾的眼球。但是韓國這檔《街頭美食鬥士》卻另闢蹊徑,在真人秀中成為一股清流。前兩集關於成都和香港街頭美食的節目一下子吊起了中國觀眾的味蕾。可以說,從節目製作和後期剪輯來看,這部美食綜藝和以往我們了解的美食節目截然不同。

既是綜藝,又是紀錄片

我們過去的美食節目,情節要麼是探店營銷,要麼教你如何做菜。近年來有一些美食綜藝,比如《拜託了冰箱》,屬於明星出鏡,素人做菜,把故事和美食相結合,最後評選冠軍隊伍的模式。有的綜藝像《頂級廚師》,比較符合真人秀的一般定義,即真人出鏡,強調實時現場直播,不是角色扮演,聲稱百分百反映真實的電視節目。

另外一類美食節目類似於《舌尖上的中國》、《尋味順德》這樣的紀錄片,因為有「紀錄」二字,所以更注重真實,通過對食物的歷史、人的故事的描述來呈現節目。與真人秀相比,這類節目沒有太多娛樂性質。

韓國綜藝《街頭美食鬥士》通過真人出鏡,從主持人口中得知食物的歷史,同時利用綜藝的剪輯、配樂、後期等手段對節目進行加工,呈現出了「紀錄片綜藝」的複合感受,讓比較靜態的紀錄片有了更多觀眾的參與感,更生動了。這個節目只有一個主角出鏡,就是主持人白鍾元,他是韓國美食節目中的常客,參與製作過很多成功的節目。而該綜藝的製作方是製作出《請回答》系列和《鬼怪》系列的韓國tvN電視臺。

剪輯後期綜藝化,全面展示食物特點

《舌尖上的中國》前兩部的導演陳曉卿曾說他喜歡小店,除了味道,那裡舒適隨意的市井氣也很吸引人。這部綜藝的立意也是描繪世界上各個城市的街邊小吃。第一集在成都,一開始就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首先主持人的中文很好,他說自己的中文是在餐廳點菜中學會的。汪曾祺認為:「許多東西不吃,『下去』,很不方便。到一個地方,聽不懂那裡的話,也很麻煩。」潛臺詞就是入鄉隨俗。只有與當地人打成一片,才能尋得至味。中文優勢讓白鍾元可以跟環境有更多互動,讓觀眾有了浸入感。

其次就是令人驚豔的剪輯功力了。我們很少在美食節目裡看到的剪輯方式出現在了這檔節目裡。食物被塑造成了明星,有時會有閃光燈不斷閃爍的鏡頭,就像巨星出場。倒放的手法也被應用在食物上,電影《開往春天的地鐵》、《兩小無猜》裡都出現了這樣的手法,以體現人物過去與現在的變化。用在食物上,一盤做好的美食通過倒放,撥開一層層配料,最終還原到食物的原材料,如把豆花還原到大豆,紅油還原到油菜。這種戲劇化的操作,讓節目的節奏錯落有致。

採用聽覺新概念,給觀眾耳朵帶來享受

這部綜藝的配樂可謂五花八門,爵士、古典、民樂、搖滾……看似混搭的組合在成都的老街和香港的街道上得到了和諧統一。因為我們是在現代人角度審視食物,不需要總趴在歷史的故紙堆。所以即使是在中國的小鎮上,在周圍環境一副田園詩的情況下,配上現代鼓點,也毫無違和感。優秀的配樂讓畫面和動作踩到每個節奏點。樂曲結束,美食出鍋,在視覺和聽覺上都是一種享受。

另外,聲音技術的革新也讓食物能更直接地傳達給觀眾。一般美食節目會把做飯和吃飯過程的聲音展現出來,這部綜藝是把一些更細小的聲音描繪出來,如製作豆腐時手攪拌黃豆的聲響,串串蘸幹碟的聲音。通過電視節目,我們的感知被放大,就像是給觀眾創造一場ASMR體驗(這是一個用於描述感知現象的新詞,其特徵是:對視覺、聽覺、觸覺、嗅覺或者感知上的刺激而使人在顱內、頭皮、背部或身體其他範圍內產生一種獨特的、令人愉悅的刺激感)。這就是新概念在綜藝中的應用。

美食節目要有文化,但也要有現代的視野。敢於嘗試不同元素,做加法的同時也要做減法。這部綜藝沒有太多綜藝特效,一開始讓人覺得更像紀錄片。但隨著節目逐步推進,戲劇化的剪輯,視覺和聽覺技術的介入,讓它變成了一部活色生香的美食真人秀。

□刺蝟果(影評人)

