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頭疼的「朱三太子」究竟是誰?不是朱慈炯楊起隆,而是他!

2021-02-07 魚羊史記



扯起故國旗號,擁立亡皇后裔,起兵對抗朝廷,是不少野心家在王朝鼎革之際所常用的一種手段。康熙年間發生的偽「朱三太子案」,就是一個極為突出的典型。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只記述了楊起隆假冒「朱三太子」謀反,而康熙年間歷史上真實的「朱三太子」案件卻有十起之多。


楊起隆起事,是康熙年間以「朱三太子」為號召影響較大的一次。楊起隆,雖為無業游民,但為人果敢,有謀略。康熙十二年(1673)十二月,吳三桂在雲南發動叛亂,楊起隆藉機在京城率眾舉事,起義失敗後,楊起隆逃脫。之後,清廷多次搜捕、緝拿在逃的楊起隆,一無所獲。


康熙十六年(1677),福建永春縣人蔡寅,號「白頭賊」,自稱「朱三太子」,憑藉巫術惑眾,帶兵數萬,與臺灣的鄭經相互勾結,攻打漳州,後被海澄公黃芳世殲滅於天寶山;同年六月,河南柘城也有人自稱明「朱三太子」,率眾起事,也遭到了清廷的鎮壓。


康熙十八年(1678),陝西漢中、興安一帶有人自稱「朱三太子」起兵抗清,後被撫遠大將軍圖海擊敗逮捕。此人自稱楊起隆,經楊起隆家人及其同夥辨認,得知此人曾是楊起隆部下,知道事情原由,因此借「朱三太子」之名謀劃造反。康熙十九年(1690),假楊起隆被押往北京處死。


楊起隆本人雖然銷聲匿跡,不知所終,但「朱三太子」的名號卻作為一種有力的號召,更為許多起事者所借用。康熙三十八年(1798),江南金和尚擁立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為「朱三太子」,聚眾太湖,密謀在康熙南巡時將其劫持,關鍵時刻由於發炮不鳴,最後雙雙被捕伏誅。


康熙四十六年(1707)十一月,江蘇太倉州與浙江四明山幾乎同時暴動,且首領都以「朱三太子」為號召,因此引起了康熙的特別重視。他一邊親自批閱奏摺,部署追捕方案;一邊派人喬裝打扮,細訪賊人老巢;並特別強調一定要立即緝捕所有涉案人員,與現獲賊犯一併審結。


對康熙來說,「朱三太子」本人並不可怕,但「朱三太子」這面大旗的感召力卻不可輕視。所以,每次爆發以「朱三太子」為名號的起義,都會讓康熙感覺猶如芒刺在背;而每次只抓到偽「朱三太子」,卻讓康熙大失所望、寢食難安。那麼,真正的朱三太子究竟身在何方?


崇禎共生七子,其中二、六、七子早殤,只剩下長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煥。明亡後,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三人流落民間,不知所終,但據後來朱慈煥被捕後交代,三個皇兄均被清廷捕殺。朱慈煥因與四哥朱慈炤同歲,所以人們習慣把他稱作「朱三太子」。


李自成攻破北京後,朱慈煥被迫離開宮廷,到處顛簸流離,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後來,朱慈煥改名王士元,入贅浙江餘姚胡家,生有六兒三女,但是,他擔心被別人利用,害怕成為反清的一塊招牌,所以不敢在餘姚常住,而是長期在四明山一帶輾轉,以教書餬口。


四明山「朱三太子」案,讓朱慈煥甚感恐慌。於是,他帶著老婆孩子躲到了寧波。慈谿縣的葉氏兄弟,便攜朱慈煥的四子朱壬「欲圖為匪」,後因事機暴露作罷。後來,朱慈煥又化名何誠躲避到鎮海縣。房東張月懷藉機以「朱三太子」的名義,秘密開展反清活動,朱慈煥因此惶恐不安。


康熙四十五年間,朱慈煥先後逃往湖州長興縣和山東汶上縣避難。康熙四十七年(1708)四月,朱慈煥在汶上縣被清廷抓獲,後經九卿科道會審,幾個已經投降清廷的明朝老太監辨認後也均稱「不認識」。於是,清廷判定朱慈煥為「假冒」,將其凌遲處死,幾個兒子全部被斬。


