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滿都是愛!72歲姥姥手寫6頁家書叮囑外孫

2021-02-19 新華網

「知識都是相互關聯的。有空多參加學校的文體活動,不能只重視書本知識,這個是我的切身體會……」這是72歲的姥姥手寫給12歲外孫的一封信,這封散發著融融暖意,寫滿祖孫情的信感動了眾多網友。


無數網友點讚
「飽含對孫子滿滿的關愛」


9月19日下午,剛進入陝西省寶雞第一中學就讀的馮駿馳收到了姥姥寫給他的信,信封上署名「王老婆」的信足足6頁紙,老人結合自己的經歷,從讀書學習、體育鍛鍊、交友處世、飲食健康等方方面面,教育小外孫不要隨便買垃圾食品,注意身體健康和鍛鍊,激勵小外孫多讀書,多學習,多從別人身上吸取成功和失敗的經驗。雖然是72歲的老人,但她的字跡工整娟秀,不少網友從馮駿馳媽媽的朋友圈看到這封信,為老人見識廣博、細緻嚴謹而感動,紛紛留言、點讚。


網友「吳敏」留言,「從學習到交往、做人,由內在到外在,老太太面面俱到,沒有大道理,很接地氣的正能量,對孫兒每個細節的關心,無不透露滿滿的愛」。

網友「邱小軍老師」說,「許久沒讀到如此情深意長的家書了。字裡行間流露的不僅是愛,還有一份期望、一份責任,為姥姥點讚!」


外孫讀後紅了眼眶
「這封信讓我學習動力更足」


9月20日下午,記者在寶雞第一中學見到了12歲的馮駿馳,他說他從小就和姥姥在一起生活,姥姥很關心他,姥姥性格開朗,樂於助人,還特別愛讀書。他從岐山縣蔡家坡702學校來到市裡讀書,開學已經半個多月了,還一直沒回去看望姥姥,姥姥非常想念他,又擔心作息不一致,打電話浪費他的時間,就一直沒有通過電話,他沒想到姥姥會給他寫這封長信,他自己已經看了3遍了,「看完後心裡非常溫暖、感動,讓我學習動力更足了」。

隨後,記者見到馮駿馳的媽媽馬女士,「我是名英語教師,最近來市裡參加培訓,朋友幫我捎來了詞典,沒想到裡面夾著媽媽一封厚厚的書信,我讀後潸然淚下,趕緊把信拿給孩子,孩子讀了姥姥的信,也紅了眼眶,強忍著眼淚,說他要上樓去歇會,其實我知道娃是去悄悄抹眼淚了」。


馬女士表示,最初通過微信朋友圈分享了媽媽寫的書信,一方面是分享感動,另一方面也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將感動的瞬間永久保存下來做個紀念,沒想到會引起這麼多人的共鳴。很多人以為她母親是語文教師,馬女士說,她母親名叫王春秀,今年72歲了,讀過初中、技校,早年是蔡家坡702廠的一名普通工人,45歲時轉崗到幼兒園做了保育員,一直幹到退休。


老人在家裡放紙條
給家人分享古詩詞


馬女士說,母親家裡最不缺的就是書,沒事的時候就愛看書,遇到好詞好句,還會抄寫在馬女士給她買的小黑板上,和家人分享。

「這次寫給我兒子的信不是母親第一次寫信,以前我上學時就前前後後接到過母親十餘封書信,姐姐的兒子讀書期間也收到母親寫的3封信,內容大多是對學習、生活方面語重心長的叮囑。」馬女士說。

21日,記者電話聯繫到王春秀老人,得知寫信的事被大家關注,老人還很不好意思,謙虛地說,「我怕孩子們忙,就乾脆把想到的寫下來,寫得也不好,就是想著他們閒了再看看,能加深記憶」。

王春秀老人說,看見孩子們平時工作忙,她會在家裡顯眼的位置放紙條,有時候是古詩詞,有時候是養生知識,都是讀書、看報、看電視時候抄下的,分享給家人,希望孩子們能注意身體,「通過閱讀更能豐富精神,收穫快樂和幸福」。 

書信節選
見字如面 滿滿的都是愛

◆離開父母,老師就是你最親的人,多和老師溝通
◆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和同學們搞好關係
◆你不一定比別人強,但這對你是好事,你有了學習的榜樣
◆積極參加體育鍛鍊,沒有一個好的身體,一切都是空的
◆好好學習,知識不足,無形中就成了別人利用的工具

 馮駿馳:
   

你好!自從你走後,我非常想念你,想給你打電話,又聽你媽說學校不允許,不知你在這裡生活得咋樣?適應得了嗎?

