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歲的臺灣胡姓老兵今天回到四川合江老家(2017.04.20)

2021-02-17 胡氏宗親網

今日上午11點20分左右,97歲的臺灣老兵胡定遠,時隔77年後,回到了自己的合江老家。

當汽車駛到白米鎮轉龍灣村石壩上時,胡定遠看著地上的石板路,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激動得手舞足蹈:「這回對了,就是這裡,沒得錯!」

胡定遠老人(圖中穿西裝者)終於與親人團聚,這身衣服是他為此次回家特意新買的。

家人拉起橫幅歡迎胡定遠老人回家。

「終於吃到了77年沒吃到的臘肉」,回家的第一頓飯是親人為胡定遠準備的一桌家鄉菜,香腸臘肉、豆花酥肉、涼拌折耳根……

今日下午,胡定遠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分別到父親和母親墳前祭掃。祭掃現場胡定遠淚如雨下。

白米鎮鎮政府為胡定遠老人送來了先市醬油、黃粑、桂圓等瀘州特產,胡定遠的兒子說,在臺灣,聽說過先市醬油。

97歲的臺灣老兵胡定遠究竟經歷了些什麼?

他是如何離家?

又是如何一步步找到老家?

離家:1940年,出門買粉條被抓壯丁

胡定遠於1920年生於瀘州,父親叫胡文範。那個年代,父母沒有文化,家境十分拮据。家裡兄弟姐妹眾多,但都沒念過書。由於在兄弟裡排行最小,家裡都叫他「胡老么」。胡定遠這個名字,還是離家參軍後長官為他取的,望其「遠徵平定戰亂」。

1940年4月的一天,他從姐夫家出發到不遠處的「白米場」上趕場買粉條,半路上被抓了壯丁,自此與家人失去聯繫。

被抓後,胡定遠被押上船,送到湖北參加抗戰。隨後,胡定遠隨軍去往緬甸繼續戰鬥。抗戰勝利後,他於1946年來到臺灣,並正式留了下來。

尋家:2017年,胡定遠孫女發帖助爺爺尋親

去年,胡定遠因罹患肝癌住院手術。住院期間,胡定遠和家人聊起故鄉時,言語間總有些失落。

今年3月1日,胡定遠的老伴去世。與之而來的,是胡定遠愈發濃鬱的思鄉情。家裡人決定,要想盡辦法幫胡定遠找到遠在四川的親人。

胡定遠老人和孫女彭怡惠

不久後,由胡定遠孫女彭怡惠撰寫的一篇尋親帖子,發了出來。

尋親:記憶深處的地名,縮小尋找範圍

在胡定遠的記憶中,他生於瀘縣鳳儀鄉6保2甲,家裡曾多次搬遷,家鄉附近有「三龍橋」、「四望山」、「河壩」、「大渡口」、「白米洞」等等。由於時隔多年且年事已高,胡定遠對家鄉的記憶都是模糊而碎片化的。

其中,記得最清楚的是,他的姐夫姓李,住在離「白米場」不遠的「石壩上」。「石壩上」是小地名,因附近有個供村民曬糧食的大壩子得名,姐夫家就在大壩子旁邊,背後有個小山坡。

經過尋找,胡定遠通過視頻認出了「太慈寺」對面的「燈杆山」。至此,胡定遠的故鄉鎖定在了「燈杆山」附近。

認親: 記憶中妹妹肚上的傷疤,助老人找到親人

胡定遠又提供了一個關鍵信息——姐夫家曾經是賣冬粉的。當地熱心村民曾德明突然想起,「石壩上」確實有個李姓人家,解放前是賣冬粉的。

經過一路打聽,終於找到了村民李官民家,他的母親姓胡。李官民在家排老九,還有一個哥哥叫李嘉猷,一個弟弟叫李水生。

經李嘉猷證實,父親李奉先確實曾做過冬粉生意。聽家裡老一輩說,母親有個弟弟很小的時候就走失了。不過,對於突然找到自己走失多年的舅舅,李家三兄弟表示「有點不敢相信。」

