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史料】陸遜之死與吳國衰落

2021-02-20 關公文化彭允好

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孫權為吳王,立長子登為王太子。黃龍元年(229年),權稱帝,都建業(今江蘇南京市),登為皇太子。太子官屬有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等;賓客有謝景、範慎、刁玄、羊衜等,「於是東宮號為多士」。登生母身分低賤,連其姓氏都未見於史冊。孫權所愛王夫人生子和及霸,登常有讓位於和之意。孫權赤烏四年(241年)登死。下一年,權立和為太子,不久,封霸為魯王。權之愛霸,更甚於和,對霸的待遇,同太子沒有什麼兩樣。因此,和、霸不睦,大臣也分為二部,比較正派的大臣如陸遜、諸葛恪、顧譚、朱據、屈晃、滕胤、施績、丁密等維護太子,公主魯班(孫權寵姬步夫人所生的長女,嫁給全琮)、全琮子寄、楊竺、吳安、孫奇等則想依靠魯王撈取政治上的好處,所以擁戴霸而「譖毀太子」。一次,權得疾,遣太子到長沙桓王孫策廟祈禱,太子妃叔父家離廟很近,乃把太子請到家中。公主魯班聞知,乃向孫權進讒,言太子不去廟禱告,卻往妃家計議,於是和寵益衰,兩派大臣的爭鬥也更厲害。孫權認為「子弟不睦,臣下分部……一人立者,安得不亂」。乃廢太子和,賜魯王霸死。另立所愛潘夫人幼子孫亮為太子。

  以上的事,不只是立誰為太子的問題,而是孫權統治集團內部矛盾複雜的反映。其中最突出的事例,可以拿陸遜同孫權的關係來說明。前已敘及,陸遜是跟隨孫權時間較久、功勞很大的大臣,孫權早時把孫策之女嫁給了陸遜。呂蒙死後,陸遜成為抗拒魏、蜀二國的主要支柱。但孫權對陸遜的重用,主要在軍事方面,始終沒有交給陸遜軍政大權。最後權令遜代顧雍為丞相時,雖口頭上說:「有超世之功者,必應光大之寵,懷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但事實是:孫權既不聽從陸遜屢求保安太子、黜降魯王之諫,又相繼流放陸遜外甥顧譚、顧承、姚信,誅親近陸遜的吾粲。孫權更「累遣中使責讓遜」,使遜「憤恚致卒」。逼死了陸遜。

  孫權所以逼死陸遜,決不只是因遜維護太子的問題,主要癥結在於權認為遜對其統治已構成威脅。根據當時情況,權所以疑忌和逼死遜,約有以下四個原因:

  (1)遜「世江東大族」,從祖康,廬江太守,康子績,鬱林太守,績從子瑁,選曹尚書。遜族子凱,建武校尉,凱弟胤,交州刺史。陸績外甥顧邵為丞相顧雍之子,任豫章太守。顧邵子譚為陸遜外甥,任左節度,加奉車都尉。譚弟承,奮威將軍。遜外甥姚信,太常。可見遜家族姻親甚為顯赫,此為孫權忌遜原因之一。

  (2)呂蒙死後,遜一直鎮守武昌,聲望至隆。吳國權要,上自太子登,下至步騭、諸葛瑾、潘浚、朱據等將相都與遜交好,特別是遜功高震主,為權所畏忌。到孫權統治的後期,三國疆域大致已確定,權對外攻雖不足,守則有餘。即無遜,亦可劃江自保,無何重大危險。所以權只讓遜做了幾天丞相,就借立太子事,悄悄地逼死了他。

  (3)孫權為身後之計,怕嗣主駕馭不了遜,所以遜等越是擁戴太子和,孫權越疑惑不安。權在逼死遜之前,先剪除其親黨。以後孫權雖然立了幼子亮為太子,但挑選的首輔,卻是資望較淺、社會關係比較單薄的僑居大族諸葛恪,就可以說明孫權是不願從陸、顧等枝葉繁茂的江東大族中選擇輔政者的。從史書記載上看,孫權於武多文少的呂蒙、淩統、朱然等病死後,極為哀悼傷懷。可是他不僅逼遜致死,並且還追詰遜子抗。這不是由於猜忌遜,還是什麼呢?

