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姥姥語錄》⑤ | 97歲的姥姥,有了人生第一份工作

2021-02-14 十點人物誌

昨天,我們品讀到的是姥姥對幼年時代的倪萍進行的教育方式。那種潤物細無聲的特殊教育,積極進取、勇敢攀登的人生態度,讓倪萍銘記在心,受用一生。

時光如水,晝夜不息。孩子大了,姥姥老了。以前是姥姥領著倪萍,如今倪萍照顧姥姥。她是怎樣用心報答、孝敬姥姥的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共讀吧。

九十七歲的姥姥掙錢了

人,是一天天一年年衰老的,我們卻只能在某一刻覺察親人的老去。不妨回想一下,看看是否如此呢?

倪萍說,她從未想過自己的姥姥也會像其他人那樣老去,直到有一天,哥哥買回一根寫滿壽字的拐杖,姥姥對它如獲至寶。那一刻,倪萍不得不承認——姥姥老了。

老了的姥姥常常覺得悶,坐在床上說著話就能睡著,有時一睡就是一天。這讓倪萍感到心疼,也覺得害怕,她怕姥姥就這麼睡過去,再也不會醒。

因此,她想出了一個對策——

倪萍訂了三份報紙,她假裝煞有其事地告訴姥姥,這三家報社現在回收舊報,按照紙張大小、有無圖片進行分類整理,一天十五元,這樣的活幹不幹?

姥姥閒得慌,她當然願意。

一輩子沒有工作過的姥姥,九十七歲的時候開始掙錢了,一個月四五百的「工資」,她幹得歡天喜地。

有了工作掙了錢的姥姥,居家過日子出手也大方了。阿姨出去買菜,她順手掏出二十塊,讓阿姨帶個大西瓜回來,或者捎點排骨回來。

倪萍明白,姥姥想用自己掙的錢,幫外孫女拉扯這個家。

其中一份報刊周年慶,倪萍在酒會上開玩笑,自己成了貴報的副總編——她指自己在姥姥那裡是這份報的副總編,因為每月要給姥姥「發工資」。

知曉真相的人下會心而笑,不明就裡的人弄假成真,結果還搞出大烏龍——第二天網絡上出現一則大標題:倪萍出任《南方周末》副總編。

有時候,倪萍故意把家裡報紙翻亂,好讓姥姥通過整理報紙消磨時光。每個月到了「發工資」的日期,倪萍很用心地把錢換成新的,回家交到姥姥手裡。

有生以來第一次嘗到掙錢的滋味,姥姥喜悅得無以言表,而這份喜悅映在倪萍眼中,卻成了落淚的心酸。

時間長了,整理報紙也擋不住姥姥打瞌睡的衝動。於是,倪萍又為她找了一份「新工作」——剝瓜子。

倪萍告訴姥姥,她單位回收瓜子仁,質量要求嚴格,剝一瓶可以掙十五塊。於是,「見錢眼開」的姥姥開始了人生中第二項工作。

那些日子,倪萍家到處都是瓜子皮,姥姥整天除了吃飯都在剝瓜子。看著一瓶瓶顆粒飽滿的瓜子仁,倪萍依然覺得心酸。

回想一路走來,姥姥的點撥讓她在困境中豁然開朗,姥姥的善良寬容修正她的錯誤行為,姥姥的智慧光亮照亮她前行的方向。

如今,眼看著姥姥一天天老去,倪萍想法設法延遲姥姥的老去,卻清楚地知道,任何人對時光流逝都無能力為。

她在書裡寫道:

「晚上睡不著,起來看著這杯一粒一粒的瓜子仁。我把它們倒在桌子上,再一粒一粒地撿回去,偶爾放進嘴裡嚼一嚼,咽下去的卻是滾燙的淚水。」

倪萍回想小時候,村民給生產隊剝花生種子,有些人貪小便宜,把自家的癟花生偷換給生產隊,把好花生留下來。姥姥從不做這種事。

「好種子結好花生,孬種子結小花生。孩子也是這樣,你們都在跟前看著。我要是做那『聰明』事兒,你們長大了就不聰明了。種下什麼種子就長出什麼果。」

在姥姥的言傳身教下,倪萍一天天長大,從小山村走向大世界,不論行走多遠,始終不忘本心。

姥姥努力工作,勤快工作,那麼問題來了——剝好的一瓶瓶的瓜子仁怎麼處理?

