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

2021-02-16 七錦

如果世界上真有天堂,

那麼通向那裡唯一的路,

就是回家的路。

看《脫口秀大會》最新一期思文講的那段。


笑著笑著眼淚就掉出來了。

她把自己姥姥的親身經歷改編成段子,什麼再苦也要喝咖啡,因為不能浪費;老伴去世以後和女兒住在香港,語言不通的她一周之內就摸清街坊八卦;永遠風風火火的大嗓門和自帶銅鑼屬性的四川樂活性格,就是中國最典型的,不會孤獨的老太太樣子啊。

「但她走了以後,我們都非常孤獨」思文說。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正在吃一碗貴州酸辣米粉,不行了,抬起頭,使勁的搖晃著腦袋說「太辣了太辣了」。

不想讓別人看出來其實是在哭。

我自己也是被姥姥帶大的。

爸媽離婚以後,我跟著媽媽從5歲到18歲都生活在姥姥家,其中大部分時間因為要賺錢養家,媽媽並不在我身邊。

我小時候特別野。放學不回家,在菜地裡玩,和同學騎自行車飆車,經常惹麻煩,每天晚上九點鐘之後姥姥會在巷子裡挨家挨戶,吼著找我。

仗著姥姥姥爺的疼愛在同輩裡活得趾高氣昂,表姐和我吵架,最終所有人都會站到我這邊——當然,我並不知道大家的寵溺和縱容的背後其實更多的是對我的可憐。

青春期的我活得像一隻刺蝟,敏感,叛逆,臉上寫著「生人勿進」四個字。

不知道成日裡哪裡來的那麼大脾氣,總和家人對著幹。

有一次,不記得具體是因為什麼了,總之我特別特別生氣,在家裡和家人吵起來,氣急了,就想摔東西,又不敢摔貴的,就順手把茶几上一盆橘子端起來,用力地砸了出去。

橘子汁濺到雪白的牆上,如同裂開的雪地。

我把自己關進屋子裡一邊哭一邊睡著了,第二天再到客廳裡,發現牆面上空空如也,什麼痕跡都沒有。

後來才知道,那一晚,是姥姥跪在地上用砂紙把牆磨乾淨的。

姥姥是那種特別嘴硬的老太太。

她關心一個人是方式是,嘮叨,不厭其煩的嘮叨。明明是為你好,但口頭上不饒人,我的幾個姨姨、舅舅,時常都會被姥姥的「怪脾氣」給憋得說不出話來。

我的同學們對姥姥的印象是很兇,和大家平日裡經常見到的慈眉善目的老奶奶形象不一樣,我的姥姥,嗓門很大,更年輕一點的時候還在街上和小偷battle過。

她看起來真是不好惹……

同輩的兄弟姐妹們都相對而言比較怕她,但我不怕,因為只有最親近的人才知道,她本來的慈悲面目。

就好像每次她對唯一的兒子也就是我舅舅發脾氣以後,她會在屋子裡,不停地轉圈,反省自己是不是哪句話說重了。

就好像她會說你哪裡哪裡做的不好,但一轉頭會幫你收拾爛攤子。

就好像她以前嘴上永遠都在說姥爺的壞話,卻在姥爺去世的一年後,哭瞎了一隻眼睛。視網膜脫落,看不清楚東西了。

就好像她在飯桌上生硬的指出自己子女們的缺點,惹得眾人不愉快,她起身去廚房盛餃子湯的時候,會拉著我小聲說,其實我不是那個意思。宛若做錯事的孩子。

就好像她不同意自己的三女兒梅花遠嫁,最惦記她,可每次打電話都會告訴她「沒事兒,媽挺好的,不用來看我怪折騰的」,明明想念極了,卻就怕給對方添麻煩。

就好像她現在和我媽住在一起,兩個人經常吵架,吵完架又互相道歉。

偶爾,我回去。就變成三個人吵架,吵完架,一起抱頭痛哭。

完事一家人又覺得很搞笑,互相叮囑對方,千萬不要告訴別人。

太丟人了。

一個青春期,一個更年期,一個老年期,三個女人一臺戲。這唱的是哪出啊。

其實我們家族所有人的性格都還蠻偏「逗比」性質的。

有一段時間姥姥高血壓高血脂,很嚴重,大夫叮囑說不要吃肉。

她就老老實實每天吃菜。結果有天我放學提早回家,發現她竟然,偷,偷,躲,在,廚,房,吃燒雞!

