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點臺灣腔:如出一轍!臺灣學生也要上補習班

2020-12-28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中考難,高考難,大陸學生課業負擔大,學習苦不堪言。其實,海峽對岸的臺灣學生也是一樣。

臺灣學生有多苦?從補習班的數量可見一斑。據了解,現今臺灣註冊的補習班有將近2萬家。這些補習班大多集中在臺北的南陽街,因為南陽是諸葛亮隱居的地方,所以補習班都希望討討彩頭、沾沾喜氣。雖然諸葛亮似乎並未參加過什麼考試,但是這擋不住熱情的學生家長。根據臺教育部門的數據,2018年臺灣小學生中平均每10位就有7人參加補習,周中放學之後參與補習的每10人中則有5人。

為何剛上小學補習就那麼多?因為競爭太過激烈。從1954年到2001年,臺灣的大學入學考試一直實行「一考定終身」的大學聯考制度,錄取率很低。臺當局看到這種情況,也希望為學生減負。所以在2002年之後,臺灣開始實行多元入學制度,特長生和藝術類學生照樣可以考大學。結果,學生課業壓力反而更大了。因為不但文化課要補課,體育和藝術也要補課,許多學生苦上加苦。

另外,家長們的焦慮感也是補習班大行其道的原因。許多家長表示,看到每個孩子都在補,互相比較下,大家難免都會緊張。有人每周上5天家教班,也有人從小在全英語輔導班上課。不免有家長感嘆:「不補行嗎?!」近年來,臺灣地區推行的108教改,也號稱要為學生減負,但據島內師生反應,實際上還是「校內減負、校外增負」。

其實,只要臺灣社會各階層之間依然存在不平等的狀況,通過教育實現「階層躍升」的需求就不會消失,學生的課業壓力就很難減輕。中國人重視教育的傳統,更讓臺灣家庭對下一代的教育不惜一擲千金。而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使得兩岸年輕人在「痛並快樂著」的青春話題上,多了不少共同語言。