 從我的經歷中我知道,中學學習比小學要緊張得多,課程種類多,課業負擔重。加之,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吃住都發生了變化,要想一下子適應也是很難的。但我非常相信你,會很快適應的。因為你從小什麼事都能做得很好,這點是非常可貴的,也一直使我們省心,是我們的驕傲和自豪。

在這裡,離開父母,老師就是你最親的人。思想上、生活上有什麼問題多和老師溝通。「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和同學們搞好關係,自己自身有什麼缺點不足,多注意克服就行。

 在702學校,你一直是優等生,但來這裡就不一樣了。因為這裡匯集的絕大多數都是精英。你不一定比別人強,但這對你是好事,你有了學習的榜樣。但我相信,你一定會趕上或超過他們的,而且會從他們身上學到你沒有的很多東西。

還有一點要說的就是隨時注意身體健康,積極參加體育鍛鍊。只有體育鍛鍊,人體的血液才能充分地流向身體各個部位,從而供給營養,帶走廢物,加速新陳代謝,保證健康。沒有一個好的身體,一切都是空的。還要注意一日三餐按時按量,不要過分追求味覺享受,不要隨便買垃圾食品,每次吃完洗碗時要注意漱口,晚上莫忘刷牙,健康永遠是以預防為主。
 

有教育專家指出,「高中時期不僅是學習基礎知識的衝刺階段,也更是學習做人的階段。高中三年要把做人的知識基本學完。」我想這點從初中就應該開始著手。人不可能事事都經歷。只有多看書、學習,多和別人交流,多關心別人,多從別人身上吸取成功的和失敗的經驗,多思考為什麼成功?為什麼失敗?不斷地積累和更新知識體系,就像家裡的用品一樣,購進新的,清除沒用的。這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即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美國人有一句話:「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比利用傻瓜更便宜的。」知識不足,無形中就成了別人利用的工具。所以現在的各家各戶對小孩的教育都非常重視,不惜財力和精力就是這個道理。

生活需要七色陽光,不僅要學好語數外,理化、歷史、地理、生物以後都可能用到。知識都是相互關聯的。有空多參加學校的文體活動,不能只重視書本知識,這個是我的切身體會。總之希望你健康成長,快樂奮進,做一個立於不敗之地的男子漢……  


今日秋分!「秋菜」你知道是什麼菜嗎?

全世界都在羨慕中國的事,你卻習以為常、渾然不知?

國人沸騰,世界震驚!輝煌中國這五年,交出一份舉世無雙的成績單!

