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37分鐘版馬吉影片終歸國,「野獸機器」罪證確鑿

2021-02-13 大公網

13日上午8時,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集會廣場上舉行升國旗、下半旗儀式。(中新網 泱波 攝)

綜合央視新聞、中新網報導,今年的12月13日,是中國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南京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

舉國公祭,是昭彰於史、悼念於人,是對南京大屠殺中的死難者與全國所有在抗戰中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的敬重和祭奠,是人類良知的重要體現,也是告慰逝者,惕厲生者: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珍貴影片湮沒異鄉 南京37分鐘屠殺血證終歸國

據大公報報導,一棟房屋內11人被日軍殺害的慘狀,幾乎被砍斷頭顱的女傷者頸部巨大的「V」形傷口……這些東京審判檢方證人和證據畫面,82年後終透過鏡頭重現世間。這些集合了美國牧師約翰·馬吉在82年前拍攝記錄侵華日軍南京暴行的珍貴歷史片段,源於大公報記者歷時兩年艱難尋獲的紐約37分鐘馬吉影片「一寸盤」。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主任張連紅表示,這是部極具文物和文獻價值的影片,「一寸盤」定在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回歸南京,和《拉貝日記》一樣,成為日軍南京大屠殺的又一鐵證。

2017年11月,在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前夕,大公報編輯部向江蘇記者站布置了採寫「海外華人推動南京大屠殺史研究國際化」新聞專題,以配合12月中旬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報導。時任分管中國新聞的大公報副總編李慶義對江蘇記者站說,南京大屠殺事件不僅僅是中國記憶,更是世界記憶,只有讓世界更多的人記住這場人間浩劫,才能形成強大的國際壓力,迫使日本深刻反省,才能防止歷史悲劇重演。

當年11月中旬,領受了採訪任務的大公報記者聯繫到1996年從聯合國總部退休後,與妻子定居北京21年的華僑邵子平。邵子平於1991年7月12日,在紐約搶先找到南京大屠殺期間美國牧師約翰·馬吉拍攝的有關南京大屠殺現場的膠片原片,震驚西方。

圖:馬吉牧師在江南水泥廠醫院拍攝的村民把傷員運往醫院急救的情景\影片截圖

2018年1月,大公報記者在採寫邵子平尋找馬吉影片的過程中,意外發現邵子平於27年前從馬吉牧師留下的影像膠片原片中篩選出的與南京大屠殺相關的影像有37分鐘,他所在的紐約「紀念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聯合會」(下稱:「聯合會」)將這37分鐘影像編輯製成「一寸盤」,畫面豐富,遠超南京紀念館現藏的17分鐘。3月18日,邵子平給張連紅髮微信:「我至少記得幾個鏡頭是這個館藏片所沒有的:一個婦女被砍頭,頸背部缺一三角而醫生用手要扭過她的頭來。」10月8日,「聯合會」現任會長姜國鎮在家中庫房裡翻出存放了27年已被其徹底忘記的「一寸盤」。12月28日,邵子平將「一寸盤」送至當年為他們製作此盤的紐約影像公司檢測並做數位化處理,他特別告知大公報記者:「根據我們研究,我們聯合會所收藏的一寸盤是現存唯一最長最完整的紀錄片。」

2019年1月6日,大公報記者收到邵子平轉發的影像公司檢測評估郵件:「雖然膠片因老舊出現許多灰塵斑點,但全部圖像清晰完好。」

不料,2019年2月1日,紐約方面確定37分鐘版「一寸盤」是「世界上唯一僅存的影片」,向南京開價一千萬人民幣。南京深感突然,難以接受。

37分鐘「一寸盤」的回歸過程中,自始至終得到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龍翔的高度重視與支持。在龍翔的直接推動下,2019年1月28日,南京紀念館成立由張連紅領銜的課題組。4月15日,張連紅一行啟程赴美。4月17日,「聯合會」會長姜國鎮和吳章銓與課題組在紐約會面。遺憾的是,課題組此行未能與「聯合會」就37分鐘「一寸盤」回歸南京達成共識。

