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董說 | 坦克姥姥

2021-02-12 董得

有這樣一位姥姥,外孫叫「坦克」,熟知她的鄰居和孩子們都喜歡稱呼她:坦克姥姥;

有這樣一名老師,她的學生習慣稱呼她:Lisa張;

有這樣一位姥姥,一輩子痴迷英語學習、英語教學與研究;

有這樣一名老師,視學生為一生的財富,每每提及都非常驕傲。

音頻中這位語音磁性又慈祥的老人,就是今天的主角。

我住的社區裡,跟女兒同在一所幼兒園的四個小夥伴時常一起玩耍,其中一個就是姥姥的大外孫,坦克。

我很羨慕發小兒們之間的感情,同一所幼兒園畢業,前後腳上小學。幸運的是,我見證了他們的不離不棄,慢慢長大。

在一次家庭聚會上,我們幾位家長聊到了孩子們的學習,尤其是英語。大家一致期望由姥姥帶孩子們上道,先從劍橋少兒英語學起,每周一次,天天朗讀。姥姥欣然接受,滿足了我們的願望。

課前,姥姥在認真地備課

2017年7月31日,我建了微信學習群,四個小夥伴們在姥姥的帶領下,正式開始了英語學習之旅。

經過一個階段,孩子們在英文朗讀方面發生很大變化。再之後,慕名跑來參與朗讀學習的小夥伴越來越多。

2018年9月2日,我們建立了第一個非常正式的微信學習群,名為:

Lisa張和小夥伴。

姥姥點評作業前的準備

小夥伴的爸爸或媽媽們每天都在微信群裡發布孩子們的朗讀作業,姥姥逐個收聽,義務點評。用的就是文首音頻中的語調,不急不忙,抑揚頓挫,鼓勵誇讚,指出問題。

用姥姥的話說:「高興啊,越來越多的孩子們喜歡朗讀了,隊伍龐大啦。」 截止今天,已經有14位小夥伴參與到每天的朗讀學習中了。不能不說這是姥姥的魅力。

孩子們都愛她!

因為這個姥姥很特別,滿眼都是孩子們的優點,對孩子只有恰到好處的誇讚,指出問題時也統統是熱反饋;這個姥姥從不拿孩子們做比較,單個點評,因人施教。

儘管群裡孩子們的英語能力參差不齊,朗讀熱情卻保持高度的一致。

我忽然有一天咂摸過味兒來,跑去問姥姥這種點評方式是不是給孩子們挖的坑?讓他們心甘情願地往裡跳?姥姥不說話,只顧笑。

但,這個姥姥要是批評起人來也很嚴肅。如果哪個媽媽敢PUSH娃娃,敢跟娃娃著急,吃到的果子可好不了。

就這樣,我們和孩子分別接受著姥姥的「壓制」和指導,看著他們從只能朗讀簡單的口語句,到長短句繪本,到Chapter,到一整本書,再到有的小夥伴已經可以一口氣讀十幾頁的英文原著……,孩子們的本領強大了,姥姥的點評時間也翻倍了。

我們擔心這巨大的工作量姥姥會吃不消,可她每次都說:「哎,是這,看到小孩兒們每天都有進步,姥姥就高興,姥姥就喜歡幹跟英語有關的事兒,咋辦呀?」

這就是姥姥,一個不計得失,不辭辛苦,內心保持熱愛的老人,更是一名最為普通的人民教師。

拍這張照片時,我想逗姥姥笑:「阿姨,什麼情況下能讓您開懷大笑啊?對了,您的學生桃李遍天下!」

姥姥笑了。

最近上映的《老師,好》這部刻畫教師題材的電影,引發了觀眾懷念老師諄諄教誨的情懷。其中有一句經典臺詞讓觀眾印象深刻,我也特別喜歡:「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我才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

姥姥就是這樣的老師。她熱愛她的職業,更愛她的每一位學生。我跟女兒說做姥姥的學生真幸福,被誇著誇著就進步了,可真好。

我請姥姥給正在學習英語的孩子及家長們一些建議,姥姥這樣說:「英語學習,保持閱讀最重要。讀什麼書沒關係,只要讀,大聲讀,堅持讀。Day by day,會有一天,什麼方法都不用使,因為它早就變成了熱愛 。

