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山深處的遵義市鳳岡縣永安鎮有一片「海」,這就是遠近聞名的「西部茶海」。
田壩村便位於這片「茶海」之中,因為有萬畝茶園風光,被人們稱作「茶海之心」。
正值茶園冬管的關鍵期。11月29日,記者跟隨「決勝2020」看貴州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走進田壩村茶園基地,只見茶農們正忙著鋤草、施肥,現場一片忙碌。
「我家有10畝茶園,今年靠賣茶青純收入有10多萬元,相當於過去種植烤菸、水稻、玉米的好多倍,感謝各級黨委政府幫助我們發展茶產業,現在覺得日子越來越有奔頭了。」村民熊偉說。
田壩村村民熊偉給茶園施肥
多山少水,十年九旱,曾經種植傳統農作物的田壩村一度是鳳岡縣最窮的地方。「有女不嫁乾田壩,三天兩頭吃蕎粑」,曾是這裡貧困生活的寫照。
由於當地土壤富含鋅硒,一片茶葉,改變了這個村子。
2005年,鳳岡縣2847畝有機茶通過認證;2007年,經國家環保總局批准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田壩村的有機茶葉生產漸入佳境,「鳳岡鋅硒茶」也漸漸成了當地一張叫得響的名片。
近年來,鳳岡縣始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全域有機、全產業鏈有機「雙有機」為引領,緊扣產業革命「八要素」,圍繞強化組織領導、技術支撐、宣傳推介、市場開拓等舉措,加快推動全縣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鳳岡縣茶園總面積已達30.6萬畝,產量3.7萬噸,帶動茶農4000餘名走上茶產業致富的道路。
田壩村茶園基地全貌
對鳳岡而言,茶只是一個引子,是基礎,但絕不是終極目標。
村民陳波早早就打理起自己的茶莊,暑期各地遊客讓他應接不暇。「以前只賣茶青,賺不了幾個錢。現在搞起『茶旅一體化』發展,我們農民也能當老闆。」
「節假日期間,房間爆滿,遊客吃飯都要排隊,加上銷售茶葉,年產值上千萬。」陳波說,隨著茶莊服務功能的不斷完善,遊客接待能力將不斷增強。
像陳波這樣的茶莊,在田壩村已有80餘家。遊客在觀賞茶園美景的同時,還可以吃到特色農家菜,體驗採茶、制茶的樂趣。
「茶旅一體化」不僅促進了田壩村茶產業的發展壯大,還加快了百姓致富步伐,實現了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三提升。
採訪中,記者看見不斷有旅遊大巴和私家車開進村來,操著南腔北調的遊客或在茶園漫步,或在茶莊品茶,其樂融融。
「茶旅一體化」促進了田壩村的經濟發展
來自遵義的張先生帶著公司幾十位同事集體來這裡休假。他告訴記者,到了田壩才知道什麼是美麗鄉村,不僅能欣賞到風景,還能學到不少茶文化。重慶遊客胡康說:「真想不到這裡的風景這麼美,茶這麼好。」
田壩村森林覆蓋率85%,林茶相間,滿目翠綠。如今,該村已是全省新農村建設百村試點之一,國家AAAA級農業旅遊示範區。全村3000多戶,共有茶園2.8萬畝,成為全省茶園面積最多的村之一。
置身茶海,天藍地碧。連山、連園、連工廠、連鄉村人家,種茶、賣茶青、加工茶、賣品牌、開茶莊,茶旅一體,網聯山外,勾勒出一幅生態美、茶業強、百姓富的小康畫卷。
記者:楊婧 程曦
一審:曹軼
二審:彭奇偉
三審: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