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啞人用的手語有方言上的差異嗎?手語不通用會有多麻煩?

2021-01-10 陽光語言矯正

手語是一種真正的語言嗎?

手語與語言的差別不但表現在是否有無語音,更重要的區別是輸出方式上。有人認為手語只是一種符號,缺少形成語言的必要音素(最小語音單位),並不能稱為語言;但是語音病理學家、特殊教育從業者以及聾啞人從言語語言泛屬性認為,手語同樣是語言,雖然它的輸出渠道不是喉舌唇齒等構音器官,但是它依然能夠幫助人們達到交流溝通的目的,也符合語言思維的屬性,至少算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一種書寫符號的視覺語言。

為什麼手語也有「方言」

由於古代並沒有針對聾人集體的特殊教育,聾人作為少數特殊人群,交流成為難題,集體活動受限,缺乏形成統一語言的必要條件,直到近現代的手語發展也是不統一的,不同的交際範圍有不同的手語表示法,導致不同地域之間、不同民族之間,使用手法都有較大差異。但某些手語一旦形成習慣,在特殊人群中得到約定成俗的認可,就相當頑固,就像地域方言一樣,形成自己的特點。

手語「方言」很麻煩,有位學習手語的朋友就親身經歷了過:

「現在手語和盲文在推廣上急需做標準化,統一化推廣,最好能做到全國通用,盲文難度較大,但手語最慘,作為一種替代殘缺的語言,不同學校和不同地方的打法都不一樣,例如數學這個詞語,我知道的就有三種打法,學生理解起來好難的,很多志願者去外地都無法和當地聾啞人溝通,這是最大的麻煩!」

首次在中國舉辦的世界手語大會上,主席臺旁邊有 4位手語翻譯,別為:韓國手語、自然手語、國際手語、中國手語,同時用4種手語全程「直播」開幕式,他們用不同的表達手式,表達著同樣的內容,讓我們真正見識了手語中的「方言」。

手語不通用,帶來的麻煩

聾啞人數量龐大,特殊原因導致他們無法從小接受正常教育,因此特殊機構的教育是他們唯一能夠學習的途徑,國內兩種手語的普及人群不同,帶來了溝通的難度。

聾啞人手語不通用,僅僅適合同類人群小範圍內交流,另外大眾對手語的普及不足,這些直接導致了他求職和就業的障礙。

他也跟正常人一樣有生活需求和生理需求,他也要組建家庭,也要結婚生子,手語不通限制了他們的交流範圍,降低了生活的幸福指數。

因為語言限制,手語不通用,聾啞人享受不到很多應該享受的權益保護,比如聾啞人本身的法律意識很淡薄,在法律訴訟方面經常遇到各種困難。

國內兩種手語的區別

目前我們的常用手語分兩種,一種是中國手語,為官方配音使用,比如新聞聯播等視聽媒體翻譯,大會翻譯,學校教學等途徑。一種是自然手語,更接近自然形成發展起來的普通手語。後者被認為是我們學習手語的核心。

第一、中國手語中除了自然手語句子表達方式和大量的自然手勢詞彙,還使用漢語拼音字母指語拼。中國自然手語則很少用拼音手指語,成年聾人社交群聊時很少用漢語拼音指語的。

第二,語法方面,傳統的學習中國手語的方法是按照漢語詞序去打手勢,國內出版的書刊雜誌大部分是這樣排列的;中國自然手語則利用錄像多媒體直觀展示聾人自己習慣的打法,按照視覺空間邏輯來組織手勢的順序和變化,靠視覺直接理解一系列手勢的意思。

第三,自然手語更加重視手語本身的自然屬性,重視表情、空間位置、身體姿勢等的語義和語法作用,有利於直接表達思想和感情的功能。

我們的手語歷程:

