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開股份破千億後徘徊不前 違規預售背後「三道紅線」壓頂

2021-01-18 金融界

來源:投資者網

作者:葛凡梅

素有"京城地產一哥"之稱的北京首都開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首開股份";600376.SH),其規模擴張之路似乎頗為坎坷。

自從2018年跨進千億銷售規模的門檻後,首開股份似乎已經陷入了舉步維艱的境地:銷售增長緩慢、違規預售、高負債以及"三道紅線"壓頂等。

根據1月11日晚間首開股份發布的《2020年12月份銷售及取得房地產項目情況簡報》,2020年1-12月份,首開股份共實現籤約面積381.5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28%;籤約金額1074.55億元,同比僅增長6.03%。

而就在1月8日晚,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簡稱"北京市住建委")公示了首開股份旗下子公司因違規預售被立案處罰的情況。

《投資者網》就相關問題聯繫首開股份,首開股份回復稱:"公司知曉後,已要求項目公司銷售團隊認真按照建委的管理要求整改,認真學習政府的相關管理規定,在銷售管理工作中嚴格執行,杜絕以後出現違規行為。"

違規預售被處罰

1月8日晚,北京市住建委官方微信公眾號"安居北京"披露,北京市住建委對存在違法違規問題的開發企業立案處罰,首開股份旗下子公司北京首開萬科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簡稱"首開萬科房地產")因違規預售璟秀欣苑項目,赫然在被處罰名單之列。

處罰信息顯示,璟秀欣苑小區位於通州區臺湖鎮4-1-014、4-1-015地塊居住、託幼項目用地,於2013年取得用地,由首開萬科房地產開發建設。穿透股權信息後發現,首開萬科房地產是首開股份與北京萬科企業有限公司各自持有50%股權的合資公司。而北京萬科企業有限公司正是上市公司萬科A持股95%的子公司。

根據企查查信息顯示,2020年7月,首開萬科房地產因在未取得璟秀欣苑小區《北京市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情況下預售商品房,並因其違規預售的行為遭北京市住建委5次處罰,均對首開萬科房地產處已收取預付款0.5%的罰款,處罰金額合計約49119.97元。

首開股份對《投資者網》表示:"該項目於2018 年3月31日取得預售許可證。預售許可證公示期為2018年3月29、30、31,共計三天。經統計共有5組客戶在公示期內即2018年3月30日,籤署了認購協議並交付定金以及部分購房款,總計金額約980萬元。建委認為在公示期間雖已具備預售許可證證號,但依然是早於預售證的出證時間2018年3月31日,被建委認定項目無證銷售、違規收款。"

上海中原地產市場分析師盧文曦告訴《投資者網》:"房企違規預售通常為了想儘早回籠資金。通常情況下,辦理預售登記後房企最快也要在半年後才有可能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這便意味著,房企要在半年後才能收回投資成本,在這期內現金流永遠是投出去的,而違規預售則可以減輕企業的資金壓力。"

盧文曦認為:"對於購房者來說,在房企未取得預售證的情況下買房,風險較大。基本上,若按照更加嚴格的地方標準,項目投資超過1/3或者是2/3以上,項目爛尾的可能性才會更小。若企業沒有取得預售證,說明項目投資投入尚處於較少階段,風險更大,更加有爛尾的可能性。"

不過,首開股份強調稱:"該事項並不存在惡意違規預售、吸取資金的情況。"

高負債急補資金流

首開股份違規預售商品房的背後,或許與其規模擴張道路上負債居高有關。首開股份對《投資者網》坦言:"公司淨負債率確實在行業內屬於較高水平,改善資產負債結構將是公司未來重點關注和需要切實解決的問題。"

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首開股份的總負債為2679.62億元,較2019年末2454.74億元增長了224.88億元,資產負債率為81.13%,較2019年末80.92%增長了0.21個百分點,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為-37.51億元。首開股份解釋稱,"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負,主要是因為報告期內,公司積極參與土地市場,購地支出較大。"

