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臺無反光鏡相機居然出自這家公司

2021-02-14 攝像人網

< Tips:點擊上方藍色【攝像人網】關注,每日獲取專業人士定製資訊 >

無反光鏡數位相機以其緊湊的機身、大尺寸的傳感器以及可更換鏡頭的設計,在這些年大舉蠶食入門級數碼單反的市場,一些無反光鏡相機強大的視頻拍攝功能更是使其成為影視拍攝的利器之一。一般認為愛普生在2004年推出的RD-1是世界上第一臺無反光鏡數位相機,但這是一個謬誤。鮮為人知的是,在世界首款專業數碼單眼相機面世後不久,柯達公司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無反光鏡可換鏡頭數位相機DCS-200。


(上圖:愛普生RD-1)

柯達DCS-200相機採用了154萬像素(1524×1012)彩色CCD圖像傳感器,搭載了能夠儲存50張圖片文件的80M內部硬碟,鏡頭方面選擇了當時非常流行的尼康F卡口,並為提高使用壽命設計了一個特殊的旋轉快門。

(上圖:柯達DCS-200)

James McGarvey曾在1990年到2004年在柯達數碼產品部門擔任首席工程師,他說道:

「DCS-200當時主要是為了迪士尼樂園而設計的,用於拍攝遊樂設施上的遊客。它擁有一個高可靠性的快門,因為拍攝時必然搭配閃光燈,所以快門速度並不重要,它更優先地確保性能的穩定性。照相機被固定在指定地點面向遊客,在大幅度下落等驚險的區域拍下遊客最驚恐的表情,在項目結束後,客戶可以在出口的顯示器上進行挑選和購買。

「首臺安裝設備的過山車是佛羅裡達州的飛濺山,我不知道最終生產了多少臺這個型號的相機,也不知道它是否在市場上賣給過迪士尼之外的其他客戶。」

了解了這點之後,以後關於柯達的反面教材又多了一條內容:柯達不但是數位相機的發明者,還是首個推出無反光鏡數位相機的廠商,雖然技術如此超前,但還是轉型失敗,不得不面臨破產重組的悲劇。

本文圖片均來自Ron Volmershausen



版權說明:

本微信號每天推送文章,除特別標明來源外,均為攝像人網獨家稿件,喜歡本文可分享至朋友圈。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公眾號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參閱:抄襲行為會有什麼後果


