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封家書跨海尋親 72歲老婦赴臺到亡父墳前上香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1封家書跨海尋親 72歲老婦赴臺到亡父墳前上香
2015-11-09 11:12:5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詩堯

    江國華帶著37年前生父寄自臺灣的家書及再婚照片赴臺尋親,盼在父親墳前上香。(臺灣《聯合報》/劉宛琳 攝)

  中新網11月9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大陸一名72歲老婦江國華,帶著父親37年前寄自臺灣的家書,與兒子、媳婦來臺尋親,在裡長、戶政所和警察協助下找到同父異母的弟弟,併到亡父墳前上香;姐弟相約父親百歲冥誕再來臺相聚。

  江國華說,1978年江國華的父親寄了封家書回大陸,告訴母親因無法再回大陸,為延續家族命脈已再娶,並附上結婚照,並有一子一女。

  江國華表示,她父親1981年寄來最後一封家書,告知健康不佳,來年在臺灣的妹妹許黛子,捎來父親過世的消息。

  江國華說,媽媽1996年逝世前交代她,一定要到臺灣父親墳前上香。

  這些年她與家人生活拮据難以成行,直到孫子從研究所畢業開始賺錢,才湊足她與兒媳3人、15萬的保證金與旅費來臺尋親。

  江國華趕在11月3日忌日前一天來臺,原以為按照家書的舊地址,就能在「松山區林口街」找到自己的弟、妹,沒想到行政區已重劃分,弟妹也已搬離,找不到人。

  信義區大仁裡長蔡桂清得知江的困境,帶她到信義區戶政務所求助,查詢得知弟妹還住信義區,但基於「個資法」不得透露住處。

  江國華帶著兒媳千裡迢迢來臺尋親一再碰壁,戶所人員也覺不忍,私下告訴蔡,江的弟弟住在中坡裡;蔡帶他們到福德街派出所,如願用電話聯絡上弟弟許如皞。

  許如皞說,父親生前一直沒告訴他們大陸有親人,父親過世兩年,媽媽才說出這段往事,但他從未想過能和大姐相認。

  江國華4日到父親南港墓園上香,她說,從小思今父親,事隔66年終於見到,雖然只是刻在墓碑上的名字也已足夠。

相關焦點

  • 尋親故事匯||穿越時空的愛情,來自臺灣的三封家書
    1949年6月,劉母到上海探親,8月回到村裡以後就因病去世了。劉副官在部隊撤離上海前還獨自去過江蘇崑山劉母的胡姓堂弟家,說是來告個別,此後失去一切聯繫。而丁德修先生來自臺灣的三封家信,讓我們看到經歷了世紀風雲之後,閃現在時光長河裡的燦爛的人性光芒。坤沙太原王氏家族中一直口口相傳他們這段戀情佳話,並對其情深意篤讚嘆不已。後人現在看到這幾封來自臺灣的家書,終為信史,也更感動萬分。為了紀念雲仙姑婆和德修姑公的這段感情故事。經鮑淑英女士(我嬸奶奶)授權後輩謹錄丁姑公三封家書的文字於此。
  • 【兩岸尋親手記】這次,我的赴臺曾祖父真的要回家了!
    大概是在2016年,我了解到龍越慈善開始開展兩岸尋親的項目,於是我開始求助於龍越慈善,在龍越慈善及臺灣志工的幫助下,我終於知道了,原來爺爺口中的小白湖公墓就是高雄軍人忠靈祠,因公墓在臺灣小白湖旁邊,故臺灣當地人稱其為小白湖公墓。
  • 【兩岸尋親手記】爺爺終於可以回家了
    楊明,男,1978年1月9日生,周清平的兒子,現在廣東省江門市。周官明先生自1988年起,就一直和家人保持通信來往,並於1991年9月、1996年9月兩次回家探親,在近二十多年間,每年都會給予楊明家經濟幫助與支持,才讓兄弟姐妹能夠完成學業。
  • 臺胞為母尋親:一段兩岸間的家書情緣
    (受訪者供圖)  今年,範植明輾轉踏上尋親之路,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舅舅和舅媽。在浦城,他還找到了母親從1988年到2001年寄來的14封家書和一封電報。重讀家書,範植明在字裡行間讀懂了母親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心中滿是感動。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一家親更盼天下興。」幾經思慮,範植明決定把這珍貴的回憶捐贈給位於福建泉州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讓更多人看到這份兩岸濃情。