找到了姐夫家,有些信息還需確認。在胡定遠提供的信息中,其最小的妹妹小時候烤火時,肚子曾被燙傷,留下了傷疤。像這樣的隱私信息,只有家人才能知曉。當李嘉猷得知該信息時,深信胡定遠就是自己的親人「除了胡家親人外,不可能有別人知道」

視頻:胡定遠用瀘州話與親人聊家鄉

4月11日中午,瀘州市合江縣白米鎮轉龍灣村一座民宅內,有些熱鬧。李家三兄弟特地聚在一起,等待與親人時隔77年的「重逢」。

視頻接通的那一刻,97歲的臺灣老兵胡定遠立刻湊到鏡頭前。「就跟『七母兒』(七舅)長得一個樣兒。」視頻另一邊,83歲的李嘉猷一眼就認出了胡定遠。

李家三兄弟與胡定遠取得視頻聯繫

都說「鄉音無改鬢毛衰」,這句詩用在胡定遠身上再合適不過。隔著屏幕,跨越海峽,胡定遠用瀘州話和外甥們聊起了家鄉。門前的壩子,屋後的山坡……一個個信息像「坐標」一樣,逐一歸位。

僅15分鐘的視頻通話,胡定遠的心就定了下來,開始與家人商量回鄉事宜。時隔77年,這場歷時近1個月的尋親,也終於有了結果。

昨日晚上9點40分左右,胡定遠老人飛抵成都雙流機場,聞訊而來的志願者、以及路過的乘客,自發聚集在旅客出口為胡定遠老人接機。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願分隔兩岸的親人

