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標建築驚現名作《吶喊》之臉?和藝術大師蒙克「尖叫」吧

2020-12-25 地標馬克

愛德華·蒙克

愛德華·蒙克(1863-1944),挪威藝術家,也是享譽全球的表現主義大師。在蒙克的所有作品中,《吶喊》是當今世界上認知度最高的藝術作品之一。

2020年9月25日,展覽「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 (2020岡德森收藏)」在上海久事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作品來自於挪威的收藏家帕爾·岡德森(Pl Gundersen),展出的53件作品,包括蒙克最早的一批版畫創作,以及其生涯晚期的繪畫作品。其中,包括一幅手工上色的石版畫《吶喊》。

讓人「尖叫「的不止是《吶喊》

上海久事美術館

2020年是中國與挪威建交66周年。地標馬克了解到,上海久事美術館將於今年秋季舉辦蒙克展——「吶喊與迴響——2020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大展 」,展出蒙克的6件橫跨30年不同階段的油畫及47件版畫作品。

上海久事美術館x廣州地標航拍

「壓抑、驚恐、悲傷、吶喊「這些詞如今已成為了2020年全球的關鍵詞,而這些關鍵詞正是蒙克所關注的。

上海久事美術館x蘇州灣地標航拍

「我要描繪那些在生存、在感受、在痛苦、在戀愛的活生生的人們「

上海久事美術館x成都地標航拍

此外,通過與地標馬克合作用七城城市地標廣告(上海世博谷、北京宜家東、廣州光仙森、山東渤海畫卷、成都鯨牆、重慶幻境、常州鯨牆)作為宣傳、新媒體互動等形式了解這位藝術大師。

此次展覽是繼2019年英國大英博物館「愛與焦慮」愛德華·蒙克特展之後,規模最大、作品最完整的一次以蒙克原創版畫作品為主的展覽,也是上海久事美術館開館以來首位展出的西方藝術大師的展覽。

上海久事美術館x北京地標航拍
上海久事美術館x山東地標航拍

展覽名稱: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展(2020岡德森收藏)