被我逮了個正著,姥姥豎起手指,做了個「噓」別說話的姿勢。後來我也沒告訴我媽和舅舅他們。畢竟身為一個內蒙老太太,不讓她吃肉……確實太難了。

我呢,從小就不喜歡吃家裡的飯菜。以前沒有外賣的時候我就總去步行街東邊,杜爾伯特廣場正對面的索師傅,點一碗魚香肉絲拌麵,大碗,八塊錢。

是我最喜歡吃的東西。

姥姥聽說以後,會認真握著我的手,讓我帶她也去嘗嘗。在飯館看她心花怒放的樣子,老闆娘過來問「味道怎麼樣」,她還扶了扶老花鏡,豎起大拇指。結果到家以後就和我說「這有啥好吃的,還不如我做的好吃。

」還有。有一年暑假,我迷上做飯。在家裡研究各種黑暗料理,什麼糖醋土豆片、西瓜皮炒火腿腸、麻辣蘋果餅,最下功夫的還屬那一道拔絲紅薯!

我立志要成為一代德才兼備的美廚娘,在廚房大展身手,結果,油還沒熱開,我就把紅薯丟了下去……

最後呈現出來的,不如叫油燜紅薯。

我媽嫌棄的要死,二姨和表姐來家裡,瞄了兩眼,果斷回自己家去吃了。

我很沮喪。畢竟是剛學做飯嘛。後來是姥姥坐在餐桌前,夾了一塊又一塊,說「還不錯」。

假牙上都是啃下來的油膩子,吃起來太費勁了。

我心裡一熱。覺得又欣慰又難過。

按我這個廚藝恐怕這輩子是不能給姥姥做出一頓可口的晚餐了。

後來我拉著姥姥,又去吃了索師傅。一老一小,在飯館裡吃得大汗淋漓,瞧,果然還是要有對比的。吃過我做的飯,姥姥再也沒說過索師傅難吃了。

我不知道別人家。在我家,老人愛孩子的方式很簡單,就是給你做好吃的,給你留好吃的,新交的男朋友可能不知道你的喜好但家人一定記得,你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

我小時候特別愛吃黃桃罐頭。現在每年過年回家,姥姥都會掏出一個黃桃罐頭,說,這是留給你的。

其實我早就吃過比黃桃罐頭好吃一萬倍的東西了,但姥姥的黃桃罐頭,永遠是這個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沒有之一。

我來北京工作的第一年,我媽給我付了整年房租。

從第二年開始,每年過年,我都給會給媽媽和姥姥包紅包。幾百到幾千不等。

但去年過年,無論如何姥姥都不收我的紅包,因為她覺得我是自由職業,沒有正經工作,每一分錢都是辛苦錢。

我怎麼和她解釋,其實我賺的不少,也沒有想像中那麼辛苦。她都不收。還要反過來給我錢。

你知道吧!小時候真的很希望家人可以多給一點零花錢,去買好吃的,可現在最害怕的就是家人給錢了,因為那些錢都是她們省吃儉用留下來的。

與其說給錢,不如說她是在擔心你過得不好。

你接過來的每一分錢都藏滿了她們的擔憂。所以我現在就只想努力賺錢,不為別的,只想讓她們知道,我長大了,可以不花家裡的錢了。

我有能力把自己養活的很好,不用擔心。真的不用擔心。

我們整個大家庭的氛圍很好。舅舅、姨姨、幾個表哥表姐,每年過年都會聚到姥姥家裡來,這麼多年,已是傳統。

每年過年是我最開心的日子。沒有什麼比一家人在一起,更幸福的事情了吧。

電視開著,飲料喝著,大家熱熱鬧鬧聊著天。窗外突然有煙火炸開。有人酣睡,有人說明日再來。

我生命當中那些清澈如水的日子,就是這樣度過的。

直到現在,我每次說回家,都下意識覺得是要回姥姥家,而不是回自己家。前兩天晚上W小姐在我家睡覺,到深夜,兩人無眠,她轉過身來抱著我說,「我小時候經常和我外婆一起睡,感覺特別安心」,我就想到了我小時候,也是這樣的。