幾十年來,朱慈煥隱姓埋名、東躲西藏,並沒有真正從事過「反清復明」。但作為一種號召,「朱三太子」的名號對清政府確實構成了威脅,所以朱慈煥含冤背上了「莫須有」的謀反罪名。《明史》中說朱慈煥五歲病逝,不過是給朱慈煥硬加上了一個以「朱三太子」為名蠱惑人心的罪名。


朱慈煥死了,「朱三太子」案似乎應該塵埃落定了。但康熙六十年(1721)臺灣朱一貴起義,仍然尊奉「朱三太子」的名號。可見,在清初很長一段時間內,「朱三太子」已經成為一面不倒的旗幟。從康熙十二年到康熙六十年,全國共發生了十起「朱三太子」案件。電視劇《康熙王朝》把「朱三太子」鎖定在楊起隆一人身上,與史實不符。


*作者:劉秉光,魚羊秘史原創專欄作家,歷史學者,今日頭條籤約作家。已出版《歷史上那些帝王們》《你所不知道的帝王》《笑談囧聞趣史》等。

版權聲明:【本文由劉秉光獨家授權「魚羊秘史」原創出品,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否則視作侵權。】合作聯繫QQ:2483843068

相關焦點

  • 朱三太子有何實力可以攪得大清康雍乾三代帝王都不得安寧?
    根據《清實錄》記載最初清廷把王士元認為就是朱三太子,但其實這個王士元確實是真正的崇禎兒子,不過他不是朱三太子而是四子朱慈炤。真正的朱三太子清廷一直尋找不到,後來清廷加大了對朱三太子的搜查力度,結果就把藏匿在民間五十餘年的朱慈炤搜了出來。
  • 困擾康熙幾十年的朱三太子到底是誰?
    很多人在看完《康熙王朝》之後,認為朱三太子要麼是楊起隆,要麼就根本沒這個人。其實電視劇是經過藝術加工的,不可全信。歷史上楊起隆確有其人,他也確實曾起兵反清,但是他只是詐稱自己是朱三太子以此來加強號召力而已,不是真的朱三太子。歷史上冒充朱三太子的人很多,康熙時期就多達十幾人,但真正的朱三太子不是他們其中任何一個人。
  • 東平縣村民家譜中發現朱三太子確有其人,但不是朱慈炯
    《康熙大帝》中楊起隆自稱「朱慈炯」,為明朝「朱三太子」。近日東平縣沙河站鎮張老莊村在整理張家家譜中發現了新線索,證明朱三太子確有其人,但不是朱慈炯。家譜是一個家族真實而客觀的歷史傳承。明朝滅亡那年,他剛剛十二歲,和兩個哥哥一起被李自成軍俘獲,又一起被李自成挾裹出北京城南下。明亡後改名王士元,後潛居汶上東平交界處,更名張同觀,以授館為業。家譜中提到的張岱霖是東平縣沙河站鎮張老莊人,出生於康熙年間,康熙二十一年前後跟隨已化名為張同觀的朱慈煥讀書,後考取舉人,授候選州同誥嶧嶧縣教諭。康熙四十五年,老師張同觀攜兒子同來,張岱霖熱情接待,留住在家。
  • 朱三太子一個人,折磨了清朝3代皇帝,他到底有多大實力?
    在民間的說法,朱慈炯是明朝崇禎皇帝第三個兒子,因此被稱為朱三太子。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中,朱三太子從來沒有出現過,反倒是各股勢力都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那麼,清朝建立以後,明朝皇室的殘餘勢力究竟有多少實力?有沒有能力對付清朝?崇禎皇帝雖然勤勉,但無法挽回大明江山,他一共有6位皇子,分別是朱慈烺、朱慈烜、朱慈炯、朱慈照、朱慈煥、朱慈燦。
  • 朱三太子:一個神奇的名字,康熙被騷擾一生,乾隆也不得安寧
    康熙十二年,楊起隆自稱朱三太子,在康熙眼皮底下又建了一個朝廷。結果沒玩多久被一鍋燴;五年後,福建蔡寅又以朱三太子的身份聯繫到臺灣鄭經攻打漳州,被當地守將打敗,康熙順便把臺灣問題提上日程,三年後搞定。又過了幾年,廣西的"朱三太子"喊著反清復明聚眾造反,又被撫遠大將軍打敗。之後的造反仍層出不窮,就算朱三太子有九條命,九個腦袋都砍沒了。