1. 「手語」一詞早在唐朝後的五代中出現,《崑崙奴》傳中:「知郎君穎悟,必能默識,所以手語耳」。這是中國關於手語的最早的文字記載。

2. 1887年美國傳教士安妮塔-梅耐德在中國山東登州(今蓬萊)創辦「啟喑學堂」。用貝爾音符和賴恩字母手指語教中國聾童學習漢語。

3. 1934年杭州的聾人校長龔寶榮首創注音符號手切,包括40個指式。

4. 第一套中國聾人手語詞典於1959年出版,後來分別在1979,1987 和2002年修訂。

5. 1990年5月中國聾人協會編輯了《中國手語》。從此中國手語被正式承認為一種語言適用於學校和社區,並進行全國推廣。後成為各地聾校在教育、教學中使用的標準教材。

如今國際手語是比較通用的手語,但普及率並不太高,國際手語70%的是以美國手語為模板的。而臺灣手語有50%中國手語和50%日本手語混合的,香港手語70%中國手語和30%英國手語。目前,我們常用的不僅有較為通用的中國手語,在各個地區還有部分使用的其他自然手語,在一些場合互相交流時,可能會需要進行手語翻譯,才能達到聾人們的交流需要。2007年美國總人口3億中就有9000多人的專職手語翻譯,但中國13億人口中,手語翻譯成熟者不上百人。國內繼續專業院校開設有手語相關專業,彌補特殊教育人才缺口。