經常和姥姥鑽到一個被窩裡。不知道為什麼,老人似乎永遠那麼暖,那麼軟。

和姥姥躺在一起睡覺的時候,感覺就是全世界了,我哪兒都不想去。

我說的這些和思文脫口秀裡說的那些。相信,每一個在姥姥家長大的孩子都能明白吧。

但我比思文幸運的是,我還有擁抱姥姥的機會,還能吃到她做的飯,還可以和她吵架,如果沒猜錯,我媽還會把這篇文章讀給我姥姥聽。

而姥姥一定會不高興的嘟囔「又講我兇的那一面」。

我們全家沒人敢催我談戀愛。

只有姥姥說,想看著我結婚,我一點都不煩。甚至還真的因此期盼過自己的婚禮。

新郎是誰不重要,但我想要姥姥一定在場,看著我穿著最喜慶漂亮的衣服,走向屬於自己的幸福。很少寫自己家人的故事。

不是不想,而是想說的話太多,近鄉情怯,不敢說,不敢想像。

不敢想像有天我們都會分開的事實。我不能接受。

有人說,在我們最親的人離開那一刻之前,我們的情感是閉塞的。

所以我們才更要在每一個能見面的日子裡。跑著回到姥姥家。

如果世界上真有天堂,那麼通向那裡唯一的路,就是回家的路。

°END°

謝謝你,聽我

文:閆曉雨,微信公眾號: 小鎮姑娘,微博@閆曉雨Esse

給我寫信:

