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海底撈危機公關你學不會

2020-12-22 九尾狐人物匯

前些天,因為疫情之下各種菜品漲價,比如一份娃娃菜,以前一份16元,現在26元一份,海底撈因此上了熱搜。為此海底撈緊急公關,4月10日,海底撈緊急道歉,回應稱此次漲價是公司管理層的錯誤決策,傷害了海底撈顧客的利益。

我們知道,海底撈的危機公關能力歷來都是不會傷害消費者的。比如,17年海底撈對於北京勁松店、北京太陽宮店後廚老鼠事件,並就此事件發致歉信,承認媒體披露的問題屬實,並表示對這次海底撈出現老鼠以及暴露出來的其他在衛生清潔方面的問題,感到非常難過和痛心。已經布置在海底撈所有門店進行停業整改。

但凡聰明的老闆都不會和顧客過不去,畢竟太軸的老闆在得罪媒體、得罪顧客後,都銷聲匿跡了。對此,我們不得不扒一扒海底撈的老闆張勇是何方聖神,以及張勇的生意經。

1994年,張勇和施永宏兩對夫妻共同出資8000元,在以羊肉湯聞名的四川簡陽,開起了小火鍋店。這8000元裡,張勇一分錢沒出,佔據25%的股份,但沒人不滿,也無人異議。

接著,2004,創業的第十年,張勇不但陸續將自己的妻子、施永宏的妻子勸出管理團隊,而且還讓施永宏也不再是核心。最有爭議的是,張勇還以原價收回了施永宏夫妻手上的18%的股份。按今天的價值來看,這相當於他撿了施永宏一百多億的便宜。

合伙人的「出局」

《海底撈你學不會》在講到施永宏出局這一段時,曾這樣描述施永宏當時的心情:「不同意能怎麼辦,一直是他說了算。」今天看來,施永宏應該感謝張勇當時的無情,張勇也應該感謝施永宏的自知、退讓和成全。

2018年年底,海底撈上市之後,頤海國際發布公告,施永宏開始擔任頤海國際執行董事、執行長。

所以,轉了一圈,施永宏從未離開海底撈,只不過是換了個方式和位置。

遙想同是餐飲品牌的真功夫,近看江氏兄弟橋香園等,因為股權紛爭,創始人不惜身陷囹圄也要拼個你死我活,張勇是睿智的。

賣服務的海底撈

在火鍋江湖風起雲湧的年代,張勇明白隨便一個大媽炒出來的火鍋底料都比他的好吃。從此,他就放棄了對口味的追求:「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態度好點,客人要點什麼速度快點,有什麼不滿意多陪陪笑臉。」張勇的火鍋店,就開始轉向專業的「服務行業」——服務態度好、上菜速度快。

當同行們還在擠破腦袋在口味上下功夫的時候,海底撈已經開始給顧客免費擦皮鞋,塗指甲油了。就這樣不出幾年,張勇的海底撈徹底火了。張勇打出服務牌並出奇制勝可謂高明。

火鍋業的標準化生產是火鍋品牌擴張的殺手鐧

中式餐館難以逾越的瓶頸是不能像火鍋一樣標準化生產,中式餐飲在做強做大的發展路上,所共同面臨的問題是跨區域發展的同時口味的統一和消費者的適應問題!濃鬱的區域性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礎上,要走向全國也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突破發展所遇到的瓶頸!

