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網上某問答社區看到一個提問還蠻有意思,那就是——PPT會被淘汰嗎?
也不知道提問者是出於求知的心理還是懷著厭惡PPT的心情提了這麼一個問題,但我還是想就這個主題說說我的看法,也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各抒己見,談談你的想法。
這個問題我覺得至少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來回答,分別是形式層面和技術層面。
01只要有交流溝通,PPT就會存在
我們先來看看,PPT一般都在什麼場景下使用,以及它都能解決些什麼樣的問題。
PPT的應用場景PPT如今使用得最多的場景,無論是演示匯報還是教學輔助,其實歸根結底都是一種「觀點展現」場景。
演示匯報時,演講者為了讓自己的觀點更有說服力,會選擇使用PPT展現一些能夠支持自己觀點的數據圖表和表格。除此以外,還可能會提煉一些短小有力的「觀點金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老羅的某一場手機發布會PPT的最後一頁,在網上傳播得比較廣泛,你甚至只需要搜「老羅」兩個字,就能看到這一頁PPT用全圖展現的圖片:
看出來是哪一張了嗎?
沒錯,就是這張仿佛是在手工作坊裡埋頭工作的圖片:
與這張圖片所搭配的還有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金句」:
我不是為了輸贏,我就是認真。
可以說這一頁PPT再搭配上這句話,把「工匠精神」這個概念加強到了極致,對觀眾的「殺傷力」是非常大的。你很難想像沒有PPT的輔助,純粹的文字彙報,能激發如此大的傳播效應。
即便是一些純文字、沒有搭配圖片或其它內容的PPT,也因為有了PPT的助力,能量得到了放大和加強。
還是老羅,在遭遇TNT慘敗之後的第一場發布會「自黑」的這一頁就是如此:
除了右下位置的三隻海鷗,其餘都是文字,但使用PPT進行恰當的排版之後,就形成了大家喜聞樂見的「彈幕」造型。
這頁PPT一方面拉近了演講者也就是老羅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也非常高效地達成了「自黑」的喜劇效果,傳播力度實現了倍增,也讓大眾看到了一個似乎怎麼都打不垮的羅永浩人設——如今的抖音直播賣貨還債,老羅也繼續在延續這一人設。
PPT的實質通過上面的這些案例,不知道你有沒有看出來,PPT其實就是一個「大喇叭」,無論是用圖片也好,運用排版技巧也好,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放大觀點直達人心的效果,提升說服力。
因此,只要人與人之間存在著觀點的交流、販賣、推介,PPT這一形式就不會消失——哪怕沒有電腦,一張印著觀點的硬紙塊,也能臨時擔當PPT的大任:
你可能會嗤之以鼻:這也算PPT?會不會強詞奪理了一點?
抱歉,還真沒有。白底板、大號粗黑純文字,這正是「高橋流PPT」的風格,2001年就已經有了:
02從技術層面講,PPT會不斷變化
如果我們狹義一點,把PPT僅僅理解為PowerPoint或者Keynote這些客觀存在的演示軟體,它們又能存在多久呢?會不會最終消失?
沒有什麼實體能夠永生從演示軟體誕生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幾十年的時光,雖然以PowerPoint和Keynote為代表的兩款軟體常青不衰,但也要看到有很多同類型的軟體誕生、死去,或者是淪落為小眾化的工具。
比如前好些年火過一陣子的Prezi這款演示軟體,當時因為其獨特的信息展現方式,打破了傳統PPT頁與頁之間的界限,把所有信息都融匯到一張「全景圖」裡,通過視角的轉換聚焦到這張全景圖不同的區域,呈現出每一頁的觀點,獲得了不少人的青睞:
但隨著2016版PowerPoint推出類似的「縮放」功能,Prezi的熱度就迅速下降,逐漸重新變成了小部分人圈地自萌的心頭好:
這樣的事情會不會在主流的PowerPoint和Keynote上出現呢?很難,但並不是不可能。畢竟,拉寬我們的視角,從整個歷史長河的視野去看待事物,沒有什麼實體能夠永生。
就單單一個聽音樂的工具,曾經風光無限的留聲機,以及後來紅極一時的便攜CD Walkman、MD、iPod,哪樣不是如此呢?
給大家看看陳老師讀書時候用的松下便攜CD(還能用),以及工作後的買的飛利浦(有人知道這是什麼東西麼?)
除了這些實體的產品,還有諸如「諾基亞」「索尼愛立信」「HTC」「多普達」等爆紅一時的公司與品牌,也慢慢的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之外……
所以,如果你去問微軟的PowerPoint和蘋果的Keynote部門老大,問他們敢不敢毫無危機感坐吃老本,他們肯定是不敢的。
未來的PPT還是PPT嗎?有一個著名的哲學問題叫「忒修斯之船」,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它的核心問題是:如果一艘船每次都需要維修,更換其中的一塊木板,當最終換完全部木板時,它還是原來那艘船嗎?
如果你說是,可它現在所有的船板都和最初不一樣了;如果你說不是,那它又是什麼時候開始不是的呢?據說人類每十年也會換完一遍身體上所有的細胞,難道我們也早就不是自己了嗎?
同樣的,既然演示軟體絕對不敢坐吃老本,也會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們的需求變化而升級換代,甚至逐漸運用上VR、AR等新興技術,那未來的PPT還是PPT嗎?
當你頭戴虛擬設備,甚至直接通過《黑客帝國》人類後腦勺上的接口一類的技術接入虛擬世界時,那PPT也一定不會是現在這樣一頁一頁通過圖文和音視頻來傳遞觀點的形式了。這個時候的PPT還能叫PPT嗎?
從這個角度上看,PPT在未來到底是被淘汰了、消失了,還是變化成另外一種和現在的PPT完全不同,但又還是PPT甚至名字也可以繼續沿用PPT的軟體(PPTAR?ARPPT?),就如同iPhone 11和貝爾發明的遠距離通話設備都能叫「電話」一樣,這個就是見仁見智的事情了。
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如果未來的PPT和現在的PPT已經再無相似之處,僅僅是「大喇叭」的功效還存在,它還能叫PPT麼?留言區聊一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