來源:華商報

記者:張超

編輯:董靜雪

相關焦點

  • 半年漲粉2800萬,72歲的碎嘴「田姥姥」,被調皮外孫惡搞帶火了!
    最近,就有這樣一位小老太太,說著一口鞍山東北普通話,一張嘴就像機關槍一樣緊張到「得得得得得」,愛穿鮮豔的衣服,在沒籤約任何公司的情況下,憑藉自己「碎嘴」和孫子的搞笑日常,半年「瘋狂」吸粉2800萬。說到田姥姥,相信看過短視頻的人應該對她並不陌生,就算你沒關注她,一天視頻也會給你推送個一兩回,想不知道田姥姥是誰都難。
  • 「榮成姥姥的手寫菜單」走紅朋友圈 . . .
    惹人笑的是,這張菜單上滿篇錯別字,還夾雜著很多威海土話說法,幾乎每道菜的名字都是「音對字不對」,看後讓人忍俊不禁。這張菜單是威海市民王睿的姥姥谷淑蘭寫的,被稱為「姥姥的手寫菜單」。正月初二,王睿和家人去給姥姥拜年、聚餐,一進屋,他就發現了姥姥手寫的菜單,菜單上涼菜、熱菜羅列了足有27道,王睿一下子被姥姥的用心打動了。
  • 「姥姥的手寫菜單」走紅威海朋友圈 菜名更是藏「玄機」
    「姥姥的手寫菜單」走紅威海朋友圈,錯別字連篇卻令人感動裡面的菜名您能看懂幾個海這皮半白才」「拉蕉炒豬腸子」「波才半機蛋」……如果記者告訴您說,這些是一道道菜的名字,您能猜出來都是什麼嗎?春節期間,不少威海人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裡看到了這樣一張特殊的菜單,上面的字是手寫的,羅列的是威海人的家常菜。
  • 「兵外孫」劉龍:陪伴無兒無女的「姥姥」走完一生
    37年前,劉龍是大連大長山島駐島部隊的營衛生員,那時的他剛滿20歲。一次,他聽說駐地的五保戶王玉英老大娘病了,趕忙背起藥箱前去探望。老人無兒無女無人照料,住了幾十年的土坯房,夏天雨水灌,冬天寒氣鑽。劉龍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從此,給老人送藥上門、挑水、劈柴、侍弄菜園成了他的家常便飯。
  • 【一封家書】海怡:寫給母親的信——海怡家書二
    您處在一個尷尬的處境,扮演著一個很難的角色,但您卻用您善良寬容的心上敬太爺太奶,下孝公公婆婆,把我叔叔姑姑當成自己的親弟、親妹去愛,使偌大一個家族能和睦相處,在別人眼裡我們這個家是最讓人羨慕的了,媽媽,這都是因為有了您呀,這其中的艱辛只有您自己知道……媽媽,記得我大約是上小學3年級的時候,太奶奶已74歲,得了病,當時爸爸和爺爺都不在家,你和奶奶日夜守在太奶奶的病床前。
  • 董董說 | 坦克姥姥
    有這樣一位姥姥,外孫叫「坦克」,熟知她的鄰居和孩子們都喜歡稱呼她:坦克姥姥;有這樣一名老師,她的學生習慣稱呼她:Lisa張;
  • 姥爺逗4歲外孫,外孫的回答刺中痛處
    姥爺逗4歲外孫,外孫的回答刺中痛處導語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很多思想都發生了變化,以前的人們以多生孩子為榮,現在的年輕夫妻則提倡"少生優生"。在這樣的環境下,現如今有很多雙獨家庭,4個老人、2個父母養育1個孩子。
  • 「碎嘴」田姥姥有多火?半年漲粉千萬引明星圍觀,走紅原因太現實
    答案就是素有「疊詞女孩」之稱的田姥姥。72歲的田姥姥在全網一共擁有3500多萬粉絲,是各位大爺大媽、爺爺奶奶當中粉絲量最多的一位。而她到底有多火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半年漲粉千萬,連明星都圍觀田姥姥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東北老百姓,隨著網絡時代的興起,在外孫子可心一手策劃下,祖孫二人在網上相愛相殺,靠「惡搞」逗得不少網友粉絲笑到捶地。要知道,田姥姥從開始涉足短視頻平臺到現在為止,剛剛滿一年的時間,比網上的那些百萬粉絲的網紅晚得很多。
  • 港姐原子慧發懷孕照片,鄭佩佩升級當姥姥,母女倆長相似複製粘貼
    近日,港姐原子慧發布自己懷孕照片,照片中的她露出孕肚,笑容燦爛,精神狀態很好,很難想像原子慧已經是一個43歲的高齡產婦,12周的時候,照片的一角還能看到給寶寶準備的小屋,愛意滿滿。如今的鄭佩佩已經73歲了,還活躍在大熒幕上,和劉亦菲再度合作,飾演一個媒婆,鄭佩佩狀態非常的好,一顰一笑都看得出來演技在線
  • 1封家書跨海尋親 72歲老婦赴臺到亡父墳前上香
    1封家書跨海尋親 72歲老婦赴臺到亡父墳前上香 2015-11-09 11:12:5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詩堯     江國華帶著37年前生父寄自臺灣的家書及再婚照片赴臺尋親,盼在父親墳前上香。
  • 姥姥故意逗外孫,得到的回應扎心了
