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啞人的電影都是很安靜,只有手語像默片嗎?

2021-01-10 娛樂納蘭

1. 聾啞人的電影都是很安靜,只有手語像默片嗎?

我發覺這真是很愚昧的問題。當然不是!聾啞人電影不是聾啞人的專利,對白、配樂、音效等,通通都有。

2. 聾啞人怎樣了解電影內容?

電影始終以視覺為主,所以即使聽不到,仍可看到故事的發展。此時電影的攝影和鏡頭、演員的演繹就更重要。有手語傳達時必須看到半身,而演員的面部表情和身體語言則讓聾啞人理解情緒起伏。 字幕是最直接的傳達,但除了對白,必須加設備註,讓聾啞人得知氣氛和畫面靜止時的原因。例如(陰沉的音樂)、(急促的高跟鞋聲)等。 有時候有些電影更設有同步手語、唇語傳譯。但容易令人分神,沒法專注在電影。

3. 聾啞人可以拍電影嗎?

當然可以。今年的研討會更請來兩名來自香港和臺灣的導演分享。他們解釋製作上確是比健聽人士繁複,始終需要一個翻譯作導演與拍攝團隊之間的橋梁。如果拍攝外景,更需要健聽人士協助,留意周遭環境和危險,避免意外。收音、配樂和音效等範疇,亦需要健聽人士製作,當然會先討論電影的概念。

電影本來就是一種語言,更是世界通用的語言。你不需要聽到主角說出感受,你只需看到他的表情;你不需要聽到爆炸聲,亦看到戰爭;你不需要聽到他們的細語,亦看到纏綿的愛意。聾啞人的手語世界,都值得我們去探索。電影也許就是我們彼此溝通的機會。