早日團聚

圖、文川江都市報記者 遊容

責編 湯頌 編輯 徐立宏

相關焦點

  • 【等了77年的團聚】97歲臺灣老兵今日回到合江老家
    今日上午11點20分左右,97歲的臺灣老兵胡定遠,時隔77年後,回到了自己的合江老家。
  • 97歲臺灣老兵回四川省親:77年鄉音不改 想吃臘肉
    胡老的外甥李官明(左)、李嘉猷(右)高興地等待舅舅還鄉  回川省親的97歲臺灣老兵胡定遠昨晚抵蓉,在機場認出接機的成都商報記者,激動致謝:「你幫我找到了親人。」在酒店,抗戰老兵胡定遠對著鏡子認真地敬了一個禮  世紀省親  昨晚9時,從臺北飛往成都的四川航空公司3U8978航班穩穩地降落在雙流機場停機坪,時隔77年後,97歲臺灣抗戰老兵胡定遠終於重新踏上四川故土。
  • 離家77年,97歲臺灣老兵回到四川省親,邊防警察給老兵敬禮
    此後隨軍到了湖北、緬甸、東北,最後在1946年隨軍來到了臺灣。直到1981年,61歲的胡定遠才結婚,之後一直與繼子生活。當初由於政治原因,臺灣與大陸長時間的隔絕,導致胡定遠雖然心中無比思念大陸的家人,卻無法回到祖國與親人團聚。
  • 97歲臺灣抗戰老兵被迫抗戰,闊別家鄉77年,母親墳前祭拜失聲痛哭
    97歲臺灣抗戰老兵被迫抗戰,闊別家鄉77年,母親墳前祭拜失聲痛哭。眾所周知,1931年,日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侵佔了我國東北地區,並且成立了偽滿洲國。後來,日軍陸續製造多起事件。終於在1937年7月7日,日軍挑起了盧溝橋事變,於是,中日戰爭全面爆發。日本侵華戰爭,一共歷時了14年之久。
  • 離鄉70年 85歲的江蘇籍臺灣老兵終於找到老家親人
    1月9日,今日頭條公益尋人替85歲的赴臺老兵金貴發發布《線索徵集|臺灣85歲老兵江蘇尋親,盼有生之年還能見到故鄉親人》消息,引發強烈反響,並獲得當地臺辦和志願者組織的關注
  • 97歲梓潼抗戰老兵王萬幫「歸隊」 曾參加殺敵戰鬥無數
    四川新聞網消息(彭彬 記者 楊宗友)11月17日清晨,綿陽市梓潼縣黎雅鎮崇文村抗戰老兵王萬幫「歸隊」,享年97歲。這些年,前來看望他的志願者不計其數,胸前掛滿抗日勳章的王萬幫一次次為他們講述了打日本鬼子的戰鬥故事,仿佛回到了硝煙瀰漫的抗日戰場,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犧牲已到最後關頭》《槍口對外
  • 四川|小城滋味:合江
    到合江,幾乎當地人都會請你吃豆花飯,早上豆花下乾飯已成為合江縣城早餐的一大特色,中午豆花飯店也是顧客盈門。2010年9月,我們到達合江時,合江縣畫像棺博館館長賈雨田和文物工作者諸能清就請我們吃豆花飯。時光突然回到半個世紀以前的上山下鄉時代,廣大的城市青年響應號召,去到了廣闊天地,諸老師夫婦都是從瀘州市(民國時期叫瀘縣,不同於現在的瀘縣)到合江來的插隊知青。遙想當年,青春芳華,從城裡來到鄉下,給他們記憶最深的還是豆花。知青來到鄉裡,村上自然會安排夥食招待一番,豆花是首選。諸夫人到了下鄉的地方白鹿公社(現在的白鹿鎮一帶),公社幹部就是用豆花飯歡迎他們。
  • 97歲臺灣老兵:我是中國人 不選騙人的臺灣地區領導人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付國豪】高雄市長韓國瑜1日舉辦造勢活動,一位97歲老伯伯也冒雨力挺,他怒批民進黨當局稱,自己是中國人,不會選騙人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這位網友貼出的圖片顯示,一位老伯伯手拿牌子,上寫「我是不死老兵,今年九十七歲」「我是中國人,死是中國鬼」,以及不選騙人的臺灣地區領導人、支持韓國瑜等內容。
  • 臺灣老兵的「靈魂擺渡人」
    為了臺灣老兵們「回家」的遺願,臺灣高雄市裡長劉德文10多年來往返海峽兩岸,讓一百多位年少倉忙離家的老兵,一嘗落葉歸根的夙願。每一次,他都把這些長者的骨灰背在胸前,一路小心守護。「他們活著已是遊子,死去不能再做遊魂。」1949年4月,15歲的李榮華隨國民黨軍撤退到臺灣。
  • 為安厝在臺灣桃園楊梅的3位老兵尋找家人
    近期,機構收到來自臺灣曾女士的尋親信息,是幫助三位在臺老兵尋找大陸的親人,遺憾的是三位老兵已經去世留下的只是一壇骨灰。
  • 99歲臺灣老兵,撫州找到親人!海峽再綿長,擋不住回家路…(附視頻)