    孩子都是天真無邪的,他們的言行舉止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父母的影響,雖然說童言無忌,但有時孩子無意間說出來的話做出來的事,卻也會給他人帶去一定的傷害。當然大人並不會和孩子計較,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們的心裡就沒有疙瘩,而如果疙瘩一直解不開,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家庭成員的關係。
  • 61歲姥姥因愛打扮,被孫女當眾吐槽,鏡頭一轉才知姥姥是真美
    不過,也有不少人覺得,老了還愛美愛打扮,倒是有些「老不修」。孫女當眾吐槽61歲姥姥「愛美」,網友:長這樣誰不愛美一位61歲的愛美姥姥,就被自己的親外孫女吐槽了。在某節目上,一個小女孩就當著全校人的面,說起自己的姥姥。她表示,自己的姥姥,和其他同學的姥姥很不同,那就是明明都61歲了,卻依然十分愛美愛打扮。
  • 《愛·回家》我的姥姥
    姥姥已經離開16年了。小時候我每年暑假都是在她家度過的。每天早上她去打門球,我就在旁邊打籃球。每天下午她睡午覺,我就在旁邊寫作業。每天晚上她看報紙,我就在旁邊看故事書。我喜歡跟她開玩笑,一遍一遍的問她同一個很傻的問題,她卻每次都不厭其煩的回答。姥姥有點胖。我喜歡有事沒事去搖晃她手臂上的肉,她卻總是笑呵呵的從不介意。
  • 感受「家書」溫度:南農213位滯留湖北學子收到輔導員手寫書信
    這個特殊的寒假一定很難忘吧」,「同學,身在湖北的你讓老師牽腸掛肚,總是忍不住的每天問問你過的怎麼樣,是否康健無恙」,「親愛的同學,我想跟你分享一個關於『加油』的故事,這個故事與武漢有著很大的關係喲」,「滯留湖北的同學,請一定相信老師,相信母校,相信國家,戰疫即將勝利,待春光明媚重逢的日子,真想抱抱你,道一句『別來無恙』」……近日,南京農業大學滯留湖北的213位衛崗校區本科生,每人都收到了一封由學校輔導員寄來的手寫書信
  • 再讀《傅雷家書》:它比隨波逐流好
    當地時間2020年12月28日,鋼琴家傅聰終因感染新冠病毒在英國去世,享年86歲。傅聰是著名翻譯家傅雷的長子,他的成長几乎是與幾百封父親寫予他的《傅雷家書》「同步」。本文《它比隨波逐流好》收錄於作者隨筆集《老派:閒話文人舊事》,略有刪減,以饗讀者。
  • 「年輕姥姥」火了,抱外孫逛商場猶如母子,網友:想要同款丈母娘
    林志穎被稱為「不老男神」,看看6月1日兒童節他曬出的家庭合照,誰能看出林志穎已經46歲?反正兜媽看不出來!其實,這些「凍齡」帥哥、靚女不光出現在娛樂圈中,生活裡也很常見!不信?我們往下看!「超年輕姥姥」帶娃走紅,抱外孫逛商場被誤認母子前些天,網上一則視頻走紅,視頻裡的主人公被一群男網友圍觀!乍看之下,其實並沒有什麼奇怪之處,不就是一位年輕妹子抱著娃逛街嗎?
  • 世界上最幸福的狼,是姥姥口中的小白眼兒狼
    點擊標題下的親子派,關注後每天閱讀親子刊物!
  • 有一種愛叫姥姥的寵愛:給你塞零食、送你上學……還記得嗎?
    反正我每次過年去姥姥家,口袋裡總是塞滿了姥姥做的糖餅,還有壓歲錢,真是太懷念那個味道了。哥覺得這是小時候才有的場景,沒想到,有人長大了還能享受姥姥的寵愛。黑龍江小夥周宇,每天都在網上記錄自己和姥姥的日常。這位姥姥非常可愛,總在衣服裡藏著給外孫的零食。
  • 紀念傅聰丨重讀《傅雷家書》:我愛你們 也因為愛你們而更愛我的祖國
    傅聰,1934年3月生於上海,8歲半學習鋼琴,9歲師從義大利鋼琴家梅百器(Mario Paci);954年赴波蘭留學。1955年獲「蕭邦國際鋼琴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最優獎。他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被盛讚為「鋼琴詩人」。在世人讚譽傅聰的音樂才華時,作為一個父親,傅雷看到的,不只是一位鋼琴家,更是自己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孩子。傅雷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
  • 67年前的手繪「表情包」家書,看哭了!
    戰鬥間隙,李徵明用家書寄託對家人的思念。如今,李徵明寫給家人的6封書信都完整保留下來。寫完這些信僅3個月他永遠定格在了23歲在給妹妹的家書末尾李徵明滿懷期待地說:「我已戴上祖國人民贈送的勳章了直到有一天母親將舅舅的家書拿出來我全程哭著讀完這些書信才知道舅舅也是一個愛家又多才多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