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端芬(左二)向吳國榮(右二)講述延陵吳氏的繁衍生息 (羅劍生 吳燕秋 攝)
為了完成父親葉落歸根的遺願,8月7日,從事旅遊運輸業的42歲臺胞吳國榮來到鯉城浮橋延陵社區尋找家鄉親人,這是他在四個月內第三次尋親之旅。當地派出所民警和熱心居民帶著他挨家挨戶找線索,在鄉親們的幫助下,尋親的事有了一點眉目,吳國榮的老家可能在晉江。
□本報記者 羅劍生 實習生 陳玉玲
父親的紙條
成惟一線索
新中國成立之前,吳樹被國民黨抓壯丁,到了臺灣後他再未回過家鄉。在兒子吳國榮念小學六年級時,吳樹曾收到泉州親人寄來的一封家書,說要修祖墳。這是他和泉州親人僅有的一次書信往來。吳樹託在香港的朋友,幾經輾轉,寄了一些黃金到老家修葺祖墳。後來,這封家書不慎丟失,吳樹與親人的線索就此斷了。鄉愁,成了他眼前那灣淺淺的海峽。
吳樹曾經三次舉家搬遷,從臺北到基隆、新竹、臺中,每搬一次家就離故鄉更近一點。1988年,吳樹來不及和在祖國大陸的親人道別,就帶著遺憾和不舍撒手人寰。在彌留之際,他仍記掛著海峽對岸的親人,囑咐兒子吳國榮要將自己的骨灰送回故鄉泉州安葬,葉落歸根。鄉愁,被帶進了一方矮矮的墳墓。
他去世時僅給吳國榮留下一張紙條,寫著「福建晉江延陵」6個字,其他一概不詳。對吳國榮而言,鄉愁,就是這張小小的紙條。
泉州人熱心相助
帶他跑遍尋親路
從此,吳國榮踏上了漫長的尋親之路。「葉落歸根是父親生前最大的願望。我們知道尋親很難,但決不會放棄。」遠在臺灣臺中吳國榮昨天接受本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說,「我之前一直認為老家就在浮橋的延陵社區。」
今年的5月和6月,他獨自一人兩次來到鯉城浮橋延陵社區尋親,拜訪了當地不少七八十歲的老人。他要尋找的祖父名為「吳禮」,祖母名為「陳嫌」,父親吳樹在家裡排行第三。但是,社區裡的老人紛紛表示對這些名字沒有印象,無人知曉。
8月7日,吳國榮第三次來到泉州尋親,他向浮橋派出所求助。民警謝國興查詢了延陵社區的戶籍檔案,沒有找到吳禮或有關吳樹的記錄。
謝國興說:「我們這裡的戶籍檔案是1969年開始建立,有可能延陵社區根本沒有這個人。再者,按照時間推算,吳禮如果還在世,年齡已經超過110歲了,在世的可能性不大,戶口也註銷了。」
謝國興還帶著吳國榮來到家住延陵社區的黃龍海外聯誼會會長吳端芬家,查找延陵吳氏族譜,但一無所獲。
謝國興和吳端芬帶著吳國榮挨家挨戶尋找線索。他們了解到,延陵社區當年共有四人被抓壯丁到臺灣,其中一個已經病逝,另一個健在的則和泉州的親人還保持著聯繫,也叫「吳禮」,但歲數與吳國榮爺爺相差了整整一代,可以排除。還有兩位則杳無音訊。
點滴線索覓親蹤
老家可能在晉江
從有限的尋親線索中,謝國興和吳端芬提出了他們的假設。
「1958年前,現在的延陵社區由南安管轄。在中華吳氏族譜裡記載,清乾隆年間有一支吳氏分支從延陵遷到晉江磁灶,有可能吳樹是磁灶人。」謝國興告訴記者,他還特別留意了和吳樹名字類似的戶口,查到了晉江磁灶下灶村有叫吳林、吳草的,說不定他們的名字有一定關聯。
吳端芬支持吳樹是晉江人的觀點,但是他覺得吳樹應該不是磁灶人,可能在青陽一帶。因為磁灶和浮橋延陵雖屬於同一個宗親支派,他們的族譜上卻找不到禮、樹的字輩。針對「福建晉江延陵」的字條,吳端芬說:「我們吳氏屬於延陵衍派,紙條上寫的延陵可能取意於延陵衍派。這樣一來,字條的內容就可以理解為福建晉江的吳氏人家。」
雖然第三次尋親之旅無結果,但吳國榮仍十分感激泉州熱心人的幫助。在與記者通話中,他多次激動地說:「我真的很感謝吳老先生和謝警官等人的幫忙,我們一定不會放棄尋親夢想。」
在吳國榮離開泉州回臺灣時,他特意在延陵取了一把泥土。他說:「雖然沒有找到親人,但帶一些家鄉的土到父親墳前,也許能給父親帶去一點慰藉。」
我們祝願吳國榮能夠早一天找到在泉州的親人,了卻父親的遺願,讓血脈再相連。
[責任編輯:z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