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沵達言刑】第22期:有吸毒情節的被告人短期內購入大量毒品且大部分毒品去向不明時,如何認定其販賣毒品的數量?

2021-02-08 沵達學堂

本案中甲某短期內購入205克毒品,且其販毒行為持續發生於購毒期間。在案證據能證明甲某向他人販賣毒品的數量僅為20.35克,甲某也辯稱其餘184.65克系自己吸食。對此,應如何認定甲某的販賣毒品數量?實踐中,存在兩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應當認定甲某販賣毒品的數量為20.35克。

主要理由:(1)證據角度。甲某辯稱其餘180餘克毒品被其吸食,在案沒有證據能夠反駁甲某的辯解,因此,應當推定其辯解成立;(2)刑事政策角度。根據《全國部分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以下簡稱《大連會議紀要》)第一條的規定,部分已被被告人吸食的,應當按照能夠證明的販賣數量及查獲的毒品數量認定其販賣的數量,已被吸食的部分不計在內。

第二種意見認為,應當認定甲某販賣毒品的數量為205克。

主要理由:(1)從證據角度分析。甲某辯稱被其吸食的毒品數量為184.65克,與在案證據不符。甲某曾供述,毒品大部分被其賣掉,一小部分被自己吸食,同時,其從第一次購買毒品開始至最後一次購入毒品,時間僅4個月,自己難以吸食184.65克冰毒,且有證據證明其第一次購入毒品前,於2011年10月就有向他人販賣毒品的行為,可見其購買毒品的數量實際並不止205克;(2)從刑事政策角度分析。已被甲某吸食的毒品即使大部分去向不明,也應當以其購入的毒品數量認定為販賣毒品的數量,在量刑時考慮自吸的情節。《大連會議紀要》所規定的「已被吸食部分」毒品,不能僅根據被告人口供即予認定,而應當有充分的證據佐證。而《全國法院毒品犯罪審判工作座談會紀要》(以下簡稱《武漢會議紀要》)則更加明確規定:「對於有吸毒情節的販毒人員,一般應當按照其購買的毒品數量認定其販賣毒品的數量,量刑時酌情考慮其吸食毒品的情節.確有證據證明其購買的部分毒品並非用於販賣的,不應計入其販毒數量。」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認為應當認定甲某販賣毒品的數量為 205克。理由如下:

1.對具有吸毒情節的販毒分子,已經被被告人吸食的毒品,不應計入販賣毒品數量。

根據刑法規定,吸毒不構成犯罪。如果對被告人已經吸食或者根據在案證據確定被告人將用於吸食的毒品計入販賣毒品數量,等於變相對吸毒行為追究刑事責任。因此,無論是<大連會議 紀要〉還是《武漢會議紀要》都明確規定,已被具有吸毒情節的被告人吸食的部分,不計算在其毒品犯罪數量內。

2.認定「已經被吸食」必須有確實的證據證明,而不能僅僅依據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實踐中,吸毒者購買了一定數量的毒品後,有證據證明已經賣出了部分毒品,又從其身邊或者住處查獲了部分毒品,但是,查獲的毒品與販賣的毒品數量之和明顯少於其購買的毒品數量,購買的毒品數量=能夠證明的賣出的毒品數量+查獲的毒品數量+去向不明的毒品數量」。從實踐看,對去向不明的這部分毒品,被告人往往辯稱已被自己吸食。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認定已被吸食的毒品數量?

