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樣的,一碗牛肉顛覆了我對川菜的印象

2021-02-27 新周刊

很多時候我們對眾所周知的常見事物難免容易抱有偏見,我發現美食界有個最大的偏見——川菜只有麻和辣

就連著名的美食家蔡瀾也曾被抓了馬腳,曾在節目中放話說火鍋是最沒有文化的美食,最應該消失。後來他在媒體平臺發文《莫讓川菜變為只有火鍋》,說自己只不過想表達如今川菜的尷尬處境:「當今一提到川菜,所有的人都大叫麻辣火鍋,聽了真的痛心疾首。」

很多人確實對川菜的理解流於表面單一了,提起四川菜就說辣和火鍋,尤其與中國其他菜系做對比的時候,認為川菜就是談不上逼格的菜系,一言蔽之:「你們的味蕾被辣破壞了。」 仿佛四川人的舌頭除了辣就嘗不出任何味道。

這些人要是能帶著偏見往四川地區好好逛吃逛吃,尤其是到了省會成都以外的地方,蹺起腳來吃一頓蹺腳牛肉,原有的刻板印象被顛覆得七零八落——川菜的另一半靈魂,也能清流得讓人黯然銷魂。

蹺腳牛肉,把腳翹著吃?


中國人牛肉吃法千奇百怪見怪不怪,老藝術家也是頭一回對這道菜名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心:「蹺腳牛肉」,難道真要把腳蹺著吃?

第一次聽說蹺腳牛肉是走在成都的街巷上,看到招牌就已經被吸引了。聽過川菜有水煮牛肉、涼拌牛肉、夫妻肺片,甚至是燈影牛肉、火邊子牛肉……但都不及蹺腳牛肉來得喜感,於是索性就到店裡吃一頓。

△蹺腳牛肉乍一看真的不怎麼像川菜/圖蟲創意

那頓我沒有翹起二郎腿,但也算了解到了這道不按常理出牌的菜背後的故事。

蹺腳牛肉來源有兩種版本:一說在樂山蘇稽鎮有條叫周村的地方,當地農民世代以販牛為生,一個叫周天順的屠夫見蘇稽河邊的牛下水被棄之不用,覺得實在可惜,於是就地在河邊架起一口大鍋,放了牛骨和幾味中草藥熬製了一鍋濃湯,將這些牛雜切碎放入,便有了蹺腳牛肉。

二說是一位姓羅的老中醫,見到當地百姓缺衣少食,貧病交加,於心不忍,就採集了中草藥,支起一口大鍋熬藥湯,將富裕人家棄置的牛下水一起熬成湯鍋,吃了還能滋補治病。

△蹺起jio來吃的牛肉鍋/wiki

這名字最有趣的點在於,它以食客用餐的狀態命名——這口鍋香到食客蜂擁而至,鍋邊的木凳快要坐不下了,大家蹺著腳省省空間,於是才得名「蹺腳牛肉」。

也有的說,這些賣苦力的人向來不拘小節,這道菜太好吃了,以至於他們一手端著碗夾肉,蹺著二郎腿吃得大汗淋漓,那才叫爽快。

無論哪種版本,都少不了蹺腳牛肉的重要元素:貧窮人家、牛下水、中草藥大鍋。

20世紀30年代,來源於樂山蘇稽鎮的蹺腳牛肉,如今已經成為四川樂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曾經底層貧苦百姓才會吃的不起眼的邊角料,歷經三代實現階級跳躍,成了樂山人上桌必吃的家鄉味兒。

△蹺腳牛肉是草根川菜的代表/圖蟲創意

別以為川渝風味菜就是「不麻不辣不成菜」,不妨到樂山試試什麼是蹺腳牛肉,湯色清亮才叫正本清源,不明就裡的還以為去錯了地兒

凡遇到四川人的勸吃金句——「吃嘛吃嘛,不辣不辣」時,你需要警惕,但要是四川樂山朋友這麼說,那就不妨放手一搏。

確實如此,川菜在外界眼中再怎麼熾烈如火,清淡低調的口味在川菜當中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火熱辣椒與酥麻花椒對感官帶來的喧囂狂野刺激。