倪萍每天上班前,佯裝帶上一瓶,轉身又放回自己房間的冰箱。朋友來家裡,臨走都要帶上一瓶——幫忙一起吃。

為了讓姥姥慢一點老,為了讓姥姥開心,倪萍和家人配合著演戲,誇張的喜悅在糊塗的姥姥面前也能矇混過關。

最富裕的是年輕

讀著倪萍的文字,在平實質樸的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她對姥姥的感恩,落實在每一件小事、每一個日常的細節。

她在北京買了房子,把朝陽的房間讓給姥姥住。房子在十樓,視眼開闊,前面是劉羅鍋的四合院,不遠處是王府飯店,還有北京火車站。每天,姥姥倚在窗前,看著倪萍接送上學的兒子。

家裡有幾個洗手間,最大的一個也是姥姥專用。出於安全考慮,在最現代化的衛浴邊上焊上老土的扶手。因為擔心姥姥摔倒,倪萍恨不能在她常走的每一處都安上扶手。

姥姥的兒女們生怕給倪萍帶來太多麻煩,不想她工作之餘還要為老人操心,堅持接老人回去。

倪萍雖然不願,卻不得不尊重母親一輩的決定。於是她只能編一個謊,讓親人們安排姥姥搬去表妹家。

只有二十分鐘的車程,倪萍卻不能常常去看望。她為此感到心疼,甚至恨姥姥的兒女們,怨他們不給她日益減少的孝順姥姥的機會,怨他們不懂自己與姥姥之間的感情——那種感情,已經超越親情,她倆除了祖孫,還是朋友、知己、靈魂相依的人。

可是,人生活在家庭、社會之中,有很多事無法隨心而行,哪怕出於好心。

每次去表妹家看望姥姥,倪萍都要拉上一車吃的,除了花錢,她找不到別的表達方式。當她將東西一箱一箱搬上去,看到姥姥站在樓梯口,她「頭也不敢抬,嘴更不敢張,生怕一說話嗓子就熱了。」

吃飯時,倪萍只顧低頭將食物往肚子裡填,因為要堵住隨時可能流出的淚水,實在堵不住,就找個藉口去洗手間。

看著姥姥一天天老去,倪萍越來越明白:「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你和深愛的這個人彼此都知道離別開始倒計時,尤其是姥姥這樣的人,她清醒地知道生命的結束是無力回天的,這是生命的悲哀。」

讀到這裡,我不禁想起自己已經去世的祖母。祖母含辛茹苦地將我拉扯帶大,我卻沒有儘自己能力報答她,讓她在晚年安享天倫。

讀著《姥姥語錄》,激起我對祖母的懷念,也有愧疚之心……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算生命的悲哀,又有多少人,不覺間,讓這悲哀變成人生的遺憾?

當倪萍意識到姥姥將要離開人世而深感哀傷,她比以往更加用心地做著讓老人家歡喜的事。逢年過節,她和家人像打扮孩子一樣打扮著姥姥,一年四季不斷給她買好看的東西,買幾千塊一斤的海參給姥姥滋補營養……

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儘量延遲最愛之人的老去……

在物質方面,從來不虧待姥姥。倪萍捫心自問,大家所給的愛與孝順,難道就是姥姥真正需要的?

倪萍深深體悟到,如果沒有足夠理解,親人之間的愛,有時是一把雙刃劍。

眷戀生命的人,怎麼活,都覺得不夠。倪萍的姥姥年輕時候想,能活到七十歲已是大福。可活到了七十歲,並不甘心。

倪萍問她,如果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時間段,並且定格在那裡,你會選擇多大的時候?

姥姥回答,二十來歲。儘管那時一無所有,窮得叮噹響,但那時候正值芳華。

「孩子,不管多麼富裕都沒有年輕富裕啊。年輕的富裕就是胳膊是胳膊,腿兒是腿兒,年齡大了富裕管個啥?眼也花了,牙也酥了,渾身都窮了。錢有的是,可身子窮了。」

這段再直白不過、再正確不過的話語,對每一位依然擁有年輕的人,難道不是一種警醒麼?

結語

今天,我們品讀到的是,倪萍為了給姥姥解悶,也為了延遲姥姥老去,想方設法給姥姥找「工作」做。歲月不饒人,再怎麼挽留,終究都是徒勞。孝心與關愛的背後,深藏著生命的哀愁。讓我們期待明天的溫暖共讀吧。

