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京劇《八大錘》

2021-02-27 京劇道場

京劇《八大錘》,又名《王佐斷臂》、《斷臂說書》、《車輪戰》、《朱仙鎮》等,是一出流傳甚久、表演精湛的傳統劇目。

   

《宋史·嶽飛列傳》載:「飛進軍朱仙鎮,距汴京四十五裡,與兀朮對壘而陣,遣驍將以騎五百奮擊,大破之,兀朮遁還汴京。」嶽飛於朱仙鎮獲勝,名聲大震,金將多有降者,但無京劇《八大錘》中情節,王佐和陸文龍這兩個人物也是虛構的。京劇《八大錘》的素材很可能來自嶽飛鎮壓楊麼的史實。《宋史·嶽飛列傳》載「(紹興)五年,……命招捕楊麼……(飛)先遣使招諭之。賊黨黃佐曰:『嶽節使號令如山,若與之敵,萬無生理,不如往降。節使誠信,必善遇我。』遂降。飛表授佐武義大夫,單騎按其部。撫佐背曰:『子知逆順者,果能立功,封侯豈足道?欲復遣子至湖中,視其可乘者擒之,可勸者招之,如何?』佐感泣,誓以死報……黃佐招楊欽來降,飛喜曰:『楊欽驍悍,既降,賊腹心潰矣』。」根據這段記載,王佐的原型很可能是楊麼的僚屬黃佐,陸文龍的原型即楊麼的驍將楊欽。至清代康熙年間錢彩所著的《說嶽全傳》中,第五十五至五十七回敘王佐斷臂說降陸文龍事,情節已經十分生動完整,京劇演出本當由此改編而來。

   

京劇舞臺上演出《八大錘》,早年以陸文龍一角為主。據齊如山先生回憶,此戲最初名為《戲銅橋》或《車輪戰》,是娃娃生的戲,幾員大將亦不用錘。經過徐小香改動,以小生飾演陸文龍一角,在唱念做打各方面都做了很多加工,表演藝術有很大的提高,成為一出極受歡迎的名劇。徐小香演出《八大錘》雖無音像資料傳世,不過從前人交口讚譽中,仍然可以窺其一斑。倦遊逸叟《梨園舊話》贊曰:

   

徐伶《八大錘》一劇,是其得心應手之作,其車輪戰數場,各有身段,槍花手法絕不相復,其妙處真無可形容。飾嶽忠武者為程長庚,飾王佐者為盧勝奎,飾烏珠者為黃潤甫。以表各名伶合演一劇,其光彩可想。至《觀畫》說平話時之意趣生動,接應宋軍時烏珠與陸文龍問答數語,尤覺娓娓動人。而文龍「放爾逃命去罷」一句,更悽愴欲絕,觀者亦不禁淚下涔涔矣。

  

徐小香之後,小生王楞仙、程繼先、朱素雲都擅長此戲,尤以王追摹神似,嗓音雖不若徐小香之清越,亦足當一時之魁選。

朱素雲

《八大錘》中王佐一角,最初居於次要地位。徐小香演出此劇時,多以盧勝奎之王佐為配,後易以譚鑫培,誼屬後輩,自不能喧賓奪主。王楞仙演此劇,王佐一角始終為譚鑫培,然以譚鑫培之聲譽地位,已不甘屈居配角,前人曾記載這樣一件軼事:

   

光緒三十年前後,中和園同慶班貼演《八大錘》,園內報籤大書譚鑫培,橫寫王楞仙三字,下注《八大錘》三字,作人字形,楞仙見之不悅,命人請管事談話,彼時同慶班管事為馮金壽、馮惠林等人,至則王即問《八大錘》一戲應以何種角色應工,馮即答曰武小生,王雲既以武小生應工,何以報籤如此寫法,馮等謂書報人之錯誤,當即改正,一時貼出譚鑫培、王楞仙平寫下注《八大錘》三字,王始無言。(勝捷孫:《一件爭脾故事》)

   

