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雲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
——杜牧《過華清宮》
開元年間,唐朝進入了全盛時期,中國的封建社會也達到了一個頂峰,史稱「開元盛世」。當時,唐玄宗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國家發展的措施,通過勵精圖治,使得唐朝國力達到了鼎盛,形成了「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的盛世局面。
然而,在這樣的盛世面前,當時人的審美標準,卻以微胖為主,例如「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楊貴妃,就是以超越眾人的美貌和才藝,深得唐玄宗的喜愛。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唐朝不僅僅在審美標準上存在差異,就連稱呼,也與現在的有著天壤之別。
一說起「內人」,是不是首先想到了妻子或老婆。然而,在唐朝,內人卻有著「別具一格」的意思。從《教坊記》中描寫的唐朝來看:「妓女入宜春院,謂之內人。」就連張祜的詩中,都寫著:「內人已唱春鶯囀,花下傞傞輕舞來。」可見,唐朝的內人,特指的是「妓女」。
除此之外,中國臺灣著名作家李敖對此,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解釋。李敖在其早前年所寫的作品中,就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現在的人叫自己太太為『內人』,如果,這位太太是『從良』了的,倒真名副其實,也是因為唐朝稱妓女為『內人』。」
究其原因,是因為唐朝當時的文化與禮儀尚未成型,文學派別居多,沒有固定的方向,對待什麼都有自己獨到的理解,所以,容易產生分歧,而將「內人」比作妓女,也是最大的體現。世界上的任何東西,都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就連漢語詞彙也是一樣。
唐朝雖然稱妓女為「內人」是既定的事實,但是,在唐朝初期,「內人」也是用來稱呼為妻子的。在《荀子·法行》篇中,就有著這麼一段解釋:「曾子曰:『無內人之疏而外人之親。』」「內人」和「外人」對舉,很顯然,這裡的「內人」指的是同甘苦,共進退的家人。
這是「內人」的主要本質和含義,因為,家裡的妻子和小妾也是家人,正是因為有這種方向的引申,「內人」才用來指帶妻妾。
雖然,唐朝把妓女喊作「內人」有失風度,但同樣唐朝也將自己的妻子稱為「內人」。在全唐詩中,就錄有黃滔的一篇經典詩句,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末尾的一句話:「內人未識江淹筆,竟問當時不早求。」
這是黃滔誇獎侯舍人的文筆可以與南朝著名文學家江淹同排落座,以至於妻子埋怨他為何「當時不早求」。自然,這裡的「內人」指妻子,而不可能指妓女。
唐朝身為中國古代最繁榮的一個朝代,居然將「內人」指作妓女,真是讓人難以接受。直到清朝,這種現象還在持續,將內人比作「妓女」,又將家裡的老婆比作「內人」,雖然,這種叫法有失禮儀也不道德,但是,傳統習俗的千奇百怪卻無以言說。
用吳嘉紀歸入《清詩別裁集》中的《內人生日》來說:
潦倒丘園二十秋,親炊葵藿慰餘愁。絕無暇日臨青鏡,頻過兇年到白頭。海氣荒涼門有燕,溪光搖蕩屋如舟。不能沽酒持相祝,依舊歸來向爾謀。
他就把自己的老婆稱為內人,還道出了兩個人的情深義重,字裡行間描寫的讓人動容。
直至近代,把「內人」比作妓女的說法,才慢慢得到改善。然而,現今「內人」已經成為了老婆、妻子的代名詞了。
那麼,在唐朝為什麼會產生如此的叫法,想必誰也道不出個所以然來。時代的變化代表著詞彙的變化,而詞彙的變化,也造就著時代的進步文化的繁榮。
舉一個特別近的例子,好比微信表情包中的微笑,剛剛出現的時候,被認為是有禮貌的微笑,發消息前,總會帶上這麼一個微笑,來表示自己的真誠。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微笑這個經典又不失風度的表情,居然被人認為是生氣、調侃、冷漠等等表情。
更有詞語「呵呵」,很明顯代表著笑聲的詞彙,現在,卻被理解為「不屑一顧」的意思。從這兩件事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時代變化的高深莫測,改變更是層出不窮,所以,唐朝將「內人」比作妓女,也就成了一個很正常的現象了。
雖然,作家李敖先生有意無意的調侃,但也正說明了現代社會的蓬勃發展,新社會去其糟粕的手段和效果更是十分顯著。以至於,經過長久的歷史發展,「內人」則成為了另一半的專屬形容詞,成為了見證兩個人和睦相處的一種叫法。
原本親密無間的同志,現在被叫成了同性戀;高高在上的公主,被叫成了夜總會陪酒人員;古時候老師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稱呼,現在基本上是對每個陌生男人的禮貌稱呼... ...這既說明時代在變化,也說明社會中層出不窮的新花樣,也更要求世人必須跟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鑑·唐紀》、《荀子·法行》、《禮記·檀弓下》、《教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