qijingushi@163.com

新浪微博:七錦的story

相關焦點

  • 我的姥姥
    姥姥生了十個孩子,九個都在鄉下土裡刨食,唯有母親在城裡醫院供職。人們都說,母親來到世間就是為了救贖姥姥,若不是母親,姥姥一直在得勝堡,早就撒骨揚塵了。姥姥最疼愛母親,她一直跟在母親身邊。母親生我時,姥姥已68歲高齡,視我為掌上明珠。
  • 姥姥與書
    每當姥姥來時,便會撲到她懷裡笑呵呵的,每次她都嚇了一跳,卻總是笑罵道:「小丫頭,小心弄壞了書!」姥姥是個愛書的人,她的書總是封面乾乾淨淨,書頁平平整整。我看書的時候,她總會遞給我一支書籤,不準我在書頁上折角。那個時候,姥姥總會用她教師的身份來教我讀書。清晨的天霧蒙蒙的,讓人忍不住犯困。姥姥便會用清水沾在我的眼上,輕輕地說「起床啦,起床啦,太陽爺爺要醒了」。
  • 姥姥的小院
    姥姥時候她要套葫蘆,我不懂什麼叫「套葫蘆」,姥姥解釋,說什麼公花,母花,我半懂不懂。套完葫蘆,姥姥會摘一朵葫蘆花給我,我拿在手裡,端詳著那毛茸茸的黃色,愛不釋手,可惜它用不了多久就朽了,只好扔掉。 姥姥餵著八九隻雞,每天上午,姥姥會抱起一隻雞,將手指頭伸進雞屁股,說是揣蛋,如果知道哪只雞今天會下蛋,就不讓它出院門,怕將蛋下到別人家去。我問姥姥揣蛋不嫌髒嗎?姥姥笑說不髒。
  • 小玲的姥姥
    小玲的姥姥也是雁北人,和我們是老鄉,母親經常去小玲家看望小玲的姥姥,噓寒問暖。小玲有三個弟妹,四個孩子全靠小玲的姥姥照看,萬分地辛勞。那時沒有液化氣,做飯全靠柴炭,買來的煤全是面子,沒法燒。家家戶戶都拉來黃土,摻在煤面兒裡做煤餅子。小玲的姥姥是個小腳,走起路來東晃西搖,也要自己去端黃土,和泥做煤餅子。
  • 姥姥的黑豆醬
    跟媽媽邊吃邊聊,媽媽感慨了一句,你姥姥年紀太大了,腿腳越來越不利索了,估計以後沒那麼大體力做這種黑醬給大家吃了。我這才意識到,我眼裡的姥姥,那個雷厲風行、熱心爽快的姥姥,原來已經是一位古稀老人了。小小一碗黑醬,又把媽媽的思緒拉回到了幾十年前,打開了她的話匣子。時光流轉,仿佛又回到了她的兒時,回到了我從沒有感受過卻倍加好奇的七八十年代。聽媽媽細細一說,我才知道,姥姥親手做黑豆醬已經有五六十年的歷史了。
  • 姥姥家的袁大頭
    今年國慶回老家時,我媽給了我10塊袁大頭 我問她從哪弄來的,我媽說這還是你姥姥給的,原來姥姥的娘家過去,是我們那個地方遠近聞名的小地主家庭,在上個世紀40年代後,家裡能看得見值錢的東西都被鄉親們給分走了,太姥爺在閉眼之前,將剩下200塊袁大頭交給了我姥姥,在上個世紀困難時期,姥姥就是用這些大洋已每塊兌換
  • 一塵/姥姥的海岸
    岸邊是姥姥的家。      姥姥有一頭天然的捲髮。記憶中姥姥先是挽了髻的,後來可能是為了方便,就剪成了短髮,剪短了的頭髮越是捲曲了。捲髮的姥姥喜歡侍弄花草。去姥姥家,那滿院子的花花草草就如磁石一般吸引著我。       我在姥姥的花叢裡繞來繞去,各色月季雞冠大麗海棠盛開著,年幼的我與飄然飛蝶一起沉浸在花香裡。
  • 《姥姥「罵」雞》
    小時候,還愛跟著姥姥去趕集。穿梭於熙攘擁擠的人群、菜攤兒中,姥姥如同一葉行舟上的艄公,在不舍晝夜的川流中,順逆沉浮,掣篙過渡。現在想想,也更加契合了姥姥是渡我們的菩薩這一形象!市場上斤兩毫釐間也更直接鮮活的演繹著人性的萬千氣象。當然,也有著無窮的趣事!記得有一次,姥姥在某肉攤兒女攤主處買了半斤肉,回家一稱,竟然少了將近二兩。
  • 朗誦:姥姥的故事
    小時候,不知道我是出於淘氣還是好奇,總是愛纏著姥姥,央求她打開她腳上的那條白色的纏腳布。我就想好好看看她的小腳。可是,不管我怎麼央求,姥姥總是愛把她的腿一盤,像是要把她的小腳藏起來似的,就是不讓我看,嘴角還掛著調皮的笑。姥姥的腳雖小,身板卻一直硬朗著。
  • 朗誦|姥姥的故事
    小時候,不知道我是出於淘氣還是好奇,總是愛纏著姥姥,央求她打開她腳上的那條白色的纏腳布。我就想好好看看她的小腳。可是,不管我怎麼央求,姥姥總是愛把她的腿一盤,像是要把她的小腳藏起來似的,就是不讓我看,嘴角還掛著調皮的笑。姥姥的腳雖小,身板卻一直硬朗著。
  • 原創|姥姥的糖茶