如今,姥姥的第二個外孫也已經兩歲了,她帶著小外孫在樓下散步時,手推車上掛著的小音箱裡永遠播放著英文廣播。我曾開玩笑地問姥姥:「這麼小就開始磨耳朵?」 姥姥說:「我每天都要聽一聽,學學新單詞,我倆一起就都學了。」

這就是坦克姥姥,孩子們的姥姥,永遠追尋著她的美好時光。孩子們愛她,我也愛她。


謝謝讀完,周末愉快。

每周五清晨,我們一起沏杯咖啡、打開音樂、坐下來說說生活、談談工作、聊聊家常、或只是安靜地聊一聊天吧。

舊文


董董說 | 沒關係,大聲說

孩子,你是這個世界的禮物

董董說 | 愛是深厚的,也是簡單的

董董說 | 住在騰衝【左右客】

董董說 | 吃在騰衝【鳥鳴澗】

董董說 | 琴鍵上舞歌

董董說 | 糖醋帶魚

董董說 | 我心中的瓦爾登湖

董董說 | 好好說話

堅持不懈地愛

半山處,不一樣的光亮與風景

董董說| 住在騰衝

在光影世界裡自如行走

穿梭生命的片場

願,夢想不落空

悠長歲月、靜水深流

律動"我們"的心弦

早已不再為那條「魚」.

「我寫出的公證書有多大價值」

  我本著嚴肅認真地態度尊重愛護我的家人、朋友、每一位被攝主體和照片背後真實的故事。也請您務必對董董拍攝的圖片、書寫的文字表以善意與尊重。

    

