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川菜江湖,靠的是一身烹飪功夫。今天味覺君就來擺一擺川菜江湖「三劍客」的龍門陣。
十年磨一劍,劍法樸實,卻招招暗藏玄機!
「菜痴」李仁光,最牛中國川菜小館
李仁光師從川菜大師史正良,是史門眾多弟子中最年長的一位,但也是館子開得名氣最大的一位。他的巴蜀味苑老川菜館,官方授牌「中華餐飲名店」, 搜狐搞了個網絡評選,巴蜀味苑獲得中國100家最好吃的餐廳排行榜全國第5名西南第1名。《舌尖上的中國》的總導演陳曉卿在吃過該店後發了一條微博,稱是此次成都之行吃得最安逸的一頓,對其菜品讚不絕口,說這是一家不裝瘋迷竅的大眾菜館。國臺央視拍了個專題片《中國小館》系列,專門挖掘各地最有特色的民間餐飲,巴蜀味苑是成都唯一入選餐館。
李仁光20多歲重慶合川出道從廚,可謂大器晚成。尋師問道,同行交流,探訪挖掘民間絕技一直貫穿於他近40年的廚藝生涯。說起川菜渝派大師吳萬裡、李躍華、張正雄等這些曾經給予他言傳身教、指點迷津的老師,他如數家珍、感恩之心溢於言表。作為上世紀80年代末川菜「出川先驅」,李仁光仗「藝」走天涯,闖蕩餐飲江湖,蜚聲荊楚江漢。1999年衣錦還鄉的李仁光由渝入蓉,在川菜大本營成都,開張「巴蜀味苑」。在成都,李仁光遇到恩師、著名川菜大師史正良,並正式拜師進入史門。史大師德藝雙馨的言傳身教,令李仁光受益終身。老李做菜天賦極高,而他平常最大的愛好就是研究菜,開發新菜。為了從成都幾位從廚幾十年的老廚師那裡學地道老川菜,老李很下了些功夫,花了些本錢。老李對一道菜的最高評價就是:賣得到錢!菜品味道要好,上菜速度要快,這些矛盾難題到了李仁光這裡,都一一化解!靠的就是過水魚、蘸水兔、水爆回鍋肉、砂鍋牛肉、怪味蹄花······這些來自民間,經過他悉心改良創新的菜品,就是它們,成就了巴蜀味苑——100平小館一月銷售額近60萬元的奇蹟。
巴蜀味苑的食客當中,考察學習菜品的餐飲同行佔比不少,這已是行業公開的秘密,但其精髓有幾人能解?只有吃了過水魚後,你才會發現,一些甚至知名餐館的魚:盛名之下,其實難符!
深諳川菜典籍,劍法精準,功力深厚見招拆招!
「儒廚」曹靖,繼承創新遊刃有餘
曹靖1982年四川省旅遊學校烹飪專業畢業後,即進入錦江賓館從事烹飪工作。從酷愛歷史,到陰差陽錯進入了廚界科班,從憑藉一身過硬的烹飪功夫闖蕩餐飲江湖,到擔任數家企業廚務顧問,再到教學育人傳承技藝,他從來都對自己熱愛的東西抱著十足的信心。他說廚師是自己的工作,歷史文化是自己的愛好,兩者可以相通。古人講究「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曹靖認為廚藝也同理,傳統廚藝相傳千百年,存在即合理,只有在嚴格遵守,反覆操練,熟透了之後才能知道它好在哪裡,哪裡不夠好,也才能知道是否需要改進,這時候進行改進和創新才能遊刃有餘,信手拈來。曹靖是川菜領域擁有各種年代菜譜最多的菜譜藏家,雖然花費不菲,但這些有滋有味的文字已融入他的血液,幻化出一道道充滿曹氏風格的創新菜品、特色川菜。
深厚的川菜功底,令曹靖在菜品創新上可以說是獨樹一幟,而對味道的掌控更是功夫了得。曾經川菜名菜太白醬肉一直是其創始人後代根據祖傳秘方獨家配製、獨家經營。曹靖在經過不斷的摸索研究後,居然破解成功,成為太白醬肉多年來一直都是獨家經營的終結者。在味覺川菜工作室培訓時曹靖調配的魚香汁少油味正,令學員們嘆服不已,味覺君甚至都覺得以前吃的是假魚香味!看到「芝麻花仁」的圖片後,有川菜老師傅告訴我們,這是十分考功力的一道菜,現在年輕廚師能做得好的太少了。言語之間充滿佩服。
師出名門,劍法嫻熟,傳承川菜正宗!