[本文由娛樂納蘭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聾啞人用的手語有方言上的差異嗎?手語不通用會有多麻煩?
    手語是一種真正的語言嗎?手語與語言的差別不但表現在是否有無語音,更重要的區別是輸出方式上。為什麼手語也有「方言」 由於古代並沒有針對聾人集體的特殊教育,聾人作為少數特殊人群,交流成為難題,集體活動受限,缺乏形成統一語言的必要條件,直到近現代的手語發展也是不統一的,不同的交際範圍有不同的手語表示法,導致不同地域之間、不同民族之間,使用手法都有較大差異。
  • 聾啞人打劫受審 朝陽法院請手語翻譯出庭
    案件以交流工作為由搶劫聾啞人2017年9月1日晚8點左右,安某稱與鄭某交流工作上的問題,約鄭某在朝陽公園北門附近見面,兩人用手語交流幾分鐘後,另一名聾啞人張某出現。張某一上來便對鄭某進行毆打。庭審聾啞人受審 手語翻譯出庭由於本案的安某是聾啞人,在庭審中,法院特地安排了手語翻譯。
  • 李易峰:寒冬時節發布手語情書,新電影講述聾啞人之間的愛情故事
    知名男演員李易峰2020年12月10號下午 17:59,在其個人社交平臺發文稱:手語情書 見者有份 今晚見@OPPO與此同時,李易峰還曬出了一則時長達00:18秒的短視頻,在該視頻中李易峰用手語表達了一段話。
  • 西安18歲高中生研發手語翻譯App 想幫助聾啞人和別人溝通
    經常見到小吃攤的聾啞老闆與顧客溝通困難,小小年紀的他便有了幫聾啞人翻譯的想法,並將自己所學付諸實踐,研發出手語翻譯App。想幫助聾啞人 研發手語翻譯App2001年出生的賀思茗是一名學霸,從小成績就名列前茅。
  • 手勢追蹤技術逐漸成熟,適用於聾啞人的VR手語社交來了
    雖然此前我們看到了很多應用都是遊戲娛樂方面的,然而還有些領域似乎比較少注意到。 前不久開發者Daniel Beauchamp展示了基於Quest手勢追蹤的剪刀石頭布的VR遊戲,而該應用也被應用到VR手語的應用中。
  • 每天一點冷知識:其實聾啞人的手語裡,包含著各地的方言在裡面
    (我們不要的東西,在島國卻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這裡順便說下有人會認為日本國花是櫻花,其實日本沒有國花,只有用來代表皇室的菊花)2、每年有二十萬高中生運動員意外死亡,橄欖球和籃球中發生率最高,男生死亡的概率是女生的五倍。(當然這個數據我相信肯定是參照的國外高中生,咱們國內的基本都在上課的路上跟課堂裡刷題)3、新鮮大腦的質感和豆腐差不多。
  • 自學手語和聾啞人打交道 女民警自學手語調解糾紛300餘起
    身著警服的何巧面帶微笑,用手語將她最新學會的開場白「你們身體好不好?家裡的人身體好不好?」流暢地表達了出來。從「你好」,「上午好」升級到如今的長句。幾日不見,看見「何同學」手語又有長進,就算不是她唯一的老師,聾啞人鄭光宇依然帶頭喝彩得格外起勁:他用大拇指連連比「好」,大家笑作一團,跟著鼓掌。這一幕無聲、和諧卻動人。它發生在沙坪垻區三千城小區裡的聾啞人活動室。
  • 日本首家聾啞人的星巴克「nonowa國立店」於東京開張!
    ,而開始了關於手語的各種討論,包含有些電視臺並沒有將一些手語翻譯放入畫面,失去手語翻譯的意義,或者是針對手語翻譯員為什麼不戴口罩。而近期,星巴克在東京開了一家專門服務聾啞人的店! 星巴克「nonowa國立店」開幕!
  • Qing聽丨「手語律師」的執業傳奇:他幫聾啞女孩通過司法考試
    他正在重慶尋找受騙的聾啞人,同時跟全國各地被騙的聾啞人溝通,以便整理證據、資料。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幾次在下班時間聯繫唐帥,他都因為正在辦案而不得不推遲採訪時間。幫聾啞人維權,給聾啞人普法,沒有固定的休息時間,每天在家和律所來回奔波……這就是唐帥兩點一線的日常生活。
  • 自學手語為聾啞人當「翻譯 」,80後醫生成為全國最美志願者
    沒有手語翻譯,他就只能一次次用手寫給醫生看,有時候一個簡單的病情需要反覆寫十幾次才能溝通好,非常苦惱。 王銀祥說,孩子們都很忙,而且只會一些簡單的手語,像看病經常用到一些專業手語,他們也不會。做檢查時,張勤也是一直陪護在旁邊。口腔科醫生一邊給王銀祥做檢查,張勤也在忙過不停,一邊用手語詢問患者的疼痛位置、感受,一邊給坐診的醫生交流,就這樣,張勤當了半個小時的「翻譯」。
  • 職業故事42:手語翻譯員
    我坐在席位上,看到師傅通過手語來跟全場客人溝通和維持秩序,婚禮現場有一百多人一起在那裡用手比劃,整個大廳又是如此的安靜,真的給我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我的腦海裡突然冒出一句不知道從哪裡看來的話:殘障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留下的部分,這是一個恆定的比例。
  • 無聲語言也動人,聊一聊也存在「方言」的中國手語
    後來,她作為十九大開幕式上的直播手語翻譯,用不停變換動作的雙手,將三個半小時的大會內容即時傳遞給聽障人士,創下了國內媒體直播手語翻譯時間的最長紀錄。一下子成了全國的網紅人物,她就是周曄,一位央視「御用」手語主播,她用自己無聲的語言,為全國2千多萬聾啞人傳遞資訊。
  • 《貝利葉一家》:一家有三個聾啞人,是一種怎樣的幸福?
    今天,我們將介紹一部關於聾啞人的影片——《貝利葉一家》。《貝利葉一家》海報大多數關於殘障人士的影片,不是描述他們的無奈和苦難,就是讚揚他們戰勝苦難的堅韌和不屈,像心靈雞湯一樣勵志但是《貝利葉一家》則不同,雖然一家四口,夫妻兩人和兒子是聾啞人,只有女兒不但聽力正常,還有天籟之音,但他們不覺得自己是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相反,他們樂觀開朗,無比熱愛生活,他們比我們正常人更加可愛。
  • 陳妍希電影處女作,她一句話沒說風頭卻蓋過主角陳意涵,提名金馬
    聾人小朋友的手語表演收到的回覆是:「聾啞人」這三個字就是最大的冒犯!因為主角聽不見,所以這部電影非常安靜。大概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沒有對白,只有安靜的背景音樂。角色之間的交流大多數靠手語來完成。用手語完成對白對演員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但萬幸的是演員們都撐住了。
  • 依靠手語翻譯,她贏得直播帶貨比賽第一
    這樣的就業、創業經歷乍看上去似乎有些尋常,但不尋常的是,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聾啞人。前一陣子「熊爪咖啡」走紅網絡時,劉瑩在朋友圈轉發了連結,為聾啞人咖啡師加油鼓勁。她說,希望大家給到殘疾人更多公平的就業機會,「這樣的話,殘疾人的就業之路就能拓寬很多。」
  • 手語翻譯手套 SignAloud
    最近很熱門的電影「神鬼駭客:史諾登」(Snowden)你看了嗎?其中一段史諾登在夏威夷歐胡島,為了不讓旁人察覺,與同事用手語秘密溝通的片段,讓人印象深刻。 「手語」也是一種相當重要的語言,全球約有7000萬聾啞人士在使用手語,這種溝通的媒介是不分國籍、文化,全球通用,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像史諾登一樣天資聰穎通曉手語。
  • 手語翻譯隊構建語言溝通橋梁
    由於地區差異和歷史原因,國際通用手語在我國中老年群體的普及非常有限,目前很多中老年聾啞人使用的手語和國際通用手語有很大差別,他們中很多人還是習慣當地形成的自然手語, 這也造成不少聾啞老人的溝通障礙十分突出。
  • 《默片解說員》默片
    觀《默片解說員》有感 無聲電影(或稱「默片」),是指沒有任何配音、配樂或與畫面協調的聲音的電影。默片技術發明於1860年左右,但在1880至1900年期間,當單卷電影的製作已經變得容易時,默片仍然算是新奇的東西。 把電影影像與聲音配合的想法,幾乎是與電影本身俱生的;但由於技術上的困難,在1920年代末以前,大部份電影都是默片。默片的影像等同共通的語言。
  • 《默片解說員》我們還需要電影嗎
    它告訴我們,我們到底有多需要電影,有多需要電影院?在日本,默片解說員名為「活動辯士」,按電影學者四方田犬彥的說法,「在大城市裡,觀眾是否去看一部電影與其說取決於影片內容,還不如說取決於是哪個辯士解說。」故事的開始,少年俊太郎與少女梅子穿梭於金黃的樹林,這是浪漫的大正時代。
  • 武漢有家「無聲」麵包店,愛心店長為聾啞人留下崗位
    原標題:漢口有一家「無聲」麵包店,愛心店長為兩位聾啞人留下崗位從聾校畢業後,27歲的劉照求職一直不順利,他想學會烘焙技術,可在老家去了十多家店面試,都因為聾啞問題遭到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