蹺腳牛肉就是其中一大異類,傳統的講究牛骨湯色白濃鬱為佳,蘇稽鎮各店湯底的藥材大同小異,能配上像白芷片、三奈、八角、香草、白寇、丁香、桂皮、沙姜、茴香等等多達六十多味香料和中藥材熬製而成的馥香味,那牛肉酥爛且浸潤了層次複雜的清香,那叫一個「過口難忘」。

△蹺腳牛肉湯底配料組合才是一絕/圖蟲創意

雖說川渝地區的湯底分「清湯」「白湯」「菌湯」三大流派,甚至近三十年來還流行川式麻辣火鍋製法的「紅湯派」,但「清湯」依舊是蘇稽蹺腳牛肉的正統,當地人有的根據時令節氣作出調整,甚至還有世代流傳下來秘而不宣的藥材。

傳統的蹺腳牛肉,要不就是將牛雜裝在小簸箕裡,然後放入滾燙的湯底裡汆一汆,然後倒入碗裡澆上牛肉湯,撒點芹菜或香菜,有的俗稱叫「碗碗牛肉」。


現如今大多是火鍋的吃法,將各種調料和牛雜煮一鍋,撈起牛雜,再蘸著幹碟或湯碟吃。

△蹺腳牛肉要蘸辣椒麵/圖蟲創意

要是嫌清淡,樂山人還通常會搭配一小碟幹海椒麵,將搗碎的幹辣椒麵當肉的蘸料,這可是蹺腳牛肉的精髓,再喝上幾杯米酒,這可以說是蘇稽古鎮的人幾輩子的習慣。

這道理就像重慶歌樂山辣子雞必須要配白米飯或清爽的湯來中和,濃鬱香辣的燉牛肉要配上一盆簡單的清炒時蔬。

即便在四川,也跟國內其他地方一樣,既追求爽辣奔放,也追求清淡平實來維持身心的平衡。

樂山才是被低估的川菜之都


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成就一碗蹺腳牛肉的,當然少不了樂山

吃貨界有個神奇的現象,外地人爭著排隊到成都吃,而成都人排隊到樂山打打牙祭。樂山之於四川,正如順德之於廣東,素來有「食在四川,味在樂山」的美稱。

△樂山最有名的地標——樂山大佛/圖蟲創意

樂山可能是川渝地區最不辣的清流之一了。地處四川盆地西南山地過渡地帶,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環繞在樂山大佛腳下,連整座城市都散發著一種佛系樂天的氣質。

不少前來旅遊駐足的外地人,沒想到在這發現川菜原來是「最熟悉的陌生菜系」。而蹺腳牛肉就是樂山獨具一格的一道風味菜。它的發源地正是保留著古鎮遺風、老街老宅的蘇稽古鎮


△蘇稽古鎮/圖蟲創意

曾有人這樣形容蘇稽——它不以古舊之名做噱頭,卻自然延續舊生活之美,還擁有煙火氣的可愛。古時人們還叫它「桂花場」,蹺腳牛肉就大多集中在名為「桂花路」的街道,每每途經這條街大老遠就能聞到濃鬱的中藥肉湯香味。

 

起源於蘇稽的蹺腳牛肉,又是川南井鹽文化的縮影。中國人吃牛肉的歷史不算長,但都帶著點勞苦人家的汗水鹹味。

樂山五通橋與自貢是歷史上著名的鹽場,在機械化時代之前,抽取鹽井的勞力必須依賴水牛,而牛的淘汰率又極高,於是每年都要宰殺數萬頭,蘇稽的周村是整個樂山地區的屠宰場。

△樂山吃牛肉,追溯起也是當地井鹽文化的縮影/圖蟲創意

下層勞動者需要吃牛肉補充體力,但又吃不起牛肉,於是沿河撿起被遺棄的牛尾、牛腸、牛腰、牛肚等支鍋熬煮。

被山水環繞著的樂山得天獨厚,也不知道是哪位先輩開始發現這些中草藥加到湯裡,能熬出香氣掩蓋掉牛下水的腥味。這等考究不重要,重點在於偶然的點石成金,讓最初是販夫走卒蹺二郎腿的美食,如今成了人人大快朵頤的川菜清流。