「庖廚」陳廷龍,川菜御廚名門之後
陳廷龍的父親陳松如(1921-1993)是著名川菜大家,享有「中國川菜掌門人」「國寶廚師」的美譽。也許是川菜廚師的辛勞和烹飪技藝的高要求令這個行業子承父業的極少,所以陳廷龍是川菜行業少有的「名門之後」。
陳廷龍說父親是四川省資陽市人,自幼離家前往成都學成名廚。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父親調入北京,先後任北京四川飯店首席廚師長、總技術顧問。在陳廷龍的記憶裡父親曾經3次被請去為毛澤東主席做菜,多次為國家領導人和很多外國首腦獻藝,多次專程為重大國事宴會主廚,受到高度好評。父親精湛的川菜技藝需要傳承,於是,當時高中畢業後已在單位上班的陳廷龍,1969年1月,政府有關部門在獲得就業指標後安排陳廷龍入職,正式師從父親陳松如,從此開始了他的川菜生涯。
陳廷龍告訴我們其實他很小的時候就已隨父親學藝,得天獨厚的家學優勢確實令他受益匪淺,但他自己的勤奮刻苦也是有目共睹,學習期間的每次實操比賽,他幾乎都能獲得優異成績,他回憶那時兩分鐘就能收拾乾淨兩隻活雞,基本功練的非常紮實。他說當時自己想的就是一定不能給父親丟臉。他做到了。
陳廷龍成為大師父親最為驕傲者。他是特一級廚師、高級技師。從廚50餘年,先後接待外國元首布希、惠特拉姆等,多次為中央首長烹製國宴川菜。他熱愛烹飪,技藝純熟,經驗豐富,擅長宴席配製,且專於挖掘研髮菜品的創新。旅歐工作10年,他對冷餐會、自助餐等有心得有實踐以及自己獨到的見解。
說到川菜的繼承與創新,陳廷龍說父親曾經告訴他:1959年8月4日四川飯店開業試餐時,周恩來總理語重心長地叮囑廚師班子:「你們一定要保持正宗的四川風味,不要進了北京城就求洋,堅持嚴格的操作,川菜不準走樣。」朱老總也說:「有人不吃辣,來了也不能照顧,一照顧風味就變了。如果誰有意見你讓他來找我!」
陳廷龍珍藏著父親遺留下來的千餘道經典川菜名錄(原為手稿),如今能夠全面掌握這些傳統經典川菜烹製技藝的,除年近70的陳廷龍先生以外,恐怕旁無幾人了。
如今,50多的曹靖、60多的李仁光和已近70的陳廷龍三位大師,他們名滿江湖,他們事業輝煌,他們齊聚味覺川菜大師工作室,悉心傳授川菜技藝,其酷愛川菜拳拳之心,令人動容。年輕的廚師們,來味覺廚房,和大師共同續寫你的輝煌川菜人生!
味覺廚房
這是一個優秀川菜大師
展現烹飪技巧的平臺
這也是一個年輕川廚們
學習交流的地方
味覺川菜大師工作室
籤約大師陳廷龍、曹靖、李仁光
菜品教授培訓已經開課
第一輪培訓已經結束
在這裡
能學到烹飪書裡沒有的
獨家絕活技巧
將根據學員需要
適時調整學習菜品
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學員與老師有更多的
互動交流、解惑答疑
每課次學員人數不超過10人
(以報名繳費先後為準)
學費1000元/每次
(含材料費、服裝費等)
報名電話13808041871劉老師
(或添加該號碼微信號)
學習菜品介紹:
曹靖教授菜品
魚香茄鯗(熱菜)
芝麻花生(涼菜)
宋嫂魚羹面(小吃)
魚香茄鯗:
這是啟發於紅樓夢的一道菜,是曹靖花費很多心思、不斷完善的一道菜,傳
統打底,巧妙創新,魚香汁少油味正,令人叫絕。
芝麻花生:
這是曹靖在錦江賓館時操練出來的拿手絕活:芝麻均勻的裹在每一顆花生上,
關鍵是還不粘連!
宋嫂魚羹面:
曾經味覺的編輯吃完面後感慨:這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面!曹師說他在原有
基礎上進行了改進,使面的味道更加厚重濃鬱······結果,首期學員居然連湯
都喝得乾乾淨淨!
小結:學會這幾道菜,可以掌握傳統味型調製技巧,並學會一樣絕
活,終生受用。
李仁光教授菜品
過水魚(熱菜)
蘸水兔(涼菜)
怪味蹄花(熱菜冷吃)
過水魚:
這道菜絕對是李仁光的得意之作:到店必點菜品之一!特別提示:用的是普通草魚。
蘸水兔:
這道聞名遐邇的菜品,原創者就是李仁光。那一碗紅紅綠綠的蘸水,是很多廚師求之而不得的,來味覺廚房解密吧!
怪味蹄花:
據說,成都某知名酒樓的廚師到店品嘗後,把剩下的湯水都打包回去了······
小結:學會這幾道菜,可以立馬活學活用,提高銷售業績。
陳廷龍教授菜品
紅松鍋炸(熱菜涼吃)
陳皮牛肉(涼、熱均可)
網油魚卷(熱菜)
紅松鍋炸:
技巧在於掛糖霜。據說在一次菜品展示會上,有老闆直接要買此菜配方。
陳皮牛肉:
傳統經典老川菜,炸收類菜品。 要做出味道正宗的陳皮牛肉,考手藝哦!
網油魚卷:
傳統經典老川菜,是一個系列,澆魚香汁、茄汁、家常汁等又可變成其它
菜品,可舉一反三,以一當十。
小結:學會這幾道經典老川菜,可以講菜品故事,經典重現,讓食客感受老川菜的魅力。
漫漫川菜生涯
得大師言傳身教
這樣的機會,值得珍惜!
溫馨提示:
第一輪培訓內容報導可關注味覺後讀取相關文章。
喜歡就分享吧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