德籍華人偶得重磅線索

圖:德國波鴻魯爾大學東亞系圖書館員邵華為南京提供馬吉影片關鍵信息\受訪者供圖

在紐約37分鐘馬吉影片回歸過程中,生長於南京的德籍華人邵華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她受大公報記者委託,從2017年開始就一直熱心地代為搜集南京大屠殺相關史料。

今年2月2日,為推動「一寸盤」回歸南京,大公報記者再三斡旋勸說「聯合會」負責人,希望能以大義為重,力爭「一寸盤」早日回歸。但「聯合會」表示,「應以西方思維思考」,尊重商業交換原則。受大公報記者委託,邵華從西方思維角度予以相勸。

為了解馬吉影片的淵源,邵華專門登入耶魯大學神學院網頁細細查找,該校圖書館公布的消息令她眼前一亮。網頁上顯示馬吉牧師的孫子馬吉三世在2015年11月,將祖父拍攝的13卷電影膠片原片和相關光碟等全部捐贈給耶魯大學神學院圖書館。其中第1卷和第9卷膠片原片加起來有22分鐘,包含南京大屠殺影像。耶魯大學特別提到其中有關於南京大屠殺的鏡頭是「以前未知」。這些數位化的膠片,在2018年初被發布在圖書館網站上「南京大屠殺」項目內。這條「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天大消息,迅速被大公報記者通報給南京課題組。

南京各界冀盼 影片儘快回歸

大文集團追尋37分鐘馬吉影片回歸過程中得到南京社會各界的熱心支持。2018年10月10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館長張建軍在大公報記者陪同下赴北京懷柔,專程代表紀念館首次拜訪邵子平,真誠邀請他重回家鄉南京。紀念館周密安排了邵子平夫婦在南京的參觀行程,副館長凌曦手捧鮮花在車站迎接。

南京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副主任陶濤熱心為邵子平回母校搭橋。2018年10月20日,邵子平回到闊別71年的母校南京市琅琊路小學,當他從校長戚韻東手中接過特別授予的「傑出校友」稱號證書時,邵先生百感交集。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彭振剛、外宣處長徐慧紅聯繫南京媒體跟蹤報導邵子平重返故鄉的消息,邵先生在南京大屠殺史料收集中的重大貢獻在南京家喻戶曉。12月4日,南京市破格為邵子平辦理落戶,徹底解決困擾了他長達15年的生活困難。

37分鐘「一寸盤」的回歸,自始至終得到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龍翔的高度重視與支持。

2019年1月25日,大公報記者將「聯合會」發來的根據37分鐘馬吉影片內容而來的120張截圖轉發給張連紅。張連紅回覆「有許多張是第一次看到」,認為信息量更大、畫面更震撼、實證性更強,「價值相當高」。記者據此告知龍翔,「馬吉影片37分鐘真的是件大事啊。」

在龍翔的直接推動下,2019年1月28日,南京紀念館迅速成立由張連紅領銜的課題組赴美史料徵集,成員是江蘇行政學院楊夏鳴教授和《日本侵華南京大屠殺研究》雜誌主編劉燕軍。

課題組精心準備 赴美談判

據課題組成員劉燕軍介紹,在赴美之前,課題組專家對大公報記者提供的紐約37分鐘馬吉影片內容120幅截屏圖片反覆研判,做足功課。

在美國,課題組連夜觀看研究從耶魯大學拷貝的馬吉家族捐贈的資料,與120幅截屏圖片反覆比對,為談判做精心準備。

今年4月17日下午,「聯合會」會長姜國鎮和吳章銓與課題組在紐約會面,向課題組放映了紐約37分鐘影片。張連紅表示,「因為事先做了不少功課,課題組對37分鐘內容進行了即時分析與比對」,認為課題組從耶魯獲得的與南京大屠殺相關影片拷貝,時間跨度從1937年9月日本飛機轟炸南京開始,延續至1938年4月18日,馬吉在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拍攝難民舉行復活節活動,內容涵蓋了紐約37分鐘的大部分。

