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錘》與「朝天蹬三起三落」

2021-02-27 京劇研習平臺

《八大錘》與「朝天蹬三起三落」

劉曾復 口述 曹其敏 撰稿

 

劉曾復先生

​    最近京劇青年演員大賽裡,有一段《八大錘》演出。在二十分鐘的表演中,這位演員選用的內容主要有與兩個錘將的開打、左右兩次「朝天蹬三起三落」、耍下場扔槍等武打項目。這些武打內容沒有過硬功夫是絕對來不了的,但是我對《八大錘》裡加上「朝天蹬三起三落」有點意見。

我跟一位朋友說,當初《八大錘》有「朝天蹬」,可是沒有蹲下、起來三起三落。「朝天蹬三起三落」沒有真本領是來不了的,但是並不是任何戲都可以隨便用的(這次大賽中,「三起三落」無獨有偶地竟也出現在《蘆花蕩》張飛身上)。

    過去有一齣戲叫《五雷陣》,是妖道毛賁擺五雷陣把孫臏的靈魂壓在陣中,孫臏在他的營裡,神失其守、體失其常,戲中使了這樣的「朝天蹬三起三落」,看起來很特別、很合適。舊時候清宮演戲,西太后喜看《五雷陣》的孫臏「三起三落」,她認為很合適。但是今天我覺得這種「三起三落」的高難武技,用到《八大錘》陸文龍身上就不合適了!如果說用這種「三起三落」是表示陸文龍取得勝利的自滿,一個16歲的馬上小英雄能這樣嗎?這只能是一個七八小兒得意忘形地在地上跳躍,雖說可愛,但到底還是小孩子。這也可以說是「三起三落」的表演雖然可以顯示演員的功夫,但是與戲情不合,唱念做打翻的運用要合乎戲情是演唱京劇的基本要求。我的朋友說,這是大賽裡的表演,只有二十分鐘,為了滿足評委們的心意才採用這種「三起三落」的武技,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我說果真如此,那對評委的水平也太貶低了,評委是來看戲,不是單純地來看演員在臺上練功夫、喊嗓子。

歷代演員的《八大錘》劇像(圖片來源於微博的灰)

    朋友問:「《八大錘》倒是怎樣的一齣戲呢?」我說,《八大錘)原來叫《朱仙鎮》,包括陸文龍「車輪大戰」王佐「斷背說書」,差不多要演八十至九十分鐘。過去少數人也有單演「車輪大戰」的,記得我在10歲前後,20世紀20年代初,在北京城南遊藝園的劇場中。常聽崇雅社女武生演員於紫雲的《八大錘),她只演《車輪大戰》。於紫雲的《八大錘》是從頭演起的,包括宋軍四錘將,(嚴成芳、何元慶、狄雷)押糧,金軍四錘將起霸、兀朮發兵,搬請陸文龍,嶽飛、兀朮會陣、開打,陸文龍、乳娘過場,陸唱上、下,宋四錘將見嶽飛交令,與兀朮、金四錘將會陣、開打,乳娘、陸文龍見兀朮,陸出戰,見嶽飛打槍架子,陸追下,嶽飛派宋四錘將車輪戰下,陸文龍見錘將車輪戰,錘將敗下,嶽飛上敗下,陸文龍追下,宋軍、錘將、嶽飛敗上進城,陸文龍追上,宋方搖旗免戰,陸文龍三笑、金兵同下。以下接「斷臂說書」(略)。這樣的「連輪大戰」有十場戲。於紫雲的「車輪大戰」打法是陸文龍先上,隨後正式打三個宋錘將(嚴、雲、狄),三套對打不同,每個錘將對打完後均為自動退下不是敗下(打錘將中間還上「墊錘將」被刺死下),見錘將前後中間的雙槍舞式均不重複,三錘將打完後,第四將何元慶上,打半套把子,另三將上,歸總攢,其中有陸文龍面向外左槍架住四錘將大錘、右槍畫圈幫左槍、用力推開四錘將,才打下錘將,嶽飛雙上、敗下,金兵追過場、陸文龍耍下場追下。於紫雲的這種演法,跟我長大後見到的楊小樓、茹富蘭、孫毓堃、楊盛春等人的「車輪大戰」演法原則上一樣,其中楊小樓有左右朝天蹬,當年有人批評楊不合理,但大家都沒有「三起三落」。