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6月30日,首開股份的淨負債率為174.41%;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75.29%;貨幣資金/短期債務為0.99。

而根據房地產的三道紅線規定,即:"紅線一: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 紅線二: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紅線三:現金短債比不得小於1倍。"由此來看,已經腳踩三道紅線的首開股份亟待解決"紅線壓力"。

此外,首開股份還面臨著短期償債壓力。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首開股份的短期借款為20.79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264.95,其他流動負債為123.17億元,而帳面貨幣資金僅有294.92億元,不能覆蓋短期借款與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及其他流動負債之和。

值得注意的是,首開股份的歸母淨利潤也近乎腰斬。根據首開股份公布的2020年第三季財報,2020年前三季度,首開股份營業收入244億元,同比下降17.39%;歸母淨利潤13.8億元,同比下降42.12%。

而首開股份的歸母淨利潤早在2019年已露下滑態勢。2019年,首開股份的歸母淨利潤27.58億元,同比下降12.90%。

銷售增長緩慢

公開資料顯示,首開股份是一家定位於北京市場的房地產開發公司。自首開股份成立以來,先後成功開發了回龍觀文化居住區、方莊小區、望京新城等規模超過百萬平米的超大型居住社區以及大運村、奧運村、國家體育館等一批國家重點項目。

但是,自從2018年首開股份實現籤約金額1007.27億元,首次進入千億銷售額陣營後,銷售增長的步伐已經明顯放慢。

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首開股份共實現籤約面積411.50萬平方米,同比增加8.99%;實現籤約金額為1013.44億元,同比增加僅0.61%。

2021年1月11日晚間,首開股份發布了《2020年12月份銷售及取得房地產項目情況簡報》。簡報顯示,2020年1-12月份,首開股份共實現籤約面積381.5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28%;籤約金額1074.55億元,同比增長6.03%。

今年雖然房地產企業遭受疫情影響,但是仍有不少房地產企業保持著強勁增長。如萬科、中海地產,2020年全年銷售額增長率超10%,招商蛇口、中國金茂、金科集團的銷售增長率超20%。相較而言,首開股份的增長率情況並不樂觀。

首開股份自2018年銷售規模超過千億之後,這兩年規模的變化很小。首開股份對《投資者網》表示:"主要原因在於公司目前的在手項目,除了重倉北京區域外,其他項目絕大部分位於南方區域的一線、二線城市(包括蘇州、上海、杭州、成都、廈門、福州等地)。這些一二線城市近一年多的時間,受當地嚴格的房地產管控政策影響比較大,很難做到放量順銷,因此近年銷售增長較為緩慢。"