邵華從耶魯網站獲得的關鍵信息,讓「聯合會」意識到他們的37分鐘馬吉影片不再是「世界上唯一僅存的影片」。但是,由於南京課題組在紐約未曾向他們放映耶魯資料影片,「聯合會」心存疑惑。遺憾的是,課題組此行未能與「聯合會」就37分鐘「一寸盤」回歸南京達成共識。

紐約37分鐘馬吉影片回歸南京再次擱淺。

峰迴路轉 「一寸盤」捐贈南京

2019年5月19日,一直與「聯合會」保持聯繫的大公報記者突然收到前任會長陳憲中的微信,相約20日在北京東長安飯店會面。

這是一次開誠布公的友好交流。大公報記者主動播放了南京專家從美國獲得的馬吉影片資料,以表明南京確實已經獲得37分鐘版馬吉影片的主要內容。記者——向陳先生介紹相關鏡頭:「這是村民把傷員運往南京近郊的急救醫院的情景」,「這是南京郊區長利鄉的一位農民,當兩名日本兵闖入他家索要姑娘未果,他們便將其手部射傷。」鏡頭裡,農民的左手背皮開肉綻,護士正在為他清創。

經過真誠交流,在獲知南京確已擁有大部分馬吉影片內容後,陳憲中先生將隨身攜帶的37分鐘馬吉影片高清數字版硬碟交給了首次見面的大公報記者,痛快表態:「『一千萬』這事就過去了」。

陳憲中同意回美國後與「聯合會」同仁商量,確定在今年12月赴南京參加公祭儀式,並捐出37分鐘「一寸盤」。

5月25日下午,江蘇記者站將經過一年半的追尋,最終獲得的極為珍貴的馬吉影片37分鐘高清數字版送交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影像吻合供詞 野獸機器罪證確鑿

圖:金陵大學醫院裡救治傷者 影片截圖

「犯罪的不是這個日本人,或者那個日本人,而是整個日本皇軍……它是一臺正在開動的野獸機器。」一盤匯集了記錄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的37分鐘馬吉影片,在被歲月湮沒28年後於今年1月重現紐約。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主任張連紅表示,紐約37分鐘版本是目前反映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最為全面、內容最為豐富的版本,首次出現的多組畫面為東京審判檢方證人和作為證據的案例,成為侵華日軍這臺「野獸機器」在南京高速度地和全火力地屠殺六周之久無可抹殺的血證。

「紐約37分鐘版馬吉影片中首次出現東京審判中的出庭證人,及在多組證人證詞中作為重要證據的南京大屠殺受害者案例動態影像」,曾為今年南京派出專程赴美國收集馬吉影片資料課題組成員之一的江蘇行政學院教授楊夏鳴說。

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日本東京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甲級戰犯進行國際審判,史稱「東京審判」。東京審判審理日軍南京大屠殺專案時,起訴方有12名證人出庭作證與回答質證,其中許傳音、尚德義、伍長德、陳福寶、梁庭芳5位是中國證人。

楊夏鳴介紹,東京審判前期,美國檢察官大衛·納爾遜·薩頓專赴南京挑選出庭證人中國警察伍長德的動態影像。馬吉牧師在1938年2月15日拍攝了伍長德,並在標註為「5號影片」的說明詞中詳細記錄了伍長德的遭遇。

在紐約版37分鐘影像內,伍長德正面容貌與背部約半尺長刀傷的鏡頭時長14秒。伍長德於1937年12月26日被日本兵抓住後,與被抓的約1000名男子一起帶到漢中門槍殺。伍長德在槍響時倒地裝死,未被機槍射中,卻被日本士兵刺傷,後假扮乞丐逃脫。

1946年6月18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南京大屠殺罪魁日本甲級戰犯松井石根,伍長德作為見證人之一,以親身受害的經歷和親眼目睹的事實出庭作證。

