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蕭運騫(原名蕭家福)隨部隊從大陸遠赴臺灣,這一走,就將近70年。如今,蕭運騫已經走進人生的暮年,逐漸喪失了年輕時的記憶,甚至連自己到底多少歲都無法確定,但他仍然惦記著,想要找到重慶老家的親人。
「父親獨自養大我們5個孩子,我是家裡最小的女兒,覺得父親孤獨一生,希望能幫他找到家鄉親屬,圓他心裡最深處的夢想。」蕭運騫的女兒蕭慧蓉見父親年事已高,依舊心繫著尋找失散多年的親人,決心要幫父親實現心願,於是向今日頭條兩岸尋親項目求助。
為了幫助蕭爺爺完成夙願,5月3日,頭條尋人發布了尋親消息《11歲離家,獨自養大5兒女,臺灣87歲老兵尋找家鄉親人》,並將該信息推薦給重慶的今日頭條用戶。同時,頭條尋人與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合作,在當地展開地毯式查找。最新消息是,在重慶巴南區界石鎮順利找到了蕭爺爺的親戚。
頭條尋人將尋親信息彈窗至重慶,幫助赴臺老兵蕭運騫(圖右)圓了尋親夢
在蕭老的記憶中,他自幼在重慶生活,搬過很多次家,從小父親和爺爺會帶著他沿著長江趕集賣鞋帶之類的小物件,後來他們一家人落腳於巴南魚洞鎮仁厚鄉南岸,疑似現今重慶市巴南區魚洞鎮一帶。
在蕭運騫十多歲的時候,由於聽聞當地招兵,他趕緊躲在山上避風頭,不料在山上碰到部隊抓壯丁,由此開始顛沛流離的軍旅生涯。離家時,他最小的弟弟剛剛3歲。
年輕時的蕭運騫
去到臺灣後,蕭運騫跟大多數老兵一樣,住在眷村,生活艱辛,快40歲才結婚。因為貧窮,妻子離開了這個家,蕭運騫為了撫養5個兒女,做過清潔工,做過鋼鐵廠工人,直到76歲(2003年),腿被工廠的鋼鐵打斷才停止工作。女兒蕭慧蓉坦言,「這些年,爸爸都沒有回過重慶,一是與親人失去了聯繫,二是生活確實很艱難。」
30年前的信件
蕭爺爺心心念念著他的家鄉親人,而實際上,重慶的家人一直沒有放棄尋找。
據了解,蕭運騫在老家有四個弟弟妹妹,蕭邦華是蕭運騫大弟弟的兒子,也就是蕭運騫的侄子,他描述,「當時(1988年)兩岸剛剛開放交流,我們也很想知道大伯在臺灣的消息。恰好我三姑婆的女婿從臺灣回鄉,他當年也在1949年去了臺灣。我們委託他在臺灣幫忙打聽大伯的消息。他回去後,通過報紙打了個廣告,聯繫上了大伯。」
1988年時的蕭慧蓉才5歲,據她回憶,當初父親蕭運騫接到重慶親屬寄來的信,那是他在離開大陸快40年後,第一次得到家裡的消息。她清楚記得父親看過信後痛哭一場,「父親是軍人,性格堅毅,但那封信一下就擊中了他的軟肋,那幾天他只要一看信就哭。」蕭慧蓉透露,當時媽媽非常反對父親回重慶來核實,所以父親沒有與重慶這邊再聯繫。
這是一次很不成功的聯繫。重慶的蕭家兄妹給蕭運騫寫了一封信,蕭運騫也回了一封信,說明自己無法回來,還附上了一張在臺灣的全家福。但之後蕭運騫就音信杳無。這一耽擱,就又是三十年。三十年光陰荏苒,家裡人去世的去世,搬家的搬家,雙方都失去了對方的聯繫方式。
30年前,蕭運騫寄回重慶的信件和臺灣全家福照片
「他還活著?」
頭條尋人替蕭爺爺發布尋親消息後,第一時間委託重慶晚報的記者走訪當地尋找相關線索,經過幾番努力,終於傳來了好消息。
記者通過熱心村民的幫助,先是找到了劉榮勇老人。他的父親與蕭運騫的母親是親姐弟,但劉榮勇只有70歲不到,蕭運騫離開大陸時他還沒出生。劉榮勇一聽記者打聽「蕭姓被抓壯丁去臺灣的人」,很驚訝:「他還活著?」他已經記不起老兵叫什麼名字,但當他說出蕭邦華和他父親蕭家祿的名字時,已經說明一切。因為蕭運騫的大陸原名蕭家福是「家」字輩,其子女是「邦」字輩,跟蕭家祿和蕭邦華的名字完全對得上。他告訴記者,蕭邦華曾經跟他說過,自己有個大伯在臺灣,80年代曾經通過信,後來又斷了聯繫。
蕭家的祖墳就在代家坡上。圖片來源:重慶晚報
隨後,記者在巴南區界石鎮找到了50多歲的蕭邦華,當聽說臺灣的大伯來尋親,他有些激動。直到記者找到蕭邦華,蕭慧蓉還不能完全確定找到的是不是自己的親屬。不過當蕭邦華聯繫幾個弟妹,將幾個叔叔嬢嬢的照片通過記者傳給蕭慧蓉時,蕭慧蓉說:「跟我父親長得好像!」最終,重慶親戚傳來一張30年前臺灣寄過來的全家福,蕭慧蓉一眼就認出了照片上的自己。
蕭運騫的侄子蕭邦華。圖片來源:重慶晚報
遺憾的是,蕭邦華告訴記者,自己的父親以及幾個叔叔嬢嬢,也就是蕭家福的弟弟妹妹已經全部過世了。得知父親的弟弟妹妹都已經離世,蕭慧蓉忍不住悲從中來:「找得太晚了,太晚了,我怎麼跟父親開口啊!」所有的顛沛流離,最終都將由大江走向大海,蕭慧蓉動容地說,「希望兩岸,再不要出現這樣的生死離別。」
這是頭條尋人成立兩岸尋親項目以來,成功找到的第35個案例。本次兩岸尋親信息由頭條尋人聯合上遊新聞、重慶晚報共同發布尋找。如果您家裡也有親人失散在臺灣,或者您身在臺灣,想幫助臺灣的老兵尋找大陸親人,可以發郵件給我們(xunren@toutiao.com),也可通過頭條尋人的臉書粉絲專頁(名稱:頭條尋人)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