特別是,近年來我國吸毒人數不斷上升,吸毒者實施的毒品犯罪也在大量增加,一些毒品犯罪分子利用其吸毒人員的身份逃避應有的懲處。為避免變相鼓勵吸毒人員實施毒品犯罪活動,我們認為,認定去向不明的毒品數量是否屬於「已經被吸食的毒品」,應根據去向不明的毒品數量等情況,堅持嚴格的證據證明規則予以認定。

第一種情況:去向不明的毒品數量不是很大,被告人辯解稱該部分毒品已經被其吸食,而這部分毒品沒有明顯超出被告人一段時期內的合理吸食量。在這種情況下,司法實踐中一般採取寬鬆的證據標準。也就是說,沒有相反證據的,認定被告人辯解成立,從而認定這部分毒品已經被被告人吸食,這是有利於被告人原則的具體體現。但是在量刑時,應當考慮被吸食的這部分毒品的因素。

第二種情況:去向不明的毒品數量很大,明顯超出一段時間的合理吸食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仍然把這部分毒品都認定為已被被告人吸食,不計入販毒數量,明顯不利於打擊吸毒者實施的毒品犯罪。在司法實踐中,一般採用嚴格的證明標準,即認定「已經被吸食的毒品數量」,必須有充分的證據證明,而不僅僅是被告人的供述和辯解。而《武漢會議紀要》則明確規定要「確有證據證明」被告人購買的部分毒品並非用於販賣的,才不計入販毒數量。

實際上,「確有證據證明」的證明標準,包含了推定為販賣毒品的意思,也具有舉證責任倒置性質。也就是說,要求被告人提供確切證據證明去向不明的毒品並非用於販賣,僅有被告人本人供述和辯解,沒有其他證據印證的,不屬於「確有證據證明」。這一規定實際是從證明標準方面加大了對此類犯罪的打擊力度。