  • 臺胞四月內三次來泉尋親 老家或在晉江
    當地派出所民警和熱心居民帶著他挨家挨戶找線索,在鄉親們的幫助下,尋親的事有了一點眉目,吳國榮的老家可能在晉江。    □本報記者 羅劍生 實習生 陳玉玲     父親的紙條    成惟一線索    新中國成立之前,吳樹被國民黨抓壯丁,到了臺灣後他再未回過家鄉。
  • 《山海情》主演黃軒:3年內連失3位至親,15封家書讓人心碎
    黃軒《山海情》劇照 2021年1月12日,反映扶貧攻堅的當代農村劇《山海情》,在北京、浙江、寧夏、東南等多家衛視,及愛奇藝、騰訊視頻等著名網絡平臺同時熱播,收視率持續走高。
  • 灤平老人343封家書傳遞好家風
    從清晨到日暮,在祖國大江南北工作、生活的孩子們發來各種各樣的圖片或者文字。過去的60年裡,這個 「全國最美」書香家庭用 343封信傳遞情感,溝通親情。「尋常家書史詩篇,嘔心珍藏幾十年,梳理割愛獻國家,複製育後家風傳。」這是張伶九老人為他家的家書故事創作的一首詩。家書與閱讀對於張伶九一家而言,是一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存在,這個無可替代的存在已貫穿這個家庭幾十年。年近九旬的張伶九退休前 曾任農業銀行河北承德灤平支行工會主席。
  • 獨家|萍鄉七旬老太太臺灣尋親!29年光陰等來3小時相聚
    ,帶著家人赴臺尋親。按照這位熱心家長的要求,黃淑蓮當場寫了一封尋親信,這封信通過對臺辦的官方渠道,很快刊登在《臺灣日報》的版面上。這則尋親啟事刊登出來後,引起了一位名叫甘華士的臺胞的關注。甘華士是江西省萍鄉人,曾經也在浙江青年軍事學校讀書,與黃元魁既是同學又是同鄉。
  • 美72歲老婦稱正和傑森莫瑪戀愛,還秀「甜蜜聊天記錄」作證
    話說最近,有個老婦聲稱自己在和他談戀愛,還秀出兩人的聊天記錄,這是怎麼回事呢?一位來自美國聖安東尼奧市的老婦認為,好萊塢明星傑森·莫瑪已經愛上自己了這位72歲的老人深信,和她聊天的男子就是飾演海王的演員,她受訪時說:「他告訴我他愛我,我也告訴他我愛他」。這位老婦花了數小時和這個自稱是夏威夷人的對象聊天曖昧甚至視頻,「我看過他本人,還有他整個身體」,不幸的是老婦碰到的是詐騙集團,對方轉了兩筆錢給老婦,並要她幫忙再轉到另外一個戶頭。
  • 【尋根問祖】:萍鄉七旬黃氏老太太臺灣尋親!29年光陰等來3小時相聚
    核心提示:29年來,她一直在思念臺灣的哥哥,一直在尋找遠方有著血緣關係的親人……7月底,今年71歲的萍鄉退休教師黃淑蓮趁著身體硬朗,帶著家人赴臺尋親。海內存知己,寶島有真情。在素不相識的臺胞黃文貴熱心幫助下,7月31日晚,黃淑蓮在臺北福華飯店,終於見到了已故兄長的3個兒女。
  • 72歲姥姥手寫6頁家書叮囑外孫
    有空多參加學校的文體活動,不能只重視書本知識,這個是我的切身體會……」這是72歲的姥姥手寫給12歲外孫的一封信,這封散發著融融暖意,寫滿祖孫情的信感動了眾多網友。雖然是72歲的老人,但她的字跡工整娟秀,不少網友從馮駿馳媽媽的朋友圈看到這封信,為老人見識廣博、細緻嚴謹而感動,紛紛留言、點讚。網友「吳敏」留言,「從學習到交往、做人,由內在到外在,老太太面面俱到,沒有大道理,很接地氣的正能量,對孫兒每個細節的關心,無不透露滿滿的愛」。網友「邱小軍老師」說,「許久沒讀到如此情深意長的家書了。
  • 看墳知死因
    墳上萬物生土堆,先富後貧子孫虧,左邊東來右邊西,坐南朝北四位取。左邊草高是男墳,右邊草高葬女人,男墳長草直上生,女墳草生亂紛紛。右頭草木斜左腳,定主裡面埋老婦,左邊草木斜右頭,白頭老翁埋裡頭。左邊草木斜左頭,少年子弟埋裡頭,右邊草木斜右頭,紅粉佳人不知秋。墳上無草枯骨頭,墳崩定葬黃腫人,墳堆上草下無草,定是癆病和孤老。