相關焦點

  • 《倪萍:姥姥語錄》① | 如果有來生,我盼著姥姥只愛自己
    有一期《朗讀者》中,倪萍讀到這裡,話語哽咽,臺下觀眾報以掌聲,還有人在默默抹淚。倪萍的姥姥去世後,她寫了一本書,通過姥姥通俗易懂卻富有人生哲理的話語,記錄下一位善良、勤勞、智慧而又平凡的老太太的一生,回憶了她與姥姥之間關於愛的點滴往事。字裡行間,無不流露出作者對姥姥的深切懷念。
  • 倪萍:姥姥從沒離開過
    書名:《姥姥語錄》  作者:倪萍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本版撰文 記者 張美嫻 實習生 柯勝業 前不久,倪萍在央視《朗讀者》節目上深情朗讀《姥姥語錄》中的內容,炙熱的情感動人心靈,引得無數觀眾為之啜泣共鳴。
  • 《倪萍:姥姥語錄》⑩ | 讀書多了,比別人多活幾輩子
    昨天,我們品讀的是姥姥樸素的人生觀。善良、寬容、感恩、豁達……種種教人向上的品質,對倪萍而言就像一張寶貴的精神儲蓄卡,在人生路上一次次派上用場。生活智慧方面,這張卡上又有哪些內容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共讀吧。姥姥的小名叫能子倪萍的姥姥叫劉鴻卿,小名是能子,她人如其名地能了一輩子。
  • 61歲倪萍西裝登臺模樣颯,談起姥姥聲音哽咽淚光閃閃
    11月21日,央視主持人倪萍在山東省會大劇場的舞臺上深情朗讀了《姥姥語錄》。在臺上,倪萍身著一套深色西裝,盤起了長發,著裝造型莊重得體,充分展現了她端莊大方的氣質,也與她所分享的《姥姥語錄》的主題氛圍相符合。
  • 新書 倪萍的感悟: 姥姥的話像蘿蔔白菜,下到鍋裡就養命
    倪萍在《朗讀者》節目裡含淚讀《姥姥語錄》《姥姥語錄》談人生由北京長江新世紀推出的《姥姥語錄》,是時隔老版圖書出版六年後的全新增訂版,收錄了十篇全新文章及倪萍的最新畫作。「家裡人多她說興旺,人少她說清靜。問她這麼多孩子裡最喜歡誰,誰缺喜歡就喜歡誰。」
  • 六歲倪萍的善良——「姥姥的腳還沒有我的大,走路幹活多累呀!」
    最近讀了她的《日子》和《姥姥語錄》,特別是聽到倪萍老師本人誦讀富有家鄉口味的《姥姥語錄》,更讓我崇拜和欣賞。特別感動的是倪萍老師的善良,從幼年就開始的善良,一直延續到現在。無數次我情不自禁,眼淚譁譁地流下來,跟著倪萍老師走進了她的前半生。
  • 倪萍拒見姥姥最後一面,韓紅為奶奶抑鬱,井柏然被奶奶撿破爛養大
    十幾歲時,姚晨就去了北京學習舞蹈,後來又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直到《武林外傳》一舉成名。這期間,她總是忙得一塌糊塗,總覺得會有很多時間,等忙完這一段再回家看望他們。可是,忙完一段又一段,看望他們的機會總是很少。
  • 倪萍姥姥:把2歲外孫女接到鄉下養大,晚年外孫女為她養老送終
    有一句古話叫做「隔代親」,倪萍和姥姥就是如此。作為著名主持人,倪萍卻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不受母親的待見,還是姥姥把2歲的她接到鄉下養大,用嫁妝為她換雞蛋吃。姥姥全心全意養著倪萍,讓她感受到母愛,而倪萍的反哺也令人動容,她和姥姥之間的點點親情讓人潸然淚下。
  • 娛圈揭秘:31歲進央視,主持春晚13年,倪萍最當紅時離開央視的真相是啥_姥姥家
    1959年,倪萍在山東威海出生,彼時,她還跟父親姓劉,叫劉萍。溫馨的家庭在倪萍11歲時被打亂,這一年,父母離異,倪萍選擇跟了媽媽。倪萍上面還有一個哥哥,為了賺錢養家,媽媽不得不把她送到農村姥姥家,所以,小時候的倪萍是跟著姥姥長大的。
  • 61歲倪萍罕露面,身形消瘦臉頰凹陷明顯,回憶姥姥幾度哽咽落淚
    11月21日晚,61歲的倪萍久違亮相山東省會大劇院,為家鄉的觀眾們登臺朗誦了《姥姥語錄》,並現場回憶起自己與姥姥一起生活的日子,期間倪萍幾度哽咽,眼裡也泛起了淚光,雙手捏著西裝下擺,像是在極力壓抑自己的情緒,讓不少觀眾也跟著心緒起伏。
  • 倪萍的人生多姿多彩,但誰又能懂,那背後的心酸