儘管這種做法並不為同行接受,有論者甚至認為這表明「梨園之舊規漸紊,已開謬妄之端矣」,然而必須承認,譚鑫培飾演王佐一角,確有獨到之處,民國時期著名劇評人馮小隱說:「譚氏之王佐,不僅唱工念白神形作派,均臻神化之境,而斷臂之搶背,敏若猿猱,捷若鷹隼,摔倒在地,鬚髮尤復不亂,衣衫尚能整齊,尤稱絕技。梅雨田嘗語人曰:鑫培之斷臂,其臂在何時縮入,我雖在臺上,亦均莫名其妙。其服膺者深矣。」

楊小樓

光緒中葉,譚鑫培和王楞仙均在極盛時代,功力悉敵,配以黃潤甫之兀朮,張長保、錢金福之錘將,足稱一時佳構,海報一出,便有萬人空巷之勢。王楞仙歿後,京劇小生行後繼乏人,譚鑫培遂與武生楊小樓合演,而《八大錘》以王佐主角,而陸文龍由小生、武生兩門抱,反降為配角。究之劇情,陸文龍雖勇武過人,究竟童心未泯。故朱仙鎮一役,雙槍敵八錘,視交戰為兒戲,每戰一人,必有種種身段,以示洋洋自得之態。其後聽王佐說書,身份是倜儻風流、稚氣未脫之公子哥兒,非從天真爛漫上刻畫,不足以狀陸文龍。縱然以楊小樓之身份功力,前人月旦,仍不免直陳其不足,如齊如山謂:「以武生的工架,而作小生的身段,便有許多地方不合適。」馮小隱謂:「楊小樓之陸文龍,武場尚有可觀,惟喜偷懶,每每只打兩將,有時打三將,已屬格外賣力氣,從未完全打過四將,蓋亦以配角自居,故不努力從事也。」其餘武生如蓋叫天、楊盛春、周瑞安、姚俊卿、楊瑞亭等人,雖亦時為之,並不足以稱擅長。

   

自《八大錘》成為王佐的主戲,譚鑫培之後的京劇老生演員,如餘叔巖、高慶奎、言菊朋、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等均擅演此劇,其中尤以馬連良最著,配以葉盛蘭之陸文龍、袁世海之兀朮、馬富祿之乳娘為配,可謂珠聯璧合。馬連良在富連成坐科時即常演此劇,頗有會心,細微之處如王佐與乳娘合念的一副對兒,他特意將「他鄉遇故知」之「他」讀如「拖」,以古音突出王佐是南宋時期湖廣潭州人。三十年代末,馬連良在天津中國大戲院演出《王佐斷臂》,曾有一次重大事故。因前兩天貼演《要離刺慶忌》,馬連良飾要離,所斷為右臂;至當天演《王佐斷臂》時,「斷臂」一場並未出錯,所斷為左臂,「說書」一場換裝,卻被負責服裝的師傅捆反了。馬連良上場之後,即為觀眾所察,乃至全場騷動、滿堂倒彩,幸由葉盛蘭飾演的陸文龍,使出渾身解數,才勉強終場。此事雖為馬連良一生中罕見的失誤,然而他並未因此氣餒,《八大錘》仍是他保留劇目。

老十三旦侯俊山 

上述《八大錘》一戲由小生為主轉為老生為主,從劇名的變化亦可窺見一斑:若貼演《八大錘》,則以小生為主,由八大錘大鬧朱仙鎮開場;若貼演《王佐斷臂》,則以老生為主,多自王佐進帳見嶽帥起,因為在「斷臂」、「說書」以前,沒有老生的戲份。不管以陸文龍為主,還是以王佐為主,京劇舞臺上的《八大錘》一直是以折子戲的面貌出現的。清末民國以來,京劇舞臺上開始盛行將傳統折子戲增益首尾、敷衍成全本戲的做法。由《八大錘》增益而成的全本《朱仙鎮》,自潞安州陸登盡忠起,至陸文龍歸宋止,需要戲班陣容齊整,生旦淨醜諸色演員通力合作,方見精彩。民國六年(1917年)春末,著名科班富連成社演《八大錘》一劇於廣和樓,茹富蘭飾陸文龍、馬連良飾王佐、何連濤飾嶽飛、王連浦飾兀朮、曹連孝飾乳娘、殷連瑞飾嚴成方、郝連桐飾何元慶、諸連順飾嶽雲、駱連翔飾狄雷、陸富安飾湯懷,諸色濟濟。名士樊樊山、易實甫、辛訪蘇等往觀之,易實甫並有詩紀之:「斷臂鑫培號正宗,小香佳作陸文龍。富蘭英俊連良穩,也算靈筠最後峰。」富連成因屬科班性質,陣容相對齊整,故有能力敷衍首尾完整的大戲,這也是出於使各行演員均能夠得到鍛鍊機會的目的。然而在一般的京劇班社中,全本《朱仙鎮》的演法卻很難盛行。