相關焦點

  • 美食綜藝節目有哪些 綜藝美食節目種草的美食菜餚盤點
    從中餐廳到嚮往的生活,很多生活和美食類的綜藝節目裡,一道道精美的菜餚往往讓人食慾大開,想自己學會大展身手,或者平時根本不吃的食物也會被種草,綜藝裡的美食有哪些?下面帶來介紹。  被綜藝種草的美食有哪些?
  • BBC拍的「中國式教學」,是紀錄片還是真人秀?
    在非虛構類別底下,有真人秀、紀錄片,也有談話類節目、新聞節目等等。但隨著電視節目製作要求水準越來越高,類型界限也逐漸模糊,一方面,觀眾的視聽體驗越來越刺激;但另一方面,扎堆抄襲日益嚴重,也讓期待更細分、更類型化的市場變得越來越不純粹。「紀錄片本身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能夠獨立成為作品的、稱其為片的,就應該叫做紀錄片。」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呂新雨說。
  • 紀錄片導演操刀真人秀,現象級綜藝《奇遇人生》離真實有多近
    在官方介紹中,《奇遇人生》的定位是「國內首檔明星紀實真人秀節目」。事實上,「秀」的比重很少,明星的咖位不重要,流量也不重要。第九集的結尾,節目總導演趙琦問趙立新平時是否會參加真人秀,趙立新抿了口茶:「我對這個(真人秀)有點反感,反感它的內容本來想展現一種真實的感受,但是沒有人去感受,大家全是假招式,在演感受。這(《奇遇人生》)不算真人秀吧?」
  • 一線製作人專訪||美食綜藝後時代,「美食+」的玩轉法則
    「看電視」專訪今年多檔具有代表性的創新美食綜藝製作人、導演,試圖挖掘新一代美食節目的創新之道。在國內綜藝史中,美食綜藝必然有濃墨重彩的一筆。《天天飲食》於1999年在中央電視臺開播,每天15分鐘的體量,不知陪伴了多少家庭的餐桌。長期以來,美食節目都是作為服務類節目的重要分支製作播出的,直到《廚王爭霸》出現,美食綜藝插上了競技娛樂的翅膀,但依然聚焦於美食本身。
  • 韓娛資訊快報:多檔新概念真人秀節目開播
    節目中,平均年齡近82歲的爺爺奶奶們離開田間地頭,來到學校,以學生身份一起上課,接受網紅培訓課程,在4位嘉賓主持人的幫助下,挑戰創作當下流行的自媒體傳播物,成為銀髮網紅達人。當下老年綜藝逐漸成為綜藝市場上的新熱潮,該節目也將目光鎖定銀髮一族,將老年題材與新媒體環境下的網紅概念相結合,讓傳統與新潮擦出火花。
  • 電視綜藝節目的電影化研究
    一、構建故事,電視綜藝節目敘事的電影化 在電影中鏡頭和鏡頭之間呈現出的情節帶我們身臨其境的去看一個故事的發展,所以,任何電影都無法缺少敘事線,這是最基本的要素。娛樂節目曾大多以平述為主,而今許多節目嘗試突破此種限制,將倒敘、插敘結合起來。
  • 好看的綜藝節目推薦2019 中國十大綜藝真人秀節目排行榜
    要說到綜藝節目,最火爆的還就屬各種類型的真人秀節目,這些節目能給觀眾帶來不少歡樂喜感。那麼2019年好看的綜藝節目有哪些?下面和小編來看一下。  好看的綜藝節目推薦2019  1.《嚮往的生活第三季》  2.《奔跑吧第三季》  3.《極限挑戰第五季》  4.
  • 衝突,融合與自新,從《中餐廳》看我國綜藝真人秀節目的守正出奇
    導讀:作為一種西方舶來的電視節目類型,綜藝真人秀節目在中國已經有近20年的發展歷程。從本世紀之初的初次試水到如今成為電視節目製造者和觀眾的寵兒,在創造了無數個話題和熱搜之後,也為參與電視節目製作的各方帶來巨大收益。
  • 中國美食節目四十年:它如何改變了我們的飲食觀?
    而在《舌尖》第二季播出的2014年到2018年上半年的四年時間裡,卻罕有任何一檔美食節目能突破8分大關。《風味人間》劇照及評分。一直以來,「美食節目」都是一個非常粗泛的概念。各種以美食為主題的綜藝、紀錄片、真人秀、網絡短視頻、生活服務類節目都可以算得上美食節目,它們共同引領著中國廚房的審美情趣。
  • 美食節目四十年:它如何改變了我們的飲食觀? | 周末談
    旅行綜藝與美食紀錄片的最大不同在於多了「美食記者」這個角色的參與,好的記者可以舌燦蓮花,讓節目活色生香。因為電視節目的製作周期比紀錄片短,想要在綜藝節目中達到一樣的文化內涵,對記者的人文修養、語言表達能力和廚房知識儲備的要求都是極高的。
  • 超級下飯,一起來看那些高分美食紀錄片,感受高質量美食誘惑
    如果說刨去探險等題材,美食紀錄片可以說是很能勾起人們食慾的影片了,而且相對於影片來說你會了解到有關這些美食的其他方面,比如由來或者一些趣聞等,廢話不多說,今天我們就來看幾部豆瓣高分美食紀錄片吧。《街頭美食鬥士》第一季簡介:白鍾元攜手TVN推出的全新美食綜藝節目,該節目將記錄白鍾元尋找藏在各地的街頭美食。
  • 羅PD的新綜藝失利了?韓綜的短視頻嘗試
    幾乎全年無休的羅PD(羅英錫)在《新西遊記7》完結一個禮拜後,馬不停蹄地在帶著他的新綜藝《星期五星期五晚上》上線tvN。但與以往的真人秀不同,《星期五星期五晚上》是一次全新的綜藝嘗試——這檔節目是綜藝短片集。
  • 《明星到我家》全新嘗試「家庭關係」真人秀
    《明星到我家》全新嘗試"家庭關係"   搜狐娛樂訊 在周末黃金檔打開電視機,幾乎每兩個衛視就有一家在播放自家的招牌真人秀節目;和朋友閒聊八卦,幾乎一定會提到近期最熱門的真人秀節目;搜索各大衛視綜藝節目收視率,名列前茅的幾乎全都是真人秀節目
  • 黃岡吃貨周末不能錯過的「美食綜藝節目」
    綜藝節目成千上萬,卻多數與美食無關,唯獨那「好吃」又不乏娛樂的畫面,讓人不得不追了一季又一季。平時喜歡看綜藝節目的你們,又怎能錯過這幾檔風靡全球的美食綜藝節目呢?英國美食節目《地獄廚房》,由七次蟬聯米其林三星頭銜的廚師戈登•拉姆齊主持,因在烹飪節目中追求完美、一絲不苟的表現,被媒體稱為「地獄廚師」。
  • 國慶·中秋| 西語綜藝/紀錄片大推薦
    什麼都阻止不了我們熱愛學習的心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些Netflix上目前比較熱門的西語綜藝/紀錄片,幫助大家在輕鬆有趣的環境下找回語感,調整學習狀態!我做到了烘培大賽/菜鳥烘培大賽¡Nailed it!
  • 推薦8部超下飯的綜藝節目
    導師和嘉賓陣容都非常強大,特別是嘉賓們的顏值忒高,但他們不僅長得帥,還很有才華,簡直都是寶藏!一大幫各國代表形形色色,搞笑中學習,各國代表講述自己國家的文化、生活,針對一個問題開始辯論,引申出來有趣的身邊故事等。當然啦,在節目裡不僅可以學習到各個國家的不同文化,也可以帶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世界。
  • 葉一茜攜手美食節目《味之謎》導師二毛受關注
    網易娛樂8月14日報導 《味之謎》曾用名《味解之謎》是海峽衛視、東南衛視、臺灣東森電視聯合推出的兩岸大型真人秀綜藝美食節目。節目採用創新的內容模式,在美食、生活情感之間進行串聯,利用地區性的風土人情、老百姓的餐桌故事穿針引線,串聯身邊接地氣的美食製作,以及熱愛生活的美食嘉賓們,加入劇中劇的模式,構成帶著煙火味的小世界。海峽兩岸藝人兩兩組隊,分三組進行廚藝比拼,以成功解謎一道傳統美食為終極目標,跋山涉水、尋訪鄉民,以獲得最鮮美的食材,學習最傳統的烹飪技藝。
  • 真人秀種類有多少,中國第一個真人秀節目是什麼
    真人秀節目是一種源自西方的節目新樣式,它在英文中被稱為「reality show」,顧名思義它是一種真實的電視節目,國外有很多成功的真人秀節目已經積累下了豐富的經驗。不過,對於國內的觀眾來說,我們所看到的國內真人秀節目大多還都是模仿或引進國外模式的節目,相比之下,中國人自主編創的真人秀節目卻少得可憐,而且在收視率和影響力方面也遠遠不如引進的國外節目。
  • 《三時三餐 第二季》一個真人秀節目,除了人以外給我的感受
    「小森林」真人秀版本,一個一開始被主演說會完蛋的節目,一個拍人家自給自足做一日三餐的綜藝…然後一看就看完了一季又一季。除了人與人,人和動物之前的互動,一些看起來無用的湊時間的細節,讓我對這個節目不一樣的感受,那是:對一草一木一物的尊重——哪怕一隻螞蟻一張椅子也有名字;對一年四季一日三餐的虔誠——從一粒種籽到桌上「美食」的付出(一定有這樣的體會,自己做的東西稍微好吃就覺得是美味);對風雨陽光等等自然的力量的敬畏——一個真人秀節目裡的風聲雨曲;對生命不息輪迴的驚嘆——不過是狗又生狗羊又生羊然而感動的一塌糊塗,居然有了種嫁女兒的心情
  • 這檔"美食+益智 "節目要打造綜藝版「舌尖上的中國」
    當下,國內電視行業發展迅猛,各大衛視的綜藝節目更是呈現出井噴狀態。同時,網絡綜藝節目異軍突起,竭力搶佔市場。該節目是全國首檔大型美食互動益智類節目,將明星真人秀與優秀的中國傳統美食文化進行了組合。 立志打破市場格局 開創全國首檔美食互動益智類節目 首次嘗試美食互動益智類綜藝,《神秘的味道》不僅有著趣味橫生的出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