△中國人吃牛肉的歷史都帶著點汗水的鹹味/圖蟲創意

自從在峨眉河岸支起一口灶臺,這香氣自此再也沒斷過,某種程度上說,蹺腳牛肉是集樂山傳統文化大成的美食。不拘一格融入地域風味,興起於市井,繁盛於市井。

樂山的飲食文化,自古以來受樂山大佛以及峨眉山的山水文化和佛道文化影響極為深厚,並沒有止步於講究麻辣鮮香的特點,還注重味外之味,講究食補、以食養生的傳統

△樂山的美食,說是川菜裡最佛的一味也不過分/圖蟲創意

甚至可以說,樂山人的飲食世界,追求的是「一粒米中藏世界,半邊鍋裡煮乾坤」的哲學思想和儒釋道文化。

別再說川菜只有辣了


作為中國地形最複雜的省份,單單「四川」這兩個字,就已經向我們展示了這就是一個多核心的風貌。

這等豐富多元讓「辣不再是川菜的唯一標籤。當地美食家宣稱,廣大的川菜地區大約有5000種菜餚。

除了以成都、眉山為中心地域的「上河幫」,還有自稱長江沿線的「大河幫」,比如瀘州、宜賓、樂山;嘉陵江邊的「小河幫」,包括南充和廣元,以及自貢和內江組成的「自內幫」,就連自貢本身都有獨屬於他們的「鹽幫菜」……

△自貢井鹽場古法製鹽/圖蟲創意

今天我們認知中的川菜,其實是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形成的,它脫胎於移民與文化融合的悠久歷史,從一問世就已經打上了平民文化的烙印,自下而上根植於江湖煙火氣的風尚。比如最突出的是來自於南美的辣椒;源自北京御膳房的烤制和煙燻技法;很多菜慣用油炸,據說是在20世紀30年代由美國傳到重慶的。

我們熟知的「宮保雞丁」這名字來源於一個出生在貴州的官員,第一個釀造保寧醋的是北方省份山西的移民;而豆瓣醬的發明者,據說是17世紀末在成都郫都區定居的福建人。

△宮保雞丁在世界享有盛名/Twitter

對川菜的形容,用「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八個字恰到好處。很多人喜歡拿粵菜的清淡自然本味與川菜對比。

實際上這兩種菜系的講究從根上就開雙生花——粵菜講究烘託不掩蓋原材料,而川菜並不是要抹殺食材自然本味,他們大膽融合基礎味,創造濃鬱強烈且複雜的味道,重點是豐富博大的味之調和

雖然川味重辣,但這裡的食物卻絕不止於辣。在川菜烹飪的23種官方複合調味裡,最讓老藝術家痴迷的還有魚香味,由泡椒末、生薑、大蒜、蔥、糖和醋調製而成驚豔的魚香味,可謂是「辣中有鮮」。

△魚香肉絲/《川菜》圖書作者拍攝圖片

普通四川人家最拿手的好戲,就是高深莫測地告訴你:「這是我家祖傳調製的味道。」他們最擅長將各種味道組合起來,比如怪味,就是將鹹、甜、酸、香、辣和麻非同一般組合成醬汁味,千奇百怪的豐富味覺體驗,卻讓人吃著愉悅。

還有酸甜的荔枝味,柔和精妙的糟香味,以及清新恬淡的薑汁味。而融合豆瓣醬、甜麵醬、豆豉和其他類似調料的家常味,似乎才是川菜最根本的味型

△家常味是最經典流傳的味道/wiki

川菜的名字也值得玩味。除了蹺腳牛肉,四川傳統小吃燈影牛肉名字的來源,也不過是因為牛肉切得薄如紙,呈半透明狀,加上紅油和麻辣,在燈下照看還能透出燈影而得名。這等帶著民間煙火氣的詩意,也就是四川人會。

