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四月內三次來泉尋親 老家或在晉江

2021-01-19 晉江新聞網

    吳端芬(左二)向吳國榮(右二)講述延陵吳氏的繁衍生息 (羅劍生 吳燕秋 攝)

    為了完成父親葉落歸根的遺願,8月7日,從事旅遊運輸業的42歲臺胞吳國榮來到鯉城浮橋延陵社區尋找家鄉親人,這是他在四個月內第三次尋親之旅。當地派出所民警和熱心居民帶著他挨家挨戶找線索,在鄉親們的幫助下,尋親的事有了一點眉目,吳國榮的老家可能在晉江。

    □本報記者 羅劍生 實習生 陳玉玲

     父親的紙條

    成惟一線索

    新中國成立之前,吳樹被國民黨抓壯丁,到了臺灣後他再未回過家鄉。在兒子吳國榮念小學六年級時,吳樹曾收到泉州親人寄來的一封家書,說要修祖墳。這是他和泉州親人僅有的一次書信往來。吳樹託在香港的朋友,幾經輾轉,寄了一些黃金到老家修葺祖墳。後來,這封家書不慎丟失,吳樹與親人的線索就此斷了。鄉愁,成了他眼前那灣淺淺的海峽。

    吳樹曾經三次舉家搬遷,從臺北到基隆、新竹、臺中,每搬一次家就離故鄉更近一點。1988年,吳樹來不及和在祖國大陸的親人道別,就帶著遺憾和不舍撒手人寰。在彌留之際,他仍記掛著海峽對岸的親人,囑咐兒子吳國榮要將自己的骨灰送回故鄉泉州安葬,葉落歸根。鄉愁,被帶進了一方矮矮的墳墓。

    他去世時僅給吳國榮留下一張紙條,寫著「福建晉江延陵」6個字,其他一概不詳。對吳國榮而言,鄉愁,就是這張小小的紙條。

     泉州人熱心相助

    帶他跑遍尋親路

    從此,吳國榮踏上了漫長的尋親之路。「葉落歸根是父親生前最大的願望。我們知道尋親很難,但決不會放棄。」遠在臺灣臺中吳國榮昨天接受本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說,「我之前一直認為老家就在浮橋的延陵社區。」

    今年的5月和6月,他獨自一人兩次來到鯉城浮橋延陵社區尋親,拜訪了當地不少七八十歲的老人。他要尋找的祖父名為「吳禮」,祖母名為「陳嫌」,父親吳樹在家裡排行第三。但是,社區裡的老人紛紛表示對這些名字沒有印象,無人知曉。

    8月7日,吳國榮第三次來到泉州尋親,他向浮橋派出所求助。民警謝國興查詢了延陵社區的戶籍檔案,沒有找到吳禮或有關吳樹的記錄。

    謝國興說:「我們這裡的戶籍檔案是1969年開始建立,有可能延陵社區根本沒有這個人。再者,按照時間推算,吳禮如果還在世,年齡已經超過110歲了,在世的可能性不大,戶口也註銷了。」

    謝國興還帶著吳國榮來到家住延陵社區的黃龍海外聯誼會會長吳端芬家,查找延陵吳氏族譜,但一無所獲。

    謝國興和吳端芬帶著吳國榮挨家挨戶尋找線索。他們了解到,延陵社區當年共有四人被抓壯丁到臺灣,其中一個已經病逝,另一個健在的則和泉州的親人還保持著聯繫,也叫「吳禮」,但歲數與吳國榮爺爺相差了整整一代,可以排除。還有兩位則杳無音訊。

    點滴線索覓親蹤

    老家可能在晉江

    從有限的尋親線索中,謝國興和吳端芬提出了他們的假設。

    「1958年前,現在的延陵社區由南安管轄。在中華吳氏族譜裡記載,清乾隆年間有一支吳氏分支從延陵遷到晉江磁灶,有可能吳樹是磁灶人。」謝國興告訴記者,他還特別留意了和吳樹名字類似的戶口,查到了晉江磁灶下灶村有叫吳林、吳草的,說不定他們的名字有一定關聯。

    吳端芬支持吳樹是晉江人的觀點,但是他覺得吳樹應該不是磁灶人,可能在青陽一帶。因為磁灶和浮橋延陵雖屬於同一個宗親支派,他們的族譜上卻找不到禮、樹的字輩。針對「福建晉江延陵」的字條,吳端芬說:「我們吳氏屬於延陵衍派,紙條上寫的延陵可能取意於延陵衍派。這樣一來,字條的內容就可以理解為福建晉江的吳氏人家。」

    雖然第三次尋親之旅無結果,但吳國榮仍十分感激泉州熱心人的幫助。在與記者通話中,他多次激動地說:「我真的很感謝吳老先生和謝警官等人的幫忙,我們一定不會放棄尋親夢想。」

