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因為疫情之下各種菜品漲價,比如一份娃娃菜,以前一份16元,現在26元一份,海底撈因此上了熱搜。為此海底撈緊急公關,4月10日,海底撈緊急道歉,回應稱此次漲價是公司管理層的錯誤決策,傷害了海底撈顧客的利益。
我們知道,海底撈的危機公關能力歷來都是不會傷害消費者的。比如,17年海底撈對於北京勁松店、北京太陽宮店後廚老鼠事件,並就此事件發致歉信,承認媒體披露的問題屬實,並表示對這次海底撈出現老鼠以及暴露出來的其他在衛生清潔方面的問題,感到非常難過和痛心。已經布置在海底撈所有門店進行停業整改。
但凡聰明的老闆都不會和顧客過不去,畢竟太軸的老闆在得罪媒體、得罪顧客後,都銷聲匿跡了。對此,我們不得不扒一扒海底撈的老闆張勇是何方聖神,以及張勇的生意經。
1994年,張勇和施永宏兩對夫妻共同出資8000元,在以羊肉湯聞名的四川簡陽,開起了小火鍋店。這8000元裡,張勇一分錢沒出,佔據25%的股份,但沒人不滿,也無人異議。
接著,2004,創業的第十年,張勇不但陸續將自己的妻子、施永宏的妻子勸出管理團隊,而且還讓施永宏也不再是核心。最有爭議的是,張勇還以原價收回了施永宏夫妻手上的18%的股份。按今天的價值來看,這相當於他撿了施永宏一百多億的便宜。
合伙人的「出局」
《海底撈你學不會》在講到施永宏出局這一段時,曾這樣描述施永宏當時的心情:「不同意能怎麼辦,一直是他說了算。」今天看來,施永宏應該感謝張勇當時的無情,張勇也應該感謝施永宏的自知、退讓和成全。
2018年年底,海底撈上市之後,頤海國際發布公告,施永宏開始擔任頤海國際執行董事、執行長。
所以,轉了一圈,施永宏從未離開海底撈,只不過是換了個方式和位置。
遙想同是餐飲品牌的真功夫,近看江氏兄弟橋香園等,因為股權紛爭,創始人不惜身陷囹圄也要拼個你死我活,張勇是睿智的。
賣服務的海底撈
在火鍋江湖風起雲湧的年代,張勇明白隨便一個大媽炒出來的火鍋底料都比他的好吃。從此,他就放棄了對口味的追求:「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態度好點,客人要點什麼速度快點,有什麼不滿意多陪陪笑臉。」張勇的火鍋店,就開始轉向專業的「服務行業」——服務態度好、上菜速度快。
當同行們還在擠破腦袋在口味上下功夫的時候,海底撈已經開始給顧客免費擦皮鞋,塗指甲油了。就這樣不出幾年,張勇的海底撈徹底火了。張勇打出服務牌並出奇制勝可謂高明。
火鍋業的標準化生產是火鍋品牌擴張的殺手鐧
中式餐館難以逾越的瓶頸是不能像火鍋一樣標準化生產,中式餐飲在做強做大的發展路上,所共同面臨的問題是跨區域發展的同時口味的統一和消費者的適應問題!濃鬱的區域性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礎上,要走向全國也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突破發展所遇到的瓶頸!
「中央廚房」所能發揮的去廚師效用不是很理想,而火鍋業不但可以去廚師化,而且還可以擁有穩健而完善的供應鏈體系,1994年的第一家門店到截至2019年12月30日,其全球共有門店768家,其中716家位於中國大陸,以及52家位於香港、澳門、中國臺灣及海外。對海底撈火鍋而言,1是永遠的起點,但終點絕不會只停留在768這個數字上。
海底撈堪稱教科書級別的公關處理能力
海底撈的口味放下不談,海底撈的營銷手法和公關手段卻真的是牛逼。從《海底撈你學不會》,到各種微博段子,再到各種故事傳播,這些宣傳手法,總能把海底撈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就連一些負面新聞,都會被海底撈變成成功的營銷。還得提2017年,海底撈「老鼠門」事件!這次的漲價風波與「老鼠門」頗有相似之處,都是足以動搖品牌根基的公關危機。
事件爆發後不到4小時,海底撈官方微博就「老鼠事件」發表致歉信,承認問題屬實,致歉並決定整改。輿論尚未來得及發酵,海底撈就率先止住了閥口,堪稱史上最快公關。
4小時有多快?相信接觸過公關危機的人,一定能明白這速度有多恐怖。2天後,海底撈再次聲明——將全國門店的後廚操作可視化,積極接受社會監督。這場史無前例的公關危機,瞬間就啞了火。與此次漲價致歉,或多或少有點似曾相識之妙。
高管高薪的「收心大法」
截至19年8月,海底撈的員工數量已達到88378名,其中內地約有8.4萬名。雖然海底撈的員工薪資及福利一貫都遠遠高於行業的平均水平,海底撈也有成熟的員工激勵機制,但員工流失率也比較高,當然了,和同行比起來是稍低。
但其管理層的流失率不高,海底撈的薪酬體系是偏向於高管高薪的,可能一個片區經理的收入就是一個店面員工的總收入還不止,而片區經理又是從基層做起來的,無論你什麼工種人員流失,海底撈都能很快從其他店調撥一批服務人員來,這就是其厲害之處。幕後老闆張勇的資本玩法我們不得不佩服。
以後隨著智慧傳菜機器人的普及,海底撈還是靠口口相傳的服務制勝嗎?我們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