這是由於清末以來,名角挑班制逐漸成為京劇班社最常見的組班形式,它強調的是名角在整個戲班以及戲劇表現中的作用和意義,至於戲劇藝術的整體性則較為忽視。因此,一些需要生旦淨醜通力合作的「群戲」,如全本《三國演義》、《龍鳳呈祥》等等,搬演起來往往力不從心,全本《朱仙鎮》也是如此。筆者未見京劇史上有小生掛頭牌的記載,在老生掛頭牌的戲班中,演出《八大錘》必然要突出王佐一角,著意渲染的是「斷臂」、「說書」等場次,而不願在其餘情節和人物上多費筆墨。

   

再者,折子戲本身有很強的獨立性。清乾嘉以來,中國戲劇由全本戲時代進入折子戲時代,就戲劇文學與戲劇表演的結合來說,無疑是一大退步,然而舞臺技藝確因長足發展而獲得獨立賞玩的價值,觀眾欣賞戲劇的審美焦點亦從戲劇情節轉移到表演藝術。《八大錘》一劇的情節,觀眾早已耳熟能詳,而陸文龍獨戰四錘將時「探海」、「射雁」、「朝天蹬」、「涮翎子」等身段,以及王佐「說書」時的唱念以及「搶背」等等,才是觀眾獲得審美愉悅的主要方面。何況潞安州陸登盡忠一節,作為一個懸念,在王佐「說書」時方一一道破,引發陸文龍知情之後的種種表演,在劇情編排上十分巧妙,增益首尾反覺臃腫累贅。

   

從京劇《八大錘》這一個劇目的源流,可以看出許多京劇劇目所經歷的舞臺軌跡。在這個過程中,藝術本身的發展需求並非唯一的動因,現存或亦非優勝劣汰的結果,如何兼顧戲劇藝術的整體性、如何協調文學和表演二維,仍然是值得今人深思的問題。