    在吳國榮離開泉州回臺灣時,他特意在延陵取了一把泥土。他說:「雖然沒有找到親人,但帶一些家鄉的土到父親墳前,也許能給父親帶去一點慰藉。」

    我們祝願吳國榮能夠早一天找到在泉州的親人,了卻父親的遺願,讓血脈再相連。

[責任編輯:zxs]

相關焦點

  • 晉江打工男子身世惹人憐 好心同事幫尋親終團圓
    東南網-海都閩南版1月20日訊(記者 吳佳弘 李秋雲 黃謹 文/圖)8年了,終於等來這一頓圓圓滿滿的年夜飯——丟了8年的兒子,找回家了,一家人再也不用望著多出來的那副碗筷,相看無言,淚千行。這樣的新年,柯美勝一直盼著,這下近在眼前了!
  • 臺胞吳天璽「冬至節」述親情和鄉情
    「我們北方人還是習慣吃餃子」,吳天鑫鄭重的說:「爸爸媽媽在河南落葉歸根,老家在河南,我不就是北方人嗎?」回首,在河南生活了30年,吳天璽為豫臺交流做了不少事,也深深地融入了鄭州的生活,用她自己的話說,「我是臺胞,更是河南人」。
  • 晉江凱擘影城尋親拉!贏取全年免費觀影資格!!!
    最近總有些小機靈鬼在追問:聽說「晉江
  • 本式臺胞證正式失效 來深及駐深臺胞須換領電子卡式臺胞證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吳維 記者9月21日從深圳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獲悉,9月20日,最後一批本式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俗稱「臺胞證」)到期失效,所有持本式臺胞證的臺灣居民來往大陸時,須換領電子卡式臺胞證或申辦一次有效臺胞證,深圳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也從即日起執行該政策
  • 臺灣90歲女軍官湖南尋親:老家烏鴉廟的親戚找到了!
    5月7日,今日頭條公益尋人聯合紅網發布《90歲臺灣女軍官尋親:17歲從軍從中尉退伍,老家在湖南邵陽烏鴉廟》消息,引發強烈反響。
  • 臺胞證免籤新政首日 上海口岸臺胞15秒內通關
    臺胞證免籤新政首日 上海口岸臺胞15秒內通關 2015-07-01 18:55:3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上海7月1日電 題:臺胞證免籤新政首日 上海口岸臺胞15秒內通關  中新社記者 陳靜  1日,713名旅客乘坐華航501和長榮712兩架臺灣直航航班抵達上海,其中的臺胞成為大陸實施臺胞免籤新政後入境上海的第一批受益者。
  • 溫州立體尋親、站內託養、源頭治理
    這感人的一幕,在近幾年的救助管理站內並不少見。12月16日,記者從市救助管理站了解到,近三年以來,該站共幫助160名流浪乞討者、站內長期滯留人員成功與家人團聚。喜人的成績背後,是市救助管理站不斷創新立體尋親、升級站內託養、實現源頭治理的工作寫照。
  • 臺灣老兵逐漸失憶仍惦記重慶老家,70年後終圓尋親夢
    如今,蕭運騫已經走進人生的暮年,逐漸喪失了年輕時的記憶,甚至連自己到底多少歲都無法確定,但他仍然惦記著,想要找到重慶老家的親人。「父親獨自養大我們5個孩子,我是家裡最小的女兒,覺得父親孤獨一生,希望能幫他找到家鄉親屬,圓他心裡最深處的夢想。」蕭運騫的女兒蕭慧蓉見父親年事已高,依舊心繫著尋找失散多年的親人,決心要幫父親實現心願,於是向今日頭條兩岸尋親項目求助。
  • 11省來泉人員可在4個派出所補換領身份證 6情形不受理
    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來泉人員,在豐澤、晉江、石獅、南安四地務工、生活、學習者,即日起可到泉州指定派出所辦理身份證補換領業務。泉州4個派出所試點「真是方便啊,省得我再回老家去換證件。」14日,在南安水頭派出所,來自江西的王先生和來自湖北的李先生等人,順利辦妥了身份證異地換領申請手續。
  • 讓留在大陸的臺胞安心過年
    據了解為了讓臺胞臺商在地度過多姿多彩的新春佳節,大陸各地臺辦與臺資企業協同展開各種形式的迎新春活動,服務好留在大陸過年的臺胞。 為了讓臺胞與在地民眾共同歡度牛年春節,福建將繼續舉辦主題為「金牛迎新春,開創新局面」2021年海峽兩岸春節焰火晚會,廈門與金門兩地同步燃放焰火,該活動自2017年開始,每年一屆已舉辦14屆;福州舉辦「暖意融榕  同心同行」臺胞歡度2021年春節系列活動,包括「來我家過年!
  • 「甄·愛」工作室的助人尋親能手
