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姥姥從沒離開過

2021-01-09 網易新聞
  書名:《姥姥語錄》  作者:倪萍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本版撰文 記者 張美嫻 實習生 柯勝業 

前不久,倪萍在央視《朗讀者》節目上深情朗讀《姥姥語錄》中的內容,炙熱的情感動人心靈,引得無數觀眾為之啜泣共鳴。姥姥是誰?姥姥是倪萍老師99歲的姥姥,姥姥不識字,但是她比很多有文化的人活得更明白。

日前,倪萍攜《姥姥語錄》的全新增訂本出現在大眾視野中,其中收錄了10篇新文章及倪萍的最新畫作。《姥姥語錄》是倪萍在其姥姥去世後所寫的長篇作品,出版於2010年,該書曾獲得第五屆冰心散文獎,也讓大家認識到一個善良、平凡、智慧、可愛的老太太。白巖松說,書中的「姥姥」不光是倪萍的姥姥,她是中國姥姥,在某種程度上,中國的文化能夠傳承下來就是靠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講的故事一路聽讀下來的,「姥姥」可以說是中國文化傳承人的標誌。如今,離姥姥去世已有8年,倪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姥姥從沒離開過。」

姥姥是她人生中的禮物

倪萍流淚寫成的《姥姥語錄》,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在《朗讀者》的舞臺上,她為觀眾們朗誦了自己的書《姥姥語錄》中的選段:「姥姥走前也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只是感覺一定是有大事兒,叮囑我, 自己不倒,啥都能過去;自己倒了,誰也扶不起你。 我努力地想和姥姥笑一笑,卻是嘴角往上翹,眼淚往下流,喉嚨裡熱得一個音也發不出來。姥姥拍著我說, 你要是救不了你的孩子,誰也救不了。 」

在主題為「禮物」的《朗讀者》節目中,倪萍回應:「我覺得《姥姥語錄》和姥姥給我的就是一份很重要的禮物,是我人生當中離不開的一份禮物。」在倪萍看來,姥姥有一套自己的處事原則,一輩子不嘮叨,說話擲地有聲;不動大氣,平靜如水,卻冷暖分明,不燙誰也不凍誰。「家裡人多她說興旺,人少她說清淨。問她這麼多孩子裡最喜歡誰,誰缺喜歡就喜歡誰。姥姥是佛呀!」倪萍感嘆道。

對於生活中的苦難,她說:「人生下來就得受苦,別埋怨。」倪萍誇姥姥和尼採的高度一樣,尼採也說人生就是一場苦難。姥姥卻說:「這個姓 倪 的就說對了一半兒,那一半兒甜他還沒說呢。」什麼是甜?沒病沒災是甜,不缺胳膊少腿是甜,不認字的人認了字也是甜。姥姥的

歡喜都是乘法,悲傷都是除法。「糖稀越沾越厚,苦菜越洗苦水越少。」

倪萍常在家跟表妹們說「平平淡淡才是真」,姥姥最反對了:「平淡是真,普通是好,這是懶人說的話。上過山頂的人,下輩子還會去山頂。」人的一生一定要使出自己所有的勁兒去登上自己的山頂。「人活一輩子就是往前走,大道走,小道也得走,不走就死在半道兒上。彎道兒走多了,再上直道就快了。」

姥姥教她做人事說人話

「說姥姥是我的老師真不是我抬舉了姥姥,是姥姥抬舉了我,在做人方面,我們的下意識行為和姥姥的下意識行為真不能比,有時候我真懷疑是姥姥沒念過書,還是我沒念過書。」倪萍笑著說。

她從小在姥姥身邊長大,兩歲時嚴重營養不良,被姥姥從青島抱回榮成水門口,吃了一把雞蛋,會笑了。缺食少糧的困難時期,姥姥肯浪費一大團面來教育五歲的她,公家的東西不能偷。家裡青黃不接的時候,從來不借,「借的糧食孩子吃了骨頭是軟的」。