    99歲臺灣老兵陳竹生,歡迎回家!歡迎回到撫州!▲親人相聚的這一刻,感動!10月23日傍晚6點32分,一位99歲臺灣老兵通過尋回失聯的家鄉親人,時隔29年,>再度回到撫州故土與親人團圓,這也是老兵兒女首度返鄉認祖歸宗,親眼看看父親口中那片溫暖的故土。
  • 當年搶來輕機槍河邊殺鬼子的 108歲抗戰老兵走了
    8月26日晚,南充市順慶區怡然志願者協會名譽會長朱興弟發布消息:當天上午,原籍四川南充、後定居安徽阜陽的鄭天付老人因病逝世,享年108歲。從鬼子手裡奪武器 長官獎勵他50塊大洋1913年2月3日,鄭天付出生在南充縣青平鄉(現南充市順慶區李家鎮)大堰溝村。1931年,他離開老家南充,到重慶合川幫人幹活。
  • 【雲視角】14歲離家 近百歲才歸 抗戰老兵裴海清終於回家了
    &nbsp&nbsp&nbsp&nbsp抗戰老兵裴海清。 羅金合 攝&nbsp&nbsp&nbsp&nbsp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8月6日晚,97歲的抗戰老兵裴海清終於回到了闊別70多年的故鄉四川,與頭髮花白的弟弟相擁而泣。
  • 張家界97歲抗戰老兵紀念抗戰犧牲戰友:榮譽屬於千千萬萬戰士
    【摘要】97歲的抗戰老兵胡建是張家界慈利縣零陽鎮萬福村人,19歲上戰場浴血奮戰,誓死守衛駐地。他說當兵幾年,光榮一輩子。97歲的抗戰老兵胡建是張家界慈利縣零陽鎮萬福村人,19歲上戰場浴血奮戰,誓死守衛駐地。他說當兵幾年,光榮一輩子。
  • 臺97歲老兵冒雨上街:我生是中國人 死是中國鬼
    1日,「韓粉」在凱道為高雄市長韓國瑜造勢,一位97歲的老伯冒雨力挺,他在場怒批民進黨當局說謊話不打草稿,直言「2020年絕不選騙子蔡英文當臺灣地區的領導人」,民進黨必須下臺。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2日,有網友在臉書社團貼出一張97歲老伯冒雨上街的圖,老人身前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幾句話:
  • 臺灣老兵逐漸失憶仍惦記重慶老家,70年後終圓尋親夢
    如今,蕭運騫已經走進人生的暮年,逐漸喪失了年輕時的記憶,甚至連自己到底多少歲都無法確定,但他仍然惦記著,想要找到重慶老家的親人。「父親獨自養大我們5個孩子,我是家裡最小的女兒,覺得父親孤獨一生,希望能幫他找到家鄉親屬,圓他心裡最深處的夢想。」蕭運騫的女兒蕭慧蓉見父親年事已高,依舊心繫著尋找失散多年的親人,決心要幫父親實現心願,於是向今日頭條兩岸尋親項目求助。
  • 胡姓(1)|「胡」字釋義:成年的牛下巴下垂的肉
    黃勇/文宋朝人編寫的《百家姓》,把胡姓排在第158位,這並不意味著當時的胡姓人口就很少。如果編寫《百家姓》的人活到現在,一定會後悔把胡姓排在那麼靠後。袁義達、邱家儒主編的《中國四百大姓》一書透露,如今胡姓全國總人口大約有1550萬,是全國第15大姓,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各省,川鄂湘、豫皖贛浙蘇是胡姓的兩大聚集中心。
  • 高山常青,澗水常藍,江西籍老兵與臺灣原住民超越血緣的親情往事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這首《阿里山的姑娘》(又名《高山青》)可謂是大陸民眾對臺灣初印象最具代表性的歌曲。其實,這首紅遍海峽兩岸的歌曲原為臺灣「光復」後,臺灣所拍攝的第一部「國語」電影片《阿里山風雲》的主題歌,講述的是臺灣原住民(大陸統稱高山族)的故事,但這首歌的詞曲作者卻是來自四川和湖南的音樂家。
  • 臺灣90歲女軍官湖南尋親:老家烏鴉廟的親戚找到了!
    5月7日,今日頭條公益尋人聯合紅網發布《90歲臺灣女軍官尋親:17歲從軍從中尉退伍,老家在湖南邵陽烏鴉廟》消息,引發強烈反響。
  • 20歲那年,發現父親還有一個家庭
    到了1987年11月,蔣經國開放老兵返鄉,這對臺灣老兵來說,是期盼一生的夢想,而對爸爸來說,卻是更大的痛苦,那時他患了肺纖維化,呼吸困難,連下床都困難。回家,已是奢望。到了第二年端午節前,爸爸離開了我們,年僅69歲。去世前的那天晚上,他已經有了預感,吩咐我們儘快去通知他的一位戰友來家裡,但是沒等到天亮,他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