    寶山區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通過「今日頭條」推送受助人自述信息,並聯繫山東龍口相關部門,但查無此人,尋親工作陷入僵局。2021年1月5日,上海市救助管理站「甄·愛」工作室兩名工作人員來到寶山站協助甄別。曲常順起初不配合,不願透露身份信息。「我們就與他聊天,打算根據他的口音特徵辨認。」
  • 晉江布袋木偶戲
    掌中木偶戲稱為「布袋戲」的主要緣由有二:一是掌中偶人的形象構造必有個布內套(俗稱「人仔腹」),以布內套連綴頭部及四肢,外加套戲服;演員的手掌即活動在布內套中,巧妙地在布內套為偶人做各種身段動作,故稱布袋戲。二是掌中戲班的全部行頭用一口袋子就能裝下,不用戲箱,便於流動演出,故被稱為「布袋戲」。
  • 臺灣歌星袁小迪攜眾歌手來泉 共發展閩南語歌唱事業
    昨日,臺灣著名閩南語歌唱家袁小迪現身晉江,同時到來的還有江志豐、蔡義德、向蕙玲等寶島知名閩南語歌手,他們將為泉臺共同發展閩南語歌唱事業貢獻力量。據了解,袁小迪此次來泉,是為了啟動迪聲音樂教室,同時以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為宗旨,為泉臺音樂愛好者提供交流平臺。
  • 滯留湖北臺胞:太辛苦的回家路
    據臺媒了解,這些滯留湖北的臺胞都須先取得在鄂臺胞健康監測證明,確認近期(14天內)體溫正常才能申請離開。而為了順利搭乘第2波從上海浦東起飛的返臺飛機,不少滯留湖北臺胞從19日就陸續從家裡出發,利用飛機、高鐵,或是包車前往上海。部分乘坐小客車的旅客,要耗費超過10小時才抵達上海,有的人幾乎整晚沒有睡,路程相當辛勞。
  • 本式臺胞證明天到期失效!臺胞來往大陸須換領電子卡式臺胞證
    ,須換領電子卡式臺胞證或申辦一次有效臺胞證。   據了解,臺胞證是籤發給臺灣居民來往大陸的法定旅行證件,持該證可入出境大陸、在大陸合法停留居留,於1992年5月開始啟用。為進一步提高證件安全性和口岸查驗效率,方便臺胞來往兩岸,2015年9月26日,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停止受理籤發本式臺胞證,隨後全面啟用卡式電子臺胞證,此後仍在有效期內的本式臺胞證可以繼續使用。這意味著,最後一批本式臺胞證將於今年9月20日到期失效,全部退出使用。
  • 獨家|萍鄉七旬老太太臺灣尋親!29年光陰等來3小時相聚
    ,帶著家人赴臺尋親。在素不相識的臺胞黃文貴熱心幫助下,7月31日晚,黃淑蓮在臺北福華飯店,終於見到了已故兄長的3個兒女。29年的思念和光陰,等來了3個小時的匆匆相聚,做了一輩子人民教師的黃淑蓮說「值了」。(前排左一為大哥兒子,後排左一左二為大哥女兒)黃淑蓮是一個有著34年教齡,在萍鄉師範附屬小學退休的小學語文高級教師。
  • 尋根問祖:山東曹縣扈氏修譜尋親探源記
    修譜活動現場根據歷史遺存的這簡簡訊息,數百年來,我先祖對另二位始祖的找尋始終不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扈老家十九世叔公書彬公曾前去河南清豐縣和山東鄄城縣找尋.但因信息不足,也無定論。次子諱忠出嗣姑母,姑父蕭氏,定居於牡丹區蕭老家,後人已分布十幾個村莊,人口近萬人。均沿襲其姑父蕭姓,但其宗祠仍供奉其祖扈忠。扈屯宗親族譜記載,立諱欽,燕為雙始祖。我與扈屯雙方祠堂也供奉雙始祖,各譜將雙始祖史實記述清楚於譜內,並雙雙供奉。
  • 來,我們的晉江!
    Hook:來晉江的街頭走一走五湖四海我的朋友古韻環繞城市依舊這是晉江you should know來晉江的街頭走一走五湖四海我的朋友古韻環繞城市依舊這是晉江you should knowLil_Ca$hRooM:出去多年回來我還是會記得這條街
  • 荷蘭女孩梅小健第三次到吳川尋親未果,望知情人提供線索
    荷蘭女孩梅小健第三次到吳川尋親未果,望知情人提供線索被領養到荷蘭的吳川女孩梅小健已經是第三次到吳川尋親未果,儘管尋找親生父母有如大海撈針,但是回到湛江卻讓這位年僅16歲的梅小健感到了家的溫暖。今年9月22日,本報曾刊登報導《16歲少女萬裡尋親》一文,報導了荷蘭女孩梅小健多年來為尋找親身父母不懈地努力,並多次到湛江尋親的故事。報導刊發後,記者接到幾十個讀者來電,詢問有關梅小健的情況。上周一,梅小健在荷蘭養母以及翻譯的陪同下,跨越萬裡之遙重回湛江,親自赴吳川,再尋骨肉之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