相關焦點

  • 無聲語言也動人,聊一聊也存在「方言」的中國手語
    筆者小時候看電視,偶爾會被央視的一檔欄目吸引,在畫面左下角,專門有一位女主播,一直在用手比劃著,一句話也不說。後來,她作為十九大開幕式上的直播手語翻譯,用不停變換動作的雙手,將三個半小時的大會內容即時傳遞給聽障人士,創下了國內媒體直播手語翻譯時間的最長紀錄。
  • 手語界也有方言,就像北京話遇上上海話
    你所不了解的另一個語言世界十指靈動,手掌翻飛,這是一個在手指上構建的語言世界。當我們看到有人在使用手語交流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會稱呼他們叫做「聾啞人」,但這種稱呼是很不準確的。在歐美,不光是聽障人要學習手語,對於接觸聽障人比較多的人來說,他們同樣也在學習手語,以便與聽障人更好地交流,更好地為聽障人服務,促進了手語的進一步發展。手語作為一種語言,具有我們平常所用語言的一般特點,所以手語也不是全球通用的。不僅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手語,每個國家會有標準手語,同時各個地區也有各種不同的手語方言。
  • 聾啞人的電影都是很安靜,只有手語像默片嗎?
    聾啞人的電影都是很安靜,只有手語像默片嗎?我發覺這真是很愚昧的問題。當然不是!聾啞人電影不是聾啞人的專利,對白、配樂、音效等,通通都有。2. 聾啞人怎樣了解電影內容?電影始終以視覺為主,所以即使聽不到,仍可看到故事的發展。此時電影的攝影和鏡頭、演員的演繹就更重要。有手語傳達時必須看到半身,而演員的面部表情和身體語言則讓聾啞人理解情緒起伏。
  • 手語翻譯隊構建語言溝通橋梁
    來源:華夏時報摘要:趙洪瑋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我們日常生活中有方言和普通話之別,其實聾啞人的世界裡也有「方言」。由於地區差異和歷史原因,國際通用手語在我國中老年群體的普及非常有限,目前很多中老年聾啞人使用的手語和國際通用手語有很大差別,他們中很多人還是習慣當地形成的自然手語, 這也造成不少聾啞老人的溝通障礙十分突出。
  • 聾啞人打劫受審 朝陽法院請手語翻譯出庭
    案件以交流工作為由搶劫聾啞人2017年9月1日晚8點左右,安某稱與鄭某交流工作上的問題,約鄭某在朝陽公園北門附近見面,兩人用手語交流幾分鐘後,另一名聾啞人張某出現。張某一上來便對鄭某進行毆打。事後,鄭某將自己的遭遇告知身邊好友,好友建議,可以讓同為聾啞人的女性朋友柳某以色誘的方式將安某約出來見面。柳某加了安某好友後,於2018年1月1日上午10點左右,在順義東大橋公交車站與安某見面,兩人用手語交流幾分鐘後,鄭某的朋友們突然出現控制住安某,將其送至順義區光明派出所報案。
  • 每天一點冷知識:其實聾啞人的手語裡,包含著各地的方言在裡面
    1、去過日本的朋友肯定對日本櫻花很有印象,但是要知道日本的櫻花最先生長於中國境內,在糧食短缺的古代中國,櫻花這種既不結果又無收成的植物,才把它賜給當時的小弟日本。而解剖時給學生用的人腦,已經清洗好血管並脫水處理過,看起來灰灰的,質感比較硬。(小編好奇的想問問口感會不會跟豆腐一樣?)4、拿一朵花如果是白薔薇,拿小刀在花的莖上切開,灌入墨水,可使花葉改變顏色,如果你喜歡其他顏色同理加其他顏色墨水就行5、小金人底座刻著的五個圓環是指電影膠捲,而每個膠捲又分別代表了電影中最原始的五個元素:演員、導演、製作人、技術人員和作家。
  • 弔詭的手語:手語翻譯打的手語,九成聾人看不懂 | 深度
    2003年版的《中國手語》收錄了5586個單詞,而《現代漢語詞典》收錄的詞條有6萬多個。手語詞彙量的不足,顯而易見。比如,關於「性」的詞彙,《中國手語》裡一個都沒有。 碰到《中國手語》裡沒有收錄的單詞,手語翻譯就得想想本地手語有沒有約定俗成的打法。是的,手語也有「方言」。每個地區的聾人使用的手語並不相同。
  • 專訪Kinect手語翻譯系統團隊:網狀手語圖模型是實現實時翻譯的關鍵
    CSDN:在這個項目之前,手語識別領域都存在哪些挑戰?在識別上,你們都試驗了多少個輸入傳感器?最後為什麼選擇Kinect?它識別率是最高的嗎?項目團隊:在本項目之前,手語識別問題確實已經陷入了瓶頸。項目團隊:我們在手語識別率上所做的努力有以下:數據採集量大: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的學生們知道這個技術是要幫助聾啞人的,對數據採集就特別有激情,志願為我們採集了很多的數據。同樣的一個詞會採集10份、20份、甚至30份數據來表達手勢的變形,以前做手語不會採用這麼大的數據。識別方法先進:中科院計算所陳熙霖教授的團隊在做手語識別上已經有十年經驗了,方法本身就很先進。
  • 李易峰:寒冬時節發布手語情書,新電影講述聾啞人之間的愛情故事
    知名男演員李易峰2020年12月10號下午 17:59,在其個人社交平臺發文稱:手語情書 見者有份 今晚見@OPPO與此同時,李易峰還曬出了一則時長達00:18秒的短視頻,在該視頻中李易峰用手語表達了一段話。
  • 西安18歲高中生研發手語翻譯App 想幫助聾啞人和別人溝通