對於孩子,姥姥從來不吝惜於誇獎,「別捨不得誇孩子,芝麻誇著誇著就成西瓜了。」她第一次畫畫是在姥姥家的灶臺上,用樹枝子畫小雞,畫完會留在灶臺好些日子。有一回,她畫姥姥的大辮子,從門口一直畫到院子裡,有雞鴨從「辮子」上走過,姥姥都把它們轟走:「別踩著我的辮子,生疼的!」

姥姥的一言一行在她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記,倪萍第一次拿起話筒做主持人,腦子裡閃過姥姥的話:「用心看著人,用心和人說話。別覺得自己比人家高,也別怕自己比人家矮。」正是這些樸實的話語,形成了倪萍樸實、平民化的主持風格,用姥姥的話來說,就是說人話。

姥姥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所有的事情都特別看得開,而且一句話讓你馬上找到平衡。姥姥曾在爬山時說,人的一生一定要使出自己所有的勁兒去登上自己的山頂。姥姥很哲學。

——倪萍

(原標題:倪萍:姥姥從沒離開過)

本文來源:大洋網-羊城地鐵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倪萍:姥姥語錄》① | 如果有來生,我盼著姥姥只愛自己
    今晚開始,我們將為您帶來倪萍的《姥姥語錄》。用心說的話才是真的米蘭·昆德拉在《生活在別處》寫道:「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我們都不擅長告別。」一次次生離,讓人難以忍受,最終的死別,更是讓人無法面對。倪萍的姥姥沒有進過學、讀過書,卻對身前身後事看得格外通透。她認為,人死成空,沒用的擺飾都是弄給別人看的,想念一個人,不需要特地做什麼。她體恤外孫女工作的特殊性,因此更加認為沒必要年年回去上墳。姥姥走後,倪萍真的沒有去看過他,因為不敢。越是不敢,越是在心裡惦念。對於這種「不敢」,經歷過死別的人,想必都能感同身受。
  • 《倪萍:姥姥語錄》⑤ | 97歲的姥姥,有了人生第一份工作
    昨天,我們品讀到的是姥姥對幼年時代的倪萍進行的教育方式。那種潤物細無聲的特殊教育,積極進取、勇敢攀登的人生態度,讓倪萍銘記在心,受用一生。時光如水,晝夜不息。孩子大了,姥姥老了。以前是姥姥領著倪萍,如今倪萍照顧姥姥。她是怎樣用心報答、孝敬姥姥的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共讀吧。
  • 倪萍姥姥:把2歲外孫女接到鄉下養大,晚年外孫女為她養老送終
    本來父母都是機關單位的工作人員,日子雖然不富裕卻也不至於過不下去,卻趕上了饑荒年代。為了保住家裡的口糧,重男輕女的父母把兒子留在身邊,卻把年幼的倪萍送去寄宿幼兒園。,姥姥儘管不捨得她離開,卻也明白孩子要跟著父母生活的道理。
  • 新書 倪萍的感悟: 姥姥的話像蘿蔔白菜,下到鍋裡就養命
    倪萍在《朗讀者》節目裡含淚讀《姥姥語錄》《姥姥語錄》談人生由北京長江新世紀推出的《姥姥語錄》,是時隔老版圖書出版六年後的全新增訂版,收錄了十篇全新文章及倪萍的最新畫作。「家裡人多她說興旺,人少她說清靜。問她這麼多孩子裡最喜歡誰,誰缺喜歡就喜歡誰。」