夫妻肺片就更好玩了,據說雖然菜名裡有「肺」,但實際菜裡是沒有牛肺的,不過只是來源於餐館棄置不用的牛肉「廢片」

在得名夫妻肺片之前,這道菜還被戲稱為「兩頭望」,因為便宜名聲不那麼好,卻因為美味得讓有錢人家都無法抗拒,吃的時候還得警惕兩頭觀望,怕被人看到。

△夫妻肺片/《川菜》圖書作者拍攝圖片

被稱為「長著一個四川胃的英國人」,曾著有《魚翅與花椒》一書的作家扶霞·鄧洛普花了20年時間潛心鑽研川菜烹飪文化,還將200道經典川菜食譜、56種烹飪手法、23種獨特調味匯集成了新書《川菜》。她認為,也許在西方世界的認知裡,川菜大概就是麻辣,但在中國,川菜就是個傳奇。

這等傳奇可能來源於自下而上的生命力。本來有些粗魯無禮的計程車司機,講起他們最喜歡的抄手水餃時,竟能像朗誦抒情詩那般浪漫。

如今大家吃蹺腳牛肉,雖然不再像平民那般蹺著二郎腿,吃著被人遺棄的牛下水,但真正能流傳千百年的川菜,靠的就是這般草莽江湖的煙火氣,以及市井人間該有的愜意。

川菜不該被看成只有麻和辣,連人家英國作家扶霞都說——「嘗到了川菜,也就嘗到了生活。」更何況我們這些長著中國胃的人呢。

參考資料:

《川菜》扶霞·鄧洛普

蹺腳牛肉,難道把腳蹺著吃?盒馬情報局

蹺腳牛肉:樂山人的市井和江湖 食味藝文志

清香鮮嫩的蹺腳牛肉,麻辣川菜中的清流 風味星球

川菜可以不辣麼?地球知識局

為什麼在四川,樂山比成都好吃?地道風物

樂山地區特色文化的研究 袁雪

樂山市飲食文化資源旅遊開發研究 王瑛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籤約帳號【九行】原創內容,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