攝像人網說明書庫向用戶免費提供說明書電子版郵件服務,點擊查看詳情

相關焦點

  • 數碼單眼相機與無反光鏡相機哪個更適合你?
    您是否厭倦了智慧型手機或傻瓜相機?無論您拍攝什麼,為了獲得最佳效果,您都需要投資兩種可互換鏡頭相機系統中的任何一種:數碼單眼相機相機系統或無反光鏡相機系統。但是這兩種相機哪種更適合你呢?數碼單眼相機與無反光鏡相機定義:在很大程度上,單眼相機的設計與過去的35毫米膠片相機相同。相機內部的鏡子將光線通過鏡頭反射到稜鏡,然後進入取景器,這樣你就可以預覽你的照片。
  • 相機:膠片相機、單反、無反(微單)的區別和選擇
    就這樣一直到1839年也是一位歐洲人,法國畫家路易·達蓋爾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真正的照相機,可攜式木箱照相機,小孔成像技術不再局限於只能在暗箱中觀看景物或手動繪畫。然後在1888年由美國的柯達公司生產出了新型感光材料「膠捲」。同年,柯達公司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安裝膠捲的可攜式照相機,從此全球的攝影愛好者們再也不用背著一個大大的木箱去拍照,世界進入了膠片機時代。
  • 相機百科 什麼是單眼相機?
    所謂「單鏡頭」是指攝影曝光光路和取景光路共用一個鏡頭,不像旁軸相機或者雙反相機那樣取景光路有獨立鏡頭。「反光」是指相機內一塊平面反光鏡將兩個光路分開:取景時反光鏡落下,將鏡頭的光線反射到五稜鏡,再到取景窗;拍攝時反光鏡快速抬起,光線可以照射到膠片或感光元件CMOS或CCD上。大部分的單眼相機通過目鏡觀察五稜鏡反射來的圖像,但是也有其他形式的取景器,譬如說俯視取景器。
  • 佳能EOS R5正式成為有史以來功能最強大的無反光鏡相機之一
    佳能剛剛發布了其專業無反光鏡相機的手剎,並發布了佳能EOSR5的開發公告-一款新的8K拍攝,旗艦無反光鏡相機。
  • 富士X-T4 最好的APS-C無反光鏡相機 價格合理
    對於Fujifilm來說,要跟上X-T3是很難的,這是我和許多其他人認為是市場上最好的APS-C相機的無反光鏡相機。它不僅是最漂亮,處理最佳的旗艦產品,而且速度快,結構緊湊,並且可以產生清晰,色彩精確的照片。錦上添花的是強大的4K視頻功能,這對於Fujifilm相機來說是一個驚喜。
  • 佳能EOS M200評測:入門級預算廉價無反光鏡相機
    佳能EOS M200是一款新的入門級預算廉價無反光鏡相機,旨在使初學者從智慧型手機升級時易於使用。佳能M200具有24.1百萬像素的傳感器,wi-fi和藍牙連接功能以及可傾斜的180翻轉式觸控螢幕。特別是如果您是羊毛攝影愛好者,而不是希望從智慧型手機最初邁向專用可互換鏡頭數位相機的人。佳能M200絕對是第一次用戶市場上的無反光鏡相機,對於那些不想使用單眼相機的人來說,對於那些初次接觸攝影的年輕人,甚至也許是一個信任的年長的親戚佳能品牌不希望相機帶有很多可能分散注意力的按鈕。
  • 單眼相機用反光鏡取景有哪些缺點
    大家都知道單眼相機是單鏡頭反光式取景照相機,而單眼相機的拍攝原理是光線通過單眼相機鏡頭照射到反光鏡上,通過反光取景,在單眼相機中最重要的就是反光鏡
  • 世界上第一臺自動對焦單反,是寶麗來相機(2020版)
    SX-70不僅僅是世界上最早的吐紙機,在這臺相機的基礎上,寶麗來的設計師創造性地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臺自動對焦單眼相機,SX-70 SONAR。似乎也沒比670聲吶相機實用多少。那麼這臺SX-70 SONAR到底有什麼意義呢?如果還原到它生產出廠的時間你就會發現這簡直就是一臺逆天科技的相機。
  • Fujifilm X-A5測評:是一款功能強大的無反光鏡相機!
    兩年前,Fujifilm發布了入門級X-A3,由於其緊湊的機身,不錯的傳感器和實惠的價格點,它被證明是一款功能強大的無反光鏡相機,適合想要從智慧型手機攝影中升級的人。兩年前,Fujifilm發布了入門級X-A3,由於其緊湊的機身,不錯的傳感器和實惠的價格點,它被證明是一款功能強大的無反光鏡相機,適合想要從智慧型手機攝影中升級的人。讓我們切入追逐。除了尺寸外,X-A5沒有太大變化。它仍然具有相同的Fujifilm美學,雖然這次它更小,更緊湊。我們不能說這是輕量級的,因為它帶來了相當多的重量。
  • 佳能推出3030萬像素全畫幅無反光鏡相機EOS R
    我個人分析,離佳能發布全畫幅微單相機的日子應該也不遠了。」沒想到,佳能還真憋不住了!9月5日,佳能就發布了它的首臺全畫幅微單(無反光鏡)相機EOS R。自此,佳能、尼康和索尼三大相機巨頭全面邁入全畫幅微單的新時代。
  • 索尼A7II,全畫幅無反光相機
    過去十年來,相機行業是最有趣和令人興奮的。在功能強大的智慧型手機席捲了相機市場之後,相機製造商將精力集中在吸引發燒友和專業攝影師(那些智慧型手機所不能提供的功能)上。這不,索尼發布了一款A7 II,這是一款緊湊型無反光鏡相機,可以代替許多專業人士使用的大型數碼單眼相機。
  • 年輕人的第一臺小孔相機——Pinhole Camera
    在東京閒逛期間我買了臺紙相機,使用35mm膠捲居然真的拍出了照片。
  • 初試無反新相機
    1)單反和無反單眼相機出現於膠片時代,取景看到的影像和曝光時在底片上形成的像由同一鏡頭形成。反光鏡將影像反射到五稜鏡,再投射到取景器。沒有反光鏡和五稜鏡,結構更緊湊,重量也減輕不少,這就是無反相機,最初由Olympus和Panasonic在2008年推出,他們採用M4/3規格感光元件,將單反可換鏡頭的特點與小巧輕便結合起來。其它廠家隨後跟上,經十年以上的發展,無反相機已與單反並駕齊驅,並有超越之勢。目前Sony已退出單反領域的競爭,完全轉向無反相機。
  • 百年前的相機居然價值240萬歐元?徠卡憑什麼穩坐攝影界的「神壇」
    這臺採用42mm定焦鏡頭,1/40秒快門速度,可以拍攝40張底片的「測光機」成為世界上第一臺帶測距取景器的135相機。由此開始,它改變了相機的未來,也改變了攝影的未來;從此這個世界都被記錄在一個小小的方格裡,它在記錄世界的同時,也改變了世界。在接下來的漫長歲月裡, Leica 相機都是35mm相機的代表。
  • G-MARK 33期 | 少數攝影愛好者才知道的小眾高性能日本相機……
    這款相機不是出自萊卡、尼康、佳能這種大牌子而是出自日本SIGMA株式會社一家專注於高品質攝影產品的公司SIGMA株式會社自稱>「絕不輸給任何人的寫真愛好家」對於記錄、表現的攝影命題以及攝影師的熱情有很深的共鳴這家公司專注賣相機、鏡頭和相機配件致力於高清畫質和高性能的技術革新
  • 相機的分類
    相機(或者其他可用於拍攝的設備)已經存在了百年以上,它們深刻地改變了我們記錄世界的方式。
  • 世界上第一臺具有電子快門的自動風琴機
    圖片選自:王琛視覺藝術中心古董相機典藏王琛收藏的這臺具有富代表性的Polaroid Land Camera Automatic 100 相機引領我們進入 Polaroid 100 系列的拍立得盒裝底片時代。
  • 年輕人的第一臺微單?小米小蟻微單相機現場上手體驗
    昨天小蟻發布了年輕人的第一臺微單——小蟻相機。
  • 雙反世界-100臺雙反老相機100個拍攝故事(上)
    (相機介紹和說明基本來自網絡,不確保其正確性僅供參考)首先發上幾臺比較著名雙反相機1.ROLLEICORD Art  雙反相機        在世界照相機工業史上,福倫達(voigtlander)是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名字。早在1756年,福倫達公司就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創立,距今已有250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