如今,首開股份即將更換總經理。2020年12月31日晚間,首開股份發布公告稱,潘剛升因已達到退休年齡,申請辭去公司董事、董事會戰略與投資委員會委員、總經理職務。屆時,更換總經理後的首開股份,又將迎來怎樣的新氣象呢?《投資者網》將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大唐、領地、上坤們的「三道紅線」危機
    今天,槓桿地產想以近期上市港交所的幾家房企為例、三道紅線數據為標準,一窺其發展優劣,也是赴港上市中小房企生存情況的縮影。1、破發、認購不足背後究竟有多難?2、「紅線」危機不僅於此,多空對決背後,投資者還有其他疑慮。在經過前兩年的調控,以及今年黑天鵝,我國的房地產格局,已經進入深度調整期。這其中的一個關鍵指標便是「三道紅線」。三道紅線幾乎成為衡量房企財務健康程度的硬指標。
  • 朱耿洲:「三道紅線」下 房企如何化解融資壓力
    回首2020年房地產企業走過的融資發展之路,先抑後揚,跌宕起伏;融資工具的運用也是創新不斷,意義深遠。  跌宕起伏的融資發展之路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的衝擊,全國房地產行業的銷售及開發投資規模一度大幅下滑,使融資有了一個窗口期。  然而,國家調控「三道紅線」、」四檔管理」房企融資新規出臺,又整體從嚴控制了房企高槓桿風險。
  • 林榮濱的難題:三盛控股頻觸質量「紅線」,雙千億徵程停滯
    「三道紅線」壓身:債務風險凸顯 房地產行業進入下半場後,已經鮮有房企仍將規模放在第一位。如果有的話,三盛控股絕對在列。 不過,三盛控股表示,即使公司把規模優先放在第一位,但保證安全尤其是現金流也同樣重要。
  • 喆安視角|「三道紅線」下,房企何去何從?
    自8月20日央行、住建部召開重點房企座談會,融資新規「三道紅線」正式出臺已過去一個月時間。這也表明,房地產企業以從上半年的寬鬆舒適區間再度跨進強監管領域。2「三道紅線」出臺,房企從「活過來」到「活下去」「三道紅線」簡言之即「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
  • 多數規模房企踩中「三道紅線」借新還舊難以持續
    (原標題:多數規模房企踩中「三道紅線」,「借新還舊」難以持續,保障現金流成行業難題?)
  • 去紅線行動,哪家房企安全了
    項目轉讓、引入戰投、分拆上市,以及「借新還舊」調整長短債,關注資金安全成為「過冬」的關鍵,如何「去槓桿、降負債」,眾房企也採取了不同的應對之道。70%房企「踩線」房企融資「三道紅線」即將於2021年起在全行業全面實施。
  • 腳踩兩道紅線,三兄弟創業,領地控股能否越過「千億」之坎?
    突入其來的疫情、「三道紅線」的管理理念,都讓房地產開發商們壓力倍增。在此背景下,一家百億規模的四川房企勇猛赴港,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第一次的申請結果以「失效」告終,在「失效」後的第三天,公司迅速再次遞表。功夫不負有心人。
  • 三度落空?首創置業800億夢難圓
    從2018年初首次提出千億計劃至今,首創置業仿佛陷入了「原地轉圈」狀態,已經連續3年將目標定為800億元。至於鍾北辰所說的「指日可待」的千億,一位業內專家直言,「以後喊破喉嚨都沒人信了」。  排名連年倒退跌落TOP50之外  在房地產行業,與業績、規模捆綁在一起的是行業排名。
  • 央行放大招 「三道紅線」到「五檔分類」 樓市資金面大變局!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李宇嘉01從「三道紅線」到 「五檔房貸」 樓市金融長效機制,說來就來,一點兒不含糊。2020年的最後一天,央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銀髮〔2020〕322號)》,啟動對銀行差別化的房貸「五分檔」控制模式。
  • 三道紅線終結房地產「三高」:房企拼規模速度時日終結
    碧桂園、恆大、萬科、融創等12家房企,參加完8月20日住房城鄉建設部(以下簡稱「住建部」)和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召集的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後,被要求在9月底提交最新的資產負債表,主要包括「三道紅線」涉及的剔除預收款項後的資產負債率、淨負債率和現金短債比等指標。
  • 2020年「千億」大考,有房企負增長跌出
    千億是腰部房企的門檻 如果王健林說的先賺個「一個億」是小目標,那麼衝擊千億就是所有中小房企的一個大目標。 「千億」雖不完全代表了高盈利能力,但跨過這道坎,可暫被稱為「規模房企」。