九口之家 七人慘遭日軍殺害

在時長37分鐘的馬吉影片中,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一家祖孫9口人中7人慘遭日軍殺害,鄰居4人同時遇害,陳屍遍地的慘景長達35秒。這組畫面是出庭證人許傳音和馬吉牧師赴現場拍攝的。

1946年7月26日,許傳音在東京審判中作為起訴方證人出庭作證。在幾乎整整一天的審判中,許傳音用英語沉著回答檢察官詢問和侵華日軍戰犯─上海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的辯護律師質證。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擔任國際安全區住房委員的許傳音負責建立難民所,掩埋被日軍殺害的同胞屍體。他還帶著西方友人四處取證。

在回答「南京婦女遭到日本兵蹂躪後,有沒有受害者死亡呢?」問題時,許傳音說:「在南門的新路口5號,有這樣一家,我曾和馬吉先生到過那裡。就在那裡,11個人被害,3個被強姦,其中兩個少女,一個14歲,一個17歲。強姦後,日軍把異物塞到她們的陰道裡。後來,她們的祖母把異物拿給我看。」「年輕姑娘都是在桌子上被強姦的,我到那兒去的時候,血跡未乾。我和馬吉先生把屍體的慘狀拍了下來,作為控訴日軍罪行的證據。」

1938年1月20日,馬吉牧師在寫給夫人的信中說「在過去的一個星期,我看到了最可怕的東西,其真實性無可置疑。」1946年8月15日,約翰·馬吉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出庭作證。

婦人險遭斬首 遺巨「V」傷口

楊夏鳴介紹道,在紐約版37分鐘影像中,馬吉牧師拍攝的一組長達49秒記錄醫院裡一位頸部幾乎被砍斷的40歲女傷者畫面亦極為珍貴。影片中,馬吉牧師在簡短鏡頭說明寫道:「日本士兵試圖將這個女人斬首,(醫生)縫合頸部肌肉,脊柱」。查看傷情的醫生試圖轉動這名頸部幾乎被砍斷的女傷者頭顱,劇痛使得這名患者不由自主不斷抓住醫生的胳膊加以制止。深達脊柱的「V」形傷口特寫觸目驚心。

楊夏鳴表示,這個受害者案例在東京審判中,出現在出庭證人金陵大學醫院羅伯特·威爾遜醫生法庭證言裡,和作為證據提交的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擔任金陵大學醫院總務長詹姆斯·麥卡倫日記中。

東京審判中,起訴方提供了麥卡倫1946年6月27日的宣誓證詞,這份證詞展示了麥卡倫的日記。美國檢察官薩頓當庭朗讀了1938年1月3日麥卡倫的日記:「今天早上又來了一個處境相當悲慘的婦女。日本士兵將包括該婦女在內的5名婦女抓到他們的一個醫療單位,白天讓她們洗衣服,晚上對其實施姦淫。其中有兩人每晚被迫滿足15至20個士兵的獸慾。來找我們的這名婦女,曾被3個日本兵帶到一個偏僻的地方,他們企圖在那裡砍下她的頭顱。她的頸部肌肉被砍斷,而頸椎未斷。她昏死過去,後來她還是掙扎著爬到醫院。眾多日本暴行的見證人中又多了一名。威爾遜醫生試著縫合她的傷口,認為她還有存活的機會。」

1946年7月25日,威爾遜醫生在東京出庭作證:「我記憶猶新的是一位婦女,她脖子後有個巨大的傷口,切斷了脖子周圍所有的肌肉。」

四行倉庫彈痕累累 八秒重現硝煙瀰漫

紐約37分鐘版影像資料的前11分16秒的畫面展示了淞滬戰役後的上海。楊夏鳴認為,這組記錄上海淪陷後的影像皆為首次見到,同樣十分珍貴。

打開影片,便是彈痕累累巍然矗立的上海四行倉庫,8秒鐘呈現的鏡頭裡,四周硝煙瀰漫,黑白場景中的四行倉庫令人肅然起敬。

據楊夏鳴教授介紹,在現存僅兩、三秒的戰時四行倉庫的極短影像資料中,未曾出現過如此仰拍鏡頭的四行倉庫,8秒鐘的時長也是到目前為止記錄時間最長的一段影像資料。四行倉庫800壯士英勇抗敵的壯舉在中國抗戰史的地位舉足輕重,上海市已為此建立了紀念館,這一段展現當時戰爭現場的視頻無疑是重要的史料。