中國京劇     2006-07


走進京劇,感受京劇

本平臺以傳播京劇藝術為宗旨,平臺文章歡迎轉載,在明顯位置註明來源。「原創」稿件必須授權轉載。

相關焦點

  • 《八大錘》與「朝天蹬三起三落」
    ,有一段《八大錘》演出。常聽崇雅社女武生演員於紫雲的《八大錘),她只演《車輪大戰》。於紫雲的《八大錘》是從頭演起的,包括宋軍四錘將,(嚴成芳、何元慶、狄雷)押糧,金軍四錘將起霸、兀朮發兵,搬請陸文龍,嶽飛、兀朮會陣、開打,陸文龍、乳娘過場,陸唱上、下,宋四錘將見嶽飛交令,與兀朮、金四錘將會陣、開打,乳娘、陸文龍見兀朮,陸出戰,見嶽飛打槍架子,陸追下,嶽飛派宋四錘將車輪戰下,陸文龍見錘將車輪戰,錘將敗下,嶽飛上敗下,陸文龍追下,宋軍、錘將、嶽飛敗上進城,陸文龍追上,宋方搖旗免戰,陸文龍三笑
  • 《八大錘》兵器淵源
    傳統京劇劇目中,有一出《八大錘》,說的是南宋初年,嶽飛抗擊金兵,麾下四名手使雙錘的驍將,在朱仙鎮(今河南開封附近)大戰金兵,破金龍絞尾陣故事
  • 60歲出演16歲少年,「第一大武生」奚中路領銜演出《八大錘·斷臂說書》【媒體報導:i時代報】
    (來源:i時代報 記者:燕子)日前,在天蟾逸夫舞臺近900位觀眾的共同見證下,京劇武生名家奚中路收徒上海戲曲學校優秀青年教師汪卓
  • 【京劇憶往】侯喜瑞傳授、錢寶森講解「八大拿」
    侯喜瑞《殷家堡》傳統武生短打戲中,由《彭公案》和《施公案》改編的京劇,何止十幾齣,其中有所謂「八大拿」者,到底哪八出應該列入
  • 隋唐四猛四絕八大錘十三傑
    四絕:尚師徒的四寶虎牢關總兵尚師徒,手持提龍槍,胯下呼雷豹(發出虎嘯,敵方戰馬嚇癱),身上唐猊凱(刀槍不如),頂上夜明盔(夜能視物,如同白晝)八大錘 第一錘將:金錘李元霸(擂鼓甕金錘)第二錘將:銀錘裴元慶(八稜梅花亮銀錘)第三錘將:銅錘秦用(人面金錘)第四錘將:鐵錘粱士泰(
  • 活動招募 | 京劇明星公開課之「青春•追夢•堅守」
    在今年這樣特殊的年景裡,青年京劇人也一直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著,追夢向前,綻放青春!      本次活動,我們將邀請此次系列演出中的四位演員代表魯肅、張娜、孫亞軍、煉雯晴共同作客「2020京劇明星公開課」,和觀眾一起聊聊他們的「夢想」,談談他們對人生的感悟,說說他們學戲的經歷,分享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那些「有趣」的事兒!
  • 嶽飛帳下八大錘,分別是哪四位猛將?誰最厲害?
    嶽飛帳下有著名的八大錘,四個人都使用錘做兵器,而且,非常勇猛,這四個人分別是金錘將嚴成方、銀錘將嶽雲、銅錘將何元慶和鐵錘將狄雷。這四個人,誰最厲害呢?先說金錘將嚴成方。嚴成方少年英雄,十四歲出道,使得是一對擂鼓甕金錘,一說是一對八稜紫金錘,勇猛非常。
  • 杭州京劇茶座8月22日演唱會記事
    言歸正傳,來說今天下午茶座的事情,剛到1點40多分時,走進來幾位陌生的朋友,我開始還以為是外地來的票友朋友,茶座的幾位老觀眾走過來和我說,這幾位是趙麟童老師的三兒一女,加上一個兒媳婦,他們集體來茶座聽戲了,浙江乃至全國的麒派戲迷們對趙老師太熟悉了,趙老師也曾經來過我們茶座演唱過,他的兒女們一起來茶座還真是新鮮的,葉老師走進茶座後,一一叫出了他們的名字,也知道這次是趙老師的小兒子從國外回來,要想聽聽傳統的京劇唱腔
  • 唐宋兩朝各有四將並稱八大錘,這八位大大錘名將,正史中有幾個?
    我們遍翻新舊兩唐書和宋史就會發現,隋唐八大錘在正史中一個都沒有這時候我們不禁要問:嶽家軍八大錘也全是虛構嗎?難道嶽雲用的也不是大錘嗎?咱們今天要聊的話題,就是大錘在古代戰爭的作用和大錘名將在正史中是否真實存在。
  • 京劇舞臺幕後的18位師傅(八)旗包箱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
  • 生旦淨醜,戲如人生,話說京劇的行當有哪些?