    倪萍兩歲,就跟著姥姥一起生活,6歲才回到母親身邊。父母在她很小時,就已離婚,倪萍也不是她的原名,她的原名叫劉萍。關於從小缺失父愛,倪萍說,沒感到過痛,她說,沒嘗過甜,也不知道苦。倪萍在《姥姥語錄》一書中說,母親描述的父親太壞,姥姥描述的父親太好,但她信姥姥口中的父親,所以倪萍心目中的父親,善良、正直、清高。
  • 倪萍兒子近況:先天眼疾已治癒,在美國上大學,給姥姥10萬元
    也註定了倪萍會有不平凡的一生。1982年倪萍從山東藝術學院畢業後,分配到了山東話劇院,成為了一名話劇演員。平靜的生活掩蓋了王文瀾的缺點,只有困難才是試金石,在面對困難的時候,王文瀾不如一個女流之輩有擔當,也反襯出了倪萍的偉大。在將近40歲的高齡,倪萍為王文瀾生下一個男孩。
  • 不要孩子不要家庭不要父母,倪萍為何會說出如此驚人語錄
    為何看似風光的倪萍會有這樣一段驚人語錄,我們從她多年的人生經歷中或許能夠找到問題的答案。兩個母親倪萍1959年出生,她的家鄉是山東威海。對於倪萍來說,她與父母並不是很親密,因為除了在兩歲以前和父母一起生活外,她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機會很少。
  • 倪萍光輝的一生
    倪萍2011年2月27日,河北石家莊,倪萍攜新書《姥姥語錄》與河北省石家莊讀者見面。2010年12月29日,倪萍參與北京電視臺《書香北京》節目錄製,為其新書《姥姥語錄》做宣傳。2011年2月27日,河北石家莊,倪萍攜新書《姥姥語錄》與河北省石家莊讀者見面。
  • 倪萍端午憶姥姥,感謝其教導之恩,舊時美照太驚豔
    6月25日上午,知名央視主持人倪萍在某社交平臺上發文,在端午節這天回憶了姥姥對她的教導。倪萍表示小時候在姥姥家,一年裡起得最早的就是端午節這天,姥姥會用太陽升起前艾蒿上的露水洗洗眼睛,&34;,所以她覺得自己一直用明亮的眼睛看世界
  • 主持人、演員、母親,倪萍用她的3個身份教我們如何活得通透
    、有過對事業迷茫、面臨人生不知如何抉擇的時候。她不止一次在螢屏前談及過姥姥,後來更是出了一本書叫《姥姥語錄》,將姥姥的大智慧傳遞下去。姥姥文化不高,卻非常支持倪萍多讀書,在考上山東藝術學院後,倪萍獨自一人悄悄到派出所把名字從劉萍改成倪萍,繼續自己下一段人生。很多人熟悉倪萍,是以「央視主持人」的身份,實際上,倪萍的第一份工作,是演員。
  • 曾是趙本山夢中情人,被兩件事逼退央視,倪萍61歲直播帶貨
    陪著人們走過一年又一年的春夏秋冬可世事難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竟讓這樣一位眾人心中的「白月光」走向生活的最黑暗一面呢1959年倪萍出生於山東省家中還有一個大她2歲的哥哥因為父母早年離異從小跟著姥姥生活的倪萍漸漸養成了獨立堅強的性格而姥姥無疑成為了她童年裡最重要的人
  • 著名主持人倪萍近況曝光,竟然如此悽慘如此偉大
    有她在,收視率仿佛就上了保險。她和她的第一任丈夫因為價值觀的不同,以離婚告終。>所以她更加賣力工作,只要國內有工作收入能超過往返航班費的,她都會接。>兒子的一切都安頓好了,倪萍的人生也漸漸變得明朗。除了畫家、主持人、演員之外,倪萍還有一個身份——作家。她的《姥姥語錄》就是在那段最艱難的日子寫下的,還獲得冰心散文獎。今年3月,她攜帶著《姥姥語錄》登上央視《朗讀者》舞臺。
  • 搶C位,父親病危直到離世也叫不出「爸爸」,原來你是這樣的倪萍
    倪萍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了婚,媽媽要工作,就把她丟給姥姥。姥姥是個特別善良又很有智慧的人,倪萍跟姥姥最親,她是在姥姥的誇獎聲中長大的。按姥姥的話,倪萍「臉皮厚,膽子大,是個能人,能人幹嗎都能,廢物幹嗎都不成。」
  • 國民少女楊紫與國民姥姥倪萍搭檔《女心理師》,職業劇路還很長
    11月1日《女心理師》正式開機,楊紫飾演主角賀頓,倪萍飾演賀頓的媽媽,一個國民少女,一個國民「姥姥」又會擦出什麼火花呢!其實早在十月上旬,就有消息透漏楊紫要接這部戲,楊紫還收到原著作者畢淑敏的贈書,並親切稱楊紫為楊紫小友,很有可能這次選角是畢淑敏親自點兵點將,邀請楊紫來飾演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