四行倉庫保衛戰重新振奮了因淞滬會戰受挫而下降的中國軍民的士氣。2017年12月2日,四行倉庫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上海的鏡頭中,有大量難民肩扛被褥、手提包袱、臉盆等,舉家逃進安全區的畫面。被日軍炮擊的上海市政府,炸毀的廟宇廢墟中觀音等佛像露天呈現,屍橫遍地的戰場上散落國軍頭盔和槍彈,還有市民「歡迎」日軍進入上海、中國炮兵陣地等豐富畫面。據邵子平介紹,1991年找到這些膠片時,大衛·馬吉曾對他回憶,這是他父親馬吉牧師從一位來自上海的記者處所得。

棺木堆積如山 火葬濃煙蔽日


圖:滬淞會戰後上海集中焚燒遇難者棺木的相關報導\受訪者供圖

淞滬會戰後畫面中,其中有一段1分10秒焚燒堆積如山的棺木場景格外令人震撼。數以百計的棺木被堆成高約5米的小山,人們往四面澆汽油點火,烈焰在棺木的間隙噴湧,滾滾濃煙遮天蔽日。

據楊夏鳴教授介紹,被集中焚燒的是淞滬會戰的遇難者,此事當年上海曾有題為《為了健康大量的火葬柴火被點燃》的英文圖片報導。報導刊發了兩張棺木焚燒場景圖片。說明詞中寫道:「為了執行公共衛生部有關清除租界及外部道路地區的沒有掩埋或是部分掩埋屍體的政策,2月27日在林肯大街和沃倫路附近大約有250具屍體被火葬。大約有50具沒有掩埋的中國士兵的屍體以及小巷中無人認領的屍體(一些裸露,一些在簡易的棺材中)被銷毀。(租界)當局盡其所能消除這些屍體可能造成的健康風險,灑在木材上的煤油加速了火葬的進程,之後骨灰被收集並放在一具棺材中掩埋。」

「文物與文獻互相佐證罪行,影像和案例共同實證歷史,是此次37分鐘版馬吉影片面世的最大貢獻。」12月11日,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主任張連紅表示,這部極具文物價值、文獻價值的影片,是日軍侵華罪行的光影鐵證,「一寸盤」定在第六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回歸南京,和《拉貝日記》、《東史郎日記》一樣,成為日軍南京大屠殺研究的又一裡程碑式的突破。(大公報記者 陳旻南京報導)