    姥姥講了很多故事,但她最愛《紅樓夢》。總愛說這紅樓夢叫《石頭記》才貼切。現在想來,我對紅樓夢的認知竟也是從姥姥的故事開始的,裡面的人物在姥姥的講述下變得有血有肉,生動感人。賈寶玉、林黛玉、寶釵、賈母、王熙鳳我印象尤為深刻。黛玉那纖弱的美成了我們這些情竇初開少女模仿的對象。說話一改往日女漢子形象變得細聲細氣,走路也慢半拍,吃飯就更別說了,原來一碗的量成了對半。
  • 我的姥姥姥爺
    我的姥姥姥爺小時候,我就很好奇,為啥別的小朋友都是叫外公外婆,我卻是喊姥姥姥爺。後來才知道,因為我的姥姥是河北邯鄲人,湖北隨縣的姥爺就讓我們按照北方人的習慣喊,就是姥姥姥爺。隨著姥姥北方的習慣叫,或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姥爺對姥姥相敬如賓的愛情體現吧。
  • 姥姥的「謝師宴」
    西安市新城區八府莊小學五(2)班 馮楗涵 姥姥一直在用老年機,雖然那次過生日,媽媽送給她一部智慧型手機,但她不會用,還是把智慧型手機當老年機用。前段時間她買了我最喜歡的玩具,說是要「賄賂」一下我,向我「請教」微信怎麼用。
  • 泰山姥姥
    ,隨著風越來越大,泰山姥姥繼續往上空生長著。這個父親把米袋子解開,擺放在供桌上,然後跪地匍匐著拜了三拜,再雙手合十乞求道:「願泰山姥姥救救我女兒」。無有回應。「願泰山姥姥救我女兒。」這父親還想再說第三句,不想眼淚下來了。但神殿裡仍是空蕩蕩,只來回回應著大梅父親說的那幾句話。這個父親拜了又拜,但是殿裡一片死寂。就在這時,神桌上的燭火動了一下,然後又歸於平靜。
  • 語文教材改外婆成姥姥,以後要唱《姥姥的澎湖灣》?
    :歡迎收聽杰倫新歌——姥姥,姥姥她的期待,慢慢變成無奈,大人們始終不明白:周杰倫為大家唱首《姥姥》-----今天是姥姥生日 我換上復古西裝  載著姥姥開著拉風的古董車兜兜兜風…………圖源見水印@黃a胖@文文醬1988:童話故事中的狼外婆 以後要叫狼姥姥 哈哈哈@閔行小曹:狼在外面敲門…大聲喊道:小紅帽快開門…我是你姥姥…來看你…小紅帽答道:去你姥姥的……故事畢…
  • 姥姥家的座鐘
    李紅軍照片裡隱約看見的座鐘便是當年姥姥家的那臺座鐘,姥姥是個非常守時的人,這臺座鐘記錄下她大半輩子的光陰,同時也記錄了我那美好的童年。在那個物質不是很豐富的年代,尤其在林區,手錶並不普遍,忙碌的人要想知道時間,除了太陽也就是座鐘了。
  • 《倪萍:姥姥語錄》⑤ | 97歲的姥姥,有了人生第一份工作
    昨天,我們品讀到的是姥姥對幼年時代的倪萍進行的教育方式。那種潤物細無聲的特殊教育,積極進取、勇敢攀登的人生態度,讓倪萍銘記在心,受用一生。時光如水,晝夜不息。孩子大了,姥姥老了。以前是姥姥領著倪萍,如今倪萍照顧姥姥。她是怎樣用心報答、孝敬姥姥的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共讀吧。
  • 原來一直是姥姥的澎湖灣,我們一直弄錯了姥姥和外婆的意思
    原來一直是姥姥的澎湖灣,我們一直沒有弄明白姥姥和外婆的意思對於小朋友們來說,頭疼的應該就是稱呼自己父母的親戚,尤其是在討論輩分的時候,讓自己的頭更大,這不前段時間就因為上海某教材中的一篇課文,網友們就坐不住了 。
  • 董董說 | 坦克姥姥
    用姥姥的話說:「高興啊,越來越多的孩子們喜歡朗讀了,隊伍龐大啦。」 截止今天,已經有14位小夥伴參與到每天的朗讀學習中了。不能不說這是姥姥的魅力。孩子們都愛她!因為這個姥姥很特別,滿眼都是孩子們的優點,對孩子只有恰到好處的誇讚,指出問題時也統統是熱反饋;這個姥姥從不拿孩子們做比較,單個點評,因人施教。
  • 姥姥,海葚子與河
    姥姥和她的孩子們正是在那個時期,經歷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苦難歲月。姥姥,一位再普通不過的漁家婦女,生育了五個女兒和最小的兒子。舅舅一歲時,姥爺因饑荒病逝,當時姥姥年僅36歲,餘生未再嫁。為避是非,生性倔強的姥姥,從不接受別人的施捨和幫助,獨自用堅毅的身軀支撐起了這個家。女本柔弱,為母則剛。姥姥的性格,像極了海葚子,在寸草不生的鹽鹼灘上卻活出了一道風景,花開潔白,果如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