    「願品詩文三分骨 | 望贈好友十裡香」專注古典詩詞 | 鼓勵原創文學歡迎訂閱 | 若喜歡本文 | 請與好友共饗生、旦、淨、醜是京劇的四大行當。靠把老生,大都扮演武將一類的人物,由於扎靠(戴盔披甲)、使用刀槍把子(劇中人使用的兵器)而得名,加《定軍山》中的老將黃忠、《戰太平》中的花雲、《鎮潭州》中的嶽飛等。無論是哪類老生,都是以唱為主,全用本嗓。安工老生要唱的悠揚婉轉,衰派老生要唱的悲憤頹唐,靠把老主要唱的激昂慷慨。
  • 盤點:京劇旦角的八大流派
    ▲ 點擊「京劇」關注,全球京劇愛好者的精神家園經典唱段 名家訪談  梨園動態票友互動論壇——《梨園好聲音 》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京劇簡介
    我國文明成果燦爛如星辰,而京劇則是這星辰大海中極其耀眼的存在。京劇、中醫、中國畫並稱為中國三大國粹,足以凸顯它的地位。在我們的事業單位考試中,京劇又是常考的內容。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個耀眼的國粹吧。
  • 盤點隋唐英雄:隋唐四猛、四絕、八大錘、十三傑分別都是誰?
    四絕:尚師徒的四寶 虎牢關總兵尚師徒,手持提龍槍,胯下呼雷豹(發出虎嘯,敵方戰馬嚇癱),身上唐猊凱(刀槍不如),頂上夜明盔(夜能視物,如同白晝) 八大錘 第一錘將:金錘李元霸(擂鼓甕金錘) 第二錘將:銀錘裴元慶(八稜梅花亮銀錘
  • 評書霸王錘:李元霸錘殺120萬大軍不算啥,這個錘能毀滅李元霸
    評書裡用錘的少,一般都說「八大錘」,分為金、銀、銅、鐵四種,四個猛將構成八大錘。那麼多使錘,誰的錘最厲害,哪個錘是霸王錘呢?說起來呀,李元霸錘殺120萬大軍不算啥,有一個錘能毀滅李元霸!說到厲害的錘,《說嶽全傳》是金彈子、嶽雲的錘都很厲害,《東漢演義》中的伏波將軍馬援的錘也很厲害,還有《薛丁山徵西》中薛飛的錘,《薛剛反唐》裡薛葵的錘,都很厲害,最厲害的是《隋唐演義》裡李元霸的錘,一對800斤,李元霸一人錘殺120萬大軍,太厲害了!
  • 【戲曲傳承】譚正巖:小劇場京劇大角色
    文 | 中華兒女報刊社記者 華南  他是京劇譚派第七代傳人,傳承家族經典;他是小劇場京劇中身兼老生與小生角色的試水者,讓京劇更加細緻而微地呈現在觀眾面前;他又是孜孜不倦追求京劇藝術的著名青年京劇演員,一招一式精益求精。   他是北京京劇院主演、譚門第七代嫡傳人譚正巖。
  • 張恨水寫金粉世家時在八大胡同戲院扮丑角
    鳳凰衛視11月12日《鳳凰大視野》,以下為文字實錄:鴉片戰爭當年 京劇從八大胡同誕生陳曉楠:八大胡同當年不但因為老字號以及會館文化聞名,還是戲曲文化以及京劇的發源地,當年一些戲曲名家比如譚鑫培、楊小樓、梅蘭芳、餘叔巖、馬連良等等,都曾經在此居住或者是登臺獻藝,據說民國時候的鴛鴦蝴蝶派作家張恨水在寫下
  • 「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劇資助項目新編京劇《大夢長歌》將於2017年5月9日—11日在重慶市群星劇院與您相約
    新編京劇《大夢長歌》於2016年被重慶市委宣傳部和重慶市文化委列入2016年重點創作劇目,並成功申報了2016年度「國家藝術基金」
  • 八大樣板戲成就的高度,為何至今沒有被超越?至少有這3個原因
    引言「律卷轟雷驚耳聵,偉岸雄渾」,看著臺上表演的京劇每一詞每一句都如雷貫耳,宏偉如長城一般,令人非常的振奮。上一輩人都對八大樣板戲的記憶非常深刻,無論在那些艱難的歲月當中遭遇過什麼挫折,這八大樣板戲依然成為他們心目中深刻的回憶。八大樣板戲有著極高的成就,直到如今影視戲劇行業如火如荼的如今,依然沒有能夠被超越,這是什麼原因呢?
  • 京劇鑼鼓:搖散板開頭
    《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全天候陪您賞玩京劇……點擊連結(《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簡介),關注《早安京劇》其他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