策劃/牛寧

文案/鄭雲天

主播/鄭雲天

後期/趙壹晨

相關焦點

  • 聊點臺灣腔:臺灣為什麼這麼多機車?
    任何對臺灣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臺灣的「機車大軍」。據統計,全臺機車牌照登記已超過1500萬輛。連臺灣民眾的口頭語裡,機車的存在感都很強——「你很機車哦」。臺灣的氣候確實適宜騎摩託車。正如1976樂隊的歌詞,「這沒有冬天,這是亞熱帶」。在臺灣,不論何時都可以戴上頭盔跳上機車,來一次說走就走的兜風。
  • 補習班學生回應臺灣美女作家自殺:真相沒人知道
    鄺學明向記者解釋,在臺灣,參加補習班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各種補習班也是琳琅滿目。「越是成績好的越去補習班」,因為大家都認為,要應付大學的升學考試,學校老師的授課遠遠不夠,「那只是基礎,家長學生普遍對學校的教育都是不信任的,他們更信任補習班和補習班老師」。
  • 悲劇 | 臺灣年輕作家輕生 問題出在補習班上!背後的亂象觸目驚心
    事件轟動臺灣社會,連日來各界在呼籲嚴懲涉案教師的同時,也在反思臺灣補習班管理的亂象。 △臺灣女作家 林奕含有學者表示,補習班的存在是長久以來升學主義下社會需求的產物,而施教者無資格限制,只要口才好、升學績效佳,就可以擔任教職,甚至成為補習名師。但因為入行門檻低,且教師多使用假名,加上管理混亂,近年來補習老師性侵學生事件層出不窮。臺灣官方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度性侵害通報案件受暴人數計8141人,其中18歲以下計5214人佔64%,其中熟識者性侵比率佔74.6%。
  • 聊點臺灣腔:你聽過臺灣的相聲嗎?
    相聲在臺灣的發展,要從1949年說起。號稱「人間國寶」的吳兆南等北京相聲演員隨國民黨當局退至臺灣,開始在中國廣播公司、警察廣播電臺主持相聲節目,讓相聲進入了臺灣人的生活。臺灣相聲曾經歷低谷,原因與大陸大同小異。當時,臺灣可供現場表演相聲的場地越來越少,而1962年島內電視臺的開播,更給了所有戲劇曲藝表演一記重擊。
  • 聊點臺灣腔:臺灣最美的風景,如今是什麼?
    從清朝開始,臺灣就是中國東南旅遊的勝地之一。除卻自然風光,臺灣的文化旅遊資產也讓人印象深刻。此外,臺灣的旅遊景觀對於臺灣同胞來說,從來不只是簡單的自然觀光,內中同樣有一份民族文化情感。以清朝的臺灣八景為例,旅遊不分古今,想去哪兒玩都要先列一個「必去清單」。
  • 聊點臺灣腔:大陸籃球賽場上的臺灣身影
    像許多臺灣球員一樣,林庭謙走位機警,投籃精準,這樣的球員非常受CBA青睞。回顧歷史,不少來自寶島的球員在CBA書寫了傳奇。曾經效力於北京首鋼的李學林,曾經拿下過CBA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MVP);綽號「野獸」的林志傑,在浙江廣廈時打得風生水起;如今陳盈駿、周儀翔等人,也都在CBA擁有一席之地。
  • 聊點臺灣腔:京劇在臺灣,唱出不一般
    近日,臺灣最大的京劇團國光劇團迎來25周年團慶,在兩岸戲迷中人氣頗高的「梅門大師姐」魏海敏登臺演出,不少大陸票友都大呼過癮。京劇傳入臺灣的歷史很長,最早是由劉銘傳花費重金聘請戲班入臺演出,讓京劇在臺灣走紅。
  • 聊點臺灣腔:「陸客不來,臺灣也沒怎樣」?超扯的
    來源:海外網有一名臺灣網友近日在ptt發文稱,陸客這麼久沒來臺灣,臺灣也沒有怎麼樣,「女王頭人潮多到報警,真的沒陸客沒差」。貼文一出引起熱議。有網友回應說,「該倒的都倒光了阿,沒看士林夜市現在慘況」。臺灣觀光發展基金主要來源是機場服務費,單這一項每年收入都在60億元新臺幣左右,可謂財源廣進。儘管受到疫情因素影響,但年初存量仍超過70億,何至於一年不到就花了個乾淨?原因就在於近幾年,民進黨當局為推動島內旅遊,花費巨資進行補助。觀光發展基金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早已降低。
  • 哎,補習班竟淪為臺灣名師的「性愛樂園」
    蕭永達表示,名師誘姦女學生現象長期存在補習班,確實有一群狼師造成很多房思琪,但無人聞問。他呼籲當局應介入補習班老師不當行為,不再讓女學生受害。太可惜,這麼美麗的女孩子還是學霸,她出身醫學世家,曾是臺南女子中學唯一一個在大學學科能力測驗中獲得滿級分的學生,還曾獲臺灣數學科展第一名。林奕含父母林炳煌醫師、賴嘉芳夫人在女兒去世後發表對外聲明。
  • 當臺灣腔遇上京片子:臺灣學生實習在大陸,和中智一起看世界
    在一次論壇上,聽到臺灣學者呼籲臺灣青年走出「小確幸」,避免「溫水煮青蛙」,中智培訓中心王有柱總經理就有了讓臺灣青年到大陸」看大市場、登大舞臺」的想法
  • 聽起來嗲嗲的臺灣腔恐怕要失傳了
    對於很多大陸朋友來說,軟糯糯的臺灣腔是臺灣人的標誌之一。不過,要考慮到臺北州為全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日語使用程度應為全臺最高的地區,整個臺灣的國語家庭戶數比例,應較這個數字(1.3%)更低。 日本殖民者當局之所以要實施「皇民化」政策,目的在於消弭臺灣民眾對日本的抵抗情緒,在戰爭時期便能成功動員,使其成為後備兵力補充(臺籍日本兵),以及戰場勞動力(軍夫)的來源。