相關焦點

  • 毒品辯護十六,販賣毒品的被告人被判緩刑,犯罪情節是認定的關鍵
    毒品案件是我國一直打擊的犯罪,《刑法》規定,販賣毒品的不論數量,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足見其打擊力度,那麼毒品案件中的被告人可以獲得緩刑嗎?這就是我們這期的文章內容。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從該條規定可知對宣告緩刑的前提是有刑期限制的,即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才有宣告緩刑的可能。
  • 販賣毒品罪的毒品數量並非判決死刑的唯一標準
    北京晚報專訪謝通祥律師原文標題《他為跨國毒品大案辯護》北京謝通祥律師典型成功大案:《他為跨國毒品大案辯護》走私毒品罪 販賣毒品罪成功辯護大案。中俄高層會晤專案偵破 15人涉4000克毒品走私、販賣、運輸北京晚報記者:中俄警方的一次會晤,促成一起跨國毒品大案的破獲。該案涉及毒品數量大、人員多,後來同時被判刑的就有15人。
  • 販賣毒品罪的毒品數量和量刑幅度之辯——律師提出對被告人涉嫌販賣毒品數量重新核定的成功辯護
    一、關於對犯罪嫌疑人馬某涉嫌販賣毒品罪一案數量核定問題的律師意見書(節選)1、關於本案涉案毒品數量的問題。
  • 最高法院二巡法官會議紀要丨從吸毒人員處查獲毒品後的罪名認定
    如有異議,請聯繫刪除。文章內容摘編於:《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迴法庭法官會議紀要(第一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19年10月版.(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迴法庭2019年第15次法官會議紀要)案情摘要被告人某甲系吸毒人員。2015年11月某日14時許,某甲在黑龍江省某市購買了150餘克冰毒。後某甲開車將冰毒運回吉林省某市,在該市某區其家門口被抓獲。
  • 2020全國十大毒品(涉毒)犯罪典型案例
    被告人周新林夥同他人專門購車用於運毒、專門租房用於藏毒、出境查驗毒品、聯繫上家接取毒品,涉案毒品數量特別巨大,且其曾因犯罪被判處重刑,假釋期滿後又迅即實施毒品犯罪,繫纍犯,主觀惡性深,不堪改造。根據在案證據,周新林涉嫌為販賣而運輸毒品,這種情形不同於單純受指使、僱用為他人運輸毒品,量刑時應體現從嚴。
  • 最高法發布2020年十大毒品(涉毒)犯罪典型案例
    被告人周新林夥同他人專門購車用於運毒、專門租房用於藏毒、出境查驗毒品、聯繫上家接取毒品,涉案毒品數量特別巨大,且其曾因犯罪被判處重刑,假釋期滿後又迅即實施毒品犯罪,繫纍犯,主觀惡性深,不堪改造。根據在案證據,周新林涉嫌為販賣而運輸毒品,這種情形不同於單純受指使、僱用為他人運輸毒品,量刑時應體現從嚴。
  • 提供線索協助查獲大量案外毒品無法查明毒品持有人的是否構成立功
    其辯護人提出,魏光強具有自首和重大立功情節,且不是毒品的出資者,主觀惡性小,系從犯,建議法院對其從輕處罰。經依法審理查明:2009 年 7 月初,同案被告人王保蘭(已判刑)到緬甸國與吳德志(另案處理)商定購買毒品後,吳德志找到被告人魏光強、同案被告人吳老財(已判刑)運送毒品。
  • 準確適用法律 嚴懲毒品犯罪 - 人民法院報
    其中,走私、製造毒品系源頭性犯罪,販賣、運輸毒品造成毒品的傳播、擴散,故《意見》第7條把這四種毒品犯罪行為均列為嚴懲的重點。同時,《意見》第11條進一步提出:「要依法從嚴懲處累犯和毒品再犯。凡是依法構成累犯和毒品再犯的,即使犯罪情節較輕,也要體現從嚴懲處的精神。尤其是對於前罪為暴力犯罪或被判處重刑的累犯,更要依法從嚴懲處。」
  • 【檢察院線】檢察官做客直播間,告訴我們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被告人王某2018年1月4日花3000元從不明身份的上線手中購買了5克毒品海洛因準備出售。其通過微信將自己販賣毒品的事告知吸毒人員劉某。後吸毒人員劉某微信溝通購買毒品的相關事宜並將毒資以微信轉帳方式予以支付;被告人王某將腦復康摻兌的毒品海洛因包成小包提前放在某一涼亭內,然後對放置毒品的地點進行拍照,再通過微信發給購買毒品的劉某。
  • 古田一診所黃醫生涉嫌販賣毒品...
    2020年9月,吸毒人員林某某被公安機關抓獲到案。據林某某供述,其在18歲的時候看到社會上有很多人濫用精神管制藥物。
  • 「特情引誘」對販賣毒品案件定罪量刑的影響
    二、裁判要旨   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孫某某明知是毒品而販賣,其行為已構成販賣毒品罪。鑑於被告人孫某某實施的該起毒品犯罪是公安機關利用特情引誘破獲的,其犯罪行為處在公安機關的掌控之中,涉案毒品不會實際完成交易和流入社會造成危害,且客觀上,在其尚未進行毒品交易時即被等候的公安民警抓獲,應當認定為犯罪未遂,可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
