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三太子到底擁有多少實力?為何折磨了清朝三代皇帝?

2021-02-21 歷史大咖呀

滿清入主中原,全力追殺朱明王族子孫,造成朱氏子孫拼命的隱姓埋名躲避,而假的皇室,尤其是朱三太子橫行各地。朱三太子七十五歲了,啥都沒幹,還被剮了500多刀,結局挺慘。他沒有任何實力,也沒有任何「罪行」,主要是冒充他的人、打著他名號造反&招搖撞騙的人太能折騰,什麼屎盆子都往朱三太子頭上扣,扣得清廷心驚膽戰。

這人能量太大了,怎麼全國各地都是都是他的身影,所以一旦抓住無論有罪沒罪都要處死,藉此表達一個信號-朱三太子被我朝處決了,反清人士都收收心吧。其實該造反的還是造反,沒有朱三太子那就直接反清復明,連扯虎皮的步驟都省了。

朱三太子的口供

1644年,北京陷落之前,崇禎帝斬殺後宮女眷,讓三位皇子換裝為百姓,「萬一生還,光復社稷」。其中即有清代大名人「朱三太子」朱慈煥,後來下落成謎,也不得不成謎,早抓到的話,朱慈煥早就死了。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收錄了官員向康熙帝匯報情況的奏摺,記錄非常詳細:

據朱慈煥交代,姓朱,全名朱慈煥,是朱明皇族後裔,排行第四,時年七十五歲,我二哥早死了,三哥和我同歲,十歲時候就離開了,後流落到祖籍鳳陽,被人收養,但是收養人也怕招致殺身之禍,所以又送走了我,無奈出家為僧,後還俗入贅餘姚胡家。知道他身份的張念一慫恿他造反,朱慈煥害怕,直接躲寧波去了,後來又遷往湖州,又遷往山東汶上縣在民間教書,官府查得緊,妻妾、兒媳、三個女兒都自殺了,還有三個兒子一個孫子,已被收監。我從來沒有非分之想,反而躲著那些妄為之人,我可勸不住他們,我都躲到山東了,只想苟延殘喘而已。

ε=(ο`*)))唉,反正你自己不說沒人知道,吹唄,結果好多人找他舉事,全家死絕,真是禍福豈無憑。

朱三太子的號召力

朱三太子的傳說在民間是很有「市場」的,有很好的群眾「基礎」,民眾們都覺得朱三太子未死,一直在籌謀光復社稷,如果這種意識並沒有深入人心,「騙子」們的謊言便不會得逞,也不會有那麼多人呼應,誰都覺得朱三太子死了,那還怎麼忽悠呢。

這裡就要提及朱三太子的身份問題,冒充朱三太子的既有仁人志士,也有宵小之輩藉機詐騙財物,同時這也是構陷他人的妙招,朱三太子被抓後的結果只能有一個,從帝王到民眾都知道,小魚小蝦米還可以「恩養」一下,充充大度賢德,朱三太子可是決計活不了的。

為何折磨了清朝三代皇帝?

從順治說起:

順治八年,第一個倒黴蛋出現,一個茶葉販子首先被告發,說該人自稱大明三皇子,吹吹牛的事,一查就清楚。

順治十二年,南昌有人陰謀作亂,自稱朱三太子。

順治十三年,一破產商人自稱朱三太子,搞了個大型廟會party,能捐錢的,等反清復明成功後,都有官可做,結果被封官的人誰也不服誰,一個不讓路,我官比你大,一個也不讓路,這不還沒正式冊封呢麼,得,打起來了,鬧到官府,後果就是全部死掉。

順治十六年,一騙子自稱朱三太子,能和順治帝搭上關係,買官很輕鬆,半年多就騙了七萬多兩銀子。

康熙十二年,有人因不滿逃人法,聚眾造反,自稱朱三太子被鎮壓,當街與清兵對砍,行事極其乖張,社會影響極大,200多人被殺。

同年,吳三桂起事消息傳到北京的轉天,北京人楊起隆冒稱朱三太子起事,天子腳下,北京各城門全部關閉,滿城搜捕,城中禁止起火做飯,但是城中仍起火處無數,因黨羽眾多,到了「斬決無地」的程度,無奈「以車滿載出九門斬之,屍積如山,如是者八日」,通過大屠殺血洗京城八日,完事了?沒有,抓捕一直持續到轉年,逮捕2000人,公示數百人,共犯數萬人,公示數千人。楊起隆本人逃脫,根據當時清廷所發的懸賞來看,楊起隆從未被抓捕落案,後來抓了個人押回京對質,楊起隆的老婆竟然不認識,可見又抓錯了。