  • 聊點臺灣腔:沒了淘寶,臺灣買家先不幹了
    來源:海外網臺當局24日表示,判定淘寶臺灣為陸資,限期6個月內撤資。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所謂「國家安全」的理由外,民進黨當局還用了一條很奇怪的藉口,就是淘寶臺灣壓制了臺灣電商的發展。這不禁讓人疑惑,究竟是淘寶壓制了臺灣電商的發展,還是臺灣電商領域的落後給了淘寶進軍臺灣的空間?自從淘寶2010年進軍臺灣市場之後,對許多臺灣同胞來說,用淘寶變成了一項技能。有臺灣網民表示,自從學會淘寶之後,錢也省下來了,心情也愉快了,不用擔心被黑心商家騙錢了。
  • 聊點臺灣腔:兩岸經濟有來往,臺灣福氣又安康
    今年,臺灣經濟發展遭遇了不少挑戰,臺灣產業界人士難免擔憂。疫情以來,島內民生問題凸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連續10個月同比下降,反映了臺灣民眾的消費不振。根據臺當局統計部門的數據,臺灣放無薪假的職工人數自從疫情暴發就一直居高不下,工資收入得不到保障,有錢的人不敢花,沒錢的人沒法花,消費需求自然下降。
  • 福原愛要嫁臺灣小夥!東北腔與臺灣腔的終極對決,笑死寶寶了
    用自己私人教練湯媛媛的微博承認了戀情然而,網友們的反應卻落在了他倆的口音上話說這枚從小就到中國打球的日本妹子她那一口流利的東北話著實給我們帶來了不少歡樂呢最廣為流傳的是2014亞運會桌球女子團體比賽之後福原愛接受央視記者的採訪標準的東北話簡直萌翻一眾網友
  • 臺灣腔為什麼這麼「溫柔」?
    臺灣腔為什麼這麼「溫柔」?在臺灣影視劇、綜藝風靡大陸的年代,臺灣腔一度成為年輕人爭相模仿的對象。在不少大陸人眼中,臺灣腔溫文爾雅,說話的人也顯得溫柔可愛。但有些人則不太習慣,覺得臺灣腔矯揉造作,很難適應。但其實,臺灣腔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這樣的。
  • 為什麼越來越多臺灣樂隊開始唱大陸腔?
    如果你問臺灣樂迷,什麼是「大陸腔」,大概會得到以下兩種答案:1.腔調濃:「zhi、chi、shi、ri」 等「捲舌音」,以及 「eng」 與 「ing」 等「後鼻音」會特別強調。2.兒化音:譬如傻子與白痴的《5:10 a.m.》那句:「今天要打哪兒晃,鬧鐘還沒響」。曾在大陸音樂平臺「落網」任職的張永欣,經常要接觸來自不同地區的腔調。
  • 能打敗東北話的,只有臺灣腔
    跟臺灣同胞吵架?不敢不敢害怕笑場想起臺灣腔就想起40歲林志玲姐姐的經典臺詞。臺灣腔之所以那麼好辨認,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口音實在是太嗲、太軟了,就像時時刻刻在跟你撒嬌。不過,臺灣作為中國的一個省份,為何會「無中生有」這種嗲嗲的口音呢?是土生土長還是後天形成呢?為什麼臺灣腔聽起來很怪,在腔調上與大陸普通話有明顯區別呢?
  • 教教你「嗲嗲」的臺灣腔與臺灣話!
    臺灣不僅有許許多多的精品,我們更有深具特色的臺灣腔!身為臺灣土身土長的臺灣精品,今天就要來跟大家聊聊~~什麼是臺灣腔?什麼樣的口音才叫臺灣腔?像這樣直接把閩南語讀音直接用漢字寫作的語詞,目前在臺灣用得相對熱門的有一個名詞叫「踹共」,大家光從字面是絕對想不到他含義,卻已頻繁出現在臺灣的新聞媒體上...「踹共」是閩南語讀音「出來共」的縮讀(有點近似這樣子=醬子),而閩南語讀音「出來共」是「出來講話、出面說清楚」的意思。
  • 補習班學生回應女作家林奕含自殺:真相沒人知道
    5月10日,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了一位曾參加過陳星補習班的學生鄺學明(化名),他表示「我更相信陳星的聲明」。  5月9日,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記者致電陳星曾任職的臺大補習班,對方證實陳星曾是該補習班老師,但「現在已經不在這裡授課了」,並透露在陳星授課期間,並沒有收到補課學生及家長對他的投訴,「口碑還不錯」。
  • 聊點臺灣腔:從臺灣網紅登陸,看兩岸年輕人之間的親近感
    來源:海外網「2020首屆海峽兩岸青年網紅主播大賽」自8月29日啟動以來,已有上百位兩岸青年主播報名,其中有許多來自臺灣的青年。一位「臺青」說:「希望借大賽的東風,在直播電商領域闖出一片天地。」在B站、微博、抖音等平臺上活躍的臺灣網紅不少,其中新浪微博是臺灣青年使用最多的大陸社交媒體平臺,註冊用戶數超過500萬,月活躍人數上百萬。他們中有的是在島內闖出名氣之後「登陸」,有的則是在大陸的平臺揚名。網紅「登陸」,不但為臺灣新媒體經濟的發展帶來機遇,也是兩岸年輕人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