展覽地址:上海久事美術館

展覽時間:2020.09.25-2021.01.03

相關焦點

  • 《吶喊》等蒙克名作上海開展
    蒙克經典版畫《吶喊》的1895年石刻(手工上色)版本亮相上海。新華社記者許曉青攝新華社上海9月27日電(記者許曉青)繼一周多前莫奈名作《日出·印象》在上海外灘展出後,愛德華·蒙克的劃時代經典版畫《吶喊》日前在上海開展。
  • 蒙克來了!《吶喊》卻不是唯一值得尖叫的
    繼莫奈的《日出·印象》空降上海之後,申城再迎西方藝術大師名作——近日,「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展」登陸上海久事美術館,展出挪威著名收藏家帕爾·岡德森收藏的53件蒙克版畫及油畫,創作時間跨度長達30年。其中,最令人「尖叫」的,莫過於蒙克珍貴的1895年石版畫、也是他本人唯一手工上色版《吶喊》(又名《尖叫》)。據悉這是地位僅次於四幅全色彩繪畫《吶喊》的版本,也是《吶喊》主題作品本世紀首次到訪。
  • 蒙克來魔都了!《吶喊》卻不是唯一值得尖叫的
    繼莫奈的《日出·印象》空降上海之後,申城再迎西方藝術大師名作——蒙克的《吶喊》!近日,「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展」登陸上海久事美術館,展出挪威著名收藏家帕爾·岡德森收藏的53件蒙克版畫及油畫,創作時間跨度長達30年。其中,最令人「尖叫」的,莫過於蒙克珍貴的1895年石版畫、也是他本人唯一手工上色版《吶喊》(又名《尖叫》)。據悉這是地位僅次於四幅全色彩繪畫《吶喊》的版本,也是《吶喊》主題作品本世紀首次到訪。
  • 世界名畫家——表現主義大師蒙克《吶喊》賞析
    像蒙克的許多其它作品一樣,他一共畫了四個不同版本的《吶喊》。 令人震顫的、色彩混淆的天與河、蔓延到天際的無止境的道路,一個骷髏一般的人,雙手放在耳朵上,聲嘶力竭地大聲尖叫,好像一個人的夢魘。1893年創作的《吶喊》通常被認為是第一幅表現主義畫作,也是蒙克「靈魂作畫」這一概念最極端的體現。表現情緒的途徑更多依賴了繪畫時的力度,顏色與線條大膽的運用令人震撼。
  • 足不出「滬」,和藝術大師蒙克一起「吶喊」
    圖說:《吶喊與回想》展覽海報 官方圖表現主義代表作《吶喊》中,人物捂著耳朵的形象深入人心,9月25日起,由53件原創作品組成的「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將在上海久事美術館展出,其中就包括珍貴的1895年石版畫、蒙克唯一手工上色版的
  • 愛德華·蒙克的「吶喊與迴響」
    蒙克最為世人所熟知的就是他的經典之作《吶喊》。    幾乎所有的藝術史著作都會在表現主義或象徵主義的板塊以《吶喊》作為代表性作品呈現。而畫面中那個驚悚的形象甚至已超越藝術史的範疇成為一個跨越時間與空間,貫穿不同文化領域的全球視覺符號。BBC 曾把《吶喊》稱作繼李奧納多·達·文西的曠世之作《蒙娜麗莎》之後的世界第二名畫。可見其在文化視覺領域的廣泛影響力和地位。
  • 除了那一幅《吶喊》,蒙克大展上我們還能看見什麼?
    蒙克是從挪威峽灣走出的天才畫家,他的藝術道路可謂一場「逆襲」,通過展覽,參觀者可以讀到他筆下的孤獨、絕望、焦慮、死亡和愛的感受,這也是畫家的心靈日記。蒙克展覽的中方策展人、久事美術館的馬真正告訴記者,「壓抑、驚恐、悲傷、吶喊這些詞。如今已成為全球的關鍵詞,而這些正是蒙克所關注的。就如蒙克曾說的,他要描繪那些在生存、在感受、在痛苦、在戀愛的活生生的人們。
  • 【情迷畫色】09 愛德華•蒙克和他的吶喊
    The Scream, 1893 Edvard Munch這就是挪威後印象派表現主義大師愛德華•蒙克的名畫《吶喊》。藝術家耶格爾呼籲年輕藝術家們要藝術創作來自生活,用藝術反映自己的生活。蒙克愛上了已婚婦人蜜莉塔羅,這是他第一段很認真的戀情,卻不斷飽受罪惡感和嫉妒的雙重折磨,後來他被拋棄,這段戀情中刻骨銘心的痛亦成為他畫作的重要部分,《卡爾約翰街的夜晚》比《吶喊》早一年完成,街上擁擠人群相向而去的形影單只的男子是蒙克的自畫像,獨自晃蕩在奧斯陸街頭希望可以遇見蜜莉塔羅,他是孤獨的,絕望的,沒人能理解他。
  • 「靈魂畫家」蒙克的瘋狂吶喊
    關於這些問題,不如讓我們先回到100多年前在挪威的一個傍晚去尋找答案吧!「一天傍晚主人公沿著小路漫步,路的一邊是城市,另一邊是峽灣,他正停步朝峽灣那一邊眺望欣賞落日餘暉的時候,突然感到一聲刺耳的尖叫穿過天地間。主人公仿佛可以聽到這一尖叫的聲音。於是便畫下了這幅畫,便有了那些象血色一樣的雲。」
  • 「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展(2020岡德森收藏...
    幾乎所有的藝術史著作都會在表現主義或象徵主義的板塊以《吶喊》作為代表性作品呈現。藝術史學家吉爾·勞埃德曾說「關於《吶喊》的一切,都是表現主義的精髓。」  《吶喊》這幅畫的主體是一個捂著面頰在尖叫的人,背景十分抽象,沒有明顯的輪廓,蒙克用厚度不同的線條描繪出了火紅的天空、深藍的峽灣以及棕色的路。