  • 新增9家有6家來自大灣區 千億規模房企擴容至44家
    在未公布業績的房企中,華發的銷售額有望達到千億,但也有個別企業可能會從千億陣營中消失。劉祥是一家千億房企營銷負責人,他發現,新晉千億的房企都有幾個共同的特徵,第一,重倉長三角和珠三角;第二,一二線城市佔比相對較高;第三,聯合營項目貢獻的業績比重相對較高。在他看來,隨著「三道紅線」和「兩個上限」等房地產長效機制落地,經營槓桿會逐步取代財務槓桿成為房企發展主要依賴對象。
  • 新增9家有6家來自大灣區,千億規模房企擴容至44家 - 經濟觀察網...
    在未公布業績的房企中,華發的銷售額有望達到千億,但也有個別企業可能會從千億陣營中消失。劉祥是一家千億房企營銷負責人,他發現,新晉千億的房企都有幾個共同的特徵,第一,重倉長三角和珠三角;第二,一二線城市佔比相對較高;第三,聯合營項目貢獻的業績比重相對較高。在他看來,隨著「三道紅線」和「兩個上限」等房地產長效機制落地,經營槓桿會逐步取代財務槓桿成為房企發展主要依賴對象。
  • 千億祥生踩紅線上市 二代陳弘倪接手的資本時間
    陳弘倪主管後的祥生並沒有在戰略布局上進行改變,堅持著重倉三四線的模式。自2016年起,祥生採納「1+1+X」擴張策略,以浙江省的發展為基礎,深入滲透泛長三角區域,並擴展至泛長三角區域以外(例如湖北省荊門、湖南省衡陽及常德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其他具高增長潛力的城市。
  • 銳見|千億房企「生死時速」,哪些沒完成年度任務?
    「千億巨無霸」之間的規模爭奪戰並沒有因為疫情而截止,反而愈演愈烈。 2010年,萬科銷售額達到千億。11年後,「千億」房企從1家擴容至43家,「百億」陣營已有160家,TOP10門檻更是提升至2404億元。「碧恆萬」不出意料地繼續穩居三甲,合計銷售額超過2.1萬億元。
  • 三道紅線之下的風險把控 房地產行業去槓桿化將是趨勢
    12月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成都市商品房預售款監管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監管措施從嚴進行了升級。依照《辦法》規定,成都商品房預售款將全部直接存入監管帳戶,開發企業不得以其他任何形式違規收取購房款。《辦法》自2021年1月7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關於商品房預售款監管,成都在2009年就已經出臺相關政策,並於2015年做過修訂。
  • 三大紅線壓頂,融創飲了一杯豪宅的酒
    這不僅跟他極力宣揚的精品形象極不協調,也給他越過三條紅線的艱巨任務蒙上了一層陰影。 主播丨正經妹妹 編輯丨百進 來源丨正經社(ID:zhengjingshe) 2020年即將結束,人們的生意與生活已經進入常態化防疫階段。但對於房企們而言,勠力前行還在繼續。
  • 在三道紅線壓力之下富力地產臨近歲末祭出大招
    三年後再回味這句話,李思廉或許有不同的感受。"三道紅線"壓力之下,富力臨近歲末祭出大招,員工全款買房最低可享受75折。這起被業內解讀為"變相降價促銷"措施的背後,富力前11個月銷售額僅完成全年目標的77%。此外,公司多次被曝出大規模裁員的消息。而根據公司2020年半年報,公司上半年減少人數近2萬。
  • 高價拿地、瘋狂找錢 華發千億目標只差臨門一腳
    但據上市平臺華發股份2020年三季報以及近期表現來看,華發在地產方面的表現也不太好——一方面距離千億隻差「臨門一腳」,另一方面腳踩在兩道紅線上,去槓桿、降負債,四季度也同樣不輕鬆。資金「貧血」來自三季報數據,截止9月,華發營業收入猛增47.97%至287.62億元,歸母淨利潤微增1.45%至17.55億元,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增長3.90%至17.83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下跌16.81%至159.68億元。
  • 「三道紅線」終結地產金融紅利:房企鯉魚跳龍門已基本不可能
    儘管有房企表示仍未看到正式文件,但這以「三道紅線」為核心內容的房企融資新規已然開始攪動整個行業,甚至被房企大佬視為一項將要改變行業邏輯的監管政策。「三道紅線」房企融資新規的提法在8月20日首次進入公眾視野後,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曾介紹,它是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