  (4)還有一個不易被人們發覺的因素,即遜為孫策之婿,權最初將策女嫁給遜時,當然是為了加強君臣間的關係,但當遜功高震主時,這門親事便轉化為雙方關係的不利因素。權的江東基業本來是從兄策手中繼承的,但權對策子並不與己子同樣看待,陳壽即認為權對策子有虧待之處。壽在《孫策傳》評曰:「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孫盛還為此替權辯護,認為這樣作,是為了「正名定本,使貴賤殊邈,然後國無陵肆之責,後嗣罔猜忌之嫌」。孫盛這種看法,是迂闊而不切合事實的。權既定孫和為太子,又給孫霸以過分的待遇,使之覬覦太子寶座,還談得上什麼「正名定本,使貴賤殊邈」呢?孫權諸子雖孩提亦封王,而策子卻終身為侯,不是虧待是什麼呢?這一點,連權本人也是不無內疚的。史言:「吳主寢疾,遣太子禱於長沙桓王廟」。權病了,不向其父武烈皇帝堅禱告,卻偏向兄長禱告,正說明權內心隱處也覺得對不住創業的兄長,怕他怪罪,所以才有此舉。權之猜防遜,不會與遜為策婿毫無關聯。陳壽拿權與句踐相比,正是他識見高超之處。非深知權之為人,固不能道此。

  因此,我們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孫權與陸遜兩人的矛盾乃是君主專制與權勢大族矛盾的體現。孫吳統治集團內部各種矛盾和衝突的加劇、導致了吳國的衰落。


感謝您關注關公文化彭允好,微信公眾訂閱號:yiguangong。微信號:ggwhpyh。我們致力於研究關公文化、弘揚關公精神、升華關公形象,以關公文化的忠、孝、仁、義、節、勇、誠信為楷模,廣泛交誼,溝通四海。講信義、重承諾,崇尚正義,見義勇為,正直為人,立身處事不違良知。關公文化QQ群:108825658.關公文化彭允好13032137960也是微信號。

