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年輕人結婚、生娃欲望再創新低,前幾天日本政府宣布,明年起,部分新婚夫婦可申請60萬日元(約3.9萬元人民幣)生活補助。
少娃、老齡化會導致國家競爭力下降,社會停滯,有日本學者甚至推算,1000年後,他們會「絕種」。
日本年輕人也是沒辦法。
工作繁忙,根本沒時間約會,尋找情投意合、目標一致的對象。
結婚,意味著一堆堆責任,育兒養家的支出,自由的終結,至死方休的消耗。而且,勢必會耽誤事業。
年輕人畏懼結婚的大潮下,婚禮,也開始變得輕便簡約了。
在日本,奢華隆重、大張旗鼓的婚禮,正在成為過去式。
NHK紀實72小時《東京婚禮背後的平凡故事》,蹲點一家承辦小型婚禮的婚慶公司,拍下了一群來這裡諮詢、尋求服務的年輕夫妻。
除了省錢、省時間,他們選擇小型婚禮的原因五花八門。
一位年過30的音樂教師和丈夫舉辦婚禮,只為了給親人一個交代:
「讓媽媽看到我穿婚紗的樣子就夠了」,以後就不用「替我瞎操心」。
39歲的公務員和妻子嫌婚禮太麻煩,穿穿婚紗,拍拍婚紗照就夠了。
最好玩的是一對通過交友APP認識的小年輕,他們舉辦小型婚禮只因兩人「都沒什麼朋友」。
新郎官還很直率地分享了線上交友秘訣:「要找註冊時間不滿一周的女孩」,惹得一旁的新娘子直撇嘴。
婚禮雖小,但不代表隨意,不代表沒有儀式感,更不代表沒有愛。
片中,一對就職鐵道公司的夫婦,當年結婚時工作繁忙,一直沒能舉行婚禮。
現在,他們希望圓一圓婚禮夢,用相機記錄下這些幸福瞬間作為回憶,將來的人生路上,再有什麼大風大浪也都能無所畏懼,勇敢面對。
而一對戀愛3年多的年輕夫妻想舉辦一場兩個人的婚禮,地點就在他們第一次約會的彩虹公園。
高中時,兩人曾是學長學妹。上大學後,男孩跟不上同學的腳步,一度休學在家。
那是男孩人生最黑暗的時期。他自卑,覺得自己是個廢人,對父母、對社會毫無價值。
隨之而來的結果是,失眠,食欲不振,多虧女友一路不離不棄,才讓他重新振作,自學編程,幹起了網頁製作的工作。
婚禮,是命運的饋贈,幸福的見證,以此為基礎,他們將大踏步邁向新的生活。
感人至深的還有,一名超市女員工。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先後去世,這麼多年來,陪伴她的,只有一隻貓。
曾經,她以為自己會孤獨終老,直到他的出現。
對她來說,丈夫不僅是戀人,更是親人。
公公婆婆一家也很好,像對待親生女兒一樣照顧她。
婚禮致辭時,新娘子感動得泣不成聲,婚姻讓她重拾了人生的溫暖。
說到這裡,想起前不久一位朋友的吐槽。
上個月,他剛剛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事,婚禮一共舉行了兩次,一次在他家,一次在妻子家。
開心、幸福都是真的,但,麻煩、累也是真的。
傳統婚禮的典型特點之一就是人多、熱鬧。一大早,就得站在門口迎賓接客,酒席上還要和無數人碰杯喝酒。
尤其是在妻子家的婚禮,95%以上的人他都不認識,感覺像參加了別人的婚禮,而自己是來陪酒的。
精疲力盡。
「婚禮就是給父母辦的,我們就走程序,純工具人兒。」
大型婚禮,也衍生出了很多不好的社會風俗。
過分鋪張浪費的婚宴,吃也吃不完。
還有鬧婚,網上流傳的各類鬧婚視頻有過新郎被打死的新聞……真的太出格了。
相信沒人會願意把婚禮辦成那樣。
當然,並不是反對大型婚禮,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對生活的要求和選擇。
而是,
我們真的可以把小型婚禮當做一個可考慮的選項,一切從簡,省時省事。
說到底,婚禮的核心是愛和幸福,而不在於場面大小。
活在這個時代最幸運的,是我們可以決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購買什麼樣的服務。
而自我選擇,也是走向獨立的一個標誌。
就像片中的一對異國聯姻夫妻,在確定婚禮地點、形式之後說:「以此為起點,今後的路都由我們兩個人自己做主。」
自己做主,才能真正地獲得幸福。
結婚是人與人的結合 ,而不是家與家的結合。
——國分康孝
☞ 一口氣刷12集,這部國產劇,不追就太可惜了
☞ 25歲以後,我才懂得了3歲小女孩就懂的東西
☞ 這季《樂夏》不行?最新一期真香
☞ 五條人別搞樂隊了,去當哲學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