  本公眾號發布的圖文故事,未經允許拒絕任何商業形式使用。如願轉載文章,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用圖片呈現日子,謝謝您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姥姥說,我的名字是無盡的海
    因為算命的說孩子們都是水命,名字裡不能再有水了。姥姥怎說都是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十足的保守派。一想到自己的執念可能讓孩子不順,也就放下了「淼」字。直到我出生。我是在自己家,被接生媽媽的產婆帶到這世界的。據說我剛出生的時候血粼粼的,也因為這個,讓望著澡盆的姥姥重新想到了「淼」字。
  • 病榻上執著寫書的姥姥想對年輕人說……
    做完手術的第二天,固執的姥姥強烈要求媽媽把她扶起來,她要繼續寫,我們怎麼勸都不聽。於是經過協商讓姥姥寫一會兒就休息,由媽媽給姥姥讀已經寫好的內容。姥姥的身體也漸漸好起來,我問她:「姥姥到底是什麼能讓你一直堅持下去?」她看著我說:「首先我想到的是,我的餘生還能為年輕人做些什麼?為教育事業做些什麼?我個人責任心比較強,做任何事兒都嚴格要求自己,一直以『負責任』為自己的做人標準。
  • 姥姥
    後來才知道,那一晚,是姥姥跪在地上用砂紙把牆磨乾淨的。姥姥是那種特別嘴硬的老太太。她關心一個人是方式是,嘮叨,不厭其煩的嘮叨。明明是為你好,但口頭上不饒人,我的幾個姨姨、舅舅,時常都會被姥姥的「怪脾氣」給憋得說不出話來。
  • 我的姥姥
    姥姥生了十個孩子,九個都在鄉下土裡刨食,唯有母親在城裡醫院供職。人們都說,母親來到世間就是為了救贖姥姥,若不是母親,姥姥一直在得勝堡,早就撒骨揚塵了。姥姥最疼愛母親,她一直跟在母親身邊。母親生我時,姥姥已68歲高齡,視我為掌上明珠。
  • 成年人,你敢說自己沒有當過劉姥姥?
    忽然有一天女婿王狗兒來接她家去,在鄉鄰們眼裡,劉姥姥晚年算是有了著落,有人養活是好事兒啊。但她去了並不是完全頤養天年,女婿做小買賣,女兒要幹家務,青兒板兒一對小兒女無人照管,正好交給劉姥姥帶。看到這兒不禁莞爾,父母忙生計,孩子交給老人帶,三百年過去,社會形態說起來變了,但我們中國人的家庭模式也沒啥進化嘛!
  • 姥姥與書
    每當姥姥來時,便會撲到她懷裡笑呵呵的,每次她都嚇了一跳,卻總是笑罵道:「小丫頭,小心弄壞了書!」姥姥是個愛書的人,她的書總是封面乾乾淨淨,書頁平平整整。我看書的時候,她總會遞給我一支書籤,不準我在書頁上折角。那個時候,姥姥總會用她教師的身份來教我讀書。清晨的天霧蒙蒙的,讓人忍不住犯困。姥姥便會用清水沾在我的眼上,輕輕地說「起床啦,起床啦,太陽爺爺要醒了」。
  • 姥姥的小院
    姥姥園子裡那麼多吃的,但只要大人不發話,我是絕對不會自己摘了吃的。一進街門就是一棵大李子樹,碩果纍纍,有的果子壓的枝頭都彎下來了。雖然看著眼饞,但我知道姥爺最是珍惜勞動成果,他最反感浪費和破壞,所以李子綠的時候我即使再想吃也不敢摘。等到李子漸漸發黃,不太酸了的時候,姥姥會對我說:「你愛吃酸的,摘著吃吧。」我才敢摘一個兩個,絕不會多摘。 每天上午跟著姥姥到園子裡摘菜是很快樂的。
  • 小玲的姥姥
    那時不管買什麼都要排隊,姥姥一站一上午,纏過腳的人站久了就會鑽心地疼,不知道現在誰還能想到老人的辛勞?聽父親說,小玲的姥姥家抗戰前也是大同縣的大地主,國共內戰時家人出逃至歸綏,僅有的幾十畝土地被丟棄,成了無主財產。按說後來土改劃成分,是根據解放前三年的情況,那時小玲姥姥家已經破產,應該屬於城市貧民。聽小玲姥姥說:我們家說起來是地主,其實生活和一般人家一樣。
  • 姥姥的黑豆醬
    跟媽媽邊吃邊聊,媽媽感慨了一句,你姥姥年紀太大了,腿腳越來越不利索了,估計以後沒那麼大體力做這種黑醬給大家吃了。我這才意識到,我眼裡的姥姥,那個雷厲風行、熱心爽快的姥姥,原來已經是一位古稀老人了。小小一碗黑醬,又把媽媽的思緒拉回到了幾十年前,打開了她的話匣子。時光流轉,仿佛又回到了她的兒時,回到了我從沒有感受過卻倍加好奇的七八十年代。聽媽媽細細一說,我才知道,姥姥親手做黑豆醬已經有五六十年的歷史了。
  • 《坦克歪傳》:與T34同為一系,T28原型為何如此之秀?
