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學時,門口總有個老大爺擺著一個攤位,他的桌子上放著兩個轉盤,一個轉盤是十二生肖,另一個轉盤是一些花鳥蟲魚之類的小圖案,還有一個較長的棍子立在那裡,上滿插著一個又一個栩栩如生的糖人。其實說到這裡,老重慶也知道此為何物,所有老重慶的童年應該都對這個有過期待。
這就是糖畫,最起先是兩毛錢轉一次,然後便是五毛錢小圖,一塊錢大圖,到現在平常轉一次五塊,景區得要十塊。小的時候給了錢就開始轉轉盤,眼睛直勾勾跟著轉盤的軸轉啊轉,心裡一直默念想要轉到的圖案。那個時候大多數人都想要氣勢洶洶的龍和鳳,因為龍和鳳一般掛在展示棍的最上面,最大最好看。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街頭這樣的小攤越來越少,倒是景區會有賣糖人的,但是真正小時候的轉轉盤做糖人的形式也難以看到。但是在重慶萬州,便有一個老人堅持了三十多年的糖畫。
老人出攤穿紅色衣服,攤位上寫著傳統手工糖畫六個大字,在紅色的布上顯得格外亮眼。三十多年前,他便在鞍子壩小學開始了他糖畫的事業,那個時候就兩角錢,轉到什麼圖案就給你畫什麼糖人,即使已然是近七十的高齡,老人做糖畫的動作仍舊是一氣呵成行雲流水。
糖畫,顧名思義也就是用糖做的畫,是中國民間的一種傳統手工技藝。它以糖汁來進行圖案的造型,首先將紅糖白糖加上少許的飴糖用一個小小的圓盤盛裝,然後再爐子上溫火熬製,湯汁溶化至可以牽絲便是做糖畫的最好時機。此時便可用小勺舀上湯汁在平板上飛快地繪出圖案造型,動作越是輕快越是一氣呵成,這個造型便更加栩栩如生。最後用小鏟子鏟起糖畫,粘上竹籤,糖畫就這麼完成了。
糖畫不僅僅是一種食品,它甚至成為了民間的一種畫種,它的街頭藝術,豐富多彩的圖案,精妙絕倫的手藝,使得它逐漸演變成一種特別的糖畫藝術。糖畫藝術來源於做糖畫的藝人,他們將畫稿瞭然於胸,他們沒有重來的機會,所以看上去那些花鳥蟲魚飛禽走獸龍飛鳳舞他們僅僅用縷縷糖絲邊勾勒出它們栩栩如生的神態,但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這樣的民間藝術家所付出的努力卻是我們看不到的。
它在全中國各地皆有分布,廣泛流傳於巴山蜀水之間,各個地方都有各自不同的形式。
而重慶則是以轉轉盤的方式,將這些大眾喜聞樂見的吉祥圖案用糖畫出來。從兩毛堅持到了現在的五塊,三十年的傳統手工藝充滿了魅力,這種魅力從兒時影響到了我們的現在,也將世世代代地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