  • 讓清朝三代頭疼的前朝餘孽,朱三太子不知所蹤,卻折磨清朝三代
    朱三太子,是明朝崇禎皇帝的三兒子,名為朱慈炯,明朝滅亡後,朱家三位皇子各奔東西,隱藏在俗世中,而其他兩位皇子都被抓住並且斬殺,唯獨朱三太子一直不知所蹤,也讓康熙、雍正、乾隆為此頭疼。明朝滅亡是必然的,闖王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攻入京城,崇禎皇帝嚇得直接自殺,也沒有安置自己三位皇子,三位皇子也成為李自成的俘虜。
  • 當「朱三太子」不停找康熙「復仇」
    公元1673年12月22日,康熙準備對抗三藩之亂時,康熙朝的第一件「朱三太子案」爆發。當時,抗清人士楊起隆自稱明朝「朱三太子」與心腹黃吉、陳益在北京聚集眾多信徒,戴白巾,穿紅衣,自號「中興官兵」,改年號為「廣德」。由於清廷應對及時,這件事本身很快被解決了。
  • 清朝噩夢「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康熙大怒:誅全族
    像楊起隆起義這樣的起義層出不窮,把康熙帝弄得疲憊不堪,最讓人頭疼的是他們逐漸發現,「朱三太子」已經不再是一個人,而是成為了一個組織,又或者是企圖摧毀清朝統治勢力的一個代名詞
  • 讓清朝3個皇帝飽受折磨的「朱三太子」到底是誰?他很可能不是人
    雖然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起了多個政權,史稱「南明政權」,但它最終還是沒能像當年的南宋一樣,能偏安一隅長達一百多年,而是僅僅在十多年後,就宣告滅亡了。儘管如此,明朝的殘餘勢力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仍然在威脅著清朝的統治,其中就有一個叫做「朱三太子」的人,硬是「折磨」了清朝的三位皇帝,即順治、康熙和雍正。
  • 東平張氏家譜中發現的朱三太子秘聞
    來源:齊魯晚報 文/劉傳錄  清初的「朱三太子謎案」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懸疑案之一。《康熙大帝》中楊起隆自稱「朱慈炯」,為明朝「朱三太子」。近日東平縣沙河站鎮張老莊村在整理張家家譜中發現了新線索,證明朱三太子確有其人,但不是朱慈炯。  家譜是一個家族真實而客觀的歷史傳承。
  • 朱三太子擁有啥實力,折磨清朝三代皇帝?閻崇年:他可怕不在武力
    所謂「朱三太子」,明確一點,指的是崇禎帝的第三個皇子朱慈炯(民間又有朱慈璊、朱慈英等叫法),或者泛指崇禎死前留下的三個皇子。明知是在刀山火海中舞蹈,何以「朱三太子」還會續續不絕,我自己推想的原因也有幾個:其一,人心思漢,很多反清民眾,有意打出擁戴太子的旗號來,以此作為巨大號召力反清復明,比如順治12年蘇北朱周稘的假冒,清廷為什麼這麼如臨大敵,原因也在於此——這倒不是「朱三太子」有多大實力的問題,而是對他影響力的憂慮;其二,江湖無賴在民間行騙。
  • 折磨了清朝數十年的「朱三太子」到底是誰
    「朱三太子」到底是誰1644年3月,李闖兵圍北京,明廷傾覆在即。其時,明崇禎帝膝下尚有三子——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當城外吶喊聲漸進之時,乾清宮中,崇禎含著淚親手給他的這幾個兒子換上了破衣,並叮囑太子、時年十六的朱慈烺,「帶弟出城,他日報父母仇」。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因為歷史(或者說正史)所記述崇禎太子,就記述到這個地方。
  • 明末的朱三太子是誰,他擁有多少將士,竟令康熙都感到害怕