楊小樓《八大錘》舞臺照

    今天我所見到的「三起三落」的《八大錘》中施文龍只打兩個錘將,兩次對打,只是左右、裡外的變化,招數基本一樣,錘將下場屬於「敗下性質。四錘將全都上來,稍打幾下之後四將就敗下,其中還有一個被打了一個搶背,這豈不是大大貶低了錘將的身份。打敗了這樣的錘將也顯不出陸文龍有多大的本領,更顯不出車輪戰術的威力。

從時間上算,按過去全部《朱仙鎮》九十分鐘計,陸文龍與嶽飛的開打和「車輪大戰」佔全部時間的三分之一,最多也就是三十分鐘,但是能使人感覺內容豐富,很有戲情,沒有在臺上練功夫之感。從於紫雲所演的那樣的《八大錘》到今天大賽的二十分鐘的《八大錘》有八十來年了。在於紫雲演戲的年代,京劇就已經被不少人稱為「老戲」、「舊劇」了,認為必須改良、改革。20世紀50年代中,內行武生演員中有人曾公開說過《八大錘》「車輪大戰」太「溫」、不精彩的話。今天加上扳朝天蹬「三起三落」也要算有改革,但是這種改變還不能算已經把舊的、老的《八大錘》改成不「溫」的精彩新戲了!這樣的演出也確實使我十二分的感動,我衷心欽佩這位演員所下的苦功,他也確實掌握了許多高難的武技,但是我又覺得一次二十分鐘的比賽,能否全面地反映出一個演員的藝術水平是一個原則性問題,很值得考慮。演員在臺上演戲是「演戲」,不是「練功夫」。聽眾在臺下聽戲是「聽戲」,不是看「練功夫」。花樣體操大賽,運動員在音樂配合之下,表演中也要顯示出情感。京劇武戲是場面隨著演員的表演走。作比較研究,對中外的戲曲藝術都必須要吃透才好。《朱仙鎮·八大錘》是「悲劇」,要做到「文學藝術上的經濟」要求。陸文龍不是一勇之夫,是有謀略的小將,不是被動地聽王佐說書,是主動地觀畫,積極地思考。

《八大錘》的陸文龍要這樣演才有戲。

 