  • 鋌而走險販賣毒品 一家多人被判重刑
    這是展氏家族又一成員因毒品犯罪被判處重刑。今年3月,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裁定,我市原構件廠退休工人、展順英年過七旬的母親宋俊霞因販賣毒品罪被處有期徒刑13年,並處罰金2萬元;同案中展順英的弟弟展如意被判有期徒刑10年,並處罰金1萬元;展如意同居女友孫曉燕被判有期徒刑5年,並處罰金5千元。一家多人販毒,相繼被判重刑,蚌埠市毒品犯罪出現家族式犯罪的新態勢,禁毒與打擊毒品犯罪形勢嚴峻。
  • 從搜查程序視角剖析毒品犯罪案件有效辯護
    刑訴法之所以規定搜查時需要被追訴人在場,且要求其在搜查筆錄上簽字確認,是為了避免被追訴人事後否認犯罪事實,但現實的情況非常複雜,存在大量的嫌疑人逃跑的情形。對於這種情況,偵查人員要在搜查筆錄中對情況進行說明,且為了保證搜查過程的合法性,偵查人員需要邀請見證人在場,此外還要對整個搜查過程進行同步錄音錄像。
  • 「法學匯」涉網絡毒品犯罪法律適用的幾個疑難問題
    根據《關於辦理非法利用信息網絡、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設立用於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數量達到三個以上或者註冊帳號數累計達到二千以上的,設立用於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通訊群組,數量達到五個以上或者群組成員帳號數累計達到一千以上的,才可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一規定的「情節嚴重」。
  • 山西省檢察機關辦理毒品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當日16時許,王某寶等四人前往約定地點與付某交易時被公安機關抓獲,民警當場查獲甲卡西酮14011.3克;後從王某寶租住的房屋內查獲甲卡西酮49649.65克、咖啡因564.67克。同日,公安機關將付某抓獲,從其暫住的房間內查獲毒品甲基苯丙胺、甲卡西酮、咖啡因等計567.28克。
  • 省法院公布5起毒品犯罪典型案例
    當日3時許,公安人員接警趕至現場,抓獲唐航、熊輝,查獲麻果壺、錫紙等吸毒工具並扣押。經檢測,唐航、熊輝及王某、焦某尿檢均呈甲基安非他明陽性。(二)裁判結果法院認為,被告人唐航、熊輝引誘、教唆、欺騙未成年人吸食毒品,其行為均已構成引誘、教唆、欺騙他人吸毒罪,並應當從重處罰。
  • 福建龍巖宣判一起特大製造、販賣毒品案
    福建龍巖中院對一起特大製造、販賣毒品案作出宣判。龍巖中院供圖   中新網龍巖12月20日電 (陳立烽 周宗琪)福建省龍巖市中級人民法院20日披露,該院對一起特大製造、販賣毒品案作出宣判:被告人鄭某明、陳某花犯製造、販賣毒品罪判處死刑,被告人鍾某某、鄭某財、鄭某清、劉某某犯製造毒品罪判處無期徒刑,被告人鄭某林犯製造毒品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被告人陳某宗犯製造毒品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
  • 韶關一男子販賣運輸毒品2200多克,被判死刑!
    會讓你失去所有你也知道販毒將受到依法嚴懲但你卻一錯再錯法院審理查明,2016年至2017年間,黎某親自參與或指使吳某,多次前往揭陽普寧市等地,購買甲基苯丙胺(冰毒)等毒品並帶回韶關,將其所購的部分毒品在韶關販賣給王某等人,另外一部分則郵寄至雲南昆明市等地販賣
  • 毒品犯罪案件中十大常見的扣押問題
    雲南某起案件中,張三與李四被同一副手銬銬住,造成了二被告人一同上廁所的情節,致使產生對便坑內排出的毒品無法分清的客觀情況,對於李四是否將毒品吞入了腹中,以及吞了多少均無法證實,最後法院判決李四無罪。當偵查人員並未對涉案毒品進行現場稱量,被追訴人對鑑定意見不予認可或被追訴人的口供與鑑定意見所認定的數量存在差異時,如何確定毒品的數量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由此往往致使偵控機關的工作陷入被動,法院最終多以疑點利益歸於被告的原則,僅認定數量較少的部分。
  • 毒品預防| 三類人群易涉毒 慎重交友遠離毒品
    近年來,毒品犯罪大要案層出不窮,從涉案的被告人人數看,動輒十幾人、數十人結夥共同參與販賣毒品的案件並不少見;從查獲毒品的數量看,數千克甚至數萬克大宗販賣冰毒的案件也時有發生。聚眾吸毒81%從公路進入,佔大頭,大部分通過自駕帶入;8%通過郵政進入;少量通過海道、河道以及海關、機場等渠道進入,而且毒品犯罪與黑惡犯罪、黃賭犯罪、涉槍犯罪交織在一起,成為危害一方的「大毒瘤」。去年10月至今年3月,浙江警方配合公安部開展「百城禁毒會戰」,對毒品犯罪進行持續打擊、專項打擊,毒情得以最大程度被揭露,毒品問題治理成效日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