真正的朱三太子案

康熙四十六年,蘇州又有人因明事被抓,牽出了四明山的張念一,張念一又牽出了朱三太子朱慈煥。找明末尚存的老太監來看,沒人認識他,又是一起冒認吹牛案件,康熙帝一怒之下就把老頭剮了,兒子們斬立決。

上面一段我得解釋一下 :這人到底是不是朱慈煥呢?應該是。因為他的完整審訊記錄都有存檔,現存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且與同案犯的口供對應,履歷都經過核實,身份確定無疑,唯一不認的就是雖然自己洩露了身份,但是並未參與任何謀反行動,這一點也被查實,確實沒有實際參與謀反,反倒輾轉躲到了山東。

康熙帝怎麼說的呢,「朱某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應擬大闢(死刑),以息亂階。」雖然無罪,但還是要死。

有意思的情節來了 ,九卿又上奏, 說崇禎四子早在崇禎十七年就已經死了 ,明代老太監都不認識他,這人肯定是假冒的,嗯······這招是和多爾袞學的,九卿的處理意見是凌遲處死。

啥意思呢?

①我們沒殺朱三太子,也不會因為他的身份而殺他。

②此人罪名並非朱明王室後裔,而是冒充朱明王室。

③後續的《明史》編纂者,明顯注意到了這點,朱慈煥本來是四子,改成五子(因朝廷公布了呀,四子早死)這樣朱慈煥就坐實了「假冒自己」的罪行。

註:《明史·諸王傳》和《弘光實錄鈔》在朱慈煥的記錄上是相牴觸的。

朱三太子為何「深入人心」

康熙四十六年,又,江寧織造曹寅匯報,抓到兩撥「朱三太子」部眾,兩個案子同時發生,同樣發生在江浙,但是互不相識,可見朱三太子名頭的火爆程度。

要說這朱三太子歲數鐵定是不小,有點猛追彭祖的勢頭,活的年頭忒多,足足耗死三代皇帝,後來的臺灣朱一貴,雍正一朝的甘鳳池,周昆來,張雲如都是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

連雍正帝都抱怨,「從前康熙年間,各處奸徒竊發,動輒以朱三太子為名,如一念和尚朱一貴者,指不勝屈。」手指頭都不夠數的。

雍正帝很納悶,「從來異姓先後繼統,前朝之宗姓臣服於後代者甚多,否則隱匿姓名伏處草野。從未有如本朝奸民假稱朱姓,搖惑人心若此之眾者」

從來改朝換代,舊朝皇家宗室要麼臣服,要麼隱居。怎麼本朝的奸民這麼奇葩,還有尋死上趕著假稱朱姓蠱惑人心的,而且數量如此眾多。

擁護朱三太子真的是為了反清復明?

即便是集權中心的北京,朱三太子也有供其生存的肥沃土壤即群眾基礎。

朱三太子就像被砸的地鼠,全國各地亂竄,天知道下一秒從哪兒又鑽出來。

那個時期,其實距離大明國滅時間並不長,明末的不少太監尚在,民間經歷過明朝的人更多,都從那個時代過來的,明朝這政權怎麼樣,最後怎麼死的,老百姓也不傻,都心知肚明,至於責任劃分問題,爭議太大,也得不出個統一結果。

我個人認為是清廷責任最大,至於什麼得國最正,當屬無稽之談,但是出於統治合法性和襲權正統性的必要宣傳,也是當時的清政權沒有辦法的事,他只能這麼說。這種觀點無助於改變什麼,總之還是清廷統治,但康雍二帝對此的看法也並非全無道理。

最關鍵的是,相對明末,民生確有改善,而且還改善了不少,不能說非我族類就寸功全無,你當著朱元璋的面罵元朝,他也不樂意(原因很多,本題不講)。無論明清,該捧就捧,該罵就罵,不吹不黑,別牽強附會亂丟黑鍋就好。

「朱三太子」們生長的土壤

之所以朱三太子在民間還有生存基礎,源於清廷與民間「新」的矛盾,自滿清入關,是否發生過大規模屠城,當時的百姓可能比你我更有發言權。退一萬步講,即便全是假的,百姓們都這麼認為又怎麼辦呢,那年月也沒個抖音,沒個頭條的,信息閉塞。