相關焦點

  • 話說京劇《八大錘》
    王楞仙演此劇,王佐一角始終為譚鑫培,然以譚鑫培之聲譽地位,已不甘屈居配角,前人曾記載這樣一件軼事:   光緒三十年前後,中和園同慶班貼演《八大錘》,園內報籤大書譚鑫培,橫寫王楞仙三字,下注《八大錘》三字,作人字形,楞仙見之不悅,命人請管事談話,彼時同慶班管事為馮金壽、馮惠林等人,至則王即問《八大錘》一戲應以何種角色應工,馮即答曰武小生,王雲既以武小生應工,
  • 《八大錘》兵器淵源
    傳統京劇劇目中,有一出《八大錘》,說的是南宋初年,嶽飛抗擊金兵,麾下四名手使雙錘的驍將,在朱仙鎮(今河南開封附近)大戰金兵,破金龍絞尾陣故事
  • 《說嶽》燃爆一戰:「八錘、七槍、三棍、單戟、一刀」大鬧朱仙鎮
    該橋段故事的主角人物就是「八大錘」,列位,別弄錯,這「八大錘」非是一人,也非八人,而是四個人,他們分別是狄雷、嶽雲、嚴成方、何元慶,四將的武器皆是大錘,嚴成方慣用的錘子叫擂鼓甕金錘,人稱「金錘將」、嶽雲慣用的錘子叫八稜梅花亮銀錘,人稱「銀錘將」、何元慶慣用的錘子叫鑌鐵亞油錘,人稱「鐵錘將」、狄雷慣用的錘子叫青銅倭瓜錘,人稱「銅錘將」,(以上採取的是《說嶽》裡的說法)四人八個錘子故而統稱為「八大錘」,
  • 隋唐四猛四絕八大錘十三傑
    二絕:程咬金的斧子程咬金三板斧天下皆知,一馬三斧頭絕技挫敗無數敵將。三絕:侯君集輕功侯君集飛簷走壁的輕功天下一絕,隋唐演義中有侯君集為首的十八個夜行人,專門刺探軍情。四絕:尚師徒的四寶虎牢關總兵尚師徒,手持提龍槍,胯下呼雷豹(發出虎嘯,敵方戰馬嚇癱),身上唐猊凱(刀槍不如),頂上夜明盔(夜能視物,如同白晝)八大錘 第一錘將:金錘李元霸(擂鼓甕金錘)第二錘將:銀錘裴元慶(八稜梅花亮銀錘)第三錘將:銅錘秦用(人面金錘)第四錘將:鐵錘粱士泰(
  • 一字馬弱爆了,現在流行朝天蹬
    網絡就是這樣,你方唱罷我登場,當一字馬不能殺出重圍,朝天蹬就霸佔屏幕。最近一張美女做朝天蹬的照片在網上走紅,網友們不禁託住了自己的下巴。原來,「朝天蹬」是中國武術運動的平衡動作之一,它對柔韌性、控制力以及前庭器官有著較高的要求,可見校花做出如此高難度的動作,還面帶享受的微笑,的確讓爾等女漢子自嘆不如!
  • 看楊小樓《連環套》《八大錘》《安天會》三齣戲
    新豔秋所演《御碑亭》《玉堂春》《法門寺》三劇,最重亦最佳。玉華(新豔秋字)學程硯秋頗得神似,不獨唱工得其閃賺擒縱之秘,即面目、扮相、做工、表情亦相差無幾。程郎之去,不過兩月,其《玉春堂》腔調耳熟能詳。今新豔秋演來,如出場之搖板及倒板、回龍、慢板、原板等腔調,高低強弱、長短疾徐,雖細微處亦頗相似,唱流水板尤佳,閃板、增板極程腔變化之能事。惟寬音不及其大,細音不及其清。
  • 背著三字經練習朝天蹬 天壇公園萌娃愛武術
    「一個、兩個,好,三個」孩子的姥姥在旁邊數著。   這個小孩名叫安宇豪,今年才四歲,小小年紀頗有天資,又勤於練習,已經在2014年北京國際武術邀請賽上榮獲男子A組傳統拳第一名的好成績。孩子姥姥說:「他學得的是程式八卦掌,這孩子比較認真皮實,無論颳風下雨每天都堅持練習。」
  • 李元霸三錘打倒裴元慶,元慶有口難辯,還元霸三錘,把元霸打跑了!
    李元霸說:「就是先試力氣,你打我三錘,我打你三錘。」裴元慶說:「那好,你就先打我三錘。」李元霸也不客氣,搖動雙錘直砸裴元慶前胸,裴元慶來個了悠式,錘碰錘,頓時火星子亂濺,兩匹馬倒退好幾步,裴元慶說:「你這一錘不怎麼樣!」廣告led顯示屏價格 在線輸入您的用屏需求信息,10秒免費獲取報價,^^更有免費定製設計,全國上門安裝等配套服務!
  • 日本也有個三起三落的大人物,他建立了新日本,卻又反叛了日本
    我們常用三起三落來形容某些偉人傳奇宏大的一生。在日本,也有個這樣的大人物,至今令日本人念念不忘,引以為豪,他就是明治維新的第一功臣,西鄉隆盛。這是他的第一「落」。時間是1858年,那一年發生了幕府發動的「安政大獄」,西鄉就是在這股風波中跌入了人生的第一次谷底。
  • 隋朝最悲催皇帝楊浩:三起三落,一次比一次慘?