相關焦點

  • 《放開那三國3》吳國陣容怎麼搭配 吳國最強陣容搭配教學
    放開那三國3吳國最強陣容推薦 【1】吳國武將 前排:周泰、孫堅、甘... 放開那三國3吳國陣容是有很多不同的類型,根據武將組合的不一樣,往往能夠帶來很大的區別,具體要怎麼搭配會比較的好呢?下面來看看!
  • 三國名將陸遜其實比周瑜還厲害?
    在吳蜀爭奪荊州的時候脫穎而出,成為吳國傑出的後起之秀。陸遜像在赤壁之戰後,關羽欲功襄樊,而當時劉備拒不還所借荊州,吳蜀聯盟有所破裂,而魏國趁機插入,勸說孫權抄襲關羽的後方,東吳大將認為關羽野心極大,是東吳的威脅,不如先同意魏國的要求。孫權採納了呂蒙的建議,準備趁機消滅關羽。
  • 吳國的四位大都督,最厲害的也是最不起眼的
    在三國當中,戲份最少的就是吳國了,吳國下來,總共有四位大都督,都是相當的厲害,不過肯定很多人都覺得公瑾最厲害,但其實最為不起眼的他,其實比公瑾還要厲害,今天在這裡,小編就將吳國的四位大都督排個序,這裡僅限於演義裡面他們的表現。
  • 周瑜死時陸遜已27歲,完全可以挑大梁,周瑜為何偏偏指定魯肅接班
    三國時代,魏蜀吳連年徵戰,都想一統河山成為天下之主。三國爭霸戰,看似是武力比拼與地盤之爭,實則從深層次分析,人才競爭才是三國大亂戰的核心所在。得人才者得天下,已成為曹操、劉備、孫權三個雄主的共識。論及三國人才儲備的厚度與廣度,曹操一方毫無疑問力拔頭籌。無論謀士與武將,曹操手下都匯聚了當時穩居人才第一集群的一批才智之士,數量之多讓吳蜀兩國汗顏。要論尖端人才的質量,則當屬劉備一方,雖然他手下人才數量不佔優勢,卻個頂個都是一時翹楚,三國謀臣之首的諸葛亮,武將之首的關羽張飛,都在他手下聽令。
  • 三國時期吳國皇帝孫權怎麼死的?
    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傳說是中國兵法家孫武后裔。長沙太守孫堅次子,幼年跟隨兄長吳侯孫策平定江東,200年孫策早逝,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208年,孫權與劉備聯盟,並於赤壁擊敗曹操,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219年孫權自劉備手中奪得荊州,使吳國的領土面積大大增加。222年孫權稱吳王,229年稱帝,正式建立吳國。
  • 華夏簡史之三國•陸遜之死
    公元245年,吳國開始出大亂子。整件事起始於三年前,孫權剛剛冊立孫和為太子的時候。
  • 萬代(BB319)-SD高達三國傳 陸遜高達
    這次為大家帶來一款有高達啟蒙系列之稱的三國高達BB。三國時期有一個最高危的職業,那就是吳國的大都督,這個職位有多危險,單《三國演義》中就寫死了4個,陸遜就是第四位大都督。陸遜這個人物在整個作品中特別有特點:存在感極低,這也導致了這款模型的銷量很一般。
  • 「神將」陸遜之死:一場立儲之戰,如何毀了與諸葛亮齊名的他
    陸遜(183~245)字伯言,吳郡吳人,本名陸議,世代乃是江東大族,家世顯赫,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他被譽為「一時英傑」,為孫吳建立三分天下的霸業立下赫赫戰功;除此之外他又出將為相,主張休養生息、發展經濟,大大增強了吳國的國力。他和孫權原本君臣同心、肝膽相照,可是最後捲入立儲之戰而遭到孫權猜忌,憂憤而死。
  • 陸遜和周瑜誰厲害
    孫權與陸遜論周瑜,是三國時期的典故,當時孫權不僅僅是和陸遜談論周瑜,還有魯肅和呂蒙。那麼他和陸遜談論這些的目的是什麼呢?
  • 陸遜究竟是怎麼死的
    陸遜是哪裡人陸遜,字伯言,江蘇蘇州人,原名陸議,東漢人物的改名,都有一定的起因,比如韓遂、關羽兼是因為犯案,為了逃避追捕,而陸議的這次改名,並不是在生前改的,甚至在史冊上,大多在吳國史書的記載中,才會出現陸遜這樣的描述。
  •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陸遜篇(下)——夷陵之戰的東吳大都督
    三國良將系列之陸遜(下)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陸遜重大事件之九——獻策治荊州上期說到呂蒙襲取荊州陸遜出力甚多,孫權在一個月的時間兩次為陸遜升官進爵,還特地將陸遜舉為茂才以示殊榮。本期接著往下聊。陸遜重大事件之十——夷陵之戰,兵力對比黃武元年(221)七月,劉備親自率領大軍伐吳,誓要為關羽之死、荊州之失復仇。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假節,總督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等東吳將領,共計五萬人迎戰蜀漢軍。