「中央廚房」所能發揮的去廚師效用不是很理想,而火鍋業不但可以去廚師化,而且還可以擁有穩健而完善的供應鏈體系,1994年的第一家門店到截至2019年12月30日,其全球共有門店768家,其中716家位於中國大陸,以及52家位於香港、澳門、中國臺灣及海外。對海底撈火鍋而言,1是永遠的起點,但終點絕不會只停留在768這個數字上。

海底撈堪稱教科書級別的公關處理能力

海底撈的口味放下不談,海底撈的營銷手法和公關手段卻真的是牛逼。從《海底撈你學不會》,到各種微博段子,再到各種故事傳播,這些宣傳手法,總能把海底撈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就連一些負面新聞,都會被海底撈變成成功的營銷。還得提2017年,海底撈「老鼠門」事件!這次的漲價風波與「老鼠門」頗有相似之處,都是足以動搖品牌根基的公關危機。

事件爆發後不到4小時,海底撈官方微博就「老鼠事件」發表致歉信,承認問題屬實,致歉並決定整改。輿論尚未來得及發酵,海底撈就率先止住了閥口,堪稱史上最快公關。

4小時有多快?相信接觸過公關危機的人,一定能明白這速度有多恐怖。2天後,海底撈再次聲明——將全國門店的後廚操作可視化,積極接受社會監督。這場史無前例的公關危機,瞬間就啞了火。與此次漲價致歉,或多或少有點似曾相識之妙。

高管高薪的「收心大法」

截至19年8月,海底撈的員工數量已達到88378名,其中內地約有8.4萬名。雖然海底撈的員工薪資及福利一貫都遠遠高於行業的平均水平,海底撈也有成熟的員工激勵機制,但員工流失率也比較高,當然了,和同行比起來是稍低。

但其管理層的流失率不高,海底撈的薪酬體系是偏向於高管高薪的,可能一個片區經理的收入就是一個店面員工的總收入還不止,而片區經理又是從基層做起來的,無論你什麼工種人員流失,海底撈都能很快從其他店調撥一批服務人員來,這就是其厲害之處。幕後老闆張勇的資本玩法我們不得不佩服。

以後隨著智慧傳菜機器人的普及,海底撈還是靠口口相傳的服務制勝嗎?我們不得而知!