  • 娛圈揭秘:31歲進央視,主持春晚13年,倪萍最當紅時離開央視的真相是啥_姥姥家
    「江山代有才人出」,誰不是從年輕時候過來的呢,倪萍也有過年輕、有過對事業迷茫、面臨人生不知如何抉擇的時候。但作為幾代人的回憶,倪萍能在主持界和影視界同時成就矚目,離不開兩個字——通透。1959年,倪萍在山東威海出生,彼時,她還跟父親姓劉,叫劉萍。溫馨的家庭在倪萍11歲時被打亂,這一年,父母離異,倪萍選擇跟了媽媽。倪萍上面還有一個哥哥,為了賺錢養家,媽媽不得不把她送到農村姥姥家,所以,小時候的倪萍是跟著姥姥長大的。
  • 倪萍拒見姥姥最後一面,韓紅為奶奶抑鬱,井柏然被奶奶撿破爛養大
    姥姥去看望她時,看到臉兒蠟黃瘦的像豆芽菜一樣的倪萍,立馬把她從青島帶回老家榮成。那以後,倪萍就跟隨在姥姥身邊長大,直到回青島讀小學。倪萍上學時,每次放假都大包小包扛著往姥姥家趕,哪怕要經歷幾次倒車,也要把姥姥用得上的東西全部背著,像逃荒的一樣。姥姥給了倪萍最快樂的童年,教給她很多做人的道理,倪萍也回報給姥姥最幸福的晚年。
  • 《倪萍:姥姥語錄》⑩ | 讀書多了,比別人多活幾輩子
    寒冬臘月,全家人圍坐在溫暖的炕上,聽著戲曲,磕著瓜子,要是想吃蘋果了,就去地窖裝上半筐蘋果、蘿蔔,用結冰的涼水衝洗過,咬上一口,那股甘爽勁讓倪萍記憶猶新。姥姥擅長醃製鹹鴨蛋,這是讓她方圓十裡有名的一門手藝。
  • 61歲倪萍西裝登臺模樣颯,談起姥姥聲音哽咽淚光閃閃
    11月21日,央視主持人倪萍在山東省會大劇場的舞臺上深情朗讀了《姥姥語錄》。在臺上,倪萍身著一套深色西裝,盤起了長發,著裝造型莊重得體,充分展現了她端莊大方的氣質,也與她所分享的《姥姥語錄》的主題氛圍相符合。
  • 搶C位,父親病危直到離世也叫不出「爸爸」,原來你是這樣的倪萍
    倪萍在自己的主持生涯最紅火時,發現兒子得了先天性白內障,為了保住兒子的眼睛,她毅然離開央視,帶兒子去美國踏上了漫長的求醫之路,這一路,她走了十年,走得心力憔悴,走得臃腫爆肥......好在,她最終走出來了,兒子的眼睛痊癒了。
  • 六歲倪萍的善良——「姥姥的腳還沒有我的大,走路幹活多累呀!」
    最近讀了她的《日子》和《姥姥語錄》,特別是聽到倪萍老師本人誦讀富有家鄉口味的《姥姥語錄》,更讓我崇拜和欣賞。特別感動的是倪萍老師的善良,從幼年就開始的善良,一直延續到現在。無數次我情不自禁,眼淚譁譁地流下來,跟著倪萍老師走進了她的前半生。
  • 年過半百的倪萍憑啥能翻紅?倪萍:世界以痛吻我,而我報之以歌
    而只有想著姥姥,還有姥姥教過自己的那些樸實的道理,倪萍才覺得生活其實也不是那麼苦的。2004年,在《難忘今宵》的歌聲中,倪萍一如往常,微笑著和觀眾道再見,連續主持了13屆春晚的倪萍,正式宣布離開央視,她要給兒子治病,再也顧不得其他了。
  • 倪萍端午憶姥姥,感謝其教導之恩,舊時美照太驚豔
    6月25日上午,知名央視主持人倪萍在某社交平臺上發文,在端午節這天回憶了姥姥對她的教導。倪萍表示小時候在姥姥家,一年裡起得最早的就是端午節這天,姥姥會用太陽升起前艾蒿上的露水洗洗眼睛,&34;,所以她覺得自己一直用明亮的眼睛看世界
  • 倪萍兒子近況:先天眼疾已治癒,在美國上大學,給姥姥10萬元