  • 7封家書,讀懂共產黨人的初心
    家書抵萬金。家書,是一份牽掛,是一份期盼,也是一份傳承。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家書都讓人感受到愛與光明,感受到力與希望。  我們節選了7封革命先烈的家書。 這些家書,情真意切,蘊藏著很多感人故事,既反映他們對親屬的深情、對子女的教誨,更展現了共產黨人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信念與忠誠、永遠堅守的初心和使命。
  • 廈門遊客個人遊花絮:90歲老婦探親 6旬姐妹祭祖
    廈門建發國際旅行社總經理陳麗霜說,「『小三通』從五通碼頭到金門只需25分鐘,轉機之後,不到1小時就可到達臺北、臺中、高雄、臺南等地。」記者的採訪仍在進行,臺灣方面傳來了第一批遊客抵達臺中、受到臺灣民眾熱情歡迎的消息。
  • 慣偷被抓身上搜出三封家書 媽媽寫要做個真正男子漢
    這些信的內容令辦案民警深感意外,唏噓不已……不久前,1996年出生的饒某因盜竊被重慶江北警方移送檢察院審查起訴。每每想起這個孩子,辦案民警便感到悵然,這是因為饒某被捕時身上緊揣著的三封家書。被抓後,饒某被民警帶回派出所進一步調查,在清點他身上物品時,民警在饒某的錢包裡,發現了三封細心保管的信紙,打開一看,在場的所有人都是一陣唏噓!飽含期待的三封家書這是饒某的家人寫給他的三封家書,一封是母親的,一封是父親的,還有一封是年僅10歲的妹妹寫的。
  • 到望江驛「戀戀家書」 上海最美家書系列活動舉辦抗疫專題家書展
    江水三千裡,家書十五行。作為「傅雷杯」上海最美家書徵集展評系列活動之一,從即日起,在黃浦江畔的8號望江驛,首次舉行抗疫專題家書展,展出包括馳援武漢、戰鬥在疫情一線醫務人員、武漢親歷者等家書。今天,記者採訪了部分家書親歷者,講述家書背後的故事。
  • 一封家書丨如果,我還能再見你一次……
    高考結束後,把這封滿是乾貨和父愛的信交到了女兒的手上。女兒性格太內向,他只能用這種含蓄的辦法與孩子溝通。吳輝說,女兒考得並不是太好,收到信後表面上雖然淡淡的,但是背地裡卻把他的信件悄悄放進了空間裡,跟朋友們分享。看來,她覺得老爸寫得挺好的。這位懂女兒的父親,本身也極具戲劇色彩:他曾經當過10年的小初老師,都30歲了才想起去考研,接著讀博,直至成為大學老師。
  • 臺灣老兵72年後回家祭祖 對重慶親人說:你們都是我的恩人
    10月18日中午,飛機降落在重慶江北機場時,蕭慧蓉在父親耳邊說:「爸爸,我們到了。」蕭家福一臉恍惚,看著機窗外陌生的一切。這是蕭家福第二次離開家鄉,從臺灣到重慶。第一次是72年前,從重慶到南京。他拄著拐杖,慢慢走出機艙,工作人員扶了他一把,對他說:「歡迎來到重慶。」蕭家福像個興高採烈的孩子,頻頻跟工作人員擊掌,「我是重慶人哦!
  • 8家日本AV大廠 跨海控告臺網站侵犯版權(圖)
    8家日本AV大廠 跨海控告臺網站侵犯版權(圖) 2012年12月04日 23:06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宿遷烈士「手繪」家書獻給國家
    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日前夕,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到了宿遷市宿豫區侍嶺鎮抗美援朝烈士李徵明親屬捐贈的4封家書,捐贈人是李徵明的妹妹李曼。這一次的捐贈揭開了一個家庭跨越近70年的尋親故事,也讓我們走近了一位普通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的家國情懷。   為了找尋家書背後的故事,記者於28日兵分兩路,一路凌晨從宿遷驅車趕往400公裡外的安徽宣城李曼的家中,一路在宿遷尋訪李徵明的弟弟,抗美援朝老兵李智。   「我在上甘嶺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