相關焦點

  • 盤點近年來優秀危機公關案例(上)
    小編選取近幾年頗有影響但最終成功化解的危機公關案例,來分析他們在整個危機公關中做對了什麼,而我們從中又能學到什麼。 1、2015年呷哺呷哺火鍋「鴨血門」事件(危機類型:產品質量類) 上榜理由:迅速反應、公開配合、及時反饋。 案例回顧: 2015年3月15日,CCTV新聞頻道《共同關注》欄目重磅報導「北京鴨血9成是假的」。
  • 餐飲品牌在處理危機時的公關智慧
    文/披雲黨建+近年來就餐飲品牌遭遇的公關危機不在少數,但是不難看出,大多數品牌在處理公關危機的時候已經非常熟悉社交媒體傳播屬性以及消費維權的意識,也在此基礎上大廠的公關部發揮了優於同行的公關智慧。以下,我們重點剖析幾個案例與大家分享參與品牌在處理危機時的公關智慧。
  • 淺析肖戰危機公關的步步錯失
    提到危機公關,我們需要先對傳播學一個名詞有所了解,烏合之眾。所以在社會媒體資訊時代,信息大量傳播會導致情緒快速爆發,很容易出現「烏合之眾」現象,而名人更是容易會深陷輿論漩渦中,這時就需要危機公關。但是危機公關並不是簡單的一句賠禮道歉就可以渡過,它的作用是對大眾負面情緒進行疏導與快速阻斷。一個成功的危機公關甚至可以決定後續的輿論走向,而一個失敗的危機公關會讓事件滿盤皆輸。
  • 除了海底撈,星巴克你也學不會!
    ,你學不會》風靡全國,給人們展示了一家火鍋連鎖店背後獨一無二的競爭力。同樣在咖啡零售行業,星巴克,你也學不會。在中國,幾乎所有咖啡館都以星巴克為目標和模仿對象,然而,許多年過去了,卻並沒有中國的星巴克誕生。上島咖啡、咖啡之翼等一眾追隨者紛紛敗退,一地雞毛,以網際網路方式做咖啡的瑞幸咖啡在經營上算是比較成功,但是自身模式完全與星巴克南轅北轍。學我者生,像我者死,這是星巴克對模仿者最不可一世的註解。
  • 為什麼有的公司不怕公關危機? |【經緯低調分享】
    但在其發布公關聲明後,卻獲得了許多用戶的諒解,並沒有遭遇毀滅性打擊。危機公關是每一家公司不想遇到,遇到一定會頭疼的事情。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創始人,首先你需要冷靜地去看這件事是怎麼發生的——這些批評建議是失實的還是公司確有問題?這個問題是否屬於公司的核心漏洞?坦白說海底撈的公關聲明並不花哨,非常樸實。
  • 那些很成功的危機公關案例
    2011年8月23日20:00 海底撈掌門人張勇的一篇微博,個人認為尤為經典,在這裡轉載一下: 「菜品不稱重偷吃等根源在流程落實不到位,我還要難過地告訴大家我從未真正杜絕這些現象。責任在管理不在青島店,我不會因此次危機發生後追查責任,我已派心理輔導師到青島以防該店員工壓力太大。
  • 海底撈價格反覆橫跳,到底誰成最大贏家?
    甚至得了吃瓜PTSD,聽到有瓜吃的第一反應,不但不是驚喜,反而是驚嚇,哎呀媽呀,真吃不下了,嗝~關於吃瓜這件事,那和「公關」兩個字是密不可分的。雖然大家都沒有找過「公關」,但是一定都接受過他們的一條龍服務。
  • 危機公關這樣做就對了!
    這個節目不但被戲稱為「廣告人的春晚」,也是無數公關人心中的「劫」——一旦企業上榜,就意味著數不清的無眠之夜、寫不完的道歉稿件、跑不完的公關活動...危機公關最能折射出一家企業的專業能力和價值觀,態度曖昧不明、表達過於高傲,找藉口混淆視聽等行為很難讓大家「買帳」,只有找準矛盾的中心、問題的關鍵並給出實實在在的解決方案,才能平復受眾的怒火。
  • 海底撈董事長張勇:你學也學不會的,都是最基本的東西
    目前,海底撈還在向海外擴張。若談到中國公司情感文化管理中的佼佼者,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火鍋連鎖店「海底撈」。情感文化到底在海底撈管理中扮演何種角色?其中又存在哪些問題?海底撈成功的秘訣是什麼?這種成功能否複製?在張勇看來,情感文化固然重要,但一家企業要想做大做強,管理者的主要精力還應聚焦於不斷優化流程和制度。
  • 食安問題一波剛平一波又起 海底撈再陷消費者信任危機
    分析可知,20.7%的輿論觀點質疑近來海底撈的多次負面輿情,認為該企業的食安問題堪憂;24%的輿論觀點關聯近年來海底撈的輿情處置與應對,認為海底撈「重公關 輕食安」,企業經營本末倒置;15.3%的輿論通過「玩梗」方式,抵制為海底撈食安與衛生問題洗白的言論,如網友觀點「海底撈都有粉絲了,被查到大腸桿菌還有人洗白,你腦子怕是大腸桿菌組成的」,表達了「食安衛生問題不容忽視」的態度立場。