    殊不知倪萍老師也是半路出家,只是在央視主持人的舞臺上光環太過強大,才掩蓋了自己演員的身份。不過在自己的努力下,兒子的眼疾被治好了,而且非常的優秀,在高中的時候就曾經掙過十萬塊錢。我們今天就來講述倪萍和他兒子的故事。
  • 倪萍:主持春晚那些年,我很幸福,從沒覺得苦
    節目中,61歲倪萍和80後經紀人小倩,90後助理杜兜思維在線碰撞,講述關於C位、追星、敬業、排場、人設等故事。 《倪吧拉呱》上線之後,就受到了許多觀眾的喜愛,節目中倪萍通過講述一件件故事,闡述了自己關於事情的看法,這些看法,往往都是她在經歷過的感悟。
  • 61歲倪萍罕露面,身形消瘦臉頰凹陷明顯,回憶姥姥幾度哽咽落淚
    11月21日晚,61歲的倪萍久違亮相山東省會大劇院,為家鄉的觀眾們登臺朗誦了《姥姥語錄》,並現場回憶起自己與姥姥一起生活的日子,期間倪萍幾度哽咽,眼裡也泛起了淚光,雙手捏著西裝下擺,像是在極力壓抑自己的情緒,讓不少觀眾也跟著心緒起伏。
  • 國民少女楊紫與國民姥姥倪萍搭檔《女心理師》,職業劇路還很長
    11月1日《女心理師》正式開機,楊紫飾演主角賀頓,倪萍飾演賀頓的媽媽,一個國民少女,一個國民「姥姥」又會擦出什麼火花呢!令人意外的是,息影多年的「姥姥」倪萍也參演了本劇。現場倪萍的狀態很好,減肥成功的倪萍,神採奕奕、笑容滿面,難掩愉悅的心情。
  • 倪萍的人生多姿多彩,但誰又能懂,那背後的心酸
    倪萍兩歲,就跟著姥姥一起生活,6歲才回到母親身邊。父母在她很小時,就已離婚,倪萍也不是她的原名,她的原名叫劉萍。關於從小缺失父愛,倪萍說,沒感到過痛,她說,沒嘗過甜,也不知道苦。倪萍在《姥姥語錄》一書中說,母親描述的父親太壞,姥姥描述的父親太好,但她信姥姥口中的父親,所以倪萍心目中的父親,善良、正直、清高。
  • 就在昨天傍晚18:54分,倪萍發布了一篇251字悼文,字字揪心
    提起倪萍,相信很多人都認識她,就在昨天傍晚18:54分時,倪萍在某平臺上發布了一則不長也不短251字的悼文,原來倪萍想自己的姥姥了。倪萍也一樣,用一篇悼文來表達懷念姥姥的心。【姥姥99歲走的,算是沒受什麼病痛就睡過去了,且是永遠。姥姥一直是個清秀的老太太,一生沒胖過,飯一輩子都吃半飽。她說年輕的時候糧食不夠吃,都盡著孩子們吃了,等年老了有的是糧食,她也吃不動了。窮的時候,衣服洗洗就是新的,她很知足。姥姥活得很通透,所有的苦難都能扛過去,多小的幸福都會拾起來,留給我們的全是溫暖、歡笑......
  • 倪萍光輝的一生
    倪萍2011年2月27日,河北石家莊,倪萍攜新書《姥姥語錄》與河北省石家莊讀者見面。2010年12月29日,倪萍參與北京電視臺《書香北京》節目錄製,為其新書《姥姥語錄》做宣傳。2011年2月27日,河北石家莊,倪萍攜新書《姥姥語錄》與河北省石家莊讀者見面。
  • 倪萍:3段婚姻,5次感情,10年求醫路,她才是乘過風破過浪的姐姐
    可是當導演劉鐵民敲開她的家門,她還是選擇留下來,等做完春晚再離開。 她說:「觀眾陪我十幾年,我一直像個戰士一樣表現得很好,在戰場上我沒有輸過,我不能說因為我個人的事情,讓觀眾看到我臉上有淚痕。」 像戰士一樣堅強地站著,是倪萍人生最生動的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