相關焦點

  • 我發誓,這不是我印象中的川菜...
    這家fashion氣息十足的川菜,開在全亞洲最大的mall裡!我發誓,這不是我印象中的川菜!川菜時尚起來,用飯圈的話來講就是一騎絕塵。連續一周!只要穿紅衣服!就打五折!  -這些都是辣圖的招牌菜-  會被人誤以為是甜品的陳皮牛肉乾,精緻包裝裡內有乾坤,陳皮搭上牛肉乾,也是比較少見的創意搭配。
  • 這趟人均近1.5w的成都頂奢美食之旅,徹底顛覆了我對川菜的認知
    「杭州是美食荒漠」的印象。這一次我又飛去成都,挖到了在大眾攻略上找不到的餐廳美食,徹底顛覆我對川菜的認知。我來過成都四次,即便如此,我也不敢說自己吃透了這座城市。畢竟成都光小吃就有500多種,帶上5個胃,在這裡吃上三天三夜也不夠。
  • 重慶袁家崗的寶藏川菜:樂山翹腳牛肉,清湯煮牛雜為何不腥?
    一聽這個故事,我就知道樂山翹腳牛肉很符合重慶人的口味,這種平民大眾、不拘小節的感覺,不正和火鍋的起源一脈相承嗎? 我雖然沒有去樂山吃過正宗牛肉,但卻也吃過幾回成都牛市口的某知名翹腳牛肉。 與精細化的潮汕牛肉相比,樂山翹腳牛肉不能說是絕味,但做出這樣的評價必須考慮其性價比——打上一碗混合著香菜氣息的清湯,從鍋裡撈起一片富有彈性的牛肉,那味道與分量,可以算是平民美食裡的翹楚。
  • 一碗牛肉麵
    年後第一天上班的下午,我在想一件事:下班之後,一定要回家吃一碗胡老么牛肉麵,再加五塊錢的牛肉,要牛腩,有肥的那種 到店的時候,胡老闆還是和往常一樣,繫著圍腰,站在店門口,看十字路口紅綠燈上的晚霞 我殺氣騰騰地走到店門口,他一個輕巧的轉身,問:吃啥子我把下午想的事情描述了一遍,他看都沒看我一眼,調料已經紛至沓來
  • 【大師的菜】你沒見過的國宴川菜「雞豆花」,川菜大師帶你一睹真容!
    又見川菜·雞豆花 《又見川菜》特別策劃第一集,重磅來襲! 說到曾經輝煌一時的四川老味道,不是麻辣也不是重油。它反常於川菜的常態,顛覆吃貨的認知。
  • 一碗"奉化牛肉乾面"的故事,我竟然哭了...
    二十多年前的這碗牛肉乾面,是我印象中最難忘的一碗麵... 93年,當時15、6歲的我還在讀初中,一天跟著父母去當初換的新房子搞衛生,忙進忙出,一直弄到晚上很晚,大概有10點多鐘的樣子才結束準備回家。當時已是深秋季節,夜裡氣溫已經降下來了,天還下著淅瀝小雨。
  • 雖然這碗牛肉麵賣58塊,但我還是願意去吃
    當真正見到周老之前,已經聽說過他開的這家麵館:開在仁恆置地裡面、一碗牛肉麵賣58。
  • 如果沒有辣椒,那川菜還有靈魂嗎?看看四川樂山的這些美食就知道...
    因此,樂山的川菜也是十分不錯的。不同於一般人印象中的鮮亮紅油,滿盤辣椒,樂山地區的美食有不少不是辣味的,甚至還挺清淡。這有沒有顛覆你對川菜的印象呢?快來看看樂山有哪些讓你流口水的美食吧! 翹腳牛肉 翹腳牛肉是四川樂山的一道經典特色美食
  • 再見2020,這碗顛覆了朋友味蕾認知的牛肉拉麵我能幹上一大碗
    他們兩位顯然不是楊記拉麵的常客,看到我在包間出來迎他倆還頗為驚詫:咦,楊記還有包間呢。這已經是疫情過後,老瓦第二次來吃楊記了。居家不出的日子裡,對楊記拉麵的內心期待,轉變成了恢復堂食以後的頻繁光顧。整個嘈雜喧囂店面內熙熙攘攘紛至沓來的食客們,想必是抱著和我一樣的心態,專程過來用這一碗伴隨了我們30多年歲月時光的滾燙濃香,來撫慰自己念念不忘的味蕾渴望。楊記不但有包間,而且包間的數量還不少。儘管大多逼仄狹窄只能擺下一張長方形的條桌,但這和桌子上隨意擺放的各式涼菜,很是相搭。楊記是沒有熱菜的,熱菜主食就是拉麵。
  • 美食 一碗紅燒牛肉麵
    安總說要帶我去吃正宗的臺灣紅燒牛肉麵,或者我不用遠渡重洋,那份逝去的愛情在這一碗牛肉麵中就可以得到皈依。那是一家很有設計感的店(具體怎麼個設計感你們可以自己去看),老闆的品味,我打9分,美中不足就是沒有放蔡琴的歌。。。。我們點的是招牌紅燒牛肉麵,端上來第一件事,喝湯。對我這樣一個本身就很愛吃麵的人來說,湯底是最重要的,那是一碗麵味道的靈魂。
  • 故事:一碗牛肉麵