    經常見到小吃攤的聾啞老闆與顧客溝通困難,小小年紀的他便有了幫聾啞人翻譯的想法,並將自己所學付諸實踐,研發出手語翻譯App。想幫助聾啞人 研發手語翻譯App2001年出生的賀思茗是一名學霸,從小成績就名列前茅。
  • Qing聽丨「手語律師」的執業傳奇:他幫聾啞女孩通過司法考試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聾啞人因為申冤無門找到唐帥時,他能深深感受到聾啞人的無助,這像是一隻無形的手推著他奮勇向前。寒門學子 為幫殘疾人他自學「方言手語」唐帥之所以能對聾啞人的絕望與無助感同身受,起因於他的父母。北青-北京頭條記者獲悉,唐帥有一對聾啞人父母,他的父母皆因藥致聾。1985年,唐帥出生。
  • 手勢追蹤技術逐漸成熟,適用於聾啞人的VR手語社交來了
    6月19日青亭網報導,關於將AR/VR應用到殘疾人中的應用以往就有不少,例如直接通過AR眼鏡幫助聽障人士直接將電視的字幕顯示出來等。 而近期,隨著Oculus Quest推出正式版的手勢追蹤技術,越來越多的手勢應用開始上線應用商店。
  • 手語翻譯手套 SignAloud
    最近很熱門的電影「神鬼駭客:史諾登」(Snowden)你看了嗎?其中一段史諾登在夏威夷歐胡島,為了不讓旁人察覺,與同事用手語秘密溝通的片段,讓人印象深刻。 「手語」也是一種相當重要的語言,全球約有7000萬聾啞人士在使用手語,這種溝通的媒介是不分國籍、文化,全球通用,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像史諾登一樣天資聰穎通曉手語。
  • 職業故事42:手語翻譯員
    我坐在席位上,看到師傅通過手語來跟全場客人溝通和維持秩序,婚禮現場有一百多人一起在那裡用手比劃,整個大廳又是如此的安靜,真的給我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我的腦海裡突然冒出一句不知道從哪裡看來的話:殘障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留下的部分,這是一個恆定的比例。
  • 關愛無聲世界 滕州第一期國家通用手語培訓班開班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武甜瑩 棗莊報導為積極推廣應用國家通用手語工作,提高服務群眾窗口工作人員、社會工作者和殘疾人工作者國家手語交流能力,更好的服務於殘疾人,12月17日,滕州市第一期國家通用手語培訓班正式開班。
  • 新聞節目中的手語翻譯,其實聾人也看不懂
    2003年版的《中國手語》收錄了5586個單詞,而《現代漢語詞典》收錄的詞條有6萬多個。手語詞彙量的不足,顯而易見。比如,關於「性」的詞彙,《中國手語》裡一個都沒有。 碰到《中國手語》裡沒有收錄的單詞,手語翻譯就得想想本地手語有沒有約定俗成的打法。是的,手語也有「方言」。每個地區的聾人使用的手語並不相同。
  • 第三屆國際手語節助力殘健融合《每個人都能打手語》視頻半日點擊...
    在我國,手語也是國家通用語言的組成部分。推動社會各行各業學手語,也是國家脫貧攻堅戰、全民奔小康的重要舉措。」據世界聾人聯合會統計,世界上約有7200萬名聾人,其中超過80%生活在發展中國家。其中,我國有8500萬殘疾人, 聽力語言障礙者達到2780萬人, 聽力殘疾居視力殘疾、肢殘等五大殘疾人群數量之首。
  • 南京00後手語翻譯:曾線上服務火神山,想學多國手語
    △陳鑫在醫院給聽障人士做翻譯詢問病症、掛號,再帶患者去看診,治療時陪伴身側,微微欠下身子用手語詢問患者情況,再用聲音向醫生轉達,這是手語翻譯陳鑫在醫院做志願者的日常。談及為什麼會主動結交聽障人士朋友,陳鑫的初心很簡單,「我可能喜歡這種溝通方式,不用說什麼話,而且我想幫助他們。」這次接觸成為陳鑫學習手語的契機,他慢慢認識了更多聽障人士,「通過和他們接觸,我才知道他們的日常生活很不方便,尤其在看病方面,身體上的疼痛沒辦法跟醫生開口描述,看病很困難。」
  • 教寶寶學手語的好處竟然這麼多!這些手語教程,拿走不謝
    不會說,就用動作來表達小湯姆剛滿7個月,媽媽每天上午要把他放在椅子上,給他一個奶瓶,哄好了狗狗,然後再跑進廚房做飯。「嗨,邁西,」這位媽媽會這樣和狗狗說話,然後揮揮手(這個動作對人對狗通用),並且會對狗狗「嘖嘖」幾聲(這個動作只能對狗狗使用)。
  • 滕州市第一期國家通用手語培訓班...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7日訊 12月17日,棗莊滕州市第一期國家通用手語培訓班開班,來自滕州市政務服務窗口、殘工委成員單位、殘疾人定點機構、各鎮街一線服務殘疾群眾的工作者200餘人參加培訓。活動中邀請了中國聾人協會手語研究和推廣委員會主任邱麗君,圍繞國家通用手語實踐、手語構詞、語法及翻譯、推廣國家通用手語的意義、手語手法規則等開展系統教學,幫助學員們深入了解手語與漢語之間、通用手語和地方手語之間的關係。從日常生活、工作、家庭地址等不同角度進行手語知識的普及和講解,手把手,耐心地教大家每個詞彙的手語表達方法,並一對一地進行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