  • 三國殺:為什麼陸遜的皮膚總有一隻鹿?名字的諧音只是一個原因
    有許多玩家都被三國殺中精美的武將皮膚吸引。經常玩三國殺的玩家應該都發現了,陸遜的皮膚,總是會有一頭鹿和他同屏出現。這裡小編以三國殺移動版為例:三國殺移動版中陸遜、界陸遜、神陸遜包括經典皮膚在內、共有8張皮膚,有鹿的皮膚總共有4張,佔了一半的數量。為什麼陸遜的皮膚總有一隻鹿呢?
  • 【少年三國】吳國孫魯班全面攻略
    必殺技能:彌天幻視。高額吸血,給隊友提供免死的強悍技能,詛咒讓對方的爆發畏手畏腳。同時星級提高後的孫魯班,在擁有反傷的前提下,以提供傀儡的形式可避免友軍的死亡,更大限度的保證存活,拉長回合,為吳國的灼燒傷害留出空間,絕對是吳國持續輸出特點下的核心輔助武將。
  •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郭嘉到底有多厲害?
    郭嘉在曹操徵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非常年輕,有史料表明曹操是有想法要郭嘉作為託孤重臣,如果郭嘉不死,也極有可能像劉備託孤諸葛亮一樣輔佐後主。同時「榻上策」也是決定了吳國後期必須和蜀國結盟的外交準則,可以說是吳國發展的根本戰略。「略」,是對戰略和戰役的總體設計,以周瑜赤壁之戰火攻曹營、陸遜夷陵之戰火燒連營為代表,作為戰役的總指揮,都是在「略」上決定正確,影響了戰役的走勢,以弱勝強。
  • 吳國的最後一任大都督,勞苦功高,卻因王位之爭喪命
    孫吳的歷任大都督都是名揚史冊的能人大才,比如周瑜、魯肅、呂蒙之流,都有常人無法比擬的威望和能力。遍觀史冊,東吳立國幾十年來,一共設立過四任大都督,除了上述三位之外,還有陸遜擔任過這一官職。陸遜的名氣跟前面三位大佬比起來,可謂遜色不少,但是他的能力和才幹卻絲毫不亞於周瑜等人。談起他的一生,令人唏噓。他是吳國的最後一任大都督,功勳卓越,最後卻因王室的繼承人問題憂鬱而亡。
  •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陸遜篇(尾聲,其一)——火燒連營
    三國良將系列之陸遜(尾聲,其一)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陸遜重大事件之十二——內部壓力重重上期講到陸遜識破劉備誘敵之計,面對蜀漢大將吳班挑戰不為所動,迫使劉備將伏兵撤走。劉備一計不成再施一計,既然陸遜堅守夷陵不出,那就分兵去攻打夷道。
  • 三國東吳第一狠人,父死攜棺舉家降魏,後襲擾吳國孫權恨得要死
    此人可算是三國時期東吳的第一狠人了,父親死後不葬,或葬而掘起,車載棺材舉家投降曹魏,又作為先鋒屢次侵犯吳國邊境,孫權拿他沒有辦法,含恨而終。
  • 少年三國志吳國新手攻略 吳國鐵三角陣容推薦
    少年三國志吳國新手攻略:鐵三角前期陣容陣容:周瑜,小喬,孫權,魯肅,大喬夥伴:甘寧,孫策,貂蟬,呂蒙,陸遜,步練師緣分:31適用階段:突7之前(1-60級)陣容優勢:省元寶一個陣容搭配起來的話自然少不了優勢和劣勢,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的分析一下少年三國志吳國新手攻略之鐵三角前期陣容優劣勢。
  • 三國時期的夷陵之戰,看看劉備的損失,蜀國為何一蹶不振?
    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在三國這個勾心鬥角的亂世之中,更多人所被吸引的還是以劉備為中心的群雄之爭。而三國裡也有震驚中外的世界名戰,官服,赤壁,夷陵之戰號稱三國頂級的三大戰鬥,同時也是改變整個三國局勢的戰鬥。不過今天所說的夷陵之戰卻是一個讓人議論紛紛的戰鬥。
  • 諸葛亮與陸遜文韜武略誰更勝一籌?
    而陸遜,可以說知道他的人並不多,即使知道他的名字,但對他真正了解的人更少。現在,我拿諸葛亮和陸遜進行比較,有人肯定認為這是在貶低諸葛亮,抬高陸遜,因為在普通人的眼中,他們之間根本就不在一個層次,陸遜根本就不可能和諸葛亮相比。我希望大家先別憤怒,且聽我一一道來再發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