  • 危機公關,如何避免「越洗越黑」?
    如此一邊倒的公眾輿論其實非常罕見,「黑聯想」仿佛變成了一場網絡聯歡會,聯想公關的任何「洗白」言論,都會激起網民應激性的反對, 頗具有娛樂至死的精神。面對爆發的輿情,首次危機公關是關鍵。如果第一次沒做好,極有可能放大輿情,越描越黑。除了聯想,不久前的視覺中國「黑洞門」和奔馳「漏油門」的危機公關也是一樣。
  • 2020年危機處理十大失敗案例盤點:海底撈烏雞卷事件
    海底撈烏雞卷事件還有朋友們記得嗎?可能很多朋友已經忘記了。當時,有一位食客到海底撈就餐,點了一份烏雞卷,結果沒想到的是,他竟然在烏雞卷中吃出了硬塑料片,這事擱誰身上都是非常氣憤的。於是這位消費者立馬向這家海底撈門店表達了自己的不滿。海底撈的則表示稱,願意為這位先生免單並賠償五百元。消費者對這樣的處理結果並不接受。
  • 斑馬:比起海底撈的被原諒,我更期待它的倒閉
    據說,前微軟戰略總監、潤米諮詢創始人劉潤已經跳出來邀功了,表示這就是用的自己之前講的那套危機公關策略,海底撈「照方抓藥」,自然藥到病除。 是的,你看到的所有「真誠」,其實都是套路。 與其說海底撈公關水平有多高,不如說市面上合格的危機公關太少,負責任的企業太少,出了事都是一甩了之,有的甚至連個像樣的道歉都沒有,有時候,還會反咬記者一口。
  • 開市客COSTCO,海底撈也學不會了!
    海底撈也學不會的開市客——記得之前看過一本書《海底撈你學不會》,這下我要說的是:開市客,海底撈也學不會了。      雖然東哥和雷軍非常推崇開市客的模式,但他們只能推崇一下,自己幾乎很難做到。
  • 盤點近年來優秀危機公關案例(下)
    上回小編盤點了與產品質量有關的企業危機公關案例,但像上篇小編所說的,負面危機不止一類。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企業形象類的危機公關成功案例,以供參考。小編以為這也是星巴克釋放的信號,並不是應付一時危機而做出的臨時培訓,在熱度較低的一個月後培訓更顯真誠。 最後,小編必須要提出的是星巴克之所以能如此順利的度過此次危機,與平時樹立的良好企業形象密不可分。在前任 CEO 霍華德·舒爾茨的帶領下,星巴克參與過不少公益事業,獲得形象加分。
  • 剛剛,我登錄海底撈官網,去看了那些讓人想吐的真相……
    我們只需要點擊海底撈的官網,就會發現令人觸目驚心的食品安全問題比比皆是……我們只要打開海底撈的官網,點擊上面的新聞中心——然後選擇公告信息點進去,你就可以發現好多好多你此前不知道的關於這家企業的負面事件……
  • 餓了麼、百事遭遇公關危機:疫情期間企業該如何處理負面新聞?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試圖用一些方式和方法把自己證明的很完美,抱著這樣的出發點是做不好危機公關的。同時,我們要知道危機公關是一個戰略問題不是戰術問題。沒有一招鮮吃遍天。所以很難說有實用的方法,教給你,然後你就成為公關大拿了,這是不現實的。
  • 海底撈掌門張勇:海底撈不值得學!
    當大家都在爭相學習海底撈時,海底撈掌門人張勇卻說:海底撈不值得學!為什麼?海底撈成功的秘訣到底是什麼?這種成功能否複製?
  • 客戶找了這家公關公司之後,危機公關變公關危機,好日子也到頭了
    國產職場劇又又雙叒叕地來了,繼禍害了房地產業、建築業和新媒體業後,它將矛頭指向了公關行業。廣大公關小姐從業人員吐槽劇情我們就不再重複了,冷眼君嘗試換個角度,從甲方——達琳傳播服務過的客戶爸爸的角度,看看《完美關係》中危機公關專家衛哲和女主江達琳通力合作,如何拿著甲方的錢跟甲方對著幹,把甲方搞人財兩空、家庭破碎,將危機公關處理成公關危機的奇妙冒險之旅。
  • 肖戰危機公關之戰-薛丁格的貓
    儘管在危機公關時效性方面的表現差強人意,這波道歉聲明還是沒能阻止輿論向不可控化發展。仔細分析了一下各方的道歉聲明,不難看出是在團隊的指導下統一了口徑之後做出的反應,甚至可能就是出自同一個人的手筆。從行文和邏輯上看都沒有大問題,符合危機公關文案的基本法則:道歉在先,轉移責任,模糊焦點,展望未來。也就是千錯萬錯都是我的錯,雖然其實是粉絲的錯,但是讓我們放眼未來,一起傳播正能量吧,奧利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