滿清入關後,對功臣肯定是要有所分封的,蛋糕要分著吃才行,老壺裝新酒,矛盾點主要還是集中在地權上,跑馬圈地民怨極大,無論什麼時代這種行為都是逼人造反,通縣沒有一寸土地是原主的了,雄縣也是一樣,圈上就是我的,補償款朝廷說是發了,問題是沒人見到過,農民直接變成了農奴,還以種地為生,但地是人家的,以前能有點餘量,現在只夠生存,甚至不夠生存。

圈地,逃人,投充,屠城,等等等等,只要諸如此類的壓迫沒有停止,朱三太子們就會殺之不絕,對於捨命造反的人來說,明清並沒什麼區別,反正活不下去了,為了多活幾天也得造反,至於死,不造反早就死掉了,哪裡還有機會考慮這種問題。

所以說朱三太子純粹是被逼出來的,小民一個不好起事,當然要把自己的草臺子搭建的大一些。即便沒有了朱三太子,後續也還會出現朱六太子,朱三太子次子,然後就是神仙妖怪各種託詞各種教,外加「李開花是皇帝」,總之藉口好多,都是解決積怨的藉口。

隨著康熙、雍正的勵精圖治,改善民生,民族矛盾有所緩解,百姓大多還是趨向於安穩度日,但問題只是相對減輕,民族歧視和壓迫沒有停止,那反抗自然也不可能完全斷絕,只不過出現了一段時間的蟄伏期而已,但反清復明或以此為由頭的反抗貫穿整個清代,從未停止。