    明末的朱三太子其實是朱慈煥,崇禎帝共生七子,其中二、六、七子早殤,只剩下長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五子朱慈煥。朱慈煥與四哥(同父同母)朱慈炤同歲,人們習慣把他稱作「朱三太子」,當然也有人稱朱慈炤為「朱三太子」,不過比較廣泛的但是稱朱慈煥為「朱三太子」。
  • 傳說中的朱三太子,如何困擾了滿清王朝幾十年?
    康熙期間,僅冠有同一個名字的「朱三太子案」,就發生了十起之多。朱三太子是崇禎皇帝的第三個兒子朱慈煥,被人們習慣稱為"朱三太子"。李自成攻破北京後,朱慈煥被迫離開宮廷,隱姓埋名,到處顛簸流離,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他東躲西藏,根本不想東山再起,再謀大業,只是想保全性命而已。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很多反清力量總要找個由頭,樹立一面旗幟,就想起了他,紛紛打起他的名號。
  • 明朝滅亡留下的虛幻人物「朱三太子,」為何康熙帝也懼怕?
    他成為了康熙皇帝心中最大的心魔,這個人也成為大清最具威脅的隱患,他就是傳說中的明朝滅亡僥倖逃脫的朱家後代「朱三太子」。追根溯源,這個隱患其實就是一個人,只不過這個人身上所蘊含的號召力十分的龐大,他就是崇禎帝的兒子——朱三太子。歷史上講的朱三太子應該就是朱慈煥,不過也有人說應該是朱慈炯。到底是誰不重要,但是這個人物的存在讓大清統治漢人存在著極大不安全因素。
  • 朱三太子到底擁有多少實力?為何折磨了清朝三代皇帝?
    朱三太子七十五歲了,啥都沒幹,還被剮了500多刀,結局挺慘。他沒有任何實力,也沒有任何「罪行」,主要是冒充他的人、打著他名號造反&招搖撞騙的人太能折騰,什麼屎盆子都往朱三太子頭上扣,扣得清廷心驚膽戰。這人能量太大了,怎麼全國各地都是都是他的身影,所以一旦抓住無論有罪沒罪都要處死,藉此表達一個信號-朱三太子被我朝處決了,反清人士都收收心吧。
  • 康熙王朝演員現狀:康熙還火著,楊起隆還火著,唯獨最帥的他不火
    《康熙王朝》是2001年中國大陸拍攝的一部大型歷史電視連續劇,是由導演陳家林、劉大印執導,陳道明、斯琴高娃、茹萍、李建群、高蘭村、胡天鴿等主演的。如今這部劇播出也有17個年頭。不知道大家對劇中的演員現狀是否了解?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下康熙王朝演員現狀!
  • 明朝末年「朱三太子」朱慈炯下落之謎
    太子朱慈炯從此下落不明。清順治、康熙年間自稱為崇禎太子的人不斷出現。號召人民起兵抗清的事在各地也很多,多是百姓因為不滿清朝的統治,借太子的名義抗清。有個別一直鬧到北京的。例如順治元年,一自稱太子的男子找到周奎,周奎上報給朝廷後,朝廷派了多個人來審理,可是真假難辨,最後將之處死。
  • 康熙執政61年的噩夢:假朱三太子起義70次,真太子卻早被誅全族
    其實真正的朱三太子是喚朱慈煥。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時被俘獲,後來清軍入關李自成兵敗,朱三太子朱慈煥僥倖逃脫,下落不明,而這些起義的都不是朱慈煥組織的。康熙元年,蘇北區域的「朱三太子」起義,為首之人根本不是朱三太子。
  • 朱三太子在中疃
    有清之初,朱三太子是全國各地特別是江南地區反清復明勢力擁戴假借的一面旗幟,當然也成了清廷的心頭大患,從順治到康熙,都在傾全國之力搜尋索拿,欲除之而後快。朱三太子本名朱慈煥,是明崇禎帝的養活成人的四個兒子中的第四個,因為和老三朱慈炤是孿生兄弟,人們習慣把他稱作「朱三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