  • 「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與油畫展」今天在上海久事美術...
    《有骷髏手臂自畫像》,黑色石版印刷於白色陶瓷紙,1895,蒙克在柏林印刷商拉塞利處製作(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一幅「驚悚臉」的《吶喊》響徹寰宇,經久不息蒙克最為世人所熟知的就是他的經典之作《吶喊》。幾乎所有的藝術史著作都會在表現主義或象徵主義的板塊以《吶喊》作為代表性作品呈現。藝術史學家吉爾·勞埃德曾說「關於《吶喊》的一切,都是表現主義的精髓。」
  • 見過《吶喊》那幅畫,你可知道蒙克的一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很多人都見過那幅題為《吶喊》的畫——一個變了形的、骷髏般的人像,捂著耳朵,作出驚聲尖叫的表情,讓人隔著畫布都能感受到他內心掙扎的恐懼。這幅畫的作者——蒙克,挪威國寶級畫家,一個肖像和畫作被印在挪威紙幣上的人,現代表現主義繪畫的先驅。
  • 愛德華·蒙克丨被焦慮和恐懼籠罩的吶喊人生
    《帶酒瓶的自畫像》,1930年,版畫蒙克博物館,奧斯陸相信很多人對蒙克的認識,都是從這幅捂著臉尖叫的——《吶喊》開始的。而它之所以具有如此強大的共鳴力量,除了構圖、筆觸等技術方面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在於其中訴說著蒙克自身的種種經歷和內心情感,這也是蒙克作為表現主義繪畫大師,最重要的創作主題。
  • 蒙克大展上海開啟:「吶喊與迴響」呈現53件版畫及油畫
    愛德華·蒙克(1863-1944),挪威藝術家,也是享譽全球的表現主義大師。在蒙克的所有作品中,《吶喊》是當今世界上認知度最高的藝術作品之一。2020年9月25日,展覽「吶喊與迴響——愛德華·蒙克版畫及油畫展 (2020岡德森收藏)」在上海久事美術館開幕。
  • 蒙克作品今秋將來滬,計劃展出油畫與《吶喊》石版畫等
    名畫作《吶喊》出自其手,其肖像及作品《太陽》曾作為國家文化象徵出現在挪威最高面額紙幣上。蒙克一生輾轉於歐洲各地,曾長期受困於糟糕的經濟、健康及精神狀況,晚年在克裡斯蒂安尼亞(奧斯陸)的艾克利安家1944年1月23日去世。2020年是中國與挪威建交66周年。
  • 蒙克的吶喊,到底要表達些什麼?
    吶喊,1893。 1893年,蒙克最出名的那張畫誕生了。天空、河流、陸地扭曲變形、融為一體,顏色和線條在瘋狂地奔走。孤獨的人從遠方走來,周圍的人事不關己……終於,一聲「吶喊」響徹天際——所有的實體都被摧毀,變成深淵的一部分。 這張畫是蒙克的爆發,也是蒙克的釋放。
  • 奇石《吶喊》到油畫《吶喊》再到《怒吼吧,中國!》
    ,以及那種在無垠宇宙面前的恐懼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們不禁想起挪威畫家蒙克的油畫《吶喊》,蒙克善於直面「生命、愛情和死亡」,他採用象徵和隱喻的手法,揭示了人類「世紀末」的憂慮與恐懼,油畫《吶喊》就是其代表作。2012年,在紐約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專場拍賣上,蒙克的曠世經典《吶喊》作為第20件拍品登場,最終以1.07億美元落槌,創造了拍賣的最高價格紀錄。
  • 新藝術生活地標┃2021年全球12大新聖地新驚喜【美行加人355】
    從2021年夏天開始,來自非洲、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兩萬多件物品將在館內展出。這些計劃無疑讓人們對柏林的2021充滿期待。04   · 預計開業時間:2021年夏季· 成本:3.1億美元位於挪威的蒙克博物館始建於1963年,用於展示表現主義大師愛德華·蒙克的個人歷程和藝術創作。
  • 來欣賞7.55億元的作品——「尖叫」
    挪威藝術家愛德華·蒙克的著名畫作《吶喊》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以近1.2億美元(約合7.55億元人民幣)成交,創下單幅畫作拍賣價格世界最高紀錄。Scream,奧斯陸最著名的一幅畫作,一直翻譯成「吶喊」,實際上應該譯作「尖叫」,看那扭曲的橋上人,雙手捂面,目光無著,臉和嘴巴都被拉長,繼而融入天空暮色的大旋渦裡,哪裡有一點吶喊的抗爭精神?他完全是恐惶恐的,因為存在的迷失境地而驚駭。然而尖叫者身後有兩個衣冠楚楚的人走過,對他毫無同情,甚至好像聽不到任何叫喊。在中國,只有一個人理解Scream,那不是你我。
  • 蒙克的世界不只有吶喊,也有絢爛風景
    蒙克本人也因感染肺結核弱多病,並在四十多歲時因先天體質和酗酒等原因精神崩潰。他最為人熟知作品的是《吶喊》:吶喊 1893還有不計其數的同款表情包:《吶喊》的光芒太閃耀了,人們對於蒙克和他作品的了解,顯然已經與《吶喊》的焦慮同化,停留在他被死亡圍繞的命運和精神疾病的框架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