相關焦點

  • 朱三太子一個人,折磨了清朝3代皇帝,他到底有多大實力?
    ,那就是朱三太子朱慈炯。在民間的說法,朱慈炯是明朝崇禎皇帝第三個兒子,因此被稱為朱三太子。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中,朱三太子從來沒有出現過,反倒是各股勢力都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那麼,清朝建立以後,明朝皇室的殘餘勢力究竟有多少實力?有沒有能力對付清朝?崇禎皇帝雖然勤勉,但無法挽回大明江山,他一共有6位皇子,分別是朱慈烺、朱慈烜、朱慈炯、朱慈照、朱慈煥、朱慈燦。
  • 讓清朝三代頭疼的前朝餘孽,朱三太子不知所蹤,卻折磨清朝三代
    朱三太子,是歷史中最特殊的人物,有的人說他活著,也有人說他早已死去,但無論如何,他的影響力都是極大的,是反清復明的精神領袖,無論生死,都折磨清朝三代君主,讓清朝三代君主頭疼不已。朱三太子,是明朝崇禎皇帝的三兒子,名為朱慈炯,明朝滅亡後,朱家三位皇子各奔東西,隱藏在俗世中,而其他兩位皇子都被抓住並且斬殺,唯獨朱三太子一直不知所蹤,也讓康熙、雍正、乾隆為此頭疼。明朝滅亡是必然的,闖王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攻入京城,崇禎皇帝嚇得直接自殺,也沒有安置自己三位皇子,三位皇子也成為李自成的俘虜。
  • 朱三太子擁有啥實力,折磨清朝三代皇帝?閻崇年:他可怕不在武力
    而清朝的特殊點在於,它的入主,不僅是異姓,也是異族,更是偶然得天下的,還缺乏心理準備,在武裝實力及民心歸向上都沒有信心,所以對於前朝皇子這樣的「政治遺留」問題是最有戒心的。雖同是異族稱帝,它和元朝還不大一樣,蒙古人橫掃天下的資本它是不能望及項背的。
  • 讓清朝3個皇帝飽受折磨的「朱三太子」到底是誰?他很可能不是人
    儘管如此,明朝的殘餘勢力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仍然在威脅著清朝的統治,其中就有一個叫做「朱三太子」的人,硬是「折磨」了清朝的三位皇帝,即順治、康熙和雍正。那麼,這個「朱三太子」究竟是誰呢?他很可能不是人,此話怎講呢?
  • 折磨了清朝數十年的「朱三太子」到底是誰
    一者為建文朱允炆,而另一個就是亡國時的「朱三太子」。但翻開歷史我們驚訝的發現所謂的「朱三太子」並不單單指的一個朱慈炯。原來「朱三太子」的主角有好幾個,而他(他們)撲朔迷離的行蹤也有很多版本。到底是哪個版本可信其實已經早都不重要,因為光「朱三太子」這個名頭,其背後就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說道,或者更準確的講叫猜測。
  • 清朝噩夢「朱三太子」,61年造反70次,康熙大怒:誅全族
    在清朝歷史上,提到風雲人物就不由得想到康熙帝,作為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從政61年,「他」卻造反70次,成為了清朝噩夢,76歲時被康熙下令:「誅全族」!就是這樣一位深受百姓愛戴的皇帝,卻在執政的61年間碰到了造反70次的「朱三太子」。 說到朱三太子的來歷,還要追溯到崇禎皇帝那個時候,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禎帝就在萬歲山上吊自殺了。臨死之前他還叮囑三個兒子,一旦有生還機會就要盡力匡扶社稷,光復大明。
  • 朱三太子到底是誰?為什麼有那麼大號召力,讓清朝如芒刺在背
    明朝的藩王遍布各地,因此清朝入關的初期,有了這些大明的後裔,也就有了抗清的旗幟,至少把反清復明的旗幟豎起來就可以拉起一批鐵桿粉絲去鬧革命了,所以最初的反清復明並沒有去考慮崇禎皇帝的太子。清朝最初運氣也不錯,李自成攻進北京,崇禎皇帝逼周皇后在坤寧宮自縊後,又用劍砍了袁貴妃和女兒長平公主,與對待女兒的方式不同,崇禎在死前命太子、皇三子、皇四子分別藏匿於公卿貴戚家中,於是這三個兒子就活了下來,而李自成在得到皇三子和四子之後,並沒有殺他,而是好好養著,後來清兵入關,李自成也沒有殺掉皇四子,可能是想把燙手的山芋留給清朝吧。
  • 困擾康熙幾十年的朱三太子到底是誰?
    崇禎皇帝一共七子,其中二、六、七子很早就夭折,崇禎皇帝有爵位的兒子只有老大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和五子朱慈煥。不過朱慈煥在五歲的時候也去世了,所以活到明朝滅亡之後的崇禎皇帝的兒子其實只有三個。  歷史上真正的朱三太子其實是崇禎皇帝的第四子朱慈炤。  要說朱三太子,我們還得從李自成進北京說起。
  • 明朝滅亡留下的虛幻人物「朱三太子,」為何康熙帝也懼怕?
    追根溯源,這個隱患其實就是一個人,只不過這個人身上所蘊含的號召力十分的龐大,他就是崇禎帝的兒子——朱三太子。歷史上講的朱三太子應該就是朱慈煥,不過也有人說應該是朱慈炯。到底是誰不重要,但是這個人物的存在讓大清統治漢人存在著極大不安全因素。
  • 朱三太子有何實力可以攪得大清康雍乾三代帝王都不得安寧?