    不過,悅史君認為楊浩的存在感其實還是比較強的,他獨有的三起三落傳奇,堪稱隋朝最悲催的皇帝!楊浩是秦王楊俊的嫡長子,一出生就是當然的秦王世子,身份無比高貴。原本作為隋文帝楊堅的孫子,楊浩也是大好前程一片,卻因父母間的狗血過失,開局非常不利。
  • 東莞經濟的三起三落
    其實已經有40年的時間了,東莞的產業和經濟給人印象還是那樣低端,還是依賴代工和配套謀生存,華為消費者其實更像一個外來戶,OV確實給東莞爭面子了,但是OV把自己看成深圳企業的,而且創始人也不是東莞本土的,比起隔江的佛山美的
  • 盤點隋唐英雄:隋唐四猛、四絕、八大錘、十三傑分別都是誰?
    二絕:程咬金的斧子 程咬金三板斧天下皆知,一馬三斧頭絕技挫敗無數敵將。 三絕:侯君集輕功 侯君集飛簷走壁的輕功天下一絕,隋唐演義中有侯君集為首的十八個夜行人,專門刺探軍情。
  • 藍白之年,錘落之聲
    有些人在劇烈地喘息後默默地消失有些人在口罩的掩護下小心翼翼地活著更多的疼痛,被賦予遠方失聲痛哭過的人,最終都陷入了,長久的沉默錘落之聲木質的小錘落下來的時候我聽見體內發出的迴響帶著骨質的沉悶及空洞一下,又一下擊碎我,胸腔裡剛剛滋生卻來不及發出的喘息
  • 王耀慶花式調酒,楊洋朝天蹬!元氣滿滿的哥哥們居然會這些技能
    這動作居然是,朝天蹬!而且還一邊唱起歌來。厲害!可沒想到的是,哥哥們開始給楊洋出難題:你做朝天蹬這個動作的時候,你的手能不能擺動但耐不住哥哥們的熱情,他嘗試了做朝天蹬後,手腳一起擺動,身體柔軟的他成功了
  • 三起三落的錢小豪:邵氏電影下坡路的小生,有顏值有演技卻不火
    錢小豪的一起一落 1963年錢小豪出生於香港一個普通的家庭中,他的原名為錢嘉華,與小兩歲的弟弟錢嘉樂相依長大,後來兄弟兩人雙雙進入演員圈,不過伴隨錢小豪一生的卻是功夫電影。
  • 嶽飛帳下八大錘,分別是哪四位猛將?誰最厲害?
    嶽飛帳下有著名的八大錘,四個人都使用錘做兵器,而且,非常勇猛,這四個人分別是金錘將嚴成方、銀錘將嶽雲、銅錘將何元慶和鐵錘將狄雷。這四個人,誰最厲害呢?先說金錘將嚴成方。嚴成方少年英雄,十四歲出道,使得是一對擂鼓甕金錘,一說是一對八稜紫金錘,勇猛非常。
  • 唐朝名相張說為何三起三落,晚年被迫致仕?
    張說的仕途在李隆基時期達到鼎盛時期,但由於朝臣們複雜的權力爭鬥,張說在仕途上三起三落,曾三度為相,又曾三度罷相。張說高中對策第一後,很快升遷為武則天的諫官。當時晚年的武則天精力不濟,倦於朝政,張說經常直言相諫。武則天對張說非賞識,提拔張說為鳳閣舍人,張說躋身於朝廷權力中樞。
  • 人們常說「三教九流、八大江湖」,是哪三教哪九流?是什麼意思?
    比如古人常說的「三教九流八大江湖」很多人就不知道具體指的是什麼。一、三教具體是指哪三教?對於傳統文化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在古代封建社會中,國內有三個主要的宗教。首先是儒學,在人們心中儒學雖然只是一門學科,但是儒學早已經上升到宗教的高度,而且在舊時代,幾乎每個人都信奉儒學。
  • 大家史話 | 明清之際天主教耶穌會在華活動的「三起三落」
    因此明清之際耶穌會會士在華傳教活動,雖經「三起、三落」,但在中西文化之交的歷史上誠為十分重要的一章。他們留下的大量著述,涉及宗教、哲學、天文、地理、物理、數學等廣泛領域,都應視為東西交通的彌足珍貴的見證。
  • 一介車夫奮鬥掙扎幻滅,一生三起三落
    祥子落了淚!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所有的一切了。」這世道,憑什麼把人欺侮到這個地步呢?憑什麼?憑什麼?祥子他悲憤地吶喊了出來。祥子的眼淚和哭喊,摻雜著難言的傷與痛,是對吃人不吐骨頭的腐敗社會的控訴,也讓人讀得心酸淚流。誰能說祥子此時的眼淚是一種軟弱呢?淚水總是能衝刷掉一些他內心的悲苦鬱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