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抗日戰爭,不得不提那些為國家英勇捐軀的英雄烈士。1982年4月16日,張自忠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為革命烈士。民國時期,張自忠為了國家的安定,甘願拋棄自己的尊嚴,即使被輿論抨擊為「漢奸」,他甘願忍辱負重,等待時機來為自己的清白正名。
抗日時期的一場戰役,讓張自忠徹底洗清了自己的罪名,他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來告訴國人他是愛國的,他就是民族英雄。
張自忠於1891年8月11日出生在山東省臨清,因為抗日戰爭使他成為了我國的民族英雄,他在一個官宦世家出生,因為家庭的優越條件,使他有了接觸文化知識的機會,從小就在老師的薰陶下養成了愛國情懷。
當年只有14歲的張自忠,年紀小小就充滿了正義感,他靠自己的學識和膽識,成為了他戰鬥的力量,他一生投入到革命中去,在軍閥混戰、抗日戰爭中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當年日本人在我國華北建立了偽滿洲,因為害怕國民黨會收復失地,日本人決定和國民党進行談判
。通過談判之後,他們決定在華北建立非軍事緩衝區。宋哲元帶領的29軍就是負責留守華北的軍隊,而張自忠就是身為29軍38師的師長。
在與日本人的長期周旋中,張自忠聽從了蔣介石給軍隊下定的戰略方針,忍辱負重,避免戰鬥,減少兵力受損,是上級領導下達的重要任務。
但是當時脾氣非常火爆的宋澤元將軍,卻讓他帶領的其他司長經常後日軍產生糾紛,這樣的後果很容易引起戰爭挑釁。
當時身為司長的張自忠為人低調、處事穩重,他帶領莫部下士兵也向他看齊,比較老實,也不愛生事。
所以當時我國和日本人的交涉大都是交由張自忠處理。在當時的環境背景下,張志忠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天津市的市長,還成為了察哈爾省的主席。
一個使人左右為難的職位,換了別人肯定做不了,但張自忠為了維護國家的尊嚴,也為了不激怒當時囂張跋扈的日本人,他處事小心翼翼,兩邊都儘量不得罪。
夾在中間兩邊不是人,使得「漢奸」一詞在他的身上瞬間爆發,順其自然地被扣上如此一頂冤枉的帽子,張自忠自然難受,忍辱負重的他,一直在尋找機會證明自己的清白……
當他被任命為北平市市長時,全國的人都在指責他是一個出賣國家的漢奸、稱他為「賣國賊」。張自忠在大眾輿論下有冤難言,務必尋找機會,讓自己把罪名洗清,讓大家還他一個清白。
機會終於來了,張自忠在一場抗日戰役中狠狠地發洩了自己的悲憤,他把憤怒的目光兇猛地投向了敵人,衝鋒陷陣地指揮著部隊,一舉殲滅了日軍的兩個聯隊,共13000人。但那些稱張自忠為賣國賊的大眾輿論依然沒有消停,張自忠為自證清白,決定要走向前線,徹底要做到不讓自己背上漢奸的罪名。
在襄河東岸的戰爭中,張自忠終於迎來了機會,本來他可以撤退回部隊重新指揮,但由於他的經歷,在輿論的重擊下,他毅然決定用自己手上少量的兵力,堅決地衝向了前線,與敵人正面抗擊,結果導致英勇將士一去不復還……
其實在他決定出徵前,他換上了一身軍裝,標誌著他是軍人身份的服裝,他以這身打扮為傲,他有預兆,這一場戰役會使他重獲清白。
在張自忠的遺體被戰士們運回來後,舉國上下都以嚴肅的表情,為這個忍辱負重的抗日英雄送行,曾經指責他為漢奸的人也認識到他們的錯誤,都摘下頭上的帽子為這位愛國英雄致敬。
抗日戰爭雖然是曾經的「歷史傷疤」,但那一段歷史,那些為民族大義無私奉獻的勇士,也值得被我們銘記。
紀錄講述抗戰歷史的作品有很多,但要說全面、客觀、真實易懂的,還要屬李繼峰的這本《中國抗日戰爭全紀錄》。
這本書詳細記錄了「九一八事變」之後,到1945年裡,發生過的各種戰役。戰鬥的起因、過程、重要人物等都有記載。還配有相關的真實照片,提升閱讀時的代入感。
想全面了解那段歷史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讓你身臨其境地感受戰爭年代,我軍男兒的滿腔熱血。
一行史書結語:
張自忠的一生,獻給了革命、獻給了國家、獻給了動蕩的時期,一生愛國,甘願為國家付出自己的生命。在抗日戰爭中,創造了巨大的貢獻。他帶領的部隊,以跟隨他為榮。
曾經責罵他為「賣國賊」的人們也徹底放下成見,敬他為英雄,他的一生事跡影響著每一代人,他甘願為國捐軀,他是壯烈戰死的絕代勇將,為黨部樹立了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