相關焦點

  • 南京血證——約翰·馬吉和他記錄日軍暴行的真實影片
    常年在下關工作生活的馬吉,就在此時加入了救護傷兵的隊伍。    11月7日,南京教會組織「南京基督教戰時救濟委員會」成立「下關傷兵接待部」,馬吉擔任負責人,協助國民政府接待、照顧和轉移下關的中國傷兵。幾天後的11月12日,從揚州撤退到南京的另一名聖公會傳教士歐內斯特·福斯特抵達下關,也加入了這支隊伍。
  • 美國人約翰•馬吉拍下的南京大屠殺真實影像
    1991年8月,南京大屠殺發生54年後,美國人大衛•馬吉從家中地下室裡存放的父親遺物中,找到了父親約翰•馬吉在大屠殺期間在南京拍攝的膠片拷貝和使用的那臺16mm攝影機。77年前,就是這臺攝影機,拍下了這部叫《南京暴行紀實》的默片,它也成為南京大屠殺證據搜集史上一個裡程碑。
  • 【真相】78年前美國人拍下的南京大屠殺真實影像
    1991年8月,南京大屠殺發生54年後,美國人大衛•馬吉從家中地下室裡存放的父親遺物中,找到了父親約翰•馬吉於大屠殺期間在南京拍攝的膠片拷貝和使用的那臺16mm攝影機。78年前,就是這臺攝影機,拍下了這部叫《南京暴行紀實》的默片,它也成為南京大屠殺證據搜集史上一個裡程碑。
  • 史料 77年前美國人拍下的南京大屠殺真實影像
    1991年8月,南京大屠殺發生54年後,美國人大衛•馬吉從家中地下室裡存放的父親遺物中,找到了父親約翰馬吉在大屠殺期間在南京拍攝的膠片拷貝和使用的那臺16mm攝影機。77年前,就是這臺攝影機,拍下了這部叫《南京暴行紀實》的默片,它也成為南京大屠殺證據搜集史上一個裡程碑。
  • 77年前美國人約翰馬吉拍下的南京大屠殺真實錄像首次曝光!
    1991年8月,南京大屠殺發生54年後,美國人大衛•馬吉從家中地下室裡存放的父親遺物中,找到了父親約翰馬吉在大屠殺期間在南京拍攝的膠片拷貝和使用的那臺16mm攝影機。(此文來自知名公眾號:ZXJIELU)77年前,就是這臺攝影機,拍下了這部叫《南京暴行紀實》的默片,它也成為南京大屠殺證據搜集史上一個裡程碑。
  • 血證 南京大屠殺慘烈視頻曝光:地獄在人間
    連日來,國家檔案局網站陸續發布了眾多珍貴的影像資料,再現1937年南京大屠殺歷史真相。由美國牧師約翰·馬吉所拍攝的南京大屠殺實景電影,就是其中的一份重要史料。約翰•馬吉  約翰•馬吉(1884-1956),1884年生於美國匹茲堡,1912-1940年在中國南京新教聖公會教堂任牧師。1937年11月起,馬吉牧師任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主席、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委員。
  • 南京大屠殺時,一外國人冒死拍下唯一動態影像,成為日軍暴行鐵證
    日寇先是佔領了上海,此後一路向西威逼當時的首都南京,最終兵臨城下,許多南京居民和外國人都已經聞風紛紛逃跑,但仍有相當大一部分人被困在城中。此時日軍下達了一個邪惡的命令,他們以捕殺潛伏地下人員為由,大肆虐殺平民,造成了轟動世界的南京大屠殺慘案。大屠殺期間,為了掩蓋真相,日寇下令不準放任何一個外國人隨意進出,並且仍留在南京的記者無論國籍也會被殺害。
  • 十部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的影片 ——為銘記歷史而轉發!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軍佔領中國南京,用集體槍殺、活埋、刀劈、火燒等慘絕人寰的方法,進行了長達40多天的血腥屠殺,在南京殺害中國平民和被俘軍人達30多萬人。1、《屠城血證》(1987) 導演:羅冠群 主演:瞿乃社 沈丹萍 陳道明 1987年12月22日,我國第一部正面表現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的故事片《屠城血證》在南京首映。
  • 南京大屠殺時一外國人,冒死拍下唯一動態影像,揭露了日軍暴行
    眾所周知,南京大屠殺是我國犧牲了很多人,佔領首都南京的日本人,在南京燒殺搶掠,在這裡死了很多的人,在南京城裡面還住著一些外國人,在南京大屠殺那一天
  • 最能代表南京大屠殺的一張照片,過目難忘
    主 筆      許述前言本文是筆者4年前為廣東衛視大型紀錄片「大抗戰」撰寫的幾個腳本之一,視頻(網址http://v.iqilu.com/jcdb/jlp/2015/0609/4226465.html)播出後,腳本有局部改動,大家可以比照文字版與視頻版有何不同(腳本撰寫人變成「歷史顧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