    「兩碗牛肉麵」他大聲的說。我正要低頭開票,他忽然又面帶窘迫的朝我用力擺了擺手。我詫異的抬起頭,他朝我充滿歉意地笑笑。然後用手指著我身後的價目表,用手勢告訴我要一碗牛肉麵,一碗素麵。 我先是一怔,接著便恍然大悟,明白了他的用意。他叫兩碗牛肉麵是給他父親聽的。我會意的衝他一笑開出了票。他的臉上頓時露出了感激的神色。廚房很快就端來了兩碗熱氣騰騰的面。
  • 《林師傅在首爾》顛覆川菜味覺 觀眾看得餓(圖)
    川菜極品並不辣?這些疑問都在熱播劇《林師傅在首爾》中找到了答案,雖然電視劇講述林永健與張瑞希之間的中韓跨國愛情,但觀眾看著看著就看跑偏了,被劇中一道道藝術般的菜品和製作過程震懾,地方衛視黃金檔播出,央視八套午夜檔播出,看得觀眾那叫一個餓呀!
  • 今天我吃了一碗最貴的牛肉板面,105元!
    上午回家,我就在榮華道上尋找安徽板麵館。那獨特的味道,香辣的感覺,不時的勾引著我的味蕾。說起安徽的牛肉板麵館,我覺得唐山開的最多。前幾年老去安徽的馬鞍山出差,頭天晚上喝多了,第二天早上特別想吃板面。結果,打上車,找了半座城,愣是沒能找到一家安徽牛肉板面。
  • 一碗牛肉河粉的精神勝利
    貳爺出生在廣東省普寧市流沙鎮鬥文村,這是一條曾經佔有了全國內褲市場70%份額的小村莊,生產內褲的基本都是我家親戚,換句話說我的親戚們決定了全國大部分人的「下半身」幸福。當然,也有不做內褲的親戚,貳爺有一個表舅開了一間牛屠,在它不遠處則是堂兄的牛肉河粉店。
  • 一碗牛肉麵細節決定成敗
    其實更吸引我的是店裡的玻璃窗旁邊都有櫥櫃,櫥櫃裡面種著各種綠色的植物,門帘裝修的顏色是碧綠色,和那些植物相呼應。如此用心的店家,做的食物不會差到哪裡去。推門進去,一股暖意襲來,門口有張大大的廣告宣傳語:上午9點至10點半鐘本店招牌牛肉麵9.9元一碗,不是飯店的時間老闆也很會銷售。
  • 水煮牛肉配紅酒,魔都第一家米其林川菜值得去吃嗎?
    🌶️酸辣海參 紅彤彤油亮亮的一碗酸辣粉兒!香氣饞死人,又不是一般川菜的重油重辣,蛤蜊熬製的酸湯配以紅油,既有刺激的辣度,又完全不遮掩海參的鮮脆。最重口的一道菜,筍殼魚炸酥以後配上甜酸的豆瓣醬,脆香油辣。
  • 吃遍美食千百味,驀然回首,還是經典川菜最巴適!
    ,就幫我把魚肉撈出來,滿滿一碗在我面前,那情景記憶猶新。後來公司有的食堂,這幾年比較少吃傳統川菜了,但心中一直對這二十多年來川菜給我的美好印象念念不忘,今天就約上朋友們,去位於廈門鑫安賓館後匯文路上的醉糊塗川菜樓大快朵頤。醉糊塗川菜樓已經開店18年了,深受廈門食客的喜愛,門面紅紅火火,一看就讓人心情愉悅。店內有兩層,寬敞明亮,整潔大方,環境舒適,放鬆自在。
  • 80年代影像記錄,川菜師傅現場製作水煮牛肉,這才是正宗的做法!
    說起川菜中的幾個代表菜,水煮牛肉是少不了的,吃過它的人想起這道菜就會流口水。這道菜屬於川菜系,由四川自貢名廚範吉安所創製,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他把之前的滲湯牛肉,改進為水煮牛肉,從而成就了這道四川名菜。這道菜因為牛肉片不是炒熟的,而是在湯中燙熟的,故名水煮牛肉。水煮牛肉麻辣味道比較厚,牛肉滑嫩,香味濃烈,頗具川味火鍋的風味。
  • 【美文】一碗牛肉麵的故事,真感人
    兩人衣著雖然乾淨,但看得出來有點寒酸,小男孩眼睛很靈動背著小書包,舉止沉靜,應該是個小學生,他小心翼翼地先讓爸爸就座,然後跑過來點菜。小男孩點菜時卻一改前面沉穩的模樣,幾乎是用吼的喊出:「兩碗牛肉麵!」這讓我有點驚訝,愣了愣,正準備下面,他卻慌忙搖了搖手,臉上露出歉意,指了指牆上價目表的蔥油麵,比了個「一」,又指了指他自己。
  • 我國改名「最成功」的城市,因一碗牛肉麵出名,更是一個軍事重地
    襄陽在飲食方面與辣的川菜、辣的香菜不同,初菜新鮮辣,其中以「黃油麵」最為出名,其特點是辣的三線三線深受遊客喜愛,所以襄陽是我國「最成功」的城市,以一碗牛肉麵而聞名,是軍事上重要的地方。你們喜歡旅行嗎?最近想去哪一個城市呢?在評論區告訴小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