    好吧,今天遊戲君就來說說坦克世界中奇葩的一對兄弟——T34重型坦克與T28 原型坦克殲擊車。這是個引起無數爭論的話題,1945年,在飽受德軍「虎豹財狼」的無數次摧殘之後,對自家謝爾曼坦克的表現深失望透頂的美國人終於坐不住了。
  • 一塵/姥姥的海岸
    不知姥姥用了怎樣的耐心來侍弄它們呢!我看著姥姥步履蹣跚,覺得她真的老了,這是眼見到的歲月滄桑。       姥姥說她的戒指掉了,找不見了。我們幫她找,她自己也吃力地來迴轉著,但明顯感覺到力不從心。後來我們發現戒指只是掉在了牆角。我的心裡就有一些酸楚,姥姥已經老到不能做她想做的事情了。
  • 姥姥家的袁大頭
    今年國慶回老家時,我媽給了我10塊袁大頭 我問她從哪弄來的,我媽說這還是你姥姥給的,原來姥姥的娘家過去,是我們那個地方遠近聞名的小地主家庭,在上個世紀40年代後,家裡能看得見值錢的東西都被鄉親們給分走了,太姥爺在閉眼之前,將剩下200塊袁大頭交給了我姥姥,在上個世紀困難時期,姥姥就是用這些大洋已每塊兌換
  • 《姥姥「罵」雞》
    都把恁宰了當酒餚……」 姥姥平時愛喝盅小酒,一端酒杯,掛嘴邊的就是:「小雞兒小雞兒你別怪,你是桌上一道菜」。我們襯著她的話兒說,那就宰了吃嘍唄!姥姥聽了就會說:「這會兒吃什麼?這麼小的玩意兒,吃它們的命啊」?真等養大了,我們覺得這會兒該宰了炒辣子雞了吧?這時候,姥姥又該說了:「母雞留著屙蛋,公雞留著打鳴兒」!好嘛,都留著呀!白歡喜了……。
  • 朗誦:姥姥的故事
    母親說,你姥姥每天出去都能帶回來不少東西,因為她以前待人好,別人見了都願意幫她,而二房就不一樣,老孫家好的時候,她總是愛看不起那些下人,為這,你姥姥背後總是勸她待人要好一點,都是人,窮人也不容易,可她就是不聽,後來你姥姥也不多說啥了。二房家孩子不多,大的和我三舅差不多大,老二小他兩歲,天生小兒麻痺,走路都費勁。每次他媽出去討飯就留老大在家看著他弟弟。
  • 朗誦|姥姥的故事
    母親說,你姥姥每天出去都能帶回來不少東西,因為她以前待人好,別人見了都願意幫她,而二房就不一樣,老孫家好的時候,她總是愛看不起那些下人,為這,你姥姥背後總是勸她待人要好一點,都是人,窮人也不容易,可她就是不聽,後來你姥姥也不多說啥了。二房家孩子不多,大的和我三舅差不多大,老二小他兩歲,天生小兒麻痺,走路都費勁。每次他媽出去討飯就留老大在家看著他弟弟。
  • 我的姥姥姥爺
    姥姥姥爺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離休後的他們經常攜手出去旅遊,在香港還沒回歸的時候就去了港澳臺,在東南亞旅遊剛開始的時候就走遍了新馬泰,更是走遍了歐洲,至於國內更是走遍大江南北,姥姥姥爺過著的就是這麼滋潤的小日子。但是這一切卻在3年前的一個酷暑夏日改變了,姥姥突發腦溢血住院,170餘天的住院,卻還是沒能挽回我的姥姥。
  • 姥姥的「謝師宴」
    西安市新城區八府莊小學五(2)班 馮楗涵 姥姥一直在用老年機,雖然那次過生日,媽媽送給她一部智慧型手機,但她不會用,還是把智慧型手機當老年機用。前段時間她買了我最喜歡的玩具,說是要「賄賂」一下我,向我「請教」微信怎麼用。
  • 原創|姥姥的糖茶
    姥姥講了很多故事,但她最愛《紅樓夢》。總愛說這紅樓夢叫《石頭記》才貼切。現在想來,我對紅樓夢的認知竟也是從姥姥的故事開始的,裡面的人物在姥姥的講述下變得有血有肉,生動感人。賈寶玉、林黛玉、寶釵、賈母、王熙鳳我印象尤為深刻。黛玉那纖弱的美成了我們這些情竇初開少女模仿的對象。說話一改往日女漢子形象變得細聲細氣,走路也慢半拍,吃飯就更別說了,原來一碗的量成了對半。
  • 泰山姥姥
    ,隨著風越來越大,泰山姥姥繼續往上空生長著。更離奇的是大梅有時突然像著了魔一樣,瘋瘋癲癲說一些奇奇怪怪的話,然後半夜時起來在院子的拐角蹲著陰冷地發笑。大梅和小梅的遭遇把父母害苦了。父母請了很多郎中,家裡的錢糧都已經花盡了,但是郎中們都說不清這兩個姐妹到底害了什麼病,家裡就剩間破房子了。這天,從東邊來了個道行高深的道士,借討一杯水的機緣給老兩口把實情說了:「幾百年前,這裡是魯國。
  • 語文教材改外婆成姥姥,以後要唱《姥姥的澎湖灣》?
    叫外婆還是姥姥?微博熱搜上大家都在討論▼▼▼最近在微博上一個網友爆料說是上海二年級第二學期(試用本)上海教育(滬教版)出版社出版的語文書第24課《打碗碗花》 (李天芳著散文)竟然將原文的外婆被改成了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