    朱三太子本人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實力,更多的只是朱三太子這塊金字招牌的號召力,因為從清初康熙時期到乾隆前中期,在清朝統治之下民心並不穩,尤其是南方的江南等地區,清初統一全國時對南方部分地區都進行了屠城,因此失去了南方民心,即便康熙後來下旨永不加賦,希望收買民心,但是南方很多民眾並不買帳,於是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區成了孕育反清分子的土壤。
  • 明末的朱三太子是誰,他擁有多少將士,竟令康熙都感到害怕
    朱慈煥與四哥(同父同母)朱慈炤同歲,人們習慣把他稱作「朱三太子」,當然也有人稱朱慈炤為「朱三太子」,不過比較廣泛的但是稱朱慈煥為「朱三太子」。這一個十分愚蠢的決定,雖然說藉口太子是假的,可以毫無顧忌的殺掉,但同時也是昭告天下,真正的太子還沒有被抓到,「朱三太子」還是活著的,既然崇禎皇帝的兒子還沒死,那麼他就是法理上的繼承人,在中原稱帝的清朝皇帝,就不具有合法性和正統性,埋下了動亂的禍根。
  • 當「朱三太子」不停找康熙「復仇」
    崇禎皇帝明朝末年,李自成攻陷京城,三皇子定王出逃,之後下落不明。清兵入主中原後,抗清事件頻出,抗清分子紛紛假借明朝宗室的名義,自稱是失蹤的「朱三太子」,一方面想獲得南明宗室的款待,一方面想獲得漢人認同,同時借著託名的方式,保護自己不會輕易被官兵抓捕。
  • 朱三太子:一個神奇的名字,康熙被騷擾一生,乾隆也不得安寧
    之後的造反仍層出不窮,就算朱三太子有九條命,九個腦袋都砍沒了。到了雍正年間,明朝已亡八十多年,也就是相當於朱三太子已經一百多歲了,仍然各地造反。可以說,朱三太子只是人們反抗滿清的一個口號,一個精神寄託而已。自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反正都是死還不如造反有點機會。但是真正的朱三太子到底在哪呢?
  • 傳說中的朱三太子,如何困擾了滿清王朝幾十年?
    清朝作為異族之一,取代明朝後,「反清復明」運動更是如火如荼,經久不息。康熙期間,僅冠有同一個名字的「朱三太子案」,就發生了十起之多。朱三太子是崇禎皇帝的第三個兒子朱慈煥,被人們習慣稱為"朱三太子"。李自成攻破北京後,朱慈煥被迫離開宮廷,隱姓埋名,到處顛簸流離,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他東躲西藏,根本不想東山再起,再謀大業,只是想保全性命而已。
  • 朱三太子在中疃
    有清之初,朱三太子是全國各地特別是江南地區反清復明勢力擁戴假借的一面旗幟,當然也成了清廷的心頭大患,從順治到康熙,都在傾全國之力搜尋索拿,欲除之而後快。朱三太子本名朱慈煥,是明崇禎帝的養活成人的四個兒子中的第四個,因為和老三朱慈炤是孿生兄弟,人們習慣把他稱作「朱三太子」。
  • 流落在沂南的朱三太子
    有清之初,朱三太子是全國各地特別是江南地區反清復明勢力擁戴假借的一面旗幟,當然也成了清廷的心頭大患,從順治到康熙,都在傾全國之力搜尋索拿,欲除之而後快。朱三太子本名朱慈煥,是明崇禎帝的養活成人的四個兒子中的第四個,因為和老三朱慈炤是孿生兄弟,人們習慣把他稱作「朱三太子」。
  • 一個神秘敵人,折磨了大清80年
    總之,康熙四十七年的朱慈煥之死,是清朝入關以來「朱三太子」最接近真實的一次現身了。此後,民間仍以「朱三太子」為反清復明的象徵,但通通都是假託其名而已。但事實上,由於明朝實行同姓貴族分封制,皇室成員眾多,且在各地擁有巨大的政治和經濟特權,南明各政權正是擁戴各個宗室成員建立起來的。所以,清廷對明朝宗室勢力頗為忌憚,表面上宣稱要優待,要尋訪後裔供起來,背地裡卻對有實力、有身份而可能對其統治構成威脅的明皇室成員採取了斬草除根計劃。怎樣不動聲色地斬草除根,這是個技術活兒。
  • 「朱三太子」懸案的歷史真相
    崇禎恐怕萬萬沒有想到,因為自己特殊的地位,死後也不得安寧,三位皇子的下落,居然引出一場波及全國曠日持久的政治風波。朱慈煥真假太子風波崇禎和一後二妃生育了七子六女,到甲申之變時尚有三子二女。多爾袞將長平公主送到外祖父周奎家恩養,16歲的太子朱慈烺、13歲的三子定王朱慈燦和12歲的四子永王朱慈煥喬裝改扮後被送出宮去。
  • 康熙執政61年的噩夢:假朱三太子起義70次,真太子卻早被誅全族
    每當見到故宮,圓明園,頤和園等這些古代建築時,腦海裡不禁聯想出一幅幅清朝的畫面。雖然最後清朝滅亡了,成為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但它也曾輝煌過繁榮過。最鼎盛的時期莫過於「康乾盛世」,該時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國土遼闊人口眾多,達到了國泰民安,一種穩定的生活狀態。
  • 清朝與明朝是敵對的,為何康熙要拜謁朱元璋陵,並行三跪九拜禮
    史料記載,康熙帶著群臣浩浩蕩蕩來到鐘山後,便在欞星門外下御輦,並對不遠處的明孝陵行三跪九拜之禮。 到了明孝陵後,康熙又不惜君子之尊,再次行三跪九拜之禮。 隨後,康熙親行祭酒,並在陵前發表一篇盛讚朱元璋的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