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手工製作成立工作室
「我們身上的錢夾、卡包都是自己手工做的。」昨日,施雁鵬在自己位於校內工作室裡的展示架前,向記者邊展示邊介紹。牛皮水桶包、潮範十足的手抓公文包、動物造型的實用卡包、文藝範大愛的皮製筆記本、歐美大牌風十足的眼鏡袋,這些皮具質量看起來與商場出售的無異,但款式卻更顯別致且極具個性化。
就讀溫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的施雁鵬,一個半月前和自己的同班同學程思、周夢怡、餘美珍,以及學弟郭篤鵬,合夥開出了這個原未手工皮具工作室。提起初衷,施雁鵬直言:「我們的專業學的是鞋靴方向,平日裡整天就和皮具打交道,之前我們還學了一門皮具設計課,作業就是做一個手工包,自此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於是,5個90後一拍即合,成立了工作室,取名為「原未」,取「初心、本心」之意,希望通過手工製作的皮具留下時光的痕跡,尋回最淳樸的味道。為此,工作室除了推出「私人定製」服務外,還鼓勵手作,推出DIY皮具,受到無數大學生的喜愛。如今,業績好的時候,工作室月收入可達13000元。
敲敲打打填滿了業餘時間
和別的大學生不同,他們鮮少有所謂的「夜生活」,一下課就泡在堆滿皮革、工具的工作室,設計、製作。「這些手制包,只有自己動手去做,才懂背後所蘊含的心血。」提起自己的創業,餘美珍說。
為了去選購一塊自己稱心如意的原料,周末一有空,他們便會跑黃龍商貿城或水心市場。從大學城坐公交車,需要2個小時。而買好皮之後,他們還要再擠公交車把它們抱回來,周末的40路裡總能看見他們的身影。哪個是優質頭層皮,現在的他們只需摸一摸,聞一聞便能分辨。
開始時工作室還沒落實,他們曾頂著眾人異樣的目光,坐在寢室過道上縫製。皮料不同布料,硬且粗糙,工作室裡的4個「女漢子」,手上幾乎都有傷。經過潛心學習,如今他們製作皮包的技術爐火純青。這個月,他們還接到了學院的一個訂單,給美術學院今年的280位畢業生製作印有學院logo的定製卡包,作為紀念。
手工DIY裡他們收穫良多
在這個工作室裡,分工明確,程思、周夢怡、餘美珍負責產品設計與研發,郭篤鵬負責淘寶攝影,施雁鵬負責與外對接。隨著產品的不斷推出,他們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也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原未DIY皮具圈子,裡面就有不少故事。
現在你來到原未,有十幾種皮具樣式的圖片供客戶選擇,一旦選好樣式、皮料,「皮匠們」就會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教客戶怎樣自己製作皮具。
一個男生就特意跑到工作室,花了兩天時間,給女朋友製作了一個小巧實用的零錢包,第一天來裁了皮料,打了孔,第二天上午來只是縫了三針就跑了。大家都以為他要「放棄」,哪知下午男生又跑來了,「後來才知道,原來他看到那麼多針線就不想縫了,但後來又覺得已經花了這麼多功夫,放棄太可惜,所以硬著頭皮將其完成,手工DIY還修煉了他的耐心」,施雁鵬說。一個在速賣通上經營男鞋的店家,則在他們的工作室裡自己做了十幾個皮具鑰匙扣,作為送過老外客戶的禮物,受到了國際友人的一種好評。
-專家點評
溫州大學創業人才培養學院副教授施永川:
溫州大學生繼承了溫州人的創業創新精神,同時又有自己的特點。「原未」學生創業團隊能熟練運用他們專業所學的設計、製作知識與技能來創業,並將其轉化為自身創業的核心競爭力,相信有了專業支撐的創業團隊會更具生命力,在市場競爭中能走得更遠。
溫州大學身處中國民營經濟發源地,也一直倡導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培養既懂專業又懂管理的複合型應用人才為基本目標,將創業教育深度融入到專業人才培養全過程。
-好故事徵集
1、郵件推薦:發送至wzhaogushi@163.com(在主題上註明「溫州好故事」)
2、電話推薦:0577-55570025
徵集時間:4月8日~5月20日
3、故事要求: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篇幅以1500字左右為宜,也可以口述,尤其歡迎提供老照片等。
好故事徵集案例
慶年坊社區推薦:
社區的87歲老人黃大中,是愛心慈善的典型,也是社區的驕傲。
黃大中老人自父輩起開始行醫,至今是家族第四代行醫,並發揮著祖輩的行醫精神。黃大中老人一直經營著一家中草藥店,不僅有許多本地人慕名前去問診,還有不少病患者來自國內其他各個城市。在前來的病患者中有生活比較困難的,黃大中老人就把對方所需的藥材贈送與他,還幫他們墊付來回的路費。
愛心、慈善和無限的醫德傳承在這位老人身上得到很好的體現。除了捐贈藥材等外,2013年以他名字命名的「黃大中慈善小兒冠